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姓寻根问祖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郭姓由来是什么,郭姓始祖是谁?身为郭姓一员,我的家族来自哪里?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用心网上找了些资料。最后资料和个人情况显示我是山西洪洞县迁徙出来的郭氏后裔,是唐朝著名军事家郭子仪的后裔,始祖是西周虢国国君虢叔,虢叔即周文王的弟弟周武王的叔叔。

    我小时候,爷爷不止一次给我讲过这样一个关于家族由来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下,官府强行组织老百姓大迁徙。被要求迁徙各地的众多家庭之中就一家郭姓家人,有十八个兄弟,在临别前把一口大铁锅摔成十八牙,每人拿一牙锅做为时候子孙寻根问祖的信物。爷爷总讲的这个故事和以下资料中洪洞县大槐树下十八兄弟的故事相符,说明我们家族这一支是来自山西洪洞县。并且,我找到的以下资料中显示,洪洞县迁徙出来的后裔子孙小脚趾指甲为双瓣。而我的小脚趾指甲确实是双瓣的。这一点也证明了是山西洪洞县迁徙出来郭氏后人。

  那么山西洪洞县迁徙出来的这十八兄弟的家族由来又是怎样的呢?以下资料显示,这十八兄弟是唐朝著名军事家、汾阳君王郭子仪的后裔。扒到这里,瞬间自豪起来,我是唐朝著名军事家郭子仪的后裔啊。

   郭姓的始祖又是西周初期重要诸侯封国虢国的国君虢叔,虢叔即是周武王的叔叔,即周文王的弟弟。自豪感油然而生啊。

  以下是我找到的一些资料,为保证资料完整性,没做任何修好删减。郭氏族人可以看看,更细致地研究研究。

  郭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初年的虢序为郭姓得姓始祖。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4位。截至2015年,当代郭姓的人口达到1490余万,是中国第17大姓,大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15%。郭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15.6%),河北(8.8%),山东(7.8%),湖北(7%)四省,共占全国郭姓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四川(6.9%),广东(5.5%),山西(4.7%),辽宁(4.4%),安徽(4.2%),吉林(4.1%)。六省的郭姓又集中了30%。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占河南总人口的2.1%。中国形成了华北、中原与东北三大郭姓...查看百科

虢国,中国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前后有四个虢国,因位置不同为别被加以东西南北相区别,其国君均为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虢仲封西虢(今陕西宝鸡市东),虢叔封东虢(今河南荥阳县西汜水镇)。

西虢国,西周初年所封诸侯国,位于现陕西宝鸡附近,后因周平王东迁,迁河南三门峡,地跨黄河两岸,称为南虢(有别于虢叔后裔虢序夏阳之北虢),于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末代国君虢公丑携贵族奔东周京师洛邑,部分贵族、士兵和平民被强行迁至今山西汾阳,前541年置瓜衍县,南虢后裔世居之。原地留有一小虢,公元前687年被秦国所灭,后裔不见记载。

东虢国,西周初年所封诸侯国,位于现河南荥阳,公元前767年被郑国所灭,虢叔后裔虢序被平王封于夏阳(今山西平陆),号北虢,因实力单薄而依附于南虢(今人所谓“南北虢实为一虢”即源于此)。前658年,亡于晋,以郭为氏,郭偃即虢序后裔,仕晋献公、文公。其后裔被安置在晋国都城,晋国末辗转来到晋阳以北,秦汉以来形成太原望族。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大迁徙

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阴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阴下通过。汾过滩上的老鹳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

洪洞大槐树迁民并非只迁洪洞人,洪洞大槐树是山西迁民的聚集地。明代初年,山西省辖五府、三直隶州、十六散州、七十九县。史书记载的明初移民主要有平阳府辖二十九县,潞(lù)安府辖六县,汾州府辖三县,泽州辖四县,沁州辖二县,辽州辖二县。这些地区共有五十一县,而平阳府就辖二十八县。

