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见标点符号问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小学语文常见的标点符号有哪些

学常用标点符号及使用方法

(附练习及答案)

标点符号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很多学生对标点符号掌握得不好,甚至出现“一逗到底”的情况。下面这些标点符号用法,也许可以给予孩子帮助。小学阶段需要熟练掌握的标点符号一共有以下十一种,低年级孩子需掌握前7种。

逗号 ,

用来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用一格,格的左下方。

例:我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到一起来了。句号 。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 1:姚明是一位闻名全球的蓝球运动员。

例 2:请拿给我一支笔。(祈使句)

顿号 、

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悦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问号?

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问号,点在格的中间。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例:①你的性别是什么?(疑问)

②万里长城难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迹吗?(反问)

③是谁带我们走出旧社会?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设问)

感叹号!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用感叹号。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惊讶等。

请求:请让我再看一次吧!

喜爱:我的“小猫咪”是多么的可爱啊!

惊奇:什么,“这样”也行!

气愤:你竟然这么的不知天高地厚!

命令:他看了我一下,紧张的说:“别动!”

冒号:

主要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冒号主要有以下用途:

1)冒号用于引述语之前,表示后面是所要说的话或引用别人的话。

2)冒号用于提示语或总结语之后,表示后面还有话说。

3)冒号还用于书信的称呼之后,其作用也是表示提示。

4)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5)用在总提与分述之间,使两者眉目清楚。

6)用在动词谓语和较长的宾语之间,便于阅读理解。

引号“”或‘’

引号表示文中的引用部分,就形式而言,分为双引号[用“”表示]和单引号[‘’]两种。一般说,单独使用引号用双引号,而引用的话中还需要用引号时,外面用双引号,里面用单引号。

例:赵大叔拍了拍牛头说:“累不累,‘独角龙’?”

1)引用别人的话或者表示直接说出来的话。

2)需要标出的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

3)表示讽刺的意味或反语。

4)要注意的是:在写一个人的直接语言时,在提示语后面,除引语部分用引号外,还要加上另一种标点,表示这句话是谁说的。

引号与其他标点连用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面用冒号。如:小李淡淡地一笑:“不,不能吃!”

第二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如:“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邻居西蒙死了。”

第三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用句号。如:“睡着了吗?”主人一进门就严厉地谴责阿辽沙。

省略号……

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或意思没有说完的部分,占两格。它主要有以下三种用法:

1)表示对引文的删节和对重复说的词语的省略。

例:在广泛的阅读中汲取营养对作文大有好处。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读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枯燥了。”

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或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情景。

例: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3)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发人深省。

例:哎!你这个人真是……使用省略号,无论在句首,句中,还是在句尾,一般都不再加其他标点。

书名号《》

用来表示书籍、文章、报刊、歌曲、电影等的名称。

例 1:《少年彭德怀》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表示电影名知称)

例 2:请把六月一日的《作文报》借给我。(表示报刊名称)

例 3:我最爱唱《歌唱祖国》这首歌。(表示歌曲名称)

例 4:今天我读了《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表示文章名称)

例 5:我最喜欢看《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说。(表示书籍名称)

分号;

用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它所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比句号小,常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并列的部分之间用分号。

例: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2、有的长句子,一个分句内已经用了逗号,那么一个分句与另一个分句之间则应用分号表示停顿。

例:大的面积不是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破折号 ——

它表示解释说明,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声音的中断或延续等,占两格,写在格的中间。

1、表示声音的延续。

例: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表示声音的中断。

例:小明睁大了眼睛,不解地问:“这——。”

3、表示解释说明。

例 1: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 年 10 月 22 日。

例 2:这是在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4、表示意思的转折。

例:训练动物很有意思——猴子的动作多么像人啊!

