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集团与吴蜀对峙,如何控制的乌桓、匈奴、鲜卑?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4
曹操为什么要北征乌桓呢?

曹操北征乌桓,乌桓与袁氏家族世代交好,所以当袁绍在官渡之战忧郁而死之后,袁绍长子袁谭被曹操所杀时,袁绍另外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则投靠乌桓,企图联合乌桓,东山再起,恢复故地。同时也可以开疆扩土。且早在曹操讨伐河北时,三郡乌丸就已是蠢蠢欲动,袁尚投奔至乌丸后,乌丸骑兵多次进入幽州腹地进行钞略,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果然,在建安十年夏天,故安赵犊、霍奴等杀幽州刺史、涿郡太守。三郡乌丸攻左度辽将军鲜于辅於犷平。
乌桓,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亦作乌丸,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诸说,未有定论。史书称:北征乌丸,目的是击溃乌丸,瓦解乌丸与袁绍之间的联盟,削弱袁绍势力,同时扩展北方疆土。

扩展资料:
建安十二年,汉司空行车骑将军武平侯曹操亲统大军,率荡寇将军都亭侯张辽、司空军祭酒洧阳亭侯郭嘉、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曹纯、偏将军都亭侯张郃、偏将军都亭侯徐晃、左度辽将军鲜于辅、护乌丸校尉阎柔、护军韩浩、领军史涣、军谋掾牵招等,北征三郡乌丸。
曹操的此次征伐,不但一举解决了三郡乌丸之患,从而稳定了河北局势,而且对其它乌丸、鲜卑部落和盘踞辽东的公孙康势力起到了极大的震撼作用。九月,曹操自柳城班师回朝之时,辽东公孙康“即斩尚、熙及速仆丸,传其首”,而当十一月,曹操大军行至易水时,“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其后,鲜卑首领步度根与轲比能也上贡以示臣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征乌丸

  乌桓人最初形成于科尔沁草原,势力弱小,受匃奴人控制。后来汉武帝打败匃奴后,将乌桓人南迁到辽西、辽东、右北平、上谷、渔阳塞外5郡,接受西汉王朝的庇护。乌桓人不断发展壮大,到东汉时已经发展成辽西、辽东、右北平、渔阳、上谷、广阳、代、雁门、太原、朔方边塞10郡,尤其是辽西、辽东、右北平3郡乌桓实力更强,他们被曹操打败后内迁中原,编入曹魏大军之中。
  黄巾起义爆发后,群雄并起,战乱频频。乌桓被曹操平复,他把乌桓人全部迁入中原,将所获的乌桓战士通过精选和整编,改编成精良的骑兵部队,仍由乌桓的王、侯、大人率领,随同曹操转战南北。后来,曹操屡征西羌,与马超开战。西羌人勇猛善战,曹操屡屡战败。最终还是靠无可匹敌的乌桓骑兵,才打败了同样以骑射闻名的西羌骑兵。自此,乌桓骑兵终在史书中留下了“由是三郡乌桓为天下名骑”的评价。这支来自蒙古草原的“天下名骑”,帮助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后来与吴、蜀对峙时,吴蜀联军联合进攻曹操都不能成功,而曹操却屡屡在进攻中取得战果,乌桓铁骑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这个主要还是对他们这些人实施了一定的措施,才会让他们能够心甘情愿的跟着他们,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控制。曹魏集团他们对于少数民族的策略,其实就是任用本族贵族,把他们的家属为作为人质,并且迁徙百姓,还设立了汉人司马监督以及对民众进行教化,乌桓、氐、羌皆为此策略所征服。

匈奴人开始强盛的时候应该就是在东汉末期,这时候的匈奴是非常的强大的,他们人数众多,多有十万余人。而且他们会劫掠河内诸郡,曾经有一次他们掠走了东汉末年时期的一位非常著名的女诗人,她就是蔡文姬。在公元192年的时候,曹操开始了他对于匈奴所采取的手段,在这一年,他打败了於夫罗单于。

公元195年,於夫罗单于去世。他的弟弟呼厨泉被任命为单于,并帮助袁绍对抗曹操。曹操不能容忍匈奴,公元202年,曹操派钟繇去攻打匈奴,呼厨泉投降了。公元206年,曹操吞并了并州,任命梁习为并州的刺史。这样混乱的并州,梁习能够得到曹操的信任,到并州当刺史,自然不是等闲,梁习为了控制匈奴,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令人钦佩。