因当时的洪洞凭借古驿道,北通幽燕,东连齐鲁,南达秦蜀,西抵河陇(lǒng),加之广济寺院落宽阔,易于官府设局驻员,集结移民。于是,大槐树旁的驿站,便成了大移民的派遣站和出发地。大槐树移民伊始,明政府颁布告示于三晋:“不愿迁徙者,到洪洞广济寺大槐树下集合,限三天赶到。愿迁徙者可在家等候。”消息不胫(jìng)而走,晋北、晋中、晋南的人拖家带口,携儿挈(qiè)女簇拥而来,三日之内,大槐树下集结了十万之众。这时,大批官兵蜂拥而至,把手无寸铁的百姓围了个严严实实,官府人员宣布:“大明皇帝敕(chì)命,凡来大槐树下者,一律迁走!”说罢,官兵恶狠狠地先将青壮年,强行登记,强发凭照,一家一户,背手而捆,绳绳相拴,数十万百姓在刀逼棒喝下,吞声饮恨,踏上了迁徙的路途。据说后来的几次大的移民中,官府也是采取了强迫的办法。

另一传说是,明朝初年山西洪洞县人满为患,也正闹饥荒。粮食吃光了,可是竟没一个饿死,全托福一棵老槐树了。老槐树有七八搂粗,枝繁叶茂,远看像一把大伞矗立在地。一到秋天远远近近的人们,每天成群结队来到老槐树下拾槐角豆。说起来也怪,不论早来晚到,每人每天只能拾那么一碗(豆籽),谁也甭想多拾。人们传说槐树仙为拯救洪洞人,总是公平分配,一碗豆足能救饥肠,谁也不能贪多。因此感动了人们,每天总有许多善男信女向老槐树烧香跪拜。

洪武初年的一年秋天,洪洞县知县萧九成接到朝廷旨意:“从洪洞选民五千,迁到太行山以东,萧知县立即通知各村里正,告示上把迁入地描述得像天堂一般,可故土难离,谁愿意搬家呀?告示贴了好几天,连一个报名的也没有。可难坏了萧知县,朝廷旨意难违,限期一过,肯定乌纱帽难保。既然没有自愿迁去的,只好强迫搬迁了。但是那么多人,一家一家地押送,不是个办法。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第二天萧知县大肆活动,一面买通当地神汉巫婆,到各地游说:“槐仙显灵了,后天恩赐每人槐豆一斗,永不再赐。”一面呈文上司,请求派一支军队来。到那天,果然如此。洪洞各村乡民,都倾家出动。一时间槐树下熙熙攘攘,热闹非常。挎篮子的、扛口袋的。专等槐仙赐豆。正当午时,成千上万的人跪了一地。此时,正南跑来一队人马,如猛虎下山,似蛟龙出海,径直朝老槐树而来,众人正疑惑时,见一个骑士下马来,抓住一盘绳的一头,另一骑士抓住这绳子的另一头。当时人们看到这般情景,闷葫芦里也不知装的什么药,个个呆若木鸡,也不敢走散。只见那两个拿绳骑士很快绕槐树下人海一周,把大家整个围住。随即骑兵们飞速行动,围了个水泄不通。这可吓坏了这班乡民,都傻了眼,大人们面面相。

郭子仪后裔在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被迁徙至全国各地。

河南郭氏“十八块儿锅(郭)”的来历考证及迁移分布

生活在郑州、新密、新郑、登封、荥阳、长葛、濮阳、方城、南召等河南各地的许多郭姓人家,别人取笑他们是“锅(郭)片儿”,他们一点儿也不恼怒,还会一脸正色地称自己就是“锅(郭)片儿”。原来这些自称是“锅片儿”的郭姓人是唐朝著名军事家、汾阳君王郭子仪的后裔。600多年前山西洪洞县大石桥迁徙而来。                                         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山西洪洞县大石桥的郭氏家族是汾阳君王郭子仪的后裔,在当地属于名门望族,在当地官府的逼迫下,家族在郭氏宗祠协商响应皇上诏书,迁徙中原的问题,决定有裔孙郭武功携二子、二女、三胞侄、十三堂侄等人移民,因其中子侄辈十八人,被称为十八郭。郭武功答应率领十八郭迁徙中原,条件是要带上祖传家宝——据说是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在世时留下的——一口铁锅,家族同意了郭武功的要求。就这样郭武功带领着十八郭背着祖传的铁锅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郑州西南郊一条小河边,河边生长着成片成片杨柳树,景色非常秀美,而且土地肥沃,是个鱼米之乡,便决定在此定居下来。这个村庄就叫杨柳村(后改名为台郭村)。郭武功一行人在这美丽富饶的地方定居后,和当地其他姓氏的原居民和睦相处,日作夜息,经过几十年的生息繁衍,人丁兴旺的郭氏家族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郭武功就与子侄们在郭氏祠堂商议,决定前往他乡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大家同意后,郭武功老人就把祖传的大铁锅砸成十八片儿,分发给子侄们一片儿,告诫子侄们到外面要勤俭持家,与人为善,同时告诉他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祖德和祖籍,他相信十八片儿锅一定会复原成一口完整的大锅的。

