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如何评价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虽然电影名叫《罗曼蒂克消亡史》,但试问罗曼蒂克的故事又怎会消亡看

纵使一切浮生若梦终将跟随一个时代消亡,但那些浪漫的往事依旧值得被重新审视,那些能够经得起审视的不羁与浪荡,依旧最浪漫。
程耳的电影过瘾又不失克制,性和暴力的展现有力却不多出一分一毫。电影全片画面精致工整,大量的对称镜头、三等分镜头配合恰到好处的景深,使影片具有强烈的视觉享受。固定机位和固定镜头的拍摄手法令人物行为充满庄重感,使全片气氛严肃和压抑。导演全片运用大量插叙、倒叙的手法来有意打乱故事的时间顺序,以调动观众的主动思考和参与度。影片采用多线叙事手法,以陆先生为主线,分别讲述了主要三段各不相同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时代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命运群像。程耳的电影过瘾又不失克制,性和暴力的展现有力却不多出一分一毫。电影全片画面精致工整,大量的对称镜头、三等分镜头配合恰到好处的景深,使影片具有强烈的视觉享受。固定机位和固定镜头的拍摄手法令人物行为充满庄重感,使全片气氛严肃和压抑。导演全片运用大量插叙、倒叙的手法来有意打乱故事的时间顺序,以调动观众的主动思考和参与度。影片采用多线叙事手法,以陆先生为主线,分别讲述了主要三段各不相同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时代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命运群像。

其实全片的故事并不复杂,也无需过度解读,影片以陆先生为主角,讲述了大老板的太太小六生性浪荡,几度风流后,为顾忌大老板的颜面,经陆先生安排由其妹夫渡部(实为日本卧底间谍)护送到苏州,中途其妹夫兽性发作,将小六强暴并囚禁起来沦为性奴,但陆先生一直被蒙在鼓里,以为小六已经安全到达苏州。同时,抗日战争持续进行,在日方想要拉拢陆先生遭拒后,老二主动投诚日方,背叛家族,杀掉了陆先生的家人。陆先生逃到香港后,命令老五和手下车夫共同杀掉老二报仇。随着抗日战争即将结束,陆先生终于可以回到上海,来到了收容所,找寻小六的下落,在找到小六后,陆先生为了替小六报仇,前往美军战俘营,命令车夫亲手杀了渡部的大儿子,而小六也在悲愤中举枪杀死了那个当年将她囚禁为奴的渡部。随着一切恩怨烟消云散,陆先生最终去了香港,放下从前的身份,重新生活。而电影明星吴小姐和童子鸡都是与陆先生有着点滴交集的陌生人,他们在影片中独自活出了自己的故事。

权欲的浮华下尽是机关算尽的枉然

导演运用大量镜头表现屠杀与暴力的血腥场面,毫无保留地展现了战乱时代一群男人对权利与欲望的苦苦追求,渡部想要通过卧底身份为日军提供情报协助,取得日军侵华战争的胜利,他酒馆前的那只黑猫就是他内心最隐秘黑暗的挣扎,只在夜晚踱步,悄无声息又令人恐惧,他心中隐秘的权欲最终因美军参战而化为泡影,沦为战俘,而他曾经想要征服于胯下的小六,最终让他消失在年代的静寂里。

每个人内心潜藏的欲望都在乱世被激扬,老二为了获得荣华富贵,背叛家族,屠杀亲人,短暂获得权力的欢愉过后,等来的却是一颗仇恨的子弹和无可回头的死亡。外表柔弱的童子鸡面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头头,像拍砖一样利落狠辣地砸死了这个将死的老头,就像不经意踩死一只蝼蚁一样简单,每个人都在竭尽所能的践踏下一等人来获得权欲的满足,他需要的是旁边的兄弟连连称赞:逗你以后一定是个大人物。地

身为黑帮大佬的陆先生,一边说着:逗喝茶地,尽显风度和优雅,一边又说着逗有些人就不想让上海好地的胡话,其实他不是想让上海好,他只是想让自己好。举手投足的礼数周到下掩藏的是自以为能够运筹帷幄的狡诈,那份踏过斑斑血迹的优雅从容在家族背叛的枪响中消失殆尽后,逃离香港的他在苦海挣扎中寻求复仇,试图挽回自己仅存的江湖颜面和自我慰藉,殊不知一切的一切终将随着战争结束沉默在一个时代里。

