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普洛夫医学院的巴普洛夫平生简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9
巴甫洛夫简介

  中文名:巴普洛夫
  国别:俄国
  英文名:Pavlov
  生卒:1849.9.26~1936.2.17
  [编辑本段]【人物简评】
  他是第一个用生理学实验方法来研究人和高等动物的大脑活动,并创立了大脑两半球生理学和条件反射学说的人。临终前的病中,他还时刻不忘观察和记录自己的病情,正如他所说:“就是死也要死得像个科学家。”
  [编辑本段]【所获荣誉】
  1870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动物生理学,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金。他又是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也是想带唯物主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立者。他开始时研究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但主要工作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 从1903年起连续30年运用“条件反射”方法研究了动物的行为、心理活动,并提出了人有第一和第二两个信号系统的思想,认为人除了有第一信号系统――对外部世界的映象产生直接反映之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和符号反映功能。由此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的新学说。
  他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把人脑的“第二信号系统”看作是先天性大脑机能,不仅对医学界和生理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力,而且也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对哲学的有关语言和思维的相互联系影响较大。至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有关感觉反映和逻辑认识之间的联系依然是建立在巴浦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编辑本段]【传世名言】
  1.在自然科学中创立方法,研究某种重要的实验条件往往要比发现个别事实更有价值。
  2.鸟的翅膀无论多么完善,如果不依靠空气的支持,就绝不能是鸟体上升。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
  [编辑本段]【人生经历】
  1849年9月26日,巴普洛夫出生在俄国中部小城梁赞,他的父亲是位乡村牧师,母亲替人家做饭补贴家用。
  巴普洛夫自小学习勤奋,兴趣广泛。由于他父亲喜欢看书,家中有许多像赫尔岑,车尼尔雪夫斯基等人的进步著作,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一有空就爬到阁楼上,读父亲的藏书。尽管巴普洛夫出身于宗教家庭,但他本人并不想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当一个牧师,也不相信上帝的存在。21岁那年他和弟弟一起考入彼得堡大学自然科学系。他和弟弟尽管在大学里学习优异并且年年获得奖学金,但是生活还是比较清贫,需要给别人做家庭教师才能维持日常生活。为了节省车费他们每天都要步行走很远的路。巴普洛夫在大学里以生物生理课为主修课,学习十分刻苦,为了使实验做的得心应手,他不断练习用双手操作,渐渐地相当精细的手术他也能迅速完成,老师很欣赏他的才学,常常叫他做自己的助手。巴普洛夫不懂就问,每次手术都做的又快又好,渐渐的有了名气。巴普洛夫四年级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另一个同学合作,完成了关于胰腺的神经支配的第一篇科学论文,获得了学校的金质奖章。
  1875年,巴普洛夫获得了生理学学士学位,成为了自己老师的助教,同年他又考上了圣彼得堡的大学医学院。1878年,他应俄国著名临床医师波特金教授的邀请,到他的医院主持生理实验工作,实验室听起来好听,其实就是一间破屋子,它既像看门人的住房,又像一件澡堂,巴普洛夫却在这里工作了十余年。31岁那年他和教育系的女学生塞拉飞玛结婚,婚后妻子把他们的生活料理得井然有序,巴普洛夫不仅能安心工作也能好好地休息。
  巴普洛夫后来研究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对于心脏的影响。1833年写成“心脏的传出神经支配”的博士论文。获得帝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讲师职务和金质奖章。
  从1888年开始,巴普洛夫对消化生理进行研究。巴普洛夫在狗的身上接上篓管来观察消化液在胃里的作用,并取得一些功效。他将三个管子接在狗的食道和胃道,然后进行假饲,几分钟后无数细小的胃腺便分泌出胃液。一只狗一次可以分泌出一公斤的胃液,经过加工,可对胃酸低的病人进行治疗。
  他还发现分布在胃壁上的第十对脑神经迷走神经与胃液的分泌有关。用同样的方法分泌胃液,迷走神经切断,就不再分泌。但如果不假饲,只刺激迷走神经,也能分泌胃液。是什么东西对迷走神经产生了刺激?原来味觉器官感受到了食物刺激,便会通过神经传给大脑,通过大脑传给迷走神经让胃液分泌。这就是条件反射学说。为此他领取了“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医学奖。他是第一个享受的这个荣誉的俄国科学家。十月革命的初期,俄国人民生活极端贫困但巴普洛夫并未停止研究。85岁那年,他得了肺炎,在病中还不忘观察和记录自己的病情。1936年2月17日,在他最后失去知觉的两个小时里,他喃喃说到:“我的脑子出现了一些执拗的思想和不由自主的运动,显然是神经系统开始混乱,快去请神经病理学家。”
  巴普洛夫逝世后,苏联政府在他的故乡梁赞建造了巴普洛夫纪念馆,并设立纪念碑,巴普洛夫及其学说永远留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

俄罗斯好的医学院在莫斯科和新西伯利亚。和圣彼得堡。其他地方的医学院的水平赶不上中国。比中国的还次。因为俄罗斯是公费医疗,医生的工资很低,只有心脏外科的医生工资很高,其他的医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所以聪明的学生都不学医。 korochka.ru/universities/rating/1051/
这是俄罗斯医学院的排名(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我建议你读第1。第3第.4第8.第10.