5、表示递进的意思。

例: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书写需要注意的地方

使用标点符号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

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七种符号书写时一般都占一个字的位置,标在紧靠文字的右边偏下的位置。

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写在行文中间。

引号的前后两部分各占一个字的位置,前半边标在文字的左边编上,后半边标在文字的右边偏上。

第二点:

书写换行时,句号、逗号、感叹号、问号、冒号、顿号、分号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应该紧跟一句话的末了一个字。

引号的后半边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同样,前半边也不能标在一行的末尾。

另外,省略号和破折号可以标在一行的开头或末尾,但是不能把一个符号分为两截分行书写。

第三点:

标点符号有一定的形状,书写时必须规范化。

破折号使用正确,表示话题的转移。说“今天好热啊!”实在说天气,也可以是自言自语,后一句明显话题变了,说话的对象也变了,用破折号可以起到这种效果。这里不是感叹号和破折号联用,感叹号是第一句的句末点号,破折号是第二句的开头的标号,也就是说可以用句号代替感叹号(当然这里用感叹号更好,因为有语气词),再用破折号,总之,不是连用的关系。

一、标点符号概述 (十六种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表达的工具,配合文字来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有很大的功劳。

试想,如果在书面语言中没有标点符号会怎样呢?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将是一篇篇长长的字串,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谁能一口气读完呢?即使断断续续读完,是否就能读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呢?你不妨读一读下面的两例文字:
1.有粮不准卖给八路军
2.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

读了例1,你可能理解它的意思,可是读了例2,恐怕你就不知道作者在说些什么了。现在我们加上标点符号变一变读法:
3.有粮不准卖给八路军?
4.有粮不准卖给八路军!
5.有粮不准卖,给八路军!
6.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
7.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
例3到例5是从例1变化的。例3加了个问号,提出一个问题。例4加了叹号,句意明确,口气强硬。这一句是日本鬼子封锁解放区时,写在街墙上的一句口号。今天我们读了仍觉得它体现了日本鬼子的歹毒、霸道。例5则是在鬼子写的标语中间加了个逗号,你再一读,哈哈,真是气死日本鬼子。这一个逗号是抗日游击队员在夜里加上去的。加了逗号的标语和不加逗号的标语意思完全相反,这个小小的逗号作用可真不小。
再读读例6和例7,我们发现同是这十来个字,排列的顺序也没变,可意思却完全相反。原来是标点符号的位置变了,使句意改变了。例2有这样一段故事:从前一个吝啬鬼,请一位穷秀才为店铺写对联,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下联是“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披是“人多病少财富”。吝啬鬼是依照例6的方式念的,一时心花怒放,高兴万分;街坊的孩子们是照着秀才的指点,按例7的方式念的,气得吝啬鬼直翻白眼。
从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没有标点符号,书面语言只是一个字串,无法读出它们的准确意思;有了标点符号,语言的意思才清楚明了;而标点符号的变换或挪位,语言的意思也随之发生变化。──标点符号真是个神奇的小东西!
在口头语言中,我们可以根据说话人讲话的快慢、停顿、语气和声音的高低变化等来判断讲话人的语意和情感。如果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那就必须靠标点符号来体现说话人的语意和情感了。比如,说话人问了一句话:“这是徐阿利同学?”如果记录在纸上没有这个问号而用了句号,那么别人来读这个问句时就变成了“这是徐阿利同学。”以为是介绍给人认识徐阿利的,这就改变了口头语言的实际语气和语意。
口头语言虽然有可供人的耳朵感觉的声音和语气,但也有比不上标点符号所体现的语意的地方。请看下面的故事:
一位老爷爷十分好读书,每天都读到深夜。小孙子也常常陪他夜读。这一天夜里祖孙俩正在读书,耳朵灵敏的小孙子突然听到院子里有响动,马上告诉爷爷:“爷爷,外面有人偷东西。”老爷爷对读书的要求十分严格,最忌分心。他见小孙子的注意力不在书本上,就严肃地说:“别分心!──把《老枪》递给我。”外面确实有人偷东西,小偷恃自己年青力壮,没把房中的一老一小放在眼里,听到小孩说“外面有人偷东西”时也没害怕,可是听到老爷爷说的话时,他吓得赶紧溜了。
今天,我们读了这个故事一定觉得可笑,因为我们一看到《老枪》就知道是一本书,有书名号框着。而在口头语言中,小偷听不出是书啊,他只听到“老枪”这个词,想到可以打死人的武器来了。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标点符号可以起到口头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
标点符号有这么大的作用,是谁发明的呢?在我国古代的汉语书籍中,并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完备的标点符号,古人往往靠“之”“乎”“者”“也”等词来表达语气和停顿,现在我们从书店里买到的古文读本或历史典籍,大多已被现代的专家、学者添加过标点符号了。古人一般不使用标点,少数人用了也只是极其简单的一两种,如一个圆点或一个圆圈。试想,这样简单的一两种符号能表达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意义吗?像破折号和省略号等的表达作用,它们是根本无法完成的。
“标点符号是新文化运动的成果,随着白话文的勃兴,它在书面语言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徐荣街:《诗与标点符号》)新文化运动,就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文化界掀起的文化革命运动。在那之前,中国人写文章不像现在人写的文章明白好懂,写的是文言文,不用标点符号;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人写文章开始用白话,叫白话文,除了口语化之外,还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不是哪一两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文化先驱们带头,广大汉语群众响应,逐渐约定俗成的;是借鉴外文中标点符号经过改造,与汉语的表达需要相适应,逐步发展定型为今天这样的形式稳定、分工明确的表达工具。
标点符号共有多少种呢?1990年3月22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公布了十六种标点符号,它们是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标点符号有哪些作用呢?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被用来表示停顿、标明语气、标出语词的性质或作用。
一、表示停顿。例如:
8.正是为了这个表哥,我才这么做的。
9.正是为了这个,表哥我才这么做的。
逗号表示句中的停顿,句号表示句末的停顿,停顿的位置不同,句意也相应发生变化。
二、标明语气。例如:
10.老师回来了。
11.老师回来了?
12.老师回来了!
13.站住!举起手来!
这四个句子带有各不相同的语气:例10是陈述的语气,述说一件事;例11是疑问的语气,提出一个疑问;例12是感叹的语气,表达说话人强烈的感情;例13是命令的语气,传达一种不可违抗的命令。
三、标出语词的性质或作用。例如:
14.我一听说是《大闹天宫》,高兴得跳了起来。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一册《我的心事》)
15.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月光曲》)
16.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小学《语文》第六册《李时珍》)
17.一天下午,老师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
(小学《语文》第七册《珍贵的教科书》)
大家知道,例14中的书名号标出的是一部电影的名称,例15中的书名号标出了一首乐曲的名字,例16中的书名号标出的是一部书名,例17中的引号标出了指导员讲的话。
除以上三种基本用法外,个别标点符号还用于“修辞”和表达诗歌的形式美等。(在小学阶段暂时可以不去理解它们)
标点符号是标号和点号的合称。标号主要是用来标明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它们是引号、括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间隔号、连接号和专名号九种;点号主要是用来点断语句,表示停顿和语气,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七种。
常用的标点符号,按不同的用途分为五组:
第一组,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语气。有句号〔。〕、问号〔?〕、叹号〔!〕。
第二组,表示句中停顿。有顿号〔、〕、逗号〔,〕、分号〔;〕。
第三组,表示提示和引用。有冒号〔:〕、引号〔“”〕。
第四组,表示插入、转折、注释和删节。有破折号〔──〕、省略号〔……〕。
第五组,表示特殊词语。有书名号〔《》〕。

