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4

一、以村容整洁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长效管理
1.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是推进富民强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环境出形象,环境出生产力,一个地方的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形象。因此,各乡镇用发展的眼光看环境问题,用抓工业经济的方式抓环境问题,只有把环境问题抓好了,才能有效促进农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围绕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修编村庄规划和整治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引导作用,处理好村庄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结合新农村综合建设、农民新社区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环境整治达标等工作,合理安排近期建设整治项目。全面提升村庄风貌,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疏浚河道沟塘,全面实现村庄建筑外观整洁协调、基础服务设施基本配套、绿化生态乡土自然、巷道河沟平整通畅、院落房屋前后卫生整洁。注重保护有价值的地形地貌和传统村庄肌理,挖掘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渊源,塑造优美乡村环境和鲜明产业文化特色。
3.更加注重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效果。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为了应付检查。农村环境整治事关民生,事关群众的生活质量。各乡镇要紧紧咬定环境整治标准,围绕一个新字,实现道路畅通,河清水绿,干净整洁,环境优美。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想办法、动脑筋,既要抓工作效率,又要注重整治细节,既要兼顾眼前效果,又要确保长远效益,既要抓整治达标,又要惠及基层群众。开展环境整治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要对照标准,深入村组,深入后街背巷,把环境整治各项标准落到实处。要把整治与管护有机结合,集中时间精力,努力打一场农村环境整治的歼灭战,力争通过集中整治活动的开展,健全长效机制,展现农村新风貌,让群众得到真实惠。
二、以统筹城乡为目标,全面推进新一轮实事工程
1.扎实完成实事工程各项目标任务。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对照区政府年初新农村建设任务分解方案的要求,加大农村新一轮实事工程和全面小康村建设推进力度。因此,各实事牵头部门务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做法,从实实在在的工作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要及时与市相关部门联系,排找薄弱环节,认真抓好衔接。就考核而言,新一轮实事工程的考核得分,直接关系到年底市政府对我区的考核打分。区各涉及部门,要主动与市对接,适时掌握我区实事工程在全市的排名与位置,尤其是涉及加分的项目,要确保能拿尽拿,一分不失。区农委要强化督查考核,加大对新一轮实事工程的检查,对创建村进行指导帮扶,帮助排找差距,落实改进措施。要及时通报实事工程进展情况,宣传好的经验做法。
2.切实为群众兴办一批实事工程。在小康示范村和小康达标村建设方面,以前由于历史原因,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农村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前年开始,财政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力度,这将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一批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城乡一体化将以更快的速度推进。各村负责人,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按要求立项,按标准筹资,按程序议事,切实为群众兴办一批实事、好事,让群众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让干部形象在实事工程中得到新展示。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工作中要注重激发群众的参与意识,赢得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三、以强化领导为手段,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创新争优
1.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将新农村建设工作和本职工作、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思路,拿出切实管用的措施,在领导分工、干部配备上做到服务于农业农村,在谋划思路、制定措施、工作摆布上做到城乡统筹。要把服务农业农村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各项任务落实。
2.要加强能力建设,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农村实事工程、环境整治都是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要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农工办、住建局作为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的牵头部门,要提高协调统筹能力,多调研,多督查,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涉及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主动作为,各镇更是项目的实施主体,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各镇各部门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专人专司其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业务部门(科室)要强化业务指导,真正做到同心同德,同轨同向,齐心合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之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众多领域,内容全面、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必须全面把握、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经济是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此,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全面繁荣。从当前来讲,发展农村经济,最基本的就是要建设现代农业。这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整个农村繁荣与发展的产业支撑,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现代化的紧迫任务。因此,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继续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繁荣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四是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关键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靠政策,就是要巩固、完善和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逐步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业补贴制度。2007年各地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应达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品种。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中央财政将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增加对财政困难县乡增收节支的补助。同时,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步完善办法、健全制度。靠投入,就是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应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支持各地对"一事一议"建设公益设施实行奖励补助制度,对农户投资投劳兴建直接受益的生产生活设施可给予适当补助。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靠科技,就是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强化科技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强农民的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对重点和关键农业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改善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鼓励大型涉农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普及。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靠改革,就是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围绕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时,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努力发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和担保机制,切实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加快征地制度改革,从严控制征地规模,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搞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长期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必须着力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国研室提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之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众多领域,内容全面、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必须全面把握、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经济是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此,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全面繁荣。
从当前来讲,发展农村经济,最基本的就是要建设现代农业。这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整个农村繁荣与发展的产业支撑,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现代化的紧迫任务。因此,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继续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繁荣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四是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关键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
靠政策,就是要巩固、完善和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逐步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业补贴制度。2007年各地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应达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品种。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中央财政将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增加对财政困难县乡增收节支的补助。同时,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步完善办法、健全制度。
靠投入,就是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应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支持各地对"一事一议"建设公益设施实行奖励补助制度,对农户投资投劳兴建直接受益的生产生活设施可给予适当补助。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靠科技,就是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强化科技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强农民的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对重点和关键农业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改善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鼓励大型涉农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普及。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靠改革,就是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围绕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时,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努力发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和担保机制,切实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加快征地制度改革,从严控制征地规模,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搞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长期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必须着力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答: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长期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必须着力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目标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要坚持五个机制:一、投入机制,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对农村投入增长的机制。二、工作机制,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涉农部门的事,党和政府的各部门尤其是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都要有“一盘棋”的观念,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增加资金...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有:(1)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2)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4)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5)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
  •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
    答: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需要加强现代农业建设,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具体要求包括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们应努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总量平衡、品种多...
  •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
    答: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如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
  • 新疆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
    答:第三,健全保障机制,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抓落实,因此,必须在组织、人力、资金、管理等方面健全保障机制,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新农村建设领导机制,实行领导包点责任制,县委、政府领导每人联系1个试点村,并采取几个部门联系帮扶一个村的...
  • 急求《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 10点
    答: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 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 , 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呈现积极态势 , 农民收入也有较快增长。但也必须看到 ,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 , 城乡居民收入...
  • 当前新农村新牧区文化建设要提高哪些能力
    答:一、 提高对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领导能力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牧区文化建设,要把农村牧 区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和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
  • 扎实做好国土资源工作 努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答: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如何支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立足本职,尽职尽责,提前介入,主动参与,切实把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促进新农村建设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80年代初,把建设社会主义新...
  • 基层推进农村牧区改革的重要性,难点,怎么做
    答:对如何推进农村牧区的改革 与发展我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党建,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 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 1、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 农村工作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