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方式有哪些

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本人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根据本人任教以来的观察和调查,当前不少学生在“学习心理、人际关系、自我评价、精神健康”等方面心理压力较大,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力差、群体性差、意志薄弱、对人冷漠等心理问题。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学生自身的原因。不同学生的气质、体质、身体健康、生理发育、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等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与体验,有的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甚至产生心理疾患。
2、学校的原因。虽然当前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实行“减负”政策,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学校还存在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倾向,这依然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教师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学生个体间产生的矛盾,家庭对学生不恰当的要求,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使部分学生厌学,畏惧交往,产生自卑,不能正确、全面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等情况。[1]
3、社会、家庭的原因。社会发展迅猛,旧的观念受到冲击,新的理念还没形成,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教育思想的陈旧、教育方法的单一,有的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高投入、高要求,外来工、农民工对子女的不闻不问、毫不关心等等原因,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对策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使学生的人格健全,心理潜能得到开发,生活上能自理,行动上能自律,心态上能自控,评价上能自省,情感上能自悦。因此班主任要配合学校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要发挥班级、家庭、社会的综合、整合的功能,以关心帮助学生成长为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与原则。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遵循、处理好三个原则:
(1)“普遍性与针对性”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统一、有共性,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整体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和家长一直把关注学生学习的集点放在学生的分数上,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体现,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了学生沉重的十字架,由此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当学生没有达到我们要求的分数时,学生体验到的就是一种失败感,渐渐地就形成一种期待性焦虑,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无奈感,学习起来觉得索然无味。

一、班主任要重视自身修养,以健康的心理来影响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修养,积极地纳悦自己,客观地了解和评价自己,注意培养良好的教育心境和教育认知水平,热爱自己的岗位和学生,注意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等。班主任有高度的自我修养和健康的心理,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班主任通过自身的心理健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有效得多。
二、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健康状态、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尤其是他们的个性心理和性格特征更是千差万别。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和研究分析学生后,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位学生的心坎上,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下列渠道全方面的了解学生:1、查看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2、听取前任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学生情况的介绍;3、通过个别谈话、家访、日记等形式,直接获取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想法;4、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才能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并通过个案记录、班主任日志等形式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不同的对策,这为后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利用心理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尤其是协作活动是儿童思维和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把道德的发展变成学生自身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动地改造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自我,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班主任必须重视心理班会课的设计。班会是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素质、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也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班主任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重要方法。班主任如果能成功地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会,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说出心声,能从别人的交流中收获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要上好心理班会课,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教师要根据班级中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确定好活动课的核心,活动设计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又要符合心理学原理。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力求多样有效,将游戏、情境创设、角色扮演、问卷调查、问题讨论、辩论会等形式有机地融合,力争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任何一种形式的班会,只要认真准备,真心投入,都会让学生真情流露,甚至是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四、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个别的心理疏导。
人的心理有共性的一面,但更多的则是表现为个别化的一面。前者通过心理教育,而后者就必须通过个别辅导来解决。班主任对一部分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导,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最直接、最经常的途径。班主任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采用找同学促膝谈心,从同伴那儿了解,阅读学生周记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和教育。
五、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和情感氛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班级心育要注重优质的文化环境和情感氛围,努力构建班级文化,能有助于提高班级生活质量和学生心理素质。创设和谐、美好的班级氛围,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心灵感染力,能唤起学生对班级和同学的热爱,可促进团结、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让学生们更好的体验生活在班集体中的乐趣。良好的班级氛围,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这种和谐、美好。在班级建设和布置中,可以通过班风建设和教室布置以及各种活动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比如在教室的墙上粘贴学生的优秀作品,充分利用教室的资源,让每一面墙和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建设班级读书角和阅读角,营造书香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或者开展班级间的竞赛活动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增进学生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六、充分发挥评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激励性评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方法。一则好的评语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引起心灵共鸣,否则,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上沮丧,甚至造成学生自暴自弃或逆性反应,“期待感”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教师顺应心理需求,在评语中适时表扬,提出目标,指出方向,给学生以正面心理反馈。
七、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首任教师。一个人从出生到走上社会,期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家长个人的心理素质、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的人际关系、文化氛围等,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语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子女对所经历的事件的认知与适应,直接影响他们对今后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这种影响的好坏,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例如:一些具有“望子成龙”心态的家长,不管孩子的能力、兴趣和原有水平,盲目加压,希望能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一旦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目标,就要受到斥责、谩骂、甚至惩罚,结果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焦虑严重等不健康的心理。为此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也是学校的职责,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适时地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交流会,帮助家长提高自我调适能力,使家长能科学地、艺术地教育孩子,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
总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对于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进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是巨大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还要具备千百倍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在工作中,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力争让学生不仅体魄强健,而且心智健康,这样,才不愧“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生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一、班主任要重视自身修养,以健康的心理来影响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修养,积极地纳悦自己,客观地了解和评价自己,注意培养良好的教育心境和教育认知水平,热爱自己的岗位和学生,注意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等。班主任有高度的自我修养和健康的心理,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班主任通过自身的心理健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有效得多。