他们的水平相当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和中国医大)

中文名:巴甫洛夫
国别:俄国
英文名:Pavlov
生卒:1849.9.26~1936.2.17 1870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动物生理学,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金。他又是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也是想带唯物主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立者。他开始时研究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但主要工作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 从1903年起连续30年运用“条件反射”方法研究了动物的行为、心理活动,并提出了人有第一和第二两个信号系统的思想,认为人除了有第一信号系统――对外部世界的映象产生直接反映之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和符号反映功能。由此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的新学说。
他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把人脑的“第二信号系统”看作是先天性大脑机能,不仅对医学界和生理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力,而且也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对哲学的有关语言和思维的相互联系影响较大。至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有关感觉反映和逻辑认识之间的联系依然是建立在巴浦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1849年9月26日,巴普洛夫出生在俄国中部小城梁赞,他的父亲是位乡村牧师,母亲替人家做饭补贴家用。
巴普洛夫自小学习勤奋,兴趣广泛。由于他父亲喜欢看书,家中有许多像赫尔岑,车尼尔雪夫斯基等人的进步著作,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一有空就爬到阁楼上,读父亲的藏书。尽管巴普洛夫出身于宗教家庭,但他本人并不想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当一个牧师,也不相信上帝的存在。21岁那年他和弟弟一起考入彼得堡大学自然科学系。他和弟弟尽管在大学里学习优异并且年年获得奖学金,但是生活还是比较清贫,需要给别人做家庭教师才能维持日常生活。为了节省车费他们每天都要步行走很远的路。巴普洛夫在大学里以生物生理课为主修课,学习十分刻苦,为了使实验做的得心应手,他不断练习用双手操作,渐渐地相当精细的手术他也能迅速完成,老师很欣赏他的才学,常常叫他做自己的助手。巴普洛夫不懂就问,每次手术都做的又快又好,渐渐的有了名气。巴普洛夫四年级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另一个同学合作,完成了关于胰腺的神经支配的第一篇科学论文,获得了学校的金质奖章。
1875年,巴普洛夫获得了生理学学士学位,成为了自己老师的助教,同年他又考上了圣彼得堡的大学医学院。1878年,他应俄国著名临床医师波特金教授的邀请,到他的医院主持生理实验工作,实验室听起来好听,其实就是一间破屋子,它既像看门人的住房,又像一件澡堂,巴普洛夫却在这里工作了十余年。31岁那年他和教育系的女学生塞拉飞玛结婚,婚后妻子把他们的生活料理得井然有序,巴普洛夫不仅能安心工作也能好好地休息。
巴普洛夫后来研究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对于心脏的影响。1833年写成“心脏的传出神经支配”的博士论文。获得帝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讲师职务和金质奖章。
从1888年开始,巴普洛夫对消化生理进行研究。巴普洛夫在狗的身上接上篓管来观察消化液在胃里的作用,并取得一些功效。他将三个管子接在狗的食道和胃道,然后进行假饲,几分钟后无数细小的胃腺便分泌出胃液。一只狗一次可以分泌出一公斤的胃液,经过加工,可对胃酸低的病人进行治疗。