情爱的挣扎抵不过时代的背叛

童子鸡因为受伤被妓女收留,几经翻云覆雨后无法自拔,在那个炮弹不知道什么时候落到你头上的岁月里,一切无法抑制的性瘾都是源于难以自持的慌张,童子鸡与妓女用性来自我蒙蔽的内心下藏着一颗落魄男女相依为命的悲伤与无奈,那个时候你已无法分清这到底是性还是爱,虽然嘴上说着性,但心里要的只是彼此在一起,毕竟两个人一起抵抗时代的捉弄,总好过一人孤零零的消失在硝烟弥漫里。

大明星吴小姐对丈夫深刻的爱恋总也抵不过男人略带抱歉的欺骗与离去,吴小姐对王妈说:逗我是有丈夫的人了。逗说的那么义正言辞,却又被伤的那么丑陋不堪,你抵抗的了时代的纷繁诱惑,却抵抗不了丈夫的无情离去。她说:逗你的确不是做演员的料,你拍戏的时候,戏演得挺差的。但是刚刚这句台词说得不错。"眼泪在眼眶里闪烁,远远望着那个渴望在不安年代得到地心安逗丈夫的背影离去。一个女人又能如何去抗衡一个时代看

小六生性浪荡但也生性浪漫,你问她爱过陆先生没,我想她肯定爱过,你问陆先生是否爱过小六,那便是无法言喻的不言自明。明明是不希望小六在外朝三暮四,却又假借托词说是老大的面子会受影响。明明是希望小六能安全离开,嘴里却又说着地杀不杀逗的无奈,他对小六的这份情,小六又怎么可能不曾知晓呢看小六说:逗我知道,你不会杀我的。地在收容所里,小六见到陆先生的那一刻,嘴角微微泛起的笑容就像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女子,见到心上人时的安心与欢喜。陆先生爱着小六,却把所有的爱都遗落在了这个时代,小六生性浪荡,却在洗尽铅华后明白了自己的真心。导演说:逗我用整部电影告诉了你他们是否相爱。地是的,这段跨越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情爱,纵使心中千军万马,也终只能成为埋藏心底,消逝在特殊年代里不为人知的荡气回肠。

经得起审视的不羁与浪荡,才最浪漫

纵使这些小人物终将跟随时代一同退场,但曾经留下的经得起审视的浪漫也不枉此生彼此的相识一场。导演想说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消亡,而是在一个消亡时代里值得我们重新留恋和回望的一个个故事。内心残暴的渡部对两个孩子温暖的拥抱,冷酷残忍的陆先生对小六无可言说的周到,童子鸡与妓女不置可否的眷恋,大明星吴小姐对丈夫因爱放手的挣扎。每个大人物都终将成为下个时代的小人物,而每个小人物在残忍现实中留下的点滴美好才是那个时代值得我们追忆的初衷。

正如导演所说:逗我觉得我们叫《罗曼蒂克消亡史》,一方面是说美好的东西的消散,但罗曼蒂克的精神永远是存在的。地面对注定消散的曾经,不要去追逐,尽管怀念,不要去惋惜,尽管向前,所有曾经存在的意义即是我们现在感受的目的。正如影片中所说:逗这是艺术片,是给下一个时代的人看的。地而我们正是这逗下个时代地的小人物,而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小人物,也终将消逝在时代的漫漫进程里,但这又何妨看纵使你我的故事终将跟随这个时代共同消亡,但我们彼此留下的那些浪漫往事依旧值得被后人重新提起,那些我们生命中能够经得起回忆的不羁与浪荡,依旧会是难以忘怀的永恒浪漫。