在东汉末期的适合,天下大乱,有非常多的中原人去逃难到了鲜卑部落并且依附于轲比能,并传授了制造兵器铠甲的方法。轲比能本人也在非常努力学习汉人文字,他还统率军队并且模仿汉人军制,设置军旗,用击鼓的方式作为进退口令,可以说是基本与汉人的军队无二。乌丸人被曹彰平定后,轲比能向曹魏称臣进贡,曹丕在称帝前夕以献帝的名义册封轲比能为“附义王”。



基本上曹魏集团是无暇西顾,但是他们本身对西域是又一定的影响和控制的,所以当时的魏国虽然没有完全控制西域,但是还是有一定的支配力的。


曹丕称帝后,派镇西将军曹真出兵讨伐叛羌,斩首五万余级,打通了河西走廊,再度设立西域都护,西域各国逐渐向魏国进贡称臣。考古家已在罗布泊发现曹芳、曹奂时期的木简,时间段沿至西晋年间,楼兰汉文木简、残纸文书先后有五批出土,历时一个世纪,也被称为魏晋木简。

当时曹丕还闹了一个大笑话,他人为世界上没有火烧不着的布(指火浣布),直到魏明帝曹叡即位为帝,有西域使者贡献火浣布袈裟入朝,曹叡下令刊灭否定火浣布的文字,天下之人仍旧取笑曹丕。魏国虽然不能皆尽控制西域,恢复到两汉对西域掌控的鼎盛时代,但支配力度大致和汉时相若。西晋对西域的统治是就曹魏的延续,形式并没有太大改变。


中原与西域的往来更为密切,晋惠帝时,道士王浮与沙门帛远争邪正,王浮作《老子化胡经》,捏造故事,贬低佛教,埋下了南北朝激烈的佛道之争的伏笔。东晋时期,张轨建立前凉割据政权,奉东晋为正统帝国。前凉以盟主的形势跟西域各国形成联合地方政府,在晋朝和西北张氏地方政府框架下,张氏政权开始统治西域,勉强维持着中国对西域的支配。



曹魏集团与吴蜀对峙,先征服这三个部落,然后分别迁徙。另一方面则是选将得当的结果。

曹魏集团对于少数民族的策略,主要是任用本族贵族、其家属为质、迁徙百姓、设汉人司马监督、对民众进行教化。乌桓、氐、羌皆为此策略所征服。匈奴、鲜卑则略有不同,曹魏对这两个民族主要是分化利用和招抚怀柔的政策,毕竟匈奴和鲜卑的实力较强,不能一战而定。曹魏集团对边地民族进行了掌控,同时对边地民族实施的政策也是一种进步。

东汉时期,南匈奴内附,到了东汉末,匈奴繁衍生息,此刻的并州境内匈奴极为强盛,足有十万余众,时常劫掠河内诸郡,他们曾经掠走了东汉末的著名女诗人——蔡文姬。公元192年,曹操开始了他对匈奴的手段,这一年,他大破於夫罗单于。

到了公元195年,於夫罗单于死去,他的弟弟呼厨泉立为单于,并帮助了当时的袁绍与曹操对抗,曹操自然不能容下匈奴,公元202年曹操派遣钟繇攻打匈奴,呼厨泉投降。公元206年,曹操吞并并州,委任梁习为并州刺史。如此混乱的并州,梁习能得到曹操的信任,来并州当这个刺史,自然不是等闲之辈,梁习为了控制匈奴,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令人佩服。

青龙三年(公元 235 年) 由幽州刺史王雄遣韩龙刺杀轲比能 ,更立其弟。此后 ,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 ,强者远遁 ,弱者请服。由是边陲差安 ,漠南少事。”,鲜卑再无大的作为,曹魏邓艾又使“鲜卑数万”散居雍、梁二州,以防蜀汉。