  二、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健康状态、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尤其是他们的个性心理和性格特征更是千差万别。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和研究分析学生后,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位学生的心坎上,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下列渠道全方面的了解学生:1、查看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2、听取前任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学生情况的介绍;3、通过个别谈话、家访、日记等形式,直接获取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想法;4、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才能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并通过个案记录、班主任日志等形式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不同的对策,这为后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利用心理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尤其是协作活动是儿童思维和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把道德的发展变成学生自身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动地改造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自我,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班主任必须重视心理班会课的设计。班会是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素质、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也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班主任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重要方法。班主任如果能成功地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会,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说出心声,能从别人的交流中收获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要上好心理班会课,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教师要根据班级中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确定好活动课的核心,活动设计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又要符合心理学原理。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力求多样有效,将游戏、情境创设、角色扮演、问卷调查、问题讨论、辩论会等形式有机地融合,力争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任何一种形式的班会,只要认真准备,真心投入,都会让学生真情流露,甚至是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四、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个别的心理疏导。
  人的心理有共性的一面,但更多的则是表现为个别化的一面。前者通过心理教育,而后者就必须通过个别辅导来解决。班主任对一部分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导,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最直接、最经常的途径。班主任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采用找同学促膝谈心,从同伴那儿了解,阅读学生周记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和教育。
  五、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和情感氛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班级心育要注重优质的文化环境和情感氛围,努力构建班级文化,能有助于提高班级生活质量和学生心理素质。创设和谐、美好的班级氛围,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心灵感染力,能唤起学生对班级和同学的热爱,可促进团结、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让学生们更好的体验生活在班集体中的乐趣。良好的班级氛围,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这种和谐、美好。在班级建设和布置中,可以通过班风建设和教室布置以及各种活动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比如在教室的墙上粘贴学生的优秀作品,充分利用教室的资源,让每一面墙和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建设班级读书角和阅读角,营造书香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或者开展班级间的竞赛活动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增进学生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六、充分发挥评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激励性评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方法。一则好的评语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引起心灵共鸣,否则,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上沮丧,甚至造成学生自暴自弃或逆性反应,“期待感”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教师顺应心理需求,在评语中适时表扬,提出目标,指出方向,给学生以正面心理反馈。
  七、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首任教师。一个人从出生到走上社会,期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家长个人的心理素质、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的人际关系、文化氛围等,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语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子女对所经历的事件的认知与适应,直接影响他们对今后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这种影响的好坏,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例如:一些具有“望子成龙”心态的家长,不管孩子的能力、兴趣和原有水平,盲目加压,希望能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一旦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目标,就要受到斥责、谩骂、甚至惩罚,结果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焦虑严重等不健康的心理。为此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也是学校的职责,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适时地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交流会,帮助家长提高自我调适能力,使家长能科学地、艺术地教育孩子,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
  总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对于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进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是巨大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还要具备千百倍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在工作中,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力争让学生不仅体魄强健,而且心智健康,这样,才不愧“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生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 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三、利用心理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尤其是协作活动是儿童思维和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把道德的发展变成学生自身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动地改造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自我,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班主任必须重视心理班会课的...
  • 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哪些
    答:1、专题教育。中小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化,每学期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课程计划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月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以活动为主,避免以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和理论为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成为一名心理健康的人。2、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所以班主任要...
  •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答:而仅有轻微症状的样本数则为469个,更高达68.37%,说明高中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尤显重要性和紧迫性。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班主任的榜样作用与人格魅力 重视人文环境和人文力量的熏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将会对学生...
  • 如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答:“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要求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我认为,语文班主任可以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日记。学生日记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一座桥梁,也是学生内心情绪、情感表达...
  •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答: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位女孩的行为呢?她本可以向妈妈解释的,但是妈妈没给她解释的机会。青少年心高气傲,自尊心强,一旦遇到伤害自尊心的事情,往往易激动,易愤怒,甚至拿自己当作报复的工具,作出一些偏激的行为。3.3 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3.1 全面了解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要做好...
  •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答:实践证明,学校心理工作若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班主任树立起学生心理卫生的意识,那么在目标教育工作中,就增多了教育的途径,我们工作的实效性会大大增强。几年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些初步探索和体会。一、了解学生心理特征是工作的首要环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特征,班主任接...
  •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答:从实质上看,心理卫生其实是心理健康的另外一种表述,如果硬要把它们严格区分,心理健康则是心理卫生的目的,而心理卫生则是达到心理健康的手段。2、心理辅导:港台学者常用这个概念,类似于我们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使用“心理辅导”一词时,更强调的是以全体正常人为对象,关注对象的未来,注重...
  •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答:学生的心理 教育 工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班主任要怎么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措施 论文篇1 摘要: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
  • 作为班主任,怎样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答:和谐人际关系的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帮助、批评、教育,在和同学交往中要注意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友爱,与人为善,学会宽容,减少不必要的矛盾。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就比较舒畅,心理自然处于健康状态中。班主任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许多班主任教师有这样一个共识:现在的学生“难管”,...
  • 初中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答:对于学生诉说的心理问题,教师要严格保密,在未经学生允许的情况下,不得把谈话内容透漏给任何人,包括学生家长。②倾听为主,辅导为辅。许多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心理障碍主要是因为缺乏倾诉对象,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做好倾听工作,让学生主导谈话内容,待学生倾诉后再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