电影中的茶楼其实是外滩18号
电影开头有场在茶楼的戏,小说《童子鸡》中点名那幢茶楼就是外滩18号。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解放前的外滩18号可不是什么茶楼,而是英国皇室开展业务的麦加利银行大楼,该银行在香港的分行被称作“渣打银行”。
在小说里,日本妹夫渡部那家日本餐厅被称作“菊的隐秘”。这座房产位于广东路靠近外滩的地方,在四国银行背后的里弄中。不管在电影和小说中,这家餐厅在情节的推进中都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一来陆先生在这里和日本人做了了结,也自此基本退出上海滩;二来这是日本人渡部的根据地,他在这里导演了一场好戏,并且囚禁了小六至少三年。
不过在小说中,程耳一直借杜先生(电影中的陆先生,下文统称陆先生)之口强调这家餐厅的不吉利,小说中的原文是:“此后多年,陆数次想起这个地方。他时常反思,这个地方是因着官司得来的,实在算不上吉祥。”
程耳说葛优饰演的陆爷让人想到杜月笙完全没有问题,而小说中所用的“杜先生”其实和杜月笙联系的痕迹更明显。
小五和陆先生还有一个儿子
阿娇饰演的小五(在小说中称老五,下文统称小五)戏份并不多,所以她最后的“英勇献身”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其实在小说《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程耳对小五的着墨还不少,也只有她和霍思燕扮演的妓女撑得起“罗曼蒂克”一词。
小说是这样介绍小五和陆先生的关系的:
“小五在上海无人不知,很早就跟了陆先生。一到晚上陆便迷恋她的花容月貌,天一亮又对她感觉隔阂。大概是感到她并不简单,所以即便终于把她从富春楼接了出来,也并没有带她回家住,而是在富民路上另置了一栋小楼给她。”
电影中阿娇对葛优说:“我不会生你的气。你放心,不管你做什么,我都绝不会生你的气。”小说中直接还有一句:“很多年后陆还会常常想起小五这句话,后悔自己当时并不相信她的真情。”小五这个角色在电影中似乎是一条不太重要的支线,所以观众不太容易感受到他俩之间的这种情感。
影片后半部,陆先生在香港提起小五的时候大概说了一句她各路通吃,相较之下,小说描写的更为详细:
“关于小五的种种传说一直没有停止过,有时为了神化,有时为了诋毁,更多时候是一种伪装成同情的轻视。但她跟哪一方都有交道,富民路的小楼在战争时期为各方使用,常常同时住着水火不容的几个流派,同抽小五买来的香烟,同吃张妈做的饭,共用楼梯下的洗手间和澡盆。楼上楼下地辛苦工作,处心积虑地谋划怎么置对方于死地。”
“没有人知道小五究竟使了什么样的手段周旋其中才能够这样相安无事,也没人知道她这样做的目的。可能只是在杜先生离开上海之后本能地想要寻找依靠,而她深知哪一方都不一定靠得住,索性都靠着。或许这只是从前的职业本能,她把自小在富春楼练就的本领发挥到了极致。”
电影和小说还有一处不同,电影后半部射杀老二的地点是在上海北站候车厅,但小说把射杀场景设置火车上后,不过感觉没有大的不同。小说中讲到小五最后没有打中任何人还搭上了一条命,是因为“或许她太在意断掉的那一处指甲,分了心。”小说中还讲到“实际发生的与计划没什么差别,三个老相识死在了一起”,言外之意,老二、小五和车夫都死了,但电影里车夫并没有死。
小说里还讲到小五和陆先生最后一次见面时已经知道自己怀有身孕,但没来得及说。陆先生是在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才从大老板那里知道的。小五嘱咐大老板,让陆先生把孩子带去香港,但照看孩子的张妈并不同意,并说:“你呢,是个流氓,他娘呢,是个妓女,现在时代变了,你们俩的话他都不要听。”
这样一来,电影的最后一幕才容易理解一些:陆先生不得已只能孑然一身去香港。当然,这么一个镜头是无法让观众感受到小说的结尾想表达的内容:“他一直拖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轮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车。没人知道他在拖什么或等什么,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过是下意识的拖延。不久他就死在了香港,死前再没有值得记述的事或说过的话。他基本没再说话,这没什么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终于走向自己的沉默。”
没错,这段话最后被当作电影简介的前部分,其实和电影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因为根本就没有演出来嘛,不过却和杜月笙最后去香港并在香港病逝的经历不谋而合。
童子鸡最终抛弃了妓女
