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是否被后人严重曲解?若是被曲解,他们真正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9
程朱理学家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

1、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2、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 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
3、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
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和推崇,经元到明清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故如对宋明理学的概念不做特别规定的话,在通常的意义上便是指程朱一派的理学。

历史影响:
作为一种思想信仰和道德学说,程朱理学在民间有广泛的基础。晚清时期各地的方志对此有广泛而详实的记载。在编纂思想上,全国各地方志无不把宣扬程朱理学及其道德伦理作为首要职责,这实际上很好地说明了地方社会和基层民众对理学的看法。
而方志中所录忠、孝、节、烈人数的大幅度增长,则从另一侧面说明:广大民众并未因社会危机的加剧而能在短时间内突破纲常名教的桎梏,失去对封建道德伦理的信仰。相反,在各种因素的复杂作用下,封建制度的危机有时还强化了他们的这种思想信仰。
尽管程朱理学并不等同于封建道德伦理学说,但却是后者最为主要的理论来源,正如理学人士所:“性命之理,著落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其中。”程朱理学与封建宗法制度、封建道德伦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这一层面上说,人们对封建纲常名教的维护实际上即是对程朱理学的维护。
晚清时期的所谓“理学复兴”主要体现在同治朝及其以前的这段时间。同治朝以后,理学名儒相继去世,尤其是在西方文化和启蒙思潮的冲击下,程朱理学迅速衰落下去。
光绪、宣统年间,宗理学人士无视时代大潮,笃守理学往往与顽固守旧联系在一起,为进步人士所唾弃。伴随清王朝的灭亡,程朱理学失去了官方哲学的统治地位,对普通民众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也日渐式微。

不是,程朱理学讲究存天理灭人欲。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

多少人一提起朱熹就是两大罪状: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其实这都是后人曲解了这两句话的原意,或者说是故意曲解了。
1、存天理灭人欲的原意并不是留存天道天理,灭掉人的欲望、需求的意思。这句话出自《礼记·乐记》,朱熹那一派的理论经过发展后,变成了存天道,灭私欲的意思,意思是留存大道、天道,要限制人的私欲、欲望。并不是禁锢人的思想、自由,程朱理学可是一个大学派,把大学派的思想归结到禁锢人的思想自由上去,这有点太看低人家了。
2、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最早出自程颐,原意说的是死去配偶的男女再婚再嫁的问题。到朱熹时,把这句话发展成人的品质、节气了,这里的“失节”并不是女人的贞操,而是已经变成了文人士大夫的风骨。像文天祥,崖山二十万书生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程朱理学本身就是对真正的孔孟儒家思想的曲解,就不用说现在人对程朱理学的理解了,更是偏的严重

人人必读:程朱理学的极端误导

由是儒者皆不敢言因果,亦不敢教人努力为善,以彼常以有所为而为善即是恶,即是自私自利为训故也。

夫无所为而为善,实为为善之极则,乃圣人分上事,何可以此教普通人。若教普通人,则是阻人为善,导人为不善矣。

然圣人虽能无所为而为善,圣人亦尝有所为,非完全无所为也。

蘧伯玉行年二十,而知十九年之非,至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欲寡其过而未能,是平生有所为也。

曾子平日以三事自省,及至临终,方曰,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是始终有所为也。

颜渊问仁,夫子告以克己复礼。及问其目,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两答皆有所为,非无所为也。

孔子见尧于羹,见舜于墙,见周公于梦。年已七十,尚欲天假数年,以期学易而免大过,皆深有所为也。

宋儒唱高调,欲以自鸣其高,而不知适与圣人循循善诱之道相反。其自误误人,以及天下后世也,大矣。

因为程朱这些人的误导,导致后世儒者都不敢说因果的道理,也不敢教人努力行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还有一个极端错误的训言:有所为而为善即是恶,即是自私自利。

要知道,无所为而为善,这个属于行善的极致目标,属于圣人的身份才能做到的事情,怎么能用这个标准来苛求普通人呢?如果你用这个标准来苛求普通人,那就是阻碍他人发心向善,这是引导别人做不善的事情啊。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劝人向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如果你整天唱高调子,用不切实际的要求去苛求初学者,这只能说你不懂观机逗教,因果自负。

比如经常有人问:学佛是不是必须吃素才能学佛,必须持戒才能归依三宝?