1、概数用顿号概数是表示大概的数目,有时拿数词连用来表示,如三五个、七八十人等。因为表示约数,所以概数中间不需要停顿。因此,如果加上顿号,就是错误的。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三四里”是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的距离数目。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因为概数之间不需要停顿,一加上顿号,便成了“三”和“四”的并列,这就不符合表达的原意。2、缩写的集合词用顿号一些词语,如父母、中小学生、干群、干警等是一些缩写的表示集合群体意义的词语,它们之间结构紧密,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这次“实战演习”的成功,与广大的指、战员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是分不开的。“指战员”是一个集合词,“指”是指导员,“战”指战士。“指战员”中间不能用顿号隔开。3、连词前用顿号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或”“或者”等,就不必再用顿号。这类连词一般用在只有两项的并列词语之间或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这种真率与坦白,本身就很能引起读者的好感、关切、和共鸣。连词“和”连接“共鸣”和“关切”,表示并列,而再加上顿号就多余了,应该删去顿号。另外,还要注意不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如“或者”“甚至”“以至”“但是”“而且”等,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大院里五十多岁、甚至六十多岁的老年人也参加了植树活动。不论是刻画自己、或者描叙人世,他都毫不隐蔽地融进自己的个性,灌入自己的热情。“甚至”“或者”是连词,不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不能用顿号。“甚至”表示更进一步,删去“五十多岁、甚至六十多岁”中间的顿号;“或者”表选择,把“或者”前面的顿号,改为逗号。