在电影里,杜江饰演的童子鸡马仔这一支线的戏份很少,最后就停留在马仔和霍思燕饰演的妓女“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这一幕,而对杜江的好感似乎让观众特别想知道后面还发生了什么。
其实在小说《童子鸡》里,这一支线的故事特别详实,导演完全可以考虑就此拍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2》。
在小说里,马仔和妓女也都没有名字。妓女花了很久的时间才把马仔的伤治好,用自己的身体换来两个人的生活费,后来又用自己的身体帮马仔换来一份工作。妓女对马仔的信任来自于一个留学生给她的十字架,电影里妓女的房间里也挂着一个十字架。不过马仔后来开始嫌弃妓女,最后有点权力的他见到妓女被拉走处置,也并未伸出援助之手。
小说里的描写是这样的:
“十四年前是她救了他的命,他白吃了她好多碗白米饭,白睡了她好多个晚上,她带他去找的老张,从此他平步青云。或许是感念着这些,或许他需要更多时间来思考——他在卡车将要驶过时终于打出了响指,卡车仓促惶恐地停了下来,坐在车前的从车上下来后,小跑着过来听他指示。他没有理会,绕到了车的后方。她仍然垂着脑袋坐着,急刹车也无法影响她,不过是身体跟着剧烈摇摆,她始终没有抬头,同样与死人无异。他在想应该怎么做。
“上头正在为他物色合适的爱人,可能来自苏北,也可能来自浙江。在他们院子北面的一个房间里,关满了那些曾经养尊处优的妇女,他常常去教育她们,他爱上了强奸。那么他在等待什么呢?既然过去了,就要向前看。他摆了摆手,打发卡车赶紧开走。”
马仔一直活到了1968年10月,是这一帮人中活得最久的。可以说,程耳在小说中对马仔的刻画和他在电影中对渡部的刻画用了差不多的功夫。马仔和渡部的共同点应该在于他们都是作者/导演特别痛恨但又深入了解的人物。在小说中,程耳用了同一个词称呼马仔和日本人,那就是“贱种”,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罗曼蒂克消亡史》在我看来就是一部比较另类的抗日剧。
小说《童子鸡》对马仔的残忍还有更多细致的描写。例如马仔如何很不熟练地砍了20多下才将戴有手镯的手臂砍下,以及最终拒绝了断臂太太求死的要求,而且竟然在那一刻笑了。
有人说马仔的故事就是杜月笙刚到上海的状态,并以那句“你小子够狠啊,将来一定能成器”为佐证,也算是理解马仔故事的一个角度。
电影中的渡部被塑造得更成功
如果说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有什么可取之处,那就是渡部这个角色了,并且在渡部身上,电影超越了小说。
渡部强奸小六的那出戏,小说里就一句话:“车开到半路,渡部让司机停车,开两枪打死了赵先生和司机,之后在车上强奸了小六。”但在电影里,小六在车上不停地回望上海,那种依依不舍的复杂情感正好预示了她此行之后的悲惨命运。渡部一把将小六的耳环扯下来,使他的残忍初见端倪,让真正的渡部走到台前。而韩庚所饰的赵先生对此却不敢言一声、小六微愠的情节在几秒中表达了可能用上百个字才能说清楚的情感变化。
电影里用交叉混剪镜头来表现小六被渡部关进地下室的生活,而小说里就一句话:“吃完就是操,操完还要吃,日复一日。”
不过,电影里陆先生让渡部在菲律宾一定要签署的那份文件有点莫名其妙,看了小说才明白,把渡部带走的前提条件是他要自己签字同意引渡才行,所以才有了车夫击毙渡部大儿子的一幕,不过小说里是这样写的:“为了逼渡部出来,陆杀了他的大儿子,自己亲手带大的外甥。”因为按照小说的情节安排,车夫已经死在上海北站了。
吴小姐出现就是为了一句话的台词?
电影中的吴小姐就是小说《女演员》中的胡小姐。小说一开头就写到:
“她是为了救丈夫才接近权贵,丈夫很快获救,接下来她失去丈夫,不久自己又成为权贵。身为女演员,事情常常绕不开这样的套路。类似的故事一直发生,经年累月,从未停止。”
胡小姐”这个称呼更容易让人联系到老上海影星胡蝶和戴笠的情事,小说中也有一些细节可以印证程耳取材于他俩的故事,比如陆先生“在重庆常常住在杨家山的公馆”,杨家山公馆正是军统为戴笠所修建;比如“戴先生在民国三十五年死于意外”,而戴笠的确在1946年因飞机失事身亡。
不过小说中的胡小姐并不怎么美,和父母也断了关系,后来同意和戴先生在一起后,和闫妮饰演的王妈成了好朋友。胡小姐和戴先生育有一女,戴先生死后,小说中写到胡小姐“后面的生活更不如意,每况愈下,甚至不能算是个好母亲”。
在电影里,戴先生没出现过,吴小姐像个多余的角色。大概导演是为了那句话才让她出镜的:“大概是不喜欢这个地方,所以就不喜欢吃这里的东西,喜欢上海,所以爱吃上海菜,大概是喜欢什么地方就会喜欢吃哪里的菜。”
在小说里,正是这句话让陆先生想起他的妹夫渡部来,“陆先生听着她说完,却突然想起了饭桌上这两个外甥的父亲来,想起那个因官司而来的不吉祥的房子。”渡部其实爱日本菜,他骨子里还是日本人,他的上海腔调是装出来的。不过电影中并没有明示陆先生的想法,观众也不容易联想

