即墨柳腔的同名剧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1
柳腔的柳腔剧目

据不完全统计柳腔剧目现有传统剧目120余个,移植剧目80余个,现代剧目40余个。其中主要的代表性传统剧目为四大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八大记(《罗衫记》《绣鞋记》《玉杯记》《金簪记》《风筝记》《钥匙记》《丝兰记》《火龙记》)。移植剧目主要有《逼婚记》《秦香莲》《打金枝》《宝莲灯》《凤还巢》等。移植剧目题材广泛,故事情节生动,其内容多系取材于一些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反映和宣扬男女爱情、伦理道德等。大多数剧目以倾诉人民心声,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颂扬英雄人物和诅咒人间邪恶为主题。少数剧目则含有封建迷信、因果报应等糟粕。现代剧目主要有《小二黑结婚》《春暖花开》《夺印》《焦裕禄》等。现代剧目其内容多为歌颂共产党的领导,反映新社会的新人新事等。1954年的山东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整理改编的柳腔传统剧目《寻工夫》获优秀剧本奖,演员获优秀演员奖。1959年柳腔晋京,三次进中南海汇报演出了《赵美蓉观灯》、《割袍》等传统剧目。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彭真等观看了演出,接见了剧团演职员。柳腔电视戏曲片《王三卖鱼》,荣获1985年首届中国戏剧电视片“鹰象奖”评选二等奖。1989年即墨柳腔剧团再度晋京,演出了大型自编现代戏《恩爱之间》,受到了观众好评。2003年以来,即墨市柳腔剧团录制出版了30多部个柳腔戏光碟,包括《赵美蓉观灯》《秦香莲》《姊妹易嫁》《墙头记》《绣鞋记》《费姐》《借年》《借亲》《小姑贤》《母老虎上轿》《罗衫记》《孟姜女》《龙凤面》《三子争父》《胡林抢亲》《双玉蝉》《彩楼记》《状元与乞丐》等。青岛海云柳腔剧团等优秀的民间剧团也出版了《割肉孝母》《三上轿》《画皮》《西京》《火龙记》《双蝴蝶》《月墙记》等20多部柳腔光碟 。

即墨柳腔是山东青岛市独有的一个比较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它始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从山东境内广泛流传的“本肘鼓”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源于即墨西部的沽河流域,流传于胶东地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1954年,以刘作廉为首联合即墨西部的柳腔艺人组成了“即墨民艺柳腔剧团”,于蓝村大众剧院和县城新艺剧院演出。1956年转为集体所有制的专业剧团,改名为“即墨县柳腔剧团”。
1950年艺人张秀云等在青岛成立“金星柳腔剧团”,1959年6月改为“青岛市柳腔剧团”。1954年8月,在山东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柳腔传统剧目《寻工夫》获优秀剧本奖,柳腔演员张喜云获优秀演出奖。1959年11月,青岛市柳腔剧团晋京演出,三进中南海汇报演出了《赵美蓉观灯》《割袍》等传统剧目。柳腔发展成为知名全国的剧种,进入了全盛期。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专业柳腔剧团被撤销,业余柳腔剧团也随之解散。1976年10月,即墨柳腔剧团重新组建,成为柳腔仅有的专业演出团体,被文化部列入“天下第一团”。 1984年,青岛电视台录制柳腔电视戏曲片《王三卖鱼》,获1985年首届中国戏曲电视片“鹰象奖”二等奖。1989年1月,即墨柳腔剧团再度进京,演出了大型现代戏《恩爱之间》,深受首都观众欢迎。2002年,即墨市文化局编印了《即墨柳腔选粹》,收录了20余个柳腔剧目,同时出版了VCD光盘,录制了部分柳腔传统剧目。
20世纪20年代开始,柳腔受其他剧种影响,与当地民间武术结合,也开始演武戏,出现了刀马旦、武生等行当,逐步形成了程式化的武打套路。柳腔剧目相当丰富,现共有传统剧目120余个,移植剧目80余个,现代剧目40余个。主要传统剧目有四大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八大记(《罗衫记》《绣鞋记》《玉杯记》《金簪记》《风筝记》《钥匙记》《丝兰记》《火龙记》)等;移植剧目有《逼婚记》《秦香莲》《打金枝》《宝莲灯》《凤还巢》等。



