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应如何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就是: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
详细解释:
(1)关键是"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
(2)此真心不是能对外境乃至内定境有了知、觉知的意识觉知心。更不是修成动中定力时,能於六尘清楚分明却净念相继的意识定心。
(3)因为这都是意识相应境界,不离所接触了知的境界,以及能接触了知的意识觉知心,不离能所故。此乃妄心境界,不论境界有多胜妙,不论能入定多久,清明多久,都是意识相应境界,非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佛教术语,出自《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无住心、非心。与般若心经中"空即是色"义同。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执着,犹如生根不动,则无法有效掌握一切。
故不论于何处,心都不可存有丝毫执着,才能随时任运自在,而如实体悟真理。我国禅宗六祖惠能未得法前,五祖弘忍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得传衣钵。(六祖坛经行由品)

无所住而生心,这句话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先阐明一下,人们动心的过程,你想买一台本本,是因为你看到或是听到了有那么台本本,所以你就生出来了想要的念头,而去买了那台本本是你实际已经去做了这件事情。
过程就是:眼睛或是耳朵为根 ----意念为识-----本本为尘-------就产生了要的念头,那就是你所动的心。是你的眼睛或是耳朵盯上了本本上产生的心理反映,这就是住在了本本上。
什么是无所住了?就是当你看到 听到 嗅到 摸到 尝到 想到都不要在上面动念头,那就是无所住,可能你会说,什么都没,那同死人没有思想有什么区别?呵呵。。。。那我告诉你,等你做到了,就会知道那是什么了。我只能给你描述过程,至于无所住而生心,那是要靠悟,不是靠说出来的,凡是说出来,写出来,都是生心,所以都是错的!

  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金刚经》中佛对大众的开示,是整部《金刚经》的宗旨。字面意思是:应该放下一切执著,真心才能“生”出来。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之后说了一句话:“一切大地众生皆有佛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明确的指出,每一个人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这里的“佛性”就是这句话中的“心”。这个妙明真心不能现前的原因,就是没有做到“无所住”,而是众生有妄想、分别、执著。强烈的执著自己的身体、财富、家庭等等世间的物质、亲情等,把假的当成真的,所以真心无法显露。如果能“无所住”,也就是放下一切妄想,执著,真心就可以现前,也就是成佛了。

就是不要老惦记着某些事情。

做什么,想到了就去做,做完了就别再惦记。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生心不要执着,事来则应,事去则放。这样才不会执着,徒添烦恼。

根据你的例子,应该是这样的,当你最近想买一台本本,如果因缘具足,那就去做,如果因缘不具足,那就别去惦记。做完就不必再管这件事情。

因为这种想要买本本的念头是有所住的,住在这个本本上。当因缘不具足时,为了得到它,就会衍生出各种行为和烦恼。所以,念头一起,应该观照之,看因缘具足否,是否有必要去实现它。如果因缘具足,也是有实现的必要,那就去做。当二者都不是,则放下他。这样,心生起,即观照,无所住,也就不会衍生出所谓“强烈想得到”这种趋向,也就不会有烦恼了。

所谓的住就是执着与分别。无所住,就是身语意都没有那种强烈与执着。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应当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经,是《金刚经》中最紧要的关节。
应无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实相境界。既悟实相无相,一无所得,还有什麽我执、烦恼、生死、无明可住?当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灵知,起用自见。用云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云何生心?即生吾人本具之妙明真心,就是生悲愿无尽之菩萨心、菩提心、慈悲心、平等心、利他无我心。如是等心,皆是无所住而生之心。便是真心、清净心,亦即是佛心。而众生所生之心,乃贪心、我执心、贡高心、差别心,乃至八万四千烦恼心。如是等心,皆是有所住而生之心,便是妄心、业识心,亦即是众生心。所以者何?因众生处处著相,相多故心亦多,心多即不能清净,心不清净,即不能悟得实相真心。故学佛人欲悟实相真心,即要放下一切,则一切不住,真心自见,即是道心。道从心生,心由道见。讲到究竟,这一个道字,也不可说。所谓言语道断,心行路绝。此理微妙,初学人不易领悟。佛要人领悟实相无相,离念即是真心,故说“应无所住”。佛又要人领悟起用之妙,故又方便说“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句,看来似觉矛盾,其实就是如是。

强烈地想得到一台本本,甚至觉得没有这台本本不行,这便是大有所住而生其心。

若了解到我是无自性的,本本也是无自性的,想得到它的心也无自性。而正因为都无自性,只要因缘和合,我便完全可以拥有一个本本;若因缘不具足,得不到也很正常,所以没必要执著。在这样见解的摄持下,便是相似的无所知而生其心。

真正的无所住而生其心,则一定要有证悟万法本体空性、缘起如梦如幻的士夫才办得到。

  • “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心实无所生,方可于生死而从容。”这句话什么意思...
    答:释义:空相一体,非空非非空。悟透了事物都是空也非空的,则能堪破虚妄,达成彼岸大自在。这些是佛家对物质与意识矛盾关系的经典论述 出处:这段话出自《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金刚经》里的句子。所谓"无所住",就是叫人不要执着,要坦然,缘来则应,去而不留,要超脱。所谓"...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答:《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说无所住于外在的六尘,无所住于内在的六根,然六尘与六根相对,又是生命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情,所以恰好来个“生其心”.而这样的“生心”与普通认知习惯建立在二元对立思维,以及以贪恋或者厌憎为内涵的执取生心有本质的差别.一是导向的结果截然不同...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解?
    答:才能随时任运自在,而如实体悟真理。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妄想分别,对境界引发的相续心;心,指的是离开了事物的相续心,已不住,突破了无明的干预。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无住心、非心。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究竟是什么意思大神们帮帮忙
    答:意思就是说你往往没有想一件事,这件事就浮现在你脑海里,你也许会很疑惑,但是这毕竟是你没有处理好事情的痕迹,也许还待你去处理。
  • “一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答:应该是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吧 应无所住,即是挣脱一切束缚。而生其心,即是解脱后自我与客观物质世界不可分别的实性 。应无所住,你要做到离三心破四相我法皆空。如果对客观现实的领悟不被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所束缚,不被自我的执见、领悟的极限、他人对自己的影响及所研究问题现有的认识,...
  • 佛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 ’ ,什么无所住?是我们的现在这个心,这个不断在思考的心,不管是对物质还是情感不管是贪爱还是嗔恨,这些都是思维的一种,都要放下这些哪怕是对佛法的思考,我们的心都要放下要无所住。‘ 而生其心 ’,生什么心?当我们现在的心也就是这个思维停下,让...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什么意思
    答:这两个我执是时时刻刻进行着,我们的一切心念都被这两个我执污染,从而熏习到阿赖耶识中成为染污种子。所以应当破除人我执与法我执。没有人我执与法我执,这就叫“无所住”,达到这个境界而产生的心念就叫“无所住而生其心”。 你的理解不对。应当是没有任何执着才叫“无所住”,这就是佛教...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啊?
    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是:不生执着心,才能生清净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指的是因为对色、声、香、味、触的向往而引发的执着心。这句话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指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执着,犹如...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是什么?
    答:《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讲的是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1、《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无住心、非心。与般若心经中“空即是色”义同。2、意即不论...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经文意思?
    答:阿弥陀佛!以下摘录於网页: 圣严法师关於「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解释 一进农禅寺的门,在照壁上就可见到这句话。它本是《金刚经》中的句子,六祖惠能未出家之前,听到有人诵读这个句子,当场若有所悟而决定出家求道,往湖北黄梅见到五祖弘忍,半年之後,听五祖讲《金刚经》,一听到这句话就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