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生物自主学习能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3
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全球性知识的迅猛发展使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未来社会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积极主动地探索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策略和方法。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同中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中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兴趣浓厚。本文旨在针对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在深入理解自主探究学习及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生物课堂教学实践摸索和尝试培养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途径、策略和方法,以期能够切实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使中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半独立性的学习,它是为学生将来形成完全的自学能力作准备的。对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行为自主探究性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也是走向成熟的特征表现;其二,学习的自主探究性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三,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走向。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否顺利开展,从教的角度来看,一是指教师是否具有主体性教育教学思想和恰当的引导策略;二是能否唤醒或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三是能否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学的角度看,主要是指学生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元认知策略,养成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主体性保证自己能动起来,有自觉性、积极性和预期性;参与性保证自主性不是任意而为的,而是与社会、集体和谐统一的。有学者认为,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以人格塑造为核心的教育文化模式,运用科学启蒙(求真)、艺术陶冶(求美)、交往习得(求善)的教育策略,以真正达到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内在素质。
那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呢?本人以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建立在学习者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探究性与独立性。中国为什么有持续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历史?仅仅用“封建思想”是难以全面解释的,其中隐含了人们对“学习”本质的认识。正如赫尔巴特所指出的:学生在老师面前,天然应当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实质就是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是“接受”,“接受”当然就应当“被动”。
更新教学观念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教师角色转换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指导下,认真审视自己的课堂角色定位,逐步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点拨者”、“知识探索发现的导航者”、“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探索知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根究底、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原则。
二、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
从某种意义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发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和创新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课件、观看教学录像,加强实验教学,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等。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增强教学内容的感知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以下谈几点如何营造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
2.1敦促学生制定自主探究学习的目标
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首先表现在具体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周详的学习计划上。有研究表明,与低成绩的学生相比,高成绩的学生更经常、更一致地根据学习任务设置学习目标。这是因为学习目标能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重视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预习是学要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预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生物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2.3、作好课堂教学设计,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要一味使学生被动接受,不要把学生视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的学习,善于使他们的外来性动机向内在性动机转化。那就是要善于利用教材、教法,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从而形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诱因",使学生饱尝学习成果的甜味,以构成他们自我强化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好教学设计,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使教师通过知识的了解,明晰、系统地把握教学尺度。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2.4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中的作用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
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教学,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空间,自主探究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或利用多媒体等,为学生创造适合教学情境。以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以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创设直观性图形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物概念;以创设新异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讨论;以创设已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如:在教学提出“糖是不是都是甜的?甜的是不是都是糖”,“糖是碳水化合物吗?碳水化合物都是糖吗?”这些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创设一个开放性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研究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5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时候,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形成学生自觉、主动、积极评价的教学民主风尚,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评价,学会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结果、评过程、评方法。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如:在“细胞的分化”这节课上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做点评前,让学生先进行评价,学生们一般都能做到客观公正地给同学以评价。引导学生注意评价不仅要关注演讲的水平、精彩程度,还需关注学习的态度、获得的体验、方法与技能、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以提高。同时,让同学们学会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善意的给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学会友好相处,大家一起总结经验与教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学生参与评价时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2.6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要培养学生学会对知识的总结归纳。生物知识看似凌乱、繁多,其实内在都有紧密联系。只有学生主动去总结归纳,才能有效地使知识变成自己的思维产物,才能深刻理解本质。否则教师讲解的再详尽清楚,也决不意味着学生能全部掌握。