  • 刘家庄镇柳腔之乡
    答:刘作廉等知名艺人的“四喜班”时期,被认为是柳腔的“黄金时代”。1954年,成立了专业剧团“即墨民艺柳腔剧团”,并在省级戏曲观摩演出上获奖,柳腔名声渐起。然而,1966年文革期间,专业剧团被撤销,直到1976年才重新组建,即墨柳腔剧团成为了唯一的专业演出团体,并获得了“天下第一团”的赞誉。20世纪20...
  • 柳腔概述
    答:柳腔的传统剧目与茂腔相似,许多老艺人能兼唱两者,其唱腔有悲调、花调等,板式有慢板、快板等。音乐中,唢呐的吹奏“吹垛子”在角色换韵或停顿时起到了过渡作用。1920年前后,柳腔传入青岛市,组建了“四喜班”,知名演员如刘作莲、刘洪石等相继加入。进入50年代,成立了青岛市和即墨县柳腔剧团,如...
  • 来即墨刘家庄社区演出的明星
    答:李视娥。根据查阅百度资料显示,来即墨刘家庄社区演出的明星是李视娥,是青岛沽河柳腔剧团团长,是一个由家庭成员组成的柳腔剧团。李视娥常年参与即墨市送戏下乡义演,成为当地很受欢迎的庄户柳腔剧团。
  • 刘森主要经历
    答:1945年,刘森回到家乡,一边经营商业,一边传承戏曲,他的艺术影响力进一步扩大。1951年,他在七级镇丰享庄组建了农村业余柳腔剧团,活跃在即墨西部。随后,他与丰享庄、大吕戈庄的业余剧团合作,成立了即墨民艺柳腔剧团,将民间艺术提升到职业化的高度。1956年,剧团转为集体所有制,刘森担任团长,带领剧团...
  • 赵美容观灯简介
    答:赵美容观灯是山东即墨柳腔中的一部经典剧目,这个戏曲艺术形式曾荣膺文化部“天下第一团”的殊荣。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剧团因其精湛技艺,甚至三度受邀进入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献演,其中包括赵总理、朱德、刘少奇和陈毅等在内的多位领导人都给予高度评价。其中,《赵美容观灯》更是其中的瑰宝。故事发生在...
  • 成立一个民间秧歌队需要注册吗?如果注册需要去哪些部门?
    答:特别是在"四弦胡琴儿"悠扬悦耳曲调的伴奏下,加上柳腔特有的向上翻高8度或6度的尾音"勾勾腔",听来真是余音袅袅、绕梁三匝,令几代家乡父老为其痴迷。 答案补充建国后,柳腔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即墨县于1956年成立了专业的"即墨柳腔剧团"。经新老艺术工作者发掘、整理和创新,使柳腔不论在演出剧目,还是唱腔...
  • 柳腔发展及流派
    答:使得这个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在城镇农村重新焕发生机。即使在历史动荡时期,柳腔并未消亡,反而在困难中孕育出更强的生命力。如即墨市和仁兆镇的业余剧团成立,证明了柳腔艺术的民间活力。如今,柳腔在农村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胶东地区主要的地方戏曲,展现出其在戏剧艺术领域不可忽视的地位。
  • 柳腔的剧种起源
    答:柳腔社会影响:柳腔的形成,对江苏、河南省北部和山东省境内梆子系统地方戏的产生、传播和支派的繁衍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如今,柳腔与时俱进,再度唱响社区村庄。在青岛即墨两级市委市政府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及扶持下,坚持文化下乡,创造舆论环境。走文企联姻的路子,争取社会支持。同时,柳腔剧团的专业...
  • 柳腔的发展简史
    答:演员的化妆、服装和脸谱也没有严格规定,演唱者于农闲时节和节日期间在集市村镇的街头巷尾坐下就演唱,被称为“攀凳子”。虽然形式简单,表现粗俗,但却生动有趣,深受群众欢迎。这样的演出形式持续了100多年。 1900年前后,柳腔受莱阳县“四弦小调”的影响,采用了四弦胡琴(称“...
  • 柳腔有哪些特点?
    答:特别是在“四弦胡琴儿”悠扬悦耳曲调的伴奏下,加上柳腔特有的向上翻高的尾音“勾勾腔”,听来真是余音袅袅、绕梁三匝,令几代家乡父老为其痴迷。新中国成立后,柳腔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即墨县于1956年成立了专业的即墨柳腔剧团,经新老艺术工作者发掘、整理和创新,使柳腔不论在演出剧目,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