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该如何修学佛法、净化心灵?求答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7
在家居士如何修佛?

1、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四部《阿含经》、《净土诸经》、《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圆觉经》、《楞伽经》等。
(千万不要以为看了四本五本的佛经,就差不多了解佛法了。另外经过修行,和没有修行的,对佛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学习修行佛法,要去多看佛经,要进行修行。佛法两千多年了,佛经浩瀚,不论你修行到什么程度,几乎你们所有的疑问,佛经上都有答案。)

2、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净土宗和藏区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的。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
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念佛心要恭敬虔诚,从一句至十句,念得清楚,记得清楚,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最能去妄,妄念无处著脚,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久当自得耳。大势至菩萨谓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印光法师)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4、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末法时期,居士一心发愿学佛,而不知怎样学佛的可能也不在少数。近日,偶到一寺,见卖学佛用具的商店内居士们在热烈的谈论着烧什么香好,供什么样的佛菩萨像好。也有很多的居士在没完没了的争论。不难看出,不少人已经把学佛的重点放在了表面现象上,远离了对佛法的认识和实修。友的一邻居,已经当上了奶奶,孙子年幼正需人看管,此居士却“学佛”的热情高涨,至孩子于不顾,每天天刚亮就坐公交车到寺里争做义工,天不擦黑不回家。搞得儿媳没法上班,儿子夹在中间为难,自己也失去了看守孙子的天伦之乐。不知这些居士到寺里给和尚们做义工,自己是否真能成佛。释迦佛说:“末法时期,佛法在居士手中,不在和尚尼姑手中”。对此,佛陀讲得已经非常明白,何况现在早就进入了末法时期,佛法正在逐步的消失,人心陋劣,佛法也已经非常的难以得到。什么是佛法,佛法不离自性。离开自性就不是佛法?但是,现如今讲自性的传法人还真是不太多。我们不难看到,世上确实有一些法师在讲法,但讲得似乎和佛法关系不大,说是讲佛法,倒不如说是在讲怎么做一个好人,怎么做一个慈善的好人。但是,做一个好人和学修佛法好像不是一回事,我想学修佛法的居士是否应该把这个问题先搞清楚。做一个好人得到的只能是在六道轮回里的福报,而修佛法得到的则是脱生离死,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成菩萨,这两个结果大概是不一样。有的法师讲起经来,一句经文讲半天,著在经文这个相上。一著相,就难以理解武则天所作的开经偈中‘愿解如来真实意’的实意了,就只能在文字上下工夫了。佛讲的实质是人的“佛性”和能够修成佛的方法,并不是简单的做一个好人。佛讲的每一部经,目的都是想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自性”,也就是“佛性”,因为佛法讲的就是“自性”,不知自性,就一定往生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决定不知道怎么往生。所以,要先知道什么是学修佛法,什么是学做一个好人,绝不能混淆。