2.7适时检查、总结与评价,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学会自我评价,是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注意不够的方面,即使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注意力也大多集中在课堂授课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较少注意课后学习的指导。新教材在每节后有练习,在每章结束时,都有简约精炼的小结和有较丰富的、多形式的自我检测。提供一个自我评价的平台,使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后,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提升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教师除了要通过丰富的语言艺术、生动感性的实例,深入浅出、突出重点、难点,注意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减轻学习负担;还要常抓不懈对学生做好学法指导,包括制订学习计划,如何选参考书,如何掌握学习技巧(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概括知识的方法、如何向老师提问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主动、轻松、针对性强,学习效果大大提高,积极性也就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四、改革作业方式。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课内知识的继续和发展。其目的是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使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教师布置作业合理、有趣、简洁,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探究性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布置作业。教师既要重视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作业,又要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辅以个别作业,对一些后进生可利用他们好动手、喜欢标新立异的特点,布置小实验、小创新等形式的实践性作业,给他们展现自己智能的机会,发掘、发扬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
五、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启动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缺乏情感的维系,学生对教师总带有一种畏惧、戒备、冷漠等不正常心理。久而久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想也不敢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那么课堂效果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提高。因此,要真正落实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精神,就必须重新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平时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进行书信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能在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大胆发言,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六、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上网查找生物学资料,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
只有掌握了了丰富的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可能的产生创造性思维;没有渊博的知识,创造思维是难以形成的。生物知识包罗万象,教师应提醒学生重视生物知识素材的收集、整理。在教学中将平时收集的相关生物学资料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发放到每一个班。例如在讲《细胞中的糖类与脂质》时,让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糖尿病人的饮食,纤维素的作用,肥胖的原因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总之,生物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逐步形成的,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遵循人的发展客观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并积极地创造有利于自主探究学习生物的条件和因素,逐步增强学习生物的独立性,促进“教”学向“自”学转化,促进生物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只有把生物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生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自愿地主动学习。在传统应试教育中,教师唱主角,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没有思考的空间,只知道死记硬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高分低能,缺乏获得知识的能力,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二十一世纪需要善于学习、勇于探索、敢干创新的新型人才。生物新课程标准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并改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教师必需改变自己知识权威的角色,变“教”为导,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看法。

  1 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要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地位,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转变旧的思想观念,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起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在教学中从单纯讲授知识向培养学生能力改变,从传统的“满堂灌”“教师说了算”,向师生平等、民主合作转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不再是消极的听众,而是主动的求知者,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生物的生殖”这一节课中,我提出“马铃薯块发芽是不是出芽生殖?”“有一位果农有一株优良品种的果树,你能想办法帮他短时间内大量扩大种植吗?”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有创意的观点或方案,发现他们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尝到成功的欢乐,更热情地参与课堂教学,在自觉、自主的学习中增强自信。而在介绍克隆技术时,我提出“多利羊的出生与三只母羊有关,这三只母羊都是多利的母亲吗?”的问题,学生立即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纭举手发言,就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使课堂变成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2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勇于质疑的探索精神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学习就是一个“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可以说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本身更重要。如教师可利用新教材中的一些素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例如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害虫的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方案各有哪些优缺点?除了这两种方案,还有没有更多的防治方案?这些开放式的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开拓了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要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提出他们感兴趣的生物问题。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我特别强调色盲、血友病等遗传病均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就有男生“打抱不平”地问“老师,究竟有没有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的遗传病?”,我立即表扬他能提出这么有创意的问题,然后再介绍维生素D佝偻病等另一类型的伴性遗传病。由于学生对这些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特别感兴趣,因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高创新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教学中教师上实验课大多先按课本讲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给学生做示范,然后要求学生严格按课本要求做实验。久而久之,学生认为做实验就是验证课本的实验结论,在实验操作中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管得过严统得过死的做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科学方法和品质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观察法、实验法、对比实验法等实验方法,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了这些实验的基本知识,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实验中,体验“自主”的成功乐趣。例如在“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中,我把实验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材料如玉米、大豆等种子,而实验的原理、步骤及实验器具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实验结果记录和分析等均由学生分小组独立完成。在“比一比,谁的实验设计好”的实验成果展示会上,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进行成果展示,而台下的其他学生作“评委”,可随时就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等提出问题。这次展示让我看到了学生其实具有潜在的创造能力,如有的实验小组设计出茎呈S形的幼苗,使我不得不对他们的丰富想象力表示惊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能是一座宝藏,教师只有用心去挖掘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和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惯性,如何及时的做好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这一点上教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除了自身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需要改变外,应尽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所谓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这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项具体活动中能发挥主动性,自觉地乐于、勇于、勤于去进行各项教学实践,自觉、主动地去学,这就是我们理解的自主学习。