一出上世纪30年代旧上海的群像戏——叱咤风云的帮派大佬,不甘寂寞的交际花,说着地道上海话的日本妹夫,只收交通费的杀手,被冷落却忠诚的姨太太,外表光鲜的电影皇后,深宅大院里深不可测的管家,偶尔偷腥的电影皇帝,荷尔蒙满溢大脑的帮派小弟,一心想要破处的处男,善良的妓女,随波逐流的明星丈夫,投靠日本人的帮派二哥,日理万机却抽空恋爱的戴先生。战争之下,繁华落尽。帮派大佬逃亡香港,交际花不知所踪,日本妹夫死在上海,电影皇后被丈夫抛弃,处男遇上妓女,姨太太杀死二哥。战争惨烈,战争终于结束。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人人都说得一口吴侬软语。一开场就是葛优演的陆先生,因为工人闹事活埋了客串的赵宝刚。(赵宝刚也是惨,饭桌上没蹭到饭,反被姨太太的断手吓了个魂飞魄散)。这一幕跟历史上青帮大佬杜月笙活埋了工人领袖汪寿华一毛一样。再往后看会发现,《罗曼蒂克消亡史》叙事庞杂,人物众多,细节处却有用心雕琢,跟历史有一种整齐的对仗。葛优演的陆先生是青帮老大杜月笙,倪大红演的王先生是大佬黄金荣,马晓伟演的分明就是张啸林,袁泉演的吴小姐投射的是民国影后胡蝶??冯小刚也演过杜月笙,长相上是挺接近。不过葛大爷拿准了杜月笙的气场,都说上海三大亨中,“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章子怡演的交际花小六,倒是一个凭空生造出来的角色。她本来是王先生的老婆,王先生有权有势家里却没有一片草原。小六这匹浪蹄子的野马,只能在外撩汉解闷。勾搭过钟汉良,也撩过小鲜肉韩庚。程耳特别喜欢用俯拍来彰显章子怡的风情。章子怡跟浅野忠信的对手戏最多,尺度突破以往,床戏就跟葛大爷的头发一样蹭蹭往上冒,车震、强暴、禁室培欲与凌虐,两个人滚在一起混成了最极端的罗曼蒂克,情欲、暴力与本能都在其中显现。有一幕戏是,章子怡坐在渡部身上颤动,与跪坐吃饭的场景交替,她一直保持着木然的表情,高潮时刻跟脚底抽筋毫无区别。导演的解读是,章子怡对渡部的感情更多是一种求生欲,而不是情欲。但我对章子怡这样刻板的表现还是失望的。当年冷清的玉娇龙,被时间塑化成了温柔的妈妈桑,可能当了妈之后,真的会影响情欲的表现。巧合的是,章子怡曾经演过孟小冬。也就是那个先被梅兰芳休了,后来又跟杜月笙结婚的京剧名角,人称冬皇。杜月笙喜欢了冬皇二十几年,从没用过什么手段逼迫,只是数年如一日的体恤敬重。葛优对章子怡,也始终是稳重的,不露声色的。只有后来他与章子怡失散,念着旁白,“我有时候会想到你,你应该是在北方”,透出一种稳重的思念,有礼有节,恪守着旧世界的罗曼蒂克。卖水果出道的杜月笙有一句名言是“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片里的人物,大概都秉持着头等人的稳重作派,乱世之中保持着朴素的准则,保持着一种体面的浪漫。王先生明知道太太给自己戴了绿帽,还是软了心肠,一边就着咸菜喝粥,一边嘱咐给她留条后路。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程耳真是爱拍吃吃喝喝的戏,除了《我爱我家》就数罗曼蒂克喝粥最香了哈哈哈。导演也说了“人生最终就是就着咸菜喝粥。”陆先生从血光飞溅的枪战现场撤离,仍然从容不迫,没有抱头鼠窜,而是站起身,稳重的一步一步向后走,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杜淳演的马仔,以前是拉黄包车的,既可以拉车也可以帮忙买菜杀人,不管做什么,都只收一趟来回的车钱,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闫妮演的管家王妈,对着一大桌子青帮大佬,说话照样不卑不亢。中了弹血流如注的时候,还是正坐在沙发上,不忘把腰间钥匙取下来,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里面既有爱情的消逝,也有时代精神的消弭。这种消弭,就从日本人渡部野蛮地扯下章子怡的樱花耳环开始。战争催生的野蛮新世界,无情撕裂了旧时代的文明。这与《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的昨日世界何其相似。难怪茨威格写完《昨日的世界》就去死了。“我身后的一切都是尘土与灰烬,一切凝结成了像盐一样苦涩的历史。”走到一个时代的末尾,礼崩乐坏,不堪其重的人都纷纷死去了,像一片羽毛轻轻地飞出窗外。诗人艾略特说,“世界即是如此结束——不是砰的一声消失,而是悄悄耳语一般地淡去。”