不学佛法,不知自性,也就到不了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不容置疑的,学佛的居士一定要搞清楚,不要走了弯路,走到其它地方去了,误入迷途。末法时期,佛法逐渐消失,魔法自然就要占领佛法逐步退出来的舞台,这是大自然所安排的必然要发生的事情。所以,真正的佛法就更加难得,而真正的修佛者,还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对佛法的实修上,尤其是现在的居士们,不静心实修,把烧香拜佛,为寺做义工当成了学佛,自己就应该想明白。劝别人如此学者,也应自悟。不可误人误己,自造业力。那么,居士们到底应该怎样学佛?佛陀讲了49年的法,讲得已经够多的了,只是看你悟得怎样了。学佛者要想成佛,最需要达到的唯一条件,就是必须要“明心见性”,这是没有什么条件可讲的。如果不能“明心见性”,就没有佛法可言!讲法者就讲不出佛法,修炼佛法者就不知道什么是佛法!既然不知道什么是佛法,也就从根本上学不到佛法。因为佛法讲的是自性,也就是佛性。修法者不“明心见性”,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性,什么是佛性!既然自己都不知道,也就没法讲什么佛法了。我们学佛,首先要找对了路。路子不对,死路一条。对于和尚,尼姑,释迦佛已经讲了,末法时期,佛法不在和尚,尼姑手中,也就无需提了。有人说净土宗是末法时期的唯一法门,这种讲法是不正确的。禅宗,密宗,净土宗是不可分割的一家,佛在世时根本就没把佛法分成“密宗”“禅宗”“净土宗”,都是后人加以分别的,在东晋时期,内战动荡,人们避难到庐山东林寺,慧远大禅师因人太多,就给这些人找了个地方,让这些人念佛,这才有了这么个念佛法门,后人立为‘净土宗’。实际净土宗中原本就有密,有禅,缺一不可。学佛的居士为了“明心见性”,到西方极乐世界 ,刻苦打坐念佛号就是禅,念回向咒就是密,所以说,净,禅,密不分家,目的都是要达到明心见性。即所谓‘法门千千万,归路无二途’。佛陀说法八万四千个法门,只是开始的下手方法不同,当然,并不是真的有四万八千个法门,这只是个数字的形容词而已。佛陀讲的就是,虽然讲修炼成佛的方法无极其数,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也就是最终都归到了一个结果---“明心见性”,因为这才是修学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的唯一结果,所以说“归路无二途”。既然这样,佛陀就为我们学修佛法的居士,指出了一条学佛的准确道路。路虽然指出来了,我们学修佛法的居士还一定要明白,在修法的过程中,切不可和一些自己不能够静下心来修佛法,却专爱和人去争论理论的对错,那是不可取的。我们要明白,佛法;不是理论,不是书本上的东西,更不是可以研究的课题!佛法是凭着自己的悟性“悟”出来的,是凭着自己的根性,自己的先天本性与自己的刻苦努力修出来的。不是有多么高的文凭,多么高的地位就起作用的,就是天底下地位最高的人,全世界的总统,没有用。学问最高的人,也没有用。我们知道,六组慧能,一个穷卖柴的,大字不识一个,佛经没看一句,更不用说是社会地位了,由于自己先天的根性好,悟性也高,就是自己开了“悟”,明心见性了,成了一代佛祖!所以,修佛,它是一个“自性”的问题,不是人世间的社会地位和文凭高低的问题。六祖慧能根本就没有文化,却能成为一代佛祖,社会上的博士硕士为什么就什么佛法也不懂?所以,真学佛的居士们,决不可误入迷途。要下苦心,精心学佛,刻苦修炼!更有一些居士,每到寺里,只要一见到被所谓的和尚“开了光”的物品,热心购买,痴迷的程度,简直令人咂舌!就不会想一想,那些所谓的会‘开光’的和尚,是否就真能够把自己度到西方极乐世界?然而,末法时期,就是这样,相当多的所谓的居士,就是这样迷魂颠倒,痴迷不悟。非常心甘情愿的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换回来这些自己认为是‘开了光’的东西,令人叹惜。一次偶遇两个穿着长袍,包着头的所谓“尼姑”,双手捧着精致的观音像叫卖,并极力鼓吹她们卖的观音像,是经过她们的师傅给开了光的,非常灵验。我问:“看来观音菩萨要灵验,必须要经过你们的师傅开光才行,我请观音菩萨是否就不如请你们的师傅好了?连观音菩萨都得听你师傅的,请你师傅多好啊”,二人闻听慌忙离去,旁观者哈哈大笑。真难以相信,佛和观世音菩萨都得听从和尚的命令和安排!