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环京津城市群的新型城市化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0
新型城镇化"三个地带"理论是指灰色地带,绿色地带,城市地带

新型城镇化的“三个地带”理论是指“灰色地带、绿色地带和棕色地带”,而非“城市地带”

据报道,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密度大,耕地面积少,走集中型城镇化的道路是更为理性而必然的选择。

报道称,目前城市群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也是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发展潜力的重要载体,还是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有利于促进区域平衡、城乡平衡,补齐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不充分短板。

城市不能孤立存在,它能够存在的本质就在于它与乡村及其它城市有一种内在联系,随着城乡结构变迁,一个城市地域的生产大循环已不仅仅只在城市或只在乡村展开,这样一种协同作用在城乡及城市间所产生的聚合效应,是单独依靠城市或乡村无法达到的。

高密集的城市群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体系,能产生更大的聚集效应。与单一的城市相比,城市群既可以广泛进行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充分发挥规模效益,又可以有效降低特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希望城镇化建设可以早日完成!

新型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的发展形态有两种模式。一是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强调的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空间转移;二是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强调的是地区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后者可以称之为新型城市化。如同新型工业化是对传统工业化的扬弃一样,新型城市化同样是对传统城市化的扬弃。换句话说,优化城镇布局的空间关系,依托中心城市带动一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促进和强化城乡的空间聚合,形成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是推进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依托河北环京津城市群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构想

城市化率较低一直是河北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之一。河北省城市化率不仅落后于沿海发达省份,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末,河北省的城市化率为37.7%。而同期全国城市化率为42.99%。2006年河北省城市化率达到了38.77%,提高了1.08个百分点,但距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发展缓慢,大城市综合竞争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国家“十一五”规划把京津冀都市群界定为“2+8”,包括京津两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和廊坊8市,从新型城市化的视角看,河北环京津8市可以分为沿海经济隆起带、环京津城镇密集地区和环省会城镇密集地区,它们既是相对独立、自主发展的城市群,又是京津冀都市连绵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渤海地区的崛起尤其是京津冀都市圈的快速发展,为河北环京津城市群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提供了机遇,这一地区应率先建成河北省新型城市化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一)把河北的城市化进程摆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推进城市群建设
河北省有一个独特现象,区域结构具有多元化特征,即总体经济发展处于中部水平,而局部体现出东部(沿海市、县)、西部(张家口、承德)和老工业基地(唐山、张家口、邯郸)的特点。应根据河北这一区域特征,认真研究中央关于鼓励东部率先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促进“中部崛起”和“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的支持政策,有针对性地提出需要国家及有关部委给予河北的扶持政策,例如:进入京津冀都市圈的8个地市,应该积极争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共建与共享、投资环境的营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以及关系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承德、张家口要争取建立京津生态屏障的特殊优惠政策和西部开发政策;石家庄、唐山、邯郸等要争取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支持政策;南厢地区要争取中部政策;河北承接北京工业外移、奥运经济扩散项目等,也要争取相应的支持政策;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要争取相应的扶持政策等。从自身和外部积极创造加快发展的条件。
(二)积极建设沿京津城市带
在空间上,廊坊、保定位于京津中心走廊。北京城市定位的重新调整和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京津明显扩大了对河北土地、水、交通等资源特别是港口资源以及现有工业体系的需求。由于地理优势,毗邻京津的的河北廊坊、保定等地的中小城市群可以优先分享到京津在教育、科研、金融、文化和对外交流等软资源方面的优势,吸纳和集聚京津的技术、人才和资金,接受产业扩散对接。应坚持比较优势,与京津在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方面加大协调力度,加快与首都经济区的融合,建设成为科研优势强劲、工业体系完整、特色产业明显的首都圈新型卫星城。
(三)以沿海经济隆起带引领沿海城市带的形成和发展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河北与其他沿海省市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沿海地区,而不是内陆。河北省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的定位应始终突出作为港口城市的发展方向,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实现港口、港城、工业区三者互动,完善沿海城镇体系,促进临港产业聚集和要素聚集,促进沿海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重点是以秦皇岛港城、曹妃甸港城和黄骅港城等三大港城建设为核心,整合周边县城和工业开发区,带动沿海城镇体系的发展,以组团方式,将唐山、沧州建成京津冀滨海临港重化工业产业带节点城市,秦皇岛建成京津冀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国家级能源输出港和北方地区重要的山海口岸,最终促进沿海隆起带的崛起。
(四)以石家庄为核心强力打造环省会城市群
石家庄不仅是河北的首位城市,而且是冀中南区域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随着京石高速铁路、石太高速铁路等多条客运专线、新的机场、新的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省会“一小时”交通圈几乎遍及冀中南,石家庄已经具备迅速融入京津都市圈,引领冀中南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发展重点应以流通贸易为核心,构筑服务冀中南、立足河北、面向华北、辐射全国的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发展中心。从长远看,交通仓储、商贸物流是决定和影响环省会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依托河北环京津城市群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