于是,十八郭氏男丁告别自己的家园,带着“锅片儿”。迁往他乡,散居在郑州及其周边的新郑、新密、荥阳等地。                                                                      “十八片儿锅”的子孙们时刻牢记自己的根脉,都自称是“锅片儿”或“郭片儿”。没有一定鄙视的意思,而是他们对自己祖德的缅怀和传承.          

                                             

洪洞大槐树移民情况考证:

平定郭氏一支始祖原籍洪洞后迁至石艾( 平定) ;

曹县郭氏一支始祖讳长老,为山西太原, 明洪武年间诏自洪洞县迁山东曹邑桃源集东南郭寨村;

曹县郭氏另一支始祖讳成, 于明永乐三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曹县郭小胡村;

郑州郭氏一支始祖讳武功,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於郑州市西南隅台郭村,郭武功带子侄18人,又称“十八块锅(郭)”,;

赞皇郭氏一支始祖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赞皇县;

新安郭氏一支始祖讳奈, 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安县城西街;

新安郭氏另一支始祖讳三光, 于明洪武初年由山西洪洞迁邑新安县西之南庄, 明末徙高平寨村;

新河郭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东顺城官村;

新河郭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亭则头官村、王村;

新河郭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安庄村;

新河郭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董夏村;

新河郭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周家尧村;

新河郭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南小屯村;

修武郭氏一支始祖讳高, 于明初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修武县后董村, 迄今已传13 世,20 余户,100 余口人;

浚县郭氏一支始祖讳浚, 号巨川, 元配姜氏, 于前明洪武朝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浚县白寺乡郭庄村

浚县郭氏另一支始祖讳世荣, 字裕光, 原籍山西洪洞县人, 于明洪武初年迁居浚县小寨村, 后世迁居浚县善堂乡郭小寨村;

浚县郭氏另一支始祖讳君章, 于明永乐七年自洪洞大槐树迁居浚县王庄乡牛庄村, 迄今已传23 世, 人口逾800 余人;

浚县郭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浚县白寺乡郭庄、泊头村、郭得才屯;

浚县郭氏另一支始祖讳世荣, 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浚县善堂乡郭小寨;

河内郭氏一支始祖讳春, 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河内县;

清丰郭氏一支始祖讳让, 于明洪武二十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清丰县太屯集, 迄今已传25 世;

新郑、新密、荥阳郭氏一支始祖堂兄弟十八人, 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河南, 居处不一, 俗称十八郭, 详见“十八块儿锅(郭)”专贴;

莘县郭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莘县张寨乡;

莘县郭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莘县岩集乡滩上, 后分东滩、西滩、北滩、南滩;

莘县郭氏另一支始祖兄弟二人, 于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莘县张寨乡郭炉, 后兄弟分手时各执一铜佛为日后相认的标记,故人称“铜佛郭”, 一支分居于柿子园乡郭炉村;