今人,尤其是有一些个别居士,著相著得很厉害,一辈子好不容易挣点钱,在这方面花起来一点也不心痛,如谁花钱多谁就能成佛,六祖慧能以砍柴卖柴为生,能有他成佛的事吗?所以,真正的学佛居士一定不要相信什么“开光”的骗人把戏!珍惜自己好不容易挣来的这点辛苦钱,把它用在确实应该用的地方,发挥它更好的作用。真心修佛的居士,不可到处乱跑,今天这里烧香,明天那里磕头,寺里的佛像是什么?不就是一个刷上颜色的大泥坨吗?朝着个泥坨磕头就磕成佛了?烧香就把自己烧成佛了?我想自己也不会相信。佛法是佛陀教给人们修炼成佛的方法,佛陀的心空一切,如如不动,是不会需要我们烧的香的。真心学佛的居士,不要著在相上,佛像,菩萨像,寺庙,都是人工做的,都是假象。佛菩萨有相吗?佛菩萨没有相,观音菩萨随缘显现,没有自己一定的色相,都是人的想象。泥的,瓷的,铜的不管什么的,都一样。我们供佛,供菩萨,礼拜佛菩萨,目的在于我们心中念念不忘佛菩萨的存在,时时提醒我们要按照佛菩萨的教导实心修炼,就是起这么个作用。再就是,寺里的佛菩萨像,是供人们纪念瞻仰的,深一层的意义,就是象征佛法的一个地方,给接触佛法的人们提供的一个方便平台,决不就是佛法!我们一定要明白‘愿解如来真实意’的实意,不能只看手指,而不看手指所指的乃是月。试看现今的少林寺,还是不是一个修炼佛法的净地?练武功与人比高低是否也是佛法?这一点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分辨了,末法时期,改革了嘛!我们在佛菩萨面前烧香,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记住佛菩萨对我们的教导,让我们心里老是有着佛菩萨的印象,即所谓的念佛忆佛之义也,决不是佛要我们烧的香!烧香怎么烧?很多人也有争议,心中不忘佛者,一根不用烧,省得花钱又浪费念佛的时间。愿意烧香的,可以烧,但首先要明白烧香的真实意义,起到供佛敬佛的作用,不要心不静。心态好的,著相轻的,可以点三根。如果自己的心静不下来,点一根。有些人著相得很!点三根香,如果三根香烧的进度不一样,尤其是一些女居士,总是放心不下,左边烧得慢了主着要发生什么事,右边烧得慢了又主着要发生什么事,烧支香也弄得一肚子的心事,心怎么也静不下来?心静不下来怎么能‘明心见性’?怎么上西方极乐世界?就点一根香,就什么心事也没有了,心还能静一点。从以上几点来看,我们学佛,不可著在相上下不来。要理解开经偈上“愿解如来真实义”的真实意义。有一些居士,见了个和尚就忙不迭的供养,实际自己的经济也许还真就是并不宽裕。然而,供养和尚是否就能把自己供养成佛,还真得通过证实,当然,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这就没有必要我们来多讲了。我们学佛,要了解佛法的真实意思,不要去做一些和佛法毫不沾边的事情。尤其末法时期,佛法更加难得,魔法逐步登台,佛法逐渐就会毫无立足之地。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所以,我们对于佛法就更要珍惜。学佛,到底应该怎么学,怎么修?首先要把自己的心静下来,修密宗,安心持咒,修净土宗,安心念佛,就这么简单。我们在学修佛法的道路上,不要走了弯路,尤其是末法时期,老老实实的在家打坐念佛,深入静界,自然就会开大智慧,就会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佛在《金刚经》上说:“谁若说我在说法,就是谤佛,若有人说我没有说法,我是在说法,若有人说我在说法,我没有说法”。佛在一部《金刚经》上,说的就是“离相”,所以说,我们不要著相,不要把心粘在相上,那就不能明心见性了,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管什么事情,处理过了,没有了。不要老放不下,放不下就著相了。遇事情只要能放下,就得“大自在”了,人们学佛不都说学佛得“大自在”吗?这个“大自在”不是那么好得的,必须要明白佛法的更深的一层才能得到,要不,是得不到的,在这方面要写明白也是很不容易的,得写很大的篇幅,在此就不多写了。末法时期,佛法逐渐灭绝,人们的悟性自然的就越来越低,痴迷心也越来越重。这是大自然的安排,不是人所能违背的。所以,学佛的居士们一定要个人修个人的,在修学佛法这方面,谁也代替不了谁,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的业力自己了。