(一)京津冀都市圈的生态-经济的统筹与协调
生态-经济的统筹与协调是衡量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在河北与京津接壤的6个设区市的32个贫困县、3798个贫困村等地区形成的“环京津贫困带”,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而北京最为关注的生态保护、水资源养护却都倚赖于这一地区。可以说,京津冀都市圈要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第三极”,就必须妥善解决“环京津贫困带”问题。
十七大报告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统筹解决环京津都市圈贫困和生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在京津冀北地区建立一个跨区域的,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特殊示范区。建立生态经济特殊示范区的基本思路是,遵循生态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综合运用市场、法律和行政手段,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产业升级、城镇改造、人口分布调整和人力资源优势再造、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转变,建立生态型的经济和社会功能体系,形成区域一体化的资源共享、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与保护机制,带动整个环渤海区域在经济、社会、生态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使该都市圈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间、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间、城市与农村间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该区域内各地区及其居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成就;同时使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完好的保护与修复,共同分享生态利益并共同承担生态治理责任,实现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
(二)重化工业对资源消耗的高度依赖与资源短缺的现状存在矛盾
在京津冀都市圈中,重化工业是长项。天津整个沿海100多公里有很多重化工企业,河北以曹妃甸工业区和南堡大油田为龙头的沿海经济隆起带是环渤海经济圈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由于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这一区域水资源频频告急,资源与环境问题成为不可回避、不能绕行的瓶颈,因此,必须探索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科学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无疑应作为理性的现实选择和长期的区域发展战略。

  • 如何推进环京津城市群的新型城市化
    答:法律和行政手段,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产业升级、城镇改造、人口分布调整和人力资源优势再造、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转变,建立生态型的经济和社会功能体系,形成区域一体化的资源共享、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与保护机制,带动整个环渤海区域在经济、社会、生态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使该都市圈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间、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间...
  • 如何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
    答:1、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构建城市群,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县域中心建设。中心城市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努力提高首位度。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资源禀赋,在主攻沿海上走在前列,在引进大项目、优质项目上下功夫,处理好规划和建设、集约发展与合理密度、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等问题,重点...
  •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途径
    答:与传统提法比较,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粗放式用地、用能,提出新型城镇化后必须从思想上明确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的重要性;过去我们主要依靠中心城市带动,提出新型城镇化后更应该强调城市群、大中小城...
  • 中国城市化进阶之路:三大城市群崛起 角逐世界级城市群
    答:早在2006年,“十一五”规划就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将大都市和小城镇两个角度统筹起来。直至“十三五”规划对中国城市群格局明确定调,重点发展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在内的19个城市群,从“一群城市”迈入“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思路逐渐清晰。 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
  • 坚持以什么为核心推动新型城镇化
    答: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动新型城镇化。1、将人口作为县城发展的优质资源 在实现城镇化的过程中,要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改变“重物轻人”的传统城镇化思维,把市民作为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体。需要重点关注和认识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
  •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要推进以什么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答: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将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的需求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要发展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步伐,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 中国第三条道路是什么
    答: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体而言,新型城镇化重视城市群发展的空间布局优化,强调产城融合,促进就业和居住平衡;同时注重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三、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特色 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推进过程中...
  •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途径
    答:因此,解决城市病问题,在发展“卫星城”进行分散型城市化的时候同时应注意不要把城市变的更“臃肿”。 2.城市职能转化不明显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集中化”为特征,第二阶段则以“分散化”为特征。于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市群”、“城市带”发展较快...
  • 城市化的基本模式
    答:二、城市化道路 针对国家城市化道路,学术界曾经有过许多争论,归纳起来有主张走小城镇的道路,这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第二种是主张重点发展中等城市,因为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毛病,小城市有小城市的不足,这属于折衷的思路;还有一种就是主张搞大城市,这主要是从聚集经济角度出发;还有就是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