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这需要从当代先进教育理论中去找答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犹如他的机体吸收营养,只有他自己才能完成,别人是不能替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能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它认为的自主性学习实际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科学教育的必然结论。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
。依靠学生查找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负担重,压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从课堂教学过程抓起,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学习效率最高,最易产生灵感,见解最易独到。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也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还蒂固根深。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指向性地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师没有提问时等待教师提问,回答了提问还要等待教师鉴别回答正确与否,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复制知识。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其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也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这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承认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例如,有些学生对小活动特别感兴趣,教师可多安排他们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并及时引导学生从游戏中体会、感受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些学生对社会问题感兴趣,教师应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去做调查研究;引导他们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探索。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学习的乐趣,更加主动地去学。2、抓住教材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上的作用
过去的教科书仅是知识的载体,是供老师传授知识的文字资料,教材编写从指导思想上不是考虑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而《课标》明确提出教科书应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条件。教材中,设置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栏目和内容,如想一想、活动在线、议一议、试一试等,从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主要作用如下: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让学生自觉地走进自主学习的境界。
从设计学生活动出发,让学生在经历活动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3、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
在《课标》中指出,探究既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的轨道中来,在开展探究性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如下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同时在比较困难的地方适当给予指导,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参与探究活动。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避免多次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影响。对于学生所提出的意义不大的问题或明显不正确的猜想,不要简单的否定,应该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指出其中正确合理的成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勇气和主动性。
选择合适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从新《课程标准》中选择,同时,也应该结合本地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设计一些探究活动。探究的课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理解自然的情感以及探究兴趣的目的。另外,学生的探究学习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应选取较简单的探究活动,必要时,在容易出现困难的地方给予提示,使学生保持不断探究的信心。
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积极性,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使每个学生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 激发自主学习能力,有哪些比较好的方法?
    答: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都非常关注,但是有一些家长却发现自己总是要催着自己的孩子写作业,所以家长也感觉到非常的头痛。所以小编觉得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激发自主学习能力,有哪些比较好的方法呢?一、要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小编觉得这也是需要引起大家重视的,家长都想让自己的...
  •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高中生物
    答:预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 因此, 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改变课堂教学结构, 构建在预习基础上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指导学生进行课程的有效预习, 自觉地适应未来“先学后教” 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近一年来的践行, 学生的预习情...
  • 如何促进学生学习
    答:离开自主性,就不能获得发展。”自主学习要着重培养自主识别、自主选择、自主摄取、自主调控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去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呢?一、营造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
  • 生物教学如何让学生快乐高效学习
    答: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有些是很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与掌握,新课改下,在进行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建构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实践性等的学生主体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1]。1.适时地运用好多媒体课件在初中生物...
  • 如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答:第一、不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和负担,要出自兴趣和需要而学,如果把学习看成是任务负担,就会感到学习是迫不得已而学的,你就会处于消极被动状态。要想提高学习自觉性,就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看作一种生命、生活的需要,你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第二,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你首先要...
  • 怎样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答:④学会“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发现和获取知识;不是纯粹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探究;不是机械地接受知识和记忆信息,而是学会思考和反思,学会深入研究。学生只有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⑤学会反思...
  • 如何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答: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你是高中生的话,在心平气和的时候认真看书就行,大学的话要做做实验,那样才能更加理解。
  • 浅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答: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之,倡导主动性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生物新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关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便更进一步优化我们的育人方式,使基础教育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真正提高。
  • 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答: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组织形式等各个环节上,都要充分体现出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特点,既要有教法的要求,也要有学法的要求,力求二者结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都要求给学生以足够时间,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科学...
  • 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答: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程物理课程标准把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了出来,新课标着重强调“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为此,笔者就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