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三期末重点知识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30

  

1.语文初三期末重点知识点

  《外国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虔qián信镶嵌xiāngqiàn深邃suì

  晨曦xī瞰kàn望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3)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2.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祖国》作者莱蒙托夫,是十九世纪俄 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2.《黑人谈河流》的作者是休斯,美国诗人,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被称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星星变奏曲》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朦胧ménglóng覆fù盖冻僵jiāng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2)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

  2.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

  

2.语文初三期末重点知识点

  沁园春 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 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我爱这土地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写作艺术

  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诗人的想像和诗思的回旋天地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但他没有把诗的篇幅拉长,不让诗的情思散漫开去,而只把诗人对土地广阔而深厚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并且取得了的艺术效果。

  写作手法

  诗人不是从实处落笔,而是从虚处落笔,通过想像把自己虚拟为“一只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使人浑然不觉。诗以“假如”开头,显得新奇,富有独创性,便于化人为鸟,把诗境推向虚拟的艺术境界。当然,诗中的“鸟”,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不像古诗词中那些实指(如杜鹃、鹤鸽等)。“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诗人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这是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诗人特殊的个性与气质(艾青自称是“悲哀的诗人”)以及诗人特殊的表达需要等等,共同作用于鸟儿形象而产生的审美意象。它大大提升和强化了形象的审美表现力—从中我们不仅能感到时代的氛围、诗人的个性和气质,更能感到诗人对土地的爱是如此的执著、坚贞和顽强。

  

3.语文初三期末重点知识点

  出师表

  一、重点字词

  崩殂(cú)恢弘(hóng)陟(zhì)罚臧否(pǐ)裨(bì)补阙(quē)驽(nú)钝猥(wěi)自枉屈以彰(zhāng)其咎(jiù)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引喻失义义:适宜,恰当。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给予。

  (3)性行淑均淑:善。

  (4)以彰其咎彰:表明、显扬。

  (5)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6)咨诹善道诹:询问。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开放、扩大;

  今义: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和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品质恶劣。

  (4)由是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由衷感谢。

  (5)先帝知臣谨慎古义:认真、慎重;今义:做事小心。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犯科:指为非作歹,违犯法律。

  计日而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作者开始分析形势,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用原文四个短语来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

  1、《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历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是指魏国、蜀国、吴国。

  

4.语文初三期末重点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5.语文初三期末重点知识点

  (1)《童年的朋友》作者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文学家,代表作品有诗歌《海燕》《鹰之歌》,长篇小说《母亲》(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及剧本《小市民》等。

  (2)《我的老师》作者魏巍,当代作家,原名魏鸿杰,笔名红杨树。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

  (3)《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当代女作家,代表作品《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4)《松鼠》作者布丰,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著有《自然史》。

  (5)《松树金龟子》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的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昆虫记》)十卷本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6)《回延安》作者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品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剧本《白毛女》(与丁毅等合作)。

  (7)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曾参与策划"陈桥兵变",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他被任为宰相,又建议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防止他们夺取帝位,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闻《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8)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尊他为"诗圣",其诗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

  (9)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10)《于园》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琅?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11)《黔之驴》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的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他和韩愈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合称"韩柳"。代表作品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著有《柳宗元集》。

  (12)《爱莲说》作者是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著有《周元公集》。说,一种文体,通常借用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13)荷花的别称有:芙蓉、菡萏、芙蕖等。

  (14)我国古代文学的"乐府双壁"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 语文初三期末重点知识点
    答:它大大提升和强化了形象的审美表现力—从中我们不仅能感到时代的氛围、诗人的个性和气质,更能感到诗人对土地的爱是如此的执著、坚贞和顽强。 3.语文初三期末重点知识点 出师表 一、重点字词 崩殂(cú)恢弘(hóng)陟(zhì)罚臧否(pǐ)裨(bì)补阙(quē)驽(nú)钝猥(wěi)自枉屈以彰(zhāng)其咎(jiù) 解...
  • 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复习总结
    答: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
  • 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答: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依据表达方式B找寻明暗线索 C依据时空顺序D依据逻辑顺序 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 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 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
  • 初三语文必考知识点
    答:初三语文必考知识点 一、成语。1.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2.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色少壮的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驹,少壮的马。3.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风,风趣。生:生动。4.茅塞顿开:...
  • 初三语文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答:初三语文必考知识点有 1、文学常识:济慈(1795—1821),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2、根据意思写词语:睿智(聪颖明智)、媚上欺下(讨好上司,欺侮下属)、登峰造极。3、...
  • 初三语文重要课文知识点
    答:★ 九年级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梳理 ★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知识点复习及解析 ★ 人教版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你推荐:特别推荐 为什么麦当劳一瓶冰露卖 7.5 元? 有哪些揭露讽刺韩国财阀的电影? 为什么中国赴美学生在减少...
  • 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
    答: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的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
  • 初中语文难点重点知识点汇总
    答:初中语文难点重点知识点(一)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
  • 初三语文必背的知识点
    答:初三语文五单元重要知识点 南州六月荔枝丹 一、词语积累 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绡(xiāo):生丝织的绸子。 醴(lǐ)酪(lào):甜酒和奶酪。酪,半凝固状的乳制食品。 不了了之:用不去了结的办法去了结。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这里没有贬义,是说认真钻研的精神。 绛...
  • 初三语文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答:九年级中考语文知识点 《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沁qìn园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惟余莽莽惟:只。(2)须晴日须:等到。(3)略输文采输:差、失。(4)俱往矣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