1、冒号与双引号的配对使用。
2、某人想或引入他人的名言,用冒号。
3、双引号内需要用双引号时,里面的双引号用单引号。
4、顿号的使用:相似的几个词排比出现,词之间用顿号。
相似的几个句子排比出现,句子之间用分号或逗号。
5、省略号后不加任何标点。

其实你找改标点符号的练习就能找出问题了。

给文章加标题的步骤:
一读二想三加
一读——就是要认真阅读文章,读懂内容;
二想——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想一想如何确定文章的中心,从什么角度,选择什么类型的标题才最恰当;
三加——就是给文章加上一个符合文意、简洁而新颖的标题。

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以时间为题——如《夏日的傍晚》
2、以地点为题——如《八角楼上》
3、以人物为题——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4、以事件为题——如《送水》
5、以中心为题——如《一定要争气》
6、以景物为题——如《瀑布》
7、以语言为题——如《你们想错了》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故此,要多练习,多思考,多分析,力求标题引人入胜。
我的回答希望你满意,祝学习进步!满意敬请采纳!

  • 语文标点符号的问题
    答:第三,引号、括号、书名号之类成对出现的符号,前一半最忌出现在句末,后一半最忌出现在句首,如果是在句末该用前一半了,就直接放到下行句首占用一格,如果是该用后一半,则和最后一个字合用一格。你上边说的句末该用一个冒号一个引号时,处理方式也是遵从以上规律的,也就是,冒号跟上一行最后一...
  • 语文标点符号的用法难题~~~快~~~急~~~Thank~~~
    答:一、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7种。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二、用法说明1、句号...
  • 语文标点符号问题
    答:,表示语义未完 。表示语义已尽 ;表示前后是并列关系 !表示感叹 ?表示疑问 、表示词语间的停顿 “”表示引用、反语、特定称谓 《》书名号 ...表示省略未完、语意未尽 .间隔号 外国人名姓之间的符号 ---破折号有声音延长、话题转变的作用 ...
  • 高考语文标点符号问题,希望好些人帮我解答。谢谢了!
    答:这标点符号的问题,不象数学那样严谨。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关键是不要因为这标点符号,将文句的意思都表达得不正确。下面是个人的认识。1.什么是学习型社会?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思考,去探索。(这个比较肯定)2.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 语文标点符号问题
    答:第一个问题:“去上海,还是去南京”,作为“决定”的宾语,是不需回答的陈述句,所以第二逗号不能改成问号。第二个问题:其实还是一样的问题,是不需要回答的陈述句,是与会者议论的对象,还是作宾语。
  • 语文基础知识之标点符号
    答:常见标点符号的口诀复习法 1.口诀复习法 (1)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并列谓和并列...
  • 一个语文标点符号的题目问题
    答:A、该句不表疑问,问号应改用句号。B、“心说”非实际意义的说,不必停顿,所以后面的逗号应该去掉。原文: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D、感叹号应加在“小明”之后,“别跑”后面改用逗号,因为引号中的话是“小明别跑”的倒置。
  • 小升初考试:语文标点知识讲解
    答:【 #小升初# 导语】小升初语文考试中,标点符合的理解对于理解文章也有很大帮助,而且阅读理解考试中时常会考到填标点符号的题型,下文是我们 致力的关于标点符合的用法,后面附带有练习题。希望对同学们学习标点符号的使用知识有帮助! 一、省略号 用法归纳:1、表示说话的断续。“可是...太太.....
  • 语文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答: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一、基本定义 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句子分以下几种: 陈述句: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 疑问句:用来提...
  • 语文修改标点符号典型题目(有详细讲解)今晚就要!!!
    答:5、改换符号: 。漂亮 如:我有一件美丽的衣服。【专项突破】修改下列病句。(在原句上修改)1、反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2、爷爷经常想起许多往事。3、《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是毛泽东写的。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5、菜园里种着西红柿、扁豆、茄子等各种蔬菜。6、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