电影里,时代的终结也是静默的,不发一言的。梅林茂再华丽的配乐都不及鼓点顿挫的一刻——葛优低下头,摘下帽子,张开了双臂,犹如一尊被钉在了历史尘影里的基督,他背后影影绰绰的十里洋场春光乍泄,都如浓雾里的海市蜃楼,在新世界的太阳底下隐去。时代薨落,砌下落梅如雪乱。扫雪的人,终于成了浪漫的终结者。很有趣的一种观感,《罗曼蒂克消亡史》在某种角度上和《布达佩斯大饭店》异曲同工,两者都指向一个非常崇高而具有人文精神的主题:关注某种文明遭遇战争暴力时,发生的令人无限感伤的没落。用中国古代的说法,这个主题叫“礼崩乐坏”。《布达佩斯大饭店》主人公古斯塔夫H有一段台词:“微弱的文明之光,仍存留在这野蛮的屠场里,这就是人性。这确实就是我们这些谦逊、卑微、渺小的人可以提供的。”这段话也可以作为《罗曼蒂克消亡史》的注解。理解《罗曼蒂克消亡史》要看懂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厘清程耳导演精心编排的时间脉络,对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和时间线进行梳理,这时候可以了解这个爱恨情仇的群像式悲剧;第二个层面,了解时代背景,民国时期上海的政治经济生态(甚至还有电影史的部分),理解角色做派、言行举止背后所代表的文化与味道;第三个层面,发生在上海的这些爱恨情仇、帮派斗争、家国情怀的故事,到底指向什么核心。只有想破了这三个层面,才会真正明白“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内涵,到底何为罗曼蒂克,又到底如何消亡。罗曼蒂克是一个纯然外来词的音译,也就是“浪漫”的古旧式说法,这个词在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已经很常见,尤其是“海派”小说里,罗曼蒂克成为爱情故事的代名词。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葛优与钟欣桐,浅野忠信与妻子,章子怡与韩庚,袁泉和吕行,杜江与霍思燕等几对比较明显的情爱关系,都是罗曼蒂克的,但不是每一种罗曼蒂克都是优美委婉富有诗意的,或者说,每一种罗曼蒂克都是危机四伏的,在那个风云诡谲的时代中发生了种种变幻:趋向消亡。可能是为情义赴汤蹈火,可能是处心积虑玩弄心计,可能是出于懦弱献妻自保,也可能是纯然为性爱所吸引如飞蛾扑火般热烈:这些变幻中的消亡,不仅仅是爱情的消亡(变味,不再纯粹),危险也变得了无生趣,不再是“英雄救美,美人舍生报恩”这类的浪漫剧情,只剩下干巴巴的现实,惨烈的遭遇和毫无美感的苟且。爱情的消亡,是诗意的消亡。罗曼蒂克,并不仅仅是爱情,而是一种诗意和美感。对大多数人来讲,这种“诗意和美感”是无用的,属于生活的非必需品,是某些阶级的无病呻吟,但正是无用的“罗曼蒂克”,真正定义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赋予了这段历史特殊的味道。男女之间的相爱,帮派之间处理事端的规矩,人与人相交要恪守的礼仪,包括对侵略者的态度,对民族大义的担当,都是罗曼蒂克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泛化的、缥缈而又真切的精神。所谓的老上海,就是由这些无用构成的风韵与魅力,程耳导演的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专注于这种诗意和美感不断消亡的主题上,爱情——多数人所理解的罗曼蒂克——只是这个十里洋场中最为旖旎多姿的幌子。葛优饰演的陆先生,正是“罗曼蒂克”的化身,开场戏就是他来处理一起罢工风波,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方法和手段,精准地定位了这个角色:他说话讲究,做事有原则,举止端庄,决不是简单的流氓头目。——陆先生所代表的上海黑帮的上层人物,都非常注重端庄,从言行神态到衣服着装,极有做派。角色的这份做派,是程耳导演的惯常风格,在他很少的电影作品中,角色都是一种“与现实产生间距”的状态,可以说“端着”,《第三个人》中徐峥的角色已经有点苗头但并不明显,在《边境风云》里彻底成为风格化:孙红雷饰演的毒品头目,张默饰演的警察,杨坤饰演的毒贩,三个主角的性格各有分别,但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是有做派的——寡言少语,沉着机敏,极为克制,呈现出优雅考究的独特味道。