他还发现分布在胃壁上的第十对脑神经迷走神经与胃液的分泌有关。用同样的方法分泌胃液,迷走神经切断,就不再分泌。但如果不假饲,只刺激迷走神经,也能分泌胃液。是什么东西对迷走神经产生了刺激?原来味觉器官感受到了食物刺激,便会通过神经传给大脑,通过大脑传给迷走神经让胃液分泌。这就是条件反射学说。为此他领取了“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医学奖。他是第一个享受的这个荣誉的俄国科学家。十月革命的初期,俄国人民生活极端贫困但巴普洛夫并未停止研究。85岁那年,他得了肺炎,在病中还不忘观察和记录自己的病情。1936年2月17日,在他最后失去知觉的两个小时里,他喃喃说到:“我的脑子出现了一些执拗的思想和不由自主的运动,显然是神经系统开始混乱,快去请神经病理学家。”
巴普洛夫逝世后,苏联政府在他的故乡梁赞建造了巴普洛夫纪念馆,并设立纪念碑,巴普洛夫及其学说永远留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 1.在自然科学中创立方法,研究某种重要的实验条件往往要比发现个别事实更有价值。
2.鸟的翅膀无论多么完善,如果不依靠空气的支持,就绝不能是鸟体上升。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
3.观察,观察,再观察。 首先明确两个概念: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比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这就是先天形成的本能的反射,而食物为无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某种中性刺激与反应本身没有任何联系,当这种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相联系后,每当出现这种刺激,就会有对应的反应。这种过程叫做条件反射。中性刺激叫做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可叫做条件反应。
巴甫诺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是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的,该实验是心理学中最著名的实验之一。巴氏在实验中先摇铃再给狗以食物,狗得到食物会分泌唾液。如此反复。反复次数少时,狗听到摇铃会产生一点唾沫;经过30次重复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可以使其产生很多唾沫。但是经过许多重复联系,仅仅听到声音1到2秒后,狗就开始分泌唾液。在这里,食物是非条件刺激——即已有的一种反应诱因;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应——对非条件刺激的非条件反应。铃声是条件刺激——一种被动引起的非条件刺激的反应。巴氏实验中,食物和铃声之间的联系重复,最终导致狗将食物和铃声联系起来,并在听到铃声时分泌唾液,这种由铃声一种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映叫做条件反射。比如一只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的狗在一段时间内既没有得到食物也没有听到铃声,那么这种条件反射可以和以前保持一样强烈,当然这“一段时间”不能太长。如果在三天内只有铃声没有食物或只有食物没有铃声,那么原来存在于铃声和食物间的联系将减弱。
以下解释建立于对前人实验结果的合理推测。
条件反射逐渐形成时的神经冲动传递:
一开始是两条独立的途径,1。铃声通过耳的一系列结构到鼓膜将声波转为震动,引起耳蜗科蒂器官中的毛细胞兴奋,震动在此转为神经冲动经听神经传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与此同时,2。肉刺激味觉感受器产生冲动也沿着两条路线传递,第一是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延髓唾液分泌中枢,由此发出神经将冲动传到唾液腺,引起唾液分泌。这是唾液分泌非条件反射在延髓水平的反射弧。第二是味觉感受器的冲动由侧支经过传导通路上行到丘脑,然后到大脑皮层味觉中枢,形成兴奋灶,引起味觉。同时,皮层也发出下行冲动,兴奋延髓的唾液分泌中枢,促使唾液腺分泌唾液.