哪怕就是自己的亲老子,也是代替不了的。末法时期,佛法难得!安心修自己的吧,不在和尚不和尚,不在地位的大小,更不在有没有本事,而在“悟性”的高低和自己的努力。 “悟性”高,明心见性快,修炼成佛就快。“悟性”低,‘明心见性’就会慢,“悟性”低得厉害,一辈子也不能明心见性。历史上当了一辈子和尚,念了一辈子经也没修成佛菩萨的还少吗?真修学佛法的人,千万不要在理论上下功夫,更不要在经文的文字上下工夫,没有用。也不要和人争论,佛法不是争论的东西,不是可以研究的东西,你就是全世界“佛教协会”的会长,也不见得明心见性,懂得佛法。所以,学佛最怕误入迷途!最怕著在相上。就说这“西方极乐世界”吧,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到底有没有?佛子们议论不休。人们不去理解佛为什么要讲这么一个西方极乐世界,不去真正的按照佛陀所讲的去安心念阿弥陀佛,却在争论一些虚妄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在金刚经上讲得是多么清爽!我们不要把精力放在没有必要的相上,精进念佛,使自己能够明心见性,见到自己的本性,进入佛的大门,登上佛的边界!让我们共同努力吧。(请参阅《佛法的实修》)

心灵提升的路径 说到净化心灵,佛法的修学,那么在这个时代,一个这就涉及到修行的终极目标、短期目标与今生的归趣,涉及到承担与学修的关系等问题。对于其他宗教或者没有信仰,但是想要提升心灵的人,也涉及到这一问题。因为有机农业并不只是佛教徒在做,它需要大量社会善心人士的参与,能在有机事业中找到用心的点,一条很踏实的心灵提升的途径,对大家长期坚持做下去是很重要的。 有人说,2012年之后,人类走入一个更注重灵性的时代。现在各种禅修、灵修、瑜伽、武术、气功也越来越流行,为人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内心潜能的世界。那么这些是否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心灵提升,或者心灵提升的全部呢?从道次第的观点来讲,这些都是方法,如果修得对路,可以对人的身体健康、内心平和起到一些帮助,但仅仅这些并没有涉及到核心的问题。在修行以至圆满觉悟的历程中,特别是在初期,最关键的是业,也就是我们在每天待人、做事的过程中内心的造作。遇到不同的境界时,一个人的内心的状态,心的不同层面才真实地展现出来,从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不断坚定自己生命的方向。 禅修可以让人的内心达到一个宁静的状态,但真正的问题还是在出定之后如何面对现实的人生?能否将禅定中得到的喜悦与智慧保持下去?还是说把禅修的喜悦与现实的烦恼对立起来?“参禅的脾气大”就是说的这种对立的状态,在禅修中的喜悦越强,就越形成鲜明的反差,而不能容忍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境遇。因为禅修的状态很宁静,人沉静在这种快乐的状态中,以为自己修得很好,不知不觉还可能产生一种耽著,以禅修为现实生活的逃避,逃避自己内心的问题,也逃避社会责任。而实际上很多内心的问题并没有暴露出来,更无法对治,仅仅这样,并不能帮我们走近最终圆满觉悟的目标。当然,这是比较浅的禅定,如果要更深入,内心的烦恼种子就会泛起,遇到种种魔障,如果之前没有扎实的资粮和戒力,很可能会出问题。所以,禅修是要以在现实生活中切实的善行为基础的,佛教讲“戒、定、慧”的次第,又讲“净罪积资”,真正的实修是从戒开始,而戒的前提是广造善业,净罪积资。 业是一个人当下生命的方向,如果开汽车,方向盘把好了,油门没有问题,然后才涉及到要用好的油。这时的禅定才是有意义的,确实能大大地加快修行的速度。当然我们见到一些人,默默无闻一辈子,很单纯地为大众付出,坚持去做一件事情,并没有说自己一定要怎么怎么修行,到老年心态也很平和,也很有智慧。比如一些老法师,一生很普通,到往生的时候现出瑞相;其他宗教的,基督徒、穆斯林,并没有见他们怎么去闭关,就是天天抄经书,祈祷,帮助他人,这样一辈子下来,就有一种人格的感染力,内心的状态非常的平和、安详。 从事有机农业,关爱土地,关怀他人的健康,这就是造了一份殷重的善业,它本身是一种修行,能积到很大的资粮。 实践业果法则 那么怎样更好地来造一份善业呢?要学习业果法则,增长观待各种因缘的智慧。为什么许多看上去的善行并没有好的结果呢?