郓城郭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郓城县红庙村。

最后,我们老家的家乡话说上厕所方便就是说解手,走路也多是背抄手。给大家看看我小脚趾甲确是复形,双瓣,一个大指甲,边上还长着一个小指甲。

  • 寻根问祖姓郭
    答:①回族,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波斯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汉名叫做郭广德。“库斯”与“郭氏”谐音,这就是回族人汉字姓的由来。泉州和惠安回族以及迁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为郭广德的后裔。[7]②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郭尔罗斯氏、郭...
  • 郭姓寻根问祖
    答:被要求迁徙各地的众多家庭之中就一家郭姓家人,有十八个兄弟,在临别前把一口大铁锅摔成十八牙,每人拿一牙锅做为时候子孙寻根问祖的信物。爷爷总讲的这个故事和以下资料中洪洞县大槐树下十八兄弟的故事相符,说明我们家族这一支是来自山西洪洞县。并且,我找到的以下资料中显示,洪洞县迁徙出来的后裔子孙小脚趾指甲为双瓣...
  • 百家姓"郭"的由来?
    答:其后代就以郭为姓氏,虢叔为郭姓的受姓始祖。繁衍播迁 郭姓族人最初的发源地当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陕西、河南为主,“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为后来郭姓人繁衍播迁的主要支源,逐渐在阳曲、冯翊、华阳、京兆(今陕西西安附近)、中山(今...
  • 请问郭姓的由来?历史上哪些姓郭的名人?
    答:仲雍至今仍为常熟一带人民所景仰,仲雍葬地虞山已成为海内外吴姓子孙寻根问祖之地。 周仲建虞仲雍下传四代至周章,周章在姬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念念不忘自己是周人的后裔,故名为周章。周章继位做吴君时,武王已灭商,建立了周王朝。周初实行分封制,封周王亲族、灭商功臣、历代先圣后裔到各地做诸侯。周王朝...
  • 甘肃民勤郭氏家族起源
    答:1994年5月13日,郭鹤年回山西寻根谒祖,亲自出席了香港嘉里集团与西山矿务局合资经营的太原可口可乐饮料公司的签字仪式。从此,山西太原也有了他的公司。当记者问他为何要在山西投资时,他倾吐了肺腑之言:“我的祖先在山西,我的心在山西。” 郭氏海外名人——郭台铭 台湾科技首富、富士康总裁郭台铭的家谱记载,山西晋城南...
  • 描写寻根问祖的诗句
    答:关于寻根问祖的诗句 1.寻根问祖的故事 1976年秋,美国出版了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所写的一部家史小说《根》。作者自称他经过十二年的考证研究,追溯到他的六代以上的祖先昆塔·肯特,一个从非洲西海岸被白人奴贩子掳到北美当奴隶的黑人,描述了他在非洲的自由人生活,他和他的子孙在美国奴隶制下...
  • 急求寻根问祖的文章 至少600字 要快啊 满意给悬赏
    答:寻根问祖 农历六月十六,母亲生日.兄弟姐妹决定自驾陪老爸老妈出关寻拜祖籍,一直听父辈说祖先闯关东到辽宁兴城,后来才到吉林.所以大家都嚷着要回老家看看.兴城--临海滨城,古色古香。兴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与中原文化和中央政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据仙灵寺、兹毛山、狐仙洞等古遗址发掘...
  • 郭姓的辈分列表
    答:1、湖北十堰郭氏宗谱辈分 老派:文 吉 大 学 楚。新派:如 维 万 盈 崇、世 代 永 兴 隆、南 国 联 宗 绪、西 江 念 祖 风、发 源 吉 安 地、肇 本 太 和 中、秉 礼 家 声 远、明 经 科 第 通。2、河南郑州郭氏宗谱辈分:武 大 新 彦 守、志 承 永 世 朝、万 尔 生...
  • 郭姓的备份中,有心安帮家定德正万年长 辈分的,麻烦联系我,寻根问祖
    答:我也是那里的辈分字好像也是这样的,就是德和长中间的字不一样,不知道是不是父辈记错了!
  • 颍川郡的人口分布
    答:郭氏———新唐书的记载讲清了五个问题:一是郭氏来源,郭氏来自姬姓,由虢叔之虢按声转为郭。二是阳曲是郭姓开宗之地,因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三是阳曲是郭氏居住延续接代之地,因郭全代居阳曲,还生下了数代人。四是阳曲是郭氏祖籍地,因为裔孙从颍川,郭氏之后代离开祖籍地阳曲而迁往颍川。五是虢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