可见,非条件刺激(食物)引起的非条件反射(唾液分泌)可以通过皮层下中枢完成,同时又有神经冲动上传,引起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兴奋。
从1。和2。可见两条独立路线的神经冲动最终都会传至大脑皮层,那么目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假设是经过以上两个独立事件多次同时发生,导致大脑皮层的条件刺激兴奋灶与非条件刺激兴奋灶多次同时兴奋,两个兴奋灶之间形成了暂时联系(这一推想目前未经实验证明)。这其实就是学习的一种。
那么当形成条件反射之后就变成:
铃声-鼓膜-震动在听感受器转化为冲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经过多次学习建立起的联系-大脑皮层味觉中枢协同兴奋-发出下行冲动-延髓唾液分泌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唾液腺分泌唾液



  • 巴甫洛夫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答:巴甫洛夫出生在俄国中部的小镇梁赞,父亲是一位神父。家里兄弟姐妹多,父亲收入又少,因此家庭生活清贫、俭朴。虽然这个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但父亲却非常珍爱书籍,经常千方百计省下钱去买书。有一次父亲去莫斯科参加教会活动回来,从车上搬下了一个捆得结结实实的纸箱。巴甫洛夫好奇地问爸爸那是什...
  • 巴甫洛夫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答:巴甫洛夫1849年9月26日出生在俄国中部梁赞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从小接受的是神学教育,后来进彼得堡大学攻读生理学,获得学位后不久,出国深造,受到当时最杰出的生理学家的喜爱并对其言传身教。回国以后,巴甫洛夫进入彼得堡军事医学院,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消化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因此...
  • 巴莆洛夫的生平简介
    答: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1849年9月26日生于梁赞。1875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1879年毕业于军事医学研究院,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4年起在军事医学研究院任副教授、教授等职,领导过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研究室工作。1901年为彼得堡科学...
  • 杰出的生理学家有哪些生平事迹?
    答:1904年,巴甫洛夫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以表彰他在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取得的开拓性的研究成就。他是俄国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从1904年,到他逝世前三十余年间,巴甫洛夫转向大脑皮层的生理研究。在苏联政府和列宁的直接关怀下,1923年,他出版了《二...
  • 巴普洛夫医学院的巴普洛夫平生简介
    答:1875年,巴普洛夫获得了生理学学士学位,成为了自己老师的助教,同年他又考上了圣彼得堡的大学医学院。1878年,他应俄国著名临床医师波特金教授的邀请,到他的医院主持生理实验工作,实验室听起来好听,其实就是一间破屋子,它既像看门人的住房,又像一件澡堂,巴普洛夫却在这里工作了十余年。31岁那年他和教育系的女学生...
  • 诺贝尔获奖者巴甫洛夫简介
    答:【简介】巴甫洛夫,1849年9月14日生在俄国中部梁赞镇的一个牧师家庭,1870年考入圣彼得堡大学物理系生物科学部,后就读于军事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巴甫洛夫博学多才,终生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对生理学的研究,结束了在他之前整个人类从未对生理过程进行系统实验研究的历史,开辟了实验研究生理过程的新纪元,成为世界上第...
  • 巴普洛夫的资料
    答:巴甫洛夫,1846年9月26日生在一个乡村牧师的家庭,曾学神学,1870年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化学及生理学,1883年获帝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后赴德国师从C.路德维希及R.海登海因。1890-1924年任生理学教授。后研究消化生理,设计了巴氏小胃等手术方法,有了这种方法,人们就可以对未麻醉的动物的消化液...
  • 巴甫洛夫简介
    答:4 巴甫洛夫生平与研究 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出生在俄罗斯的梁赞。他刚开始是一位神学院的学生,但后来退出并进入圣彼得堡大学(en:University of St. Peter *** urg)学习自然科学。在1879年得到博士学位。一只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的狗,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博物馆,2005年 在...
  • 巴甫洛夫简介
    答:中文名:巴普洛夫 国别:俄国 英文名:Pavlov 生卒:1849.9.26~1936.2.17 [编辑本段]【人物简评】他是第一个用生理学实验方法来研究人和高等动物的大脑活动,并创立了大脑两半球生理学和条件反射学说的人。临终前的病中,他还时刻不忘观察和记录自己的病情,正如他所说:“就是死也要死得像个...
  • 观察观察再观察是谁说的名言
    答: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曾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人物生平:巴甫洛夫出生在俄罗斯的梁赞,父亲是神父。他刚开始是一位神学院的学生,但后来退出,1870年进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在1879年得到博士学位。大学毕业时,获金质奖章。后在德国学习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