往往是因为执著在某一方面,不能辨析业的轻重、染净,没能很好观待缘起。有的人谨小慎微,执著说一定不能造恶业,实际上是一种怕果报的自私心理,结果阻碍了积极行善的心,又因为智慧不够,在自己比较漠然的对境上屡造恶业。一个熟悉业果法则的人,会整体的、全面的来看待自己的生命和周遭的环境,因为我们所遇到的所有的人和事都是我们的对境,对他们造作的业都会影响我们未来的生命。 下面分几个角度来看。 《广论》上讲到“具力业门”,三宝和父母都是具力业门。对父母而言,要非常恭敬、小心地孝养承侍,进而慢慢引导归信三宝,切不可觉得自己学佛了,父母都不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学习佛法、利益社会这些大事上方向笃定,一些小的地方,生活习惯等方面,应多随顺父母,看到自己学佛后的变化,让父母慢慢对佛法产生好感。如果因为执著于一种佛教外在的形式,而让父母产生排斥,虽造了小善业,同时却造了大的恶业。除父母外,对子女及常见面的其他亲人也应注意这些原则。 对于三宝,应勤修皈依,恒勤供养,落实皈依学处。三宝的事情肯定比自己的事情重要。贤然法师说:“居士修学要从培养信心开始,信心来自对三宝功德的信解力,而对佛菩萨功德产生信解的正因就是长期随念三宝的功德。”法师进一步分析:就像一个小奥拓的发动机,外面装上再好看的奔驰车的壳子仍然跑不远。不在于学习什么高深大法,而是在学佛的前几年,必需尽快建立起一套正确的的修学佛法“动力系统”来,也即是自己的“学佛发动机”。不能老靠法师提意乐,提一提才愿意学,提一提才动一动。建立生命宗旨,皈依三宝,就是最稳定、最强劲的发动机,而参加早晚功课、,就好像是不断给发动机加油。当你干一段,业习气作用越来越大时,有烦恼时,心力低沉时,就是发动机没有油了,赶紧上上殿,拜拜佛,随念三宝功德,串习生命的宗旨,出来就又能跑上一小段,慢慢慢慢我们的发动机就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持久,并且以后也不用一定要去佛堂才能加油了。 不过现今社会和古代不同,回家承侍父母的机会其实是很少的;一般的在家居士不能经常来庙里,即使是常住的居士,所承担的固然都是三宝的事业,但直接面对佛像、经本和出家众也只是一部分的时间。那么居士修学最主要面对的境界,还是自己的职业,以及职业中的领导、同事、客户;对于常住居士来说,则是常住交给自己的承担,和共同承担的同行善友。更广的来讲,只要我们存在这个世间,我们就有事情要做,而要做的事,必须人与人之间互相的交涉,所以职业与群体之间,是有这样密切的关系存在。在这两个对境上应造一份怎样的业呢?古人说“敬业乐群”,这里的业就是指的职业、事业,群就是指相处的人群。每一份事业都需要一颗诚敬的心去经营,而不是因循苟且敷衍了事,更不是贪婪榨取,不顾后果;人群是我们彼此传递爱和善的团体,从中能感受到快乐与感动,而不是互相指责、漠不关心,更不是充满竞争和欺骗的团体。同事之间亲如兄弟;生产者与消费者相互感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对于常住居士来说,敬业乐群就是皈依三宝的一个入手处。认真对待常住的安排,与同行善友和乐地相处,能积到很大的资粮。相反,如果做事马马虎虎、随自意乐,对同行善友观过,就会有很大的损失。《广论》上讲,我们拜佛、念佛,都有非常大的功德,为什么我们体会不到身心的改变?就是因为对同梵行者观过而抵消掉了。“‘千劫所集施,供养善逝等,此一切善行,一恚能摧坏。’此复若嗔同梵行者,及嗔菩萨较前尤重。” 在这个时代,发达的网络、通讯技术时人与人彼此相连,社会的业汇聚一个共业,不知不觉地裹挟着每一个人,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对境。在共业的网中,个人常是很无助的,偶尔的善行善语,成为滚滚洪流中的一小朵水花,力量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当社会上冷漠、互不信任的力量很强,一个勇于帮助别人的人反而受到嘲笑和伤害;当投机取巧形成一股风潮,正直诚信的商家、农人反而挣不到钱,面临淘汰的危险。这更凸显了团队的重要,“敬业乐群”的重要,善良的人必需组成团队才能将善行持续下去,离开了团队,个人的价值是非常微小的。

末法修学佛法之人都是亲近观音修学圆通入耳根修行,不知道观音所在也可以亲近我。

  • 在家每日 该诵什么佛经?