这种角色做派,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登峰造极。在这部电影里,不管角色大小,不管戏份轻重,角色的状态都是“端庄”的,从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倪大红这样的上层人物,到闫妮、杜淳、杜江、霍思燕饰演的底层人物,每个人心里都有一股劲,人之为人,上海之为上海,就在于这种“端”,不能随心所欲的“塌”,《罗曼蒂克消亡史》呈现的真实,不是生活层面的真实(台词很符合角色身份,但表达方式经过了设计),呈现的是更高的真实:这些人物所代表的时代气质。这种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更深、更精确的真实。《罗曼蒂克消亡史》是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程耳导演的个人气质、美学喜好、价值观都完整而真诚地呈现在每一帧画面之中,他偏爱的对称构图,更多的是一种美学本能,他对画面美感有着极致追求,画面很静,突出角色的动作细节,微小的戏剧性在安静稳定的构图中将爆发出强大的感染力,有时候还是一种俏皮的小幽默,让他的画面都非常耐看。从《边境风云》就能感受到程耳对俯拍镜头的偏好,通常这种“上帝视角”是一种置身事外、冷静观察的角度,但程耳的俯拍有一种别样的味道在其中:慈悲。最典型的一处俯拍,就是本片中葛优饰演的陆先生在枪战之后,穿过偌大的宅邸离开,一路上经过血流成河尸体遍地的现场,这时候使用的是俯拍慢镜头,配乐是英文版《带我回家,我父》,形成一种恢弘的、有宗教情怀的氛围。在电影后半部分,有一处对称的俯拍镜头,葛优在繁华不在、破败不堪的宅邸中游走,前后反差出了“消亡”后的景象。程耳导演的对称,不仅是构图上的,还有叙事上的。之所以说《罗曼蒂克消亡史》极具个人风格,指的就是程耳导演对这部电影在各个方面的深度渗入,几乎不掺杂质地将这部作品凝聚成一个整体,从内容到形式都完美契合的整体。他的镜头使用,和画面构图,和要表达的角色气质、剧情发展、电影主题,都是统一的。这是一个导演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部电影在视觉上是端庄考究的,故事里的人物也是端庄考究的。不同形态的“端庄”,这就是文明,就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孟子所谓“人异于禽兽者,几希”,战争到来,暴力与破坏到来,消亡的就是这份端庄和背后的文明,露出的就是人作为动物的粗暴本性,没有那份端着,剩下的将是一份废墟。葛优饰演的陆先生,离开枪战现场是处变不惊地离开,如此命悬一线,也要如此做派,如此端着,因为这就是陆先生安身立命的所在,他若惊慌失措抱头鼠窜,整个人物将完全坍塌。《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古斯塔夫H端着的,是茨威格笔下对古典欧洲的人文精神的留恋,《罗曼蒂克消亡史》中陆先生端着的,是对礼仪秩序、美丽精致的信念。古斯塔夫的某些端着是可笑荒谬的,陆先生的某些端着也不尽然是正当优雅的——比如袁泉角色的剧情部分,在陆先生的介入下,充满着屈辱悲切,这一部分,也是最激烈、最直接的“罗曼蒂克消亡”。当罗曼蒂克从爱情泛化到一种文明状态时,浅野忠信的角色显出翻倍的“恶”。渡部在衣食住行言谈举止上和上海本地人几乎没有差别,但最后真面目出现,原来这一切只是筹划久已的间谍阴谋(电影里许多细节都在不断暗示),他与章子怡之间的关系,便是“暴力对浪漫的施虐”。渡部和陆先生,本是一家,最后却成为有着血海深厚的仇人,从家到国,莫不如此,在菲律宾日军战俘营的那场戏,是陆先生对他的凶狠报复,也是罗曼蒂克对暴力的一次微弱报复——此时山河已破,这种报复显得更加苍白而空虚。我们反复说罗曼蒂克到底是什么,消亡到底如何消亡,还容易忽略程耳导演的另一层主题:对战争和暴力的反思。“反战”的主题,在国产电影中非常罕见,显然西方电影中出现更多。但《罗曼蒂克消亡史》在“反战”上有着很深入的表达:罗曼蒂克消亡的一方,已经面目全非(所有角色);造成罗曼蒂克消亡的一方,也损失惨重(浅野忠信)。没有疑问,《罗曼蒂克消亡史》将是本年度国产片中最特殊的存在,它从立意上就已经超越了国产片惯常的境界,进入到一种风格化的、腔调十足的电影世界中,肯定不是讨好观众的,而是一种邀请你来体验的姿态。体验到了否,这事儿谁也决定不了。



