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明治维新的背景是什么

1、背景:十九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后,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即“明治维新”。
2、内容: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设立工部省管理工商业;
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统一货币,设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改革军队编制,颁布征兵令。
实行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改善各地交通,兴建新式铁路、公路,仿效西方司法制度,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同时亦容许其它宗教的存在。
3、意义: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采用君主立宪制(二元制)的形式,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藩阀以天皇的名义掌握政权。促使中国的清王朝改变政治体制,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中国开始了“君主立宪”的道路。

扩展资料
给中国的启示
1.既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防止和剔除其消极落后的成分,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也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的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尊重文化多样性,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
2.坚持改革开放,重视教育,重视人才,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3.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因为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感情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 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是海内外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4.改革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体制;
5. 改革要彻底,要顺应时代潮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治维新

背景:国外: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40年)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思想文化:自由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国际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
西方列强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例: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etc.)
国内:幕府专权(幕藩体制、等级制度),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等政策阻碍了日本资主义的发展,幕府政权孕育着危机。
农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领导阶层:下级武士)
1853年佩里叩关,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状态,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中。
倒幕运动的发展和胜利(获得明治天皇的支持)。

明治维新的背景是什么



幕府的统治黑暗,,,,政权的变更都是黑暗下去光明来了然后光明又就想现在的党

处于德川幕府时代,其实和中国很像,只不过结果不太一样。当时日本也闭关锁国的,国外么美国“打开了”日本的国门;国内么当时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然后商人觉得旧的制度使他们没钱赚。然后逐渐逐渐得形成了倒幕派,然后签订了一些不平等条约。于是乎就有许多爱国人士跳出来叻。很多人支持倒幕,然后就是内部打仗,有名的伏见鸟羽战役就是倒幕运动的转折点叻。然后幕府就把政权交还给天皇了,当时是十六岁就登基的明治天皇。后来他就搞明治维新。That's all.

ujhcfghf

  •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答:背景:1、伴随着资本主义因素成长,农村里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地主,他们被称为“豪农豪商”,后来成为倒幕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同时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武士等级内部的分化也日益加剧,其中有一部分下层武士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世界观都逐渐地向资产阶级方面转化,成为尚未成熟的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言人。...
  • 简述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答:一、历史背景 1、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此外德...
  • 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答:背景:十九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后,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即“明治维新”。这一运动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渐形成...
  • 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答:1.明治天皇画像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2、 同一时期,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在商品经济形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
  •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答:背景:国外: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40年)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思想文化:自由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国际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西方列强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例: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etc.)国内:...
  • 日本要明治维新的原因(背景)是什么?
    答:2、由于幕府的腐败无能,对外卑躬屈膝,对内杀害进步人士,使人们对幕府的不满加强,希望推翻幕府,建立新的政府来改革弊政,增强国力。3、日本江户时代末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新兴商人获得了大量财富,冲击了传统的阶级体系,这使得商人希望获取更多政治上的权利。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得...
  • 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意义
    答:1、背景:十九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后,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即“明治维新”。2、内容: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设立工部省管理工商业;改革土地制度,...
  • 明治维新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内容结果影响是什么?还有戊戌变法的,洋...
    答: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
  • 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今东京湾)岸的浦贺,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史称“黑船事件”。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目标。
  • 中日维新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思想方面的异同
    答:背景:清政府内忧外患(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心内容:练兵制器 内容:以“自强”为口号 办近代军事工业 以“求富”为口号 办近代民国工业 缺陷: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学技艺,没能实现富强 中国洋务运动于日本的明治维新的差异: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只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