    答:4. 诵《八大人觉经》:跟随八位大觉者的教诲,提升自我修行。5. 读《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求生净土,向往西方极乐世界。6. 诵《吉祥经》:祈求生活中吉祥如意,事事顺心。7. 读《妙法莲华经》:领悟佛法的真谛,寻求心灵的解脱。8. 诵《楞伽经》和《楞严经》:深入经文,净化心灵,增强...
  • ...身居世俗 想净化下心灵 !请问高人 怎么自学佛法 看哪些书?有什么要...
    答: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
  • 如何信佛教
    答:通过修福修慧、净化心灵,我们在现身当世之中,就能得到一个平安幸福、光明洒脱及自利利他的人生。我们修药师法门,同样可以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修药师法门的同时也可以修弥陀净土,把我们所修的一切功德、福慧资粮,都回向到临命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一方面是要我们...
  • 八关斋戒是什么意义,在家居士可以受吗
    答:对于在家居士而言,受持八关斋戒是一种修行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找到清净和平静,同时也是一种积累功德、净化心灵的有效方法。通过受持八关斋戒,居士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体验出家人的生活方式,培养出离心和定慧,从而有助于提升自身的修行水平。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极为丰厚,如能消除疾病...
  • 如何修行佛法
    答:因为,就本质而言,所谓佛教,乃是佛的教诲,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宗教。既然是佛的教诲,也就是一种教育,有什么神秘可言呢?那么,佛法的修行怎样才能既简明易行又不偏离正道呢?这就正如沈善登居士所言:“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就是说,要遵循佛法的原理去正确对待世俗社会的各种事物,同时要在妥善...
  •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佛学的帖子,很感兴趣,也感觉自己心灵需要净化...
    答:念完之后可以回向,回向是很好的法门,将此善缘及功德,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佛法是导引众生远离一切烦恼痛苦生死纠缠的无法妙法,如同甘露,沐浴众生,令得离苦!师兄可以视频搜索:普愿讲堂,推荐师兄观看《如何...
  • 净化心灵的方法?
    答:云南,拉普兰德
  • 如何让自己心灵得到净化
    答:如何让自己心灵得到净化 如何让自己心灵得到净化?人生短短一世,净化心灵,得到解脱是我们每个都渴望得到。作为一个女人,我们被各种繁杂的事务所缠身,因而净化自己的心灵,得到解脱,对我们来说格外重要。那我们如何让自己心灵得到净化呢?如何让自己心灵得到净化1 瑜伽这个词源于梵文,在梵文中是统一、...
  • 礼佛参悟佛法,能净化心灵么?
    答:《圆觉经》中有个比喻,比如一桶水参杂进了各种泥沙杂质。第一步先把水桶稳定下来,让泥沙沉淀。第二步把水与杂质分离,并把水桶清洗干净。第三步把纯水装入干净的桶中。身心如桶,生命智慧如水。贪嗔痴慢疑等等都是杂质。净化心灵,就是剔除生命智慧中的贪嗔痴慢疑等等杂染。佛法知识把这些讲的很...
  • 如何实践佛法?
    答:在中国佛教走向人间之际,净慧法师更提出了“生活禅”的理念并付诸实践,利益人间,其功甚伟。净慧法师说得好:“必须把佛法净化人生、净化社会的精神,完整地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工作中,落实在做人的分分秒秒中”,“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净慧法师的开示本身就已说明了佛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就笔者理解,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