  •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
    答:1、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融会贯穿了帮派家国的凛然秩序、挺身赴死的兄弟情义、悱恻缠绵的多角爱情、民族大义的坚定选择、多维度的浮世绘全景等多种类型元素,通过与众不同的笔法、时间线索与人物线索的交叉叙事,深刻挖掘出人性的贪痴善恶。2、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表现手法具有相当的实验性,在某些...
  • 文青艺术片《罗曼蒂克消亡史》| 程耳导演拍尽了这个世纪所有温柔_百度...
    答:《罗曼蒂克消亡史》时间发生顺序与李圆历史载入错综复杂,人物转场极具戏剧性,在视觉上也是端庄考究的,构图与叙事,足矣说明这是一部水准很高的艺术片。如果你看过一遍云里雾去不晓得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主题和意图,也没多大利害,我总宏庆觉得这种剧本需要反复嚼几遍,才能品尝文明和屠场的罗曼蒂克。
  •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影视作品,其中有哪些细思极...
    答:1、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开场时,王传君、杜淳、杜江三个角色在吃饼的场景并非剧本原设,而是导演程耳捕捉到的真实瞬间。影片中王传君向杜江递饼的动作,反映了他们之间的互动,而这个细节被导演保留并放在了电影的开头,展现了不经意的日常生活场景如何转化为影片的一部分。2、杜江与王传君在台阶上比较...
  • 如何评价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答:罗曼蒂克消亡,是主观和客观双重拉锯的结果。难得的是《罗曼蒂克》节奏没有坍塌。一直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又优雅又暴力,又纯情又色情。影片中最暖的情话是为了高官富贵而甘愿出让妻子的丈夫说的,“无论我身在何方,我这颗心永远和你在一起”。影片中最纯洁的情话,用最粗俗的语言说出来的。黑...
  •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一场关于爱与自由的绚烂灭亡
    答:《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通过爱情故事展示了爱与自由的绚烂灭亡。影片通过绚丽的画面和深刻的主题让观众思考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性。它向我们展示了贫富差距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呼吁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像罗克和莉莉安...
  • 葛优李冰冰演的电影
    答:影片的剧情发展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中,人性的光明与黑暗被充分展现。葛优和李冰冰的角色之间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他们的表演使得这些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四、电影评价 《罗曼蒂克消亡史》获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一致好评。葛优和李冰冰的出色表演是电影的一大亮点。影片不仅展现了战争...
  • 如何评价《罗曼蒂克消亡史》?
    答:1.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的评价颇高,其演员的表演堪称经典,他们身上所展现的腔调,深刻揭示了人性的真实一面,包括其赤裸、残酷和纯粹的特性。2. 尽管如此,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优秀且难得的电影,其票房表现并不理想。中国电影市场对于这样高品质的作品应给予更热烈的反响,不应让它们的商业...
  • 如何看待程耳导演的作品《罗曼蒂克消亡史》?
    答:罗曼蒂克消亡史,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浪漫爱情的消亡,另一层是以陆为代表的江湖社会的消亡。陆先生对于小六的爱是克制的,小五对于陆先生的爱也是克制的,这里面不夹杂着别的什么东西,所以想的不是占有。小五赴死,小六麻木,爱情在现实中被击的粉碎。结尾去香港,陆先生脱帽特写,音乐悲壮,心有...
  • 消逝的回忆:罗曼蒂克消亡史
    答:一、罗曼蒂克消亡史电影简介 罗曼蒂克消亡史电影是由华谊兄弟、英皇电影联合出品的悬疑谍战片,由程耳执导并担任编剧,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杜淳、钟欣潼等主演。罗曼蒂克消亡史电影影片于2016年12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罗曼蒂克消亡史电影讲述了1937年大动荡前夕,上海滩风云显赫的陆先生正面遭遇...
  • 《罗曼蒂克消亡史》:重点在消亡|朋友说|第229说
    答:《罗曼蒂克消亡史》刻意打碎时间,多线并进,通过不断闪回,将观众带回事发现场 。以1937年为叙事的起点,影片一开始是黑屏,随后是小六和杜先生的两个画面交叉剪,一个在车内哭泣,一个在房间里。一个定调般的开场之后,才进入真正的故事。章子怡饰演的小六伴随杜先生的回忆直到第二段故事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