应该是兵力分配得当的原因,所以才能坚持如此之久,还能屹立不倒。

  • 历史小报曹魏传的资料
    答:此外,与吴蜀交兵仍频, 三国鼎立图尤以蜀汉姜维为甚,号称“九伐中原”,双方互有胜败。公元260年(甘露五年),魏帝曹髦不甘司马氏威胁自己帝位,亲率亲兵讨伐[9],司马昭遂使亲信贾充派遣刺客成济杀害曹髦,事后仅成济被处死,而司马氏家族则没受牵连。随着蜀汉国力日下,公元263年(景元四年)魏朝...
  • 吴蜀双方的联合,单单是因为有曹魏的存在吗?
    答:在联盟间,这更是一件尴尬的事。他与曹操本为姻亲,却以骂曹操为“汉贼”而与之公开决裂,跟刘备结盟抗曹;后又降曹称藩,接受曹魏的封爵,而与刘备对抗;现在,又背弃曹魏,转而与蜀汉恢复联盟。孙权再次背曹时,曹丕便在给他的信中以 “埋而掘之,古人之所耻”指责孙权在政治上反复无常。吴蜀...
  • 关于三国演义
    答:应该说这是真正确立三国三足鼎立的一战:吴国占据荆州,蜀汉保有西川,蜀吴联盟的削弱也减少了进入休养生息期(正处于曹操逝世曹丕称帝时期)的魏国受到的军事压力,基本确定了三方此后数十年的版图。蜀汉完全失去了军事要地荆州(汉中和荆州是蜀汉的两个战略基地,从汉中可以北出潼关,攻打长安;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
  • 人才辈出的曹魏为何会被司马篡位?
    答:期望挽回统治。但是世家却站在了司马家族的背后,由于国家军权仍然掌握在曹家和夏侯家的手里,所以司马家潜伏起来了。在魏国与吴蜀的斗争中,曹魏宗族力量消耗殆尽,皇帝也更换频繁,军政大权自然被世家大族掌握,司马家族也就理所当然地代替了魏国。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惯性,违逆了这个惯性注定会失败。
  • 跪求 憨陀 评三国卷首语 生子如当孙仲谋这篇文章
    答:比如说魏吴蜀三国,会讲魏得天时,吴占地利,蜀有人和。三国能在群雄混战中割据一方,各有立国之本。其实,得天下的战略表面看来有天地人各种因素,说穿了只有一条:人和。 集团核心竞争力看似有技术之争、成本之争,说穿了也只有一条:人才之争。曹魏集团能统一北方,势力最大,不过是人才最多而已...
  • 曹魏为什么不在夷陵之战吴蜀两国反目的时候趁机伐吴?
    答:刘晔对战局有着惊人的预测和掌控力,他认为应该联蜀灭吴。当曹魏众臣表示伐吴可能会引起孙刘再次联手的疑虑时,刘烨表示:“今备已怒,故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必喜而进与我争割吴地,必不改计抑怒救吴,必然之势也。”也就是说根据刘晔的推测,刘备不会因为曹魏的介入而...
  • 三国时期比较著名的兵种有哪些?
    答:兵屯的开始晚于民屯,一般是保持原有的军事编制,设立在与吴蜀两国对峙的边境,让士兵且佃且守。东吴也有与曹魏大体相似的兵. 蜀汉兵制大致和魏相同,但又有其特点。蜀的中央军,《历代兵制》说:“蜀置五军。其左、右将军、督、护一人,其中师、监、护、典、参军各一人,其前师、将军、监、护、督军各一人,其...
  • 吴蜀魏三国时期,一万军马是多少人?
    答:魏、蜀、吴三国人口比较表蜀国有28万户,94万人,;吴国有52.3万户,230 万人,,魏国有103万户,443.28万人;三从两点变化得知蜀国每户大约有3. 4口人,;吴国每户大约有4.3口人,魏国每户大约有4.3口人,四通过比较三国人 口统计,得知三国中魏国人口最多,吴国其次,蜀国最少。三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得知魏 国是三国中实力...
  • 三国时期,如果曹魏的国力是100,那东吴和蜀汉分别是多少?
    答:明代大才子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整首词基调慷慨悲壮,荡气回肠。每每读来内心当中总有一种江河奔腾,红尘滚滚,名利远逝的感觉,仿佛有一种叹息,有一丝壮志,又有一缕恬静淡然,生动地描绘出汉末三国乱世枭雄之间割据纷争的局面。作为三国"魏蜀吴",到底哪家实力更加强劲,无非需要从政治、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