对于初学者,吃素并不是学佛的必要条件,你可以边吃肉边学佛,等你学到一定程度,你自然而然就不想吃肉了。

如果你说学佛必须要吃素,那很多人就对学佛敬而远之了,说学佛太难了,要吃素啊,我做不到,干脆不学了。

有所为而为善即是恶,这个标准太高,理学家用这个高调子来苛求普通人,于是很多人都变成虚伪的道学先生,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却是丑陋不堪。

在佛教当中,对于初学者,我们对于他们大大小小的善行,都应当随喜赞叹,哪怕并不纯净,哪怕只有细如微尘的善心,我们都可以随喜赞叹。而不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吹毛求疵。

对待自己,随着你修行日久功深,你就可以逐渐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学习如何避免三十三种不净布施,学习三轮体空的道理,学习逐渐绝四相,学习逐渐无所住而生其心。

理学家扯个虎皮冒充高明,其实犯了一个我们常说的大忌: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即便是圣人,虽然他们能够无所为而行善,但是圣人也曾经有所为,并不是完全无所为啊。

比如蘧伯玉二十岁的时候,能够发现自己前十九年的过失,到了五十岁的时候,能够发现前四十九年的过失,想要减少自己的过错,却发现做不到,这就是一生都有所为啊。

曾子每天用三件事来自省,也就是常说的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等到临命终时,这才松一口气,说:《诗经》说过,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可以不用这样了。

这就是从始至终都有所为啊。

颜渊问仁,孔夫子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也就是克服自己内心不合理的私欲,让自己起心动念言行举止都符合礼仪。这样就能达到仁的境界。

颜渊又问目,前面说的是纲领,目的意思就是细则,于是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两个回答,都是有为,并不是无为。

孔子见尧于羹,见舜于墙,见周公于梦。这个也是前面所说的见先哲于羹墙的典故,估计孔子也有这样的情形。

孔子这样孜孜不倦的求仁,年过七十的时候,还希望老天爷再给几年时间,能够用来深入学习《易经》,避免大的过失,这些都是深深地有所为啊。

宋儒这些人唱高调子,希望用这个来标榜自己的高明,却不知道他们这样做,与圣人循循善诱的教法恰恰相反啊。

宋明理学的自误误人,遗祸天下后世,后果非常严重啊。

出自:

《印光法师文钞》四卷、

续编《文钞》二卷、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 程朱理学是否被后人严重曲解?若是被曲解,他们真正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答:其实这都是后人曲解了这两句话的原意,或者说是故意曲解了。1、存天理灭人欲的原意并不是留存天道天理,灭掉人的欲望、需求的意思。这句话出自《礼记·乐记》,朱熹那一派的理论经过发展后,变成了存天道,灭私欲的意思,意思是留存大道、天道,要限制人的私欲、欲望。并不是禁锢人的思想、自由,程朱...
  • 程朱理学的毒害
    答:程朱理学是邪说,流毒千古 “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等反动思想和反动言论前面的诸公都说过,这里不再赘述。我认为程朱理学的最大危害在于:他是打着孔孟学说名号,实际是邪说,是对孔孟伟大学说的亵渎。你可以参看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现在摘录几段 “讲坏的一方面,孔家店...
  • 高中历史,有关程朱理学的一道题
    答:程朱认为,人被自己的私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貌,所以不能体悟到天地之理,要想体验到、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从而明理见性。程朱理学成为了后世的统治思想,但是在经典化、正统化的过程中,其内涵也被部分曲解。“存天理,灭人欲”变成了“天理”与“人欲”的完全...
  • 请问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程朱理学的影响、二程、朱熹、陆王的主张...
    答:北宋嘉祐治平年间(1056年—1067年),儒学发展形成了王安石荆公学派、司马光温公学派、苏轼的蜀学等派。后来谈兼性理而著名者,有周濂溪的濂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后来洛学由朱熹发扬光大,在福建创出闽学,成为居正统之位的程朱理学。濂、洛、关、闽四学派,人称理学四...
  • 王阳明开创了创心学,为什么会招人骂,是因为社会不够包容么?
    答:这对于理学中人来讲是对圣人的曲解,对程朱的背叛,当然要骂他。不过,从历史发展来看,心学更加符合目前这个时代,程朱理学的灭人欲,对人性的扭曲太严重,遵照本心,随心所欲的阳明心学更加的平等自由,而阳明心学知行合一,不仅对王阳明影响比较大,对大明王朝,对现代社会,也有很大的影响。
  • 理学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奠基人是谁?
    答: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治思想,又为统治阶级提供了达到上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这正是朱熹被后世封建统治阶级所推崇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元明清三代,程朱理学一直成为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对封建社会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起到完善作用,逐渐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
  • 无后为大的再议“曲解古文”
    答:可以看得出来,朱子原话中的人欲指的是过分的人欲,是违背天理的人欲。“存天理灭人欲”从来不是要把人欲与天理对立,而是要把符合天理的人欲与不符合天理的人欲对立。人欲和天理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程朱理学追求的是让人欲与天理合为一体,不多一点不少一点,是所谓“天人合一”,与中华文化...
  • 罢黜百迅雷尊儒术的历史内涵和影响
    答: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有社会的发展,儒术又没有“与时俱进”还走了到退路,就是所谓的“程朱理学”把儒术阉割了,从而使得真正的儒术思想产生了严重的逆时代潮流的倒退,更不用说“与时俱进”了。这也导致了解放初对儒家思想的彻底批判。因为程朱理学这种儒家思想却是是陀狗屎,曲解了孔子当初...
  • 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
    答:心性等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二程、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
  • 中国人思想被什么束缚了,变得这么拘谨、扭曲、不自然
    答:社会风气!和人们居住的环境!随着利益关系的加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生疏,逐渐的导致了人在思想上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