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卅名人录历史上在贵卅的名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9

舍人,古代贵州的文化先驱者,汉武帝时代犍为郡敝邑(今贵州遵义)人,西汉时学问家。

曾任犍为郡文学卒史,著有《尔雅注》三卷。

《尔雅》是春秋到西汉初期,儒家为了解释经书编辑而成的一部训诘书籍,将中国古代经传中难懂的同义词和各种名物,分别归类,逐一解释。

它是我国古代解释次和名物的第一部重要词书。

尽管如此,一般人阅读起来仍感艰深难懂,不易理解。

因此犍为文学卒史舍人特为该书作注,"注古所未训之经,其通贯百家,学究无人"。

此书南朝肖粱时期失传。

盛览

盛览,字长通,汉武帝牂牁郡(今贵州福泉一带)人。

当时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通西南夷,他曾去成都拜司马相如师,学习辞赋,后被称为"牂牁名士"。

刘向的《西京杂记》中有提到他《列锦赋》和《合组歌》两篇赋。

盛览学归故里,积极从事教育,传播学术文化,促进了古代贵州学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亡波

亡波,汉牂牁钩町(今贵州兴义和广西西部一带)侯。

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益州廉头、姑缯民反,杀长吏,谈指等二十四邑,凡三万余人皆反,朝廷遣水衡都尉发蜀郡、犍为、奔命万余人,击牂牁,大破之。

" 钩町侯亡波率其邑君长人民击反者,斩首捕虏有功,汉中央朝廷封他为钩町王。

邯、承

邯,西汉末年牂牁(今贵州福泉一带)钩町王,承为其弟。

公元9年,王莽篡位,命五威将军王奇带着印绶,到各地更改王侯以下各级官吏官名,贬钩町王为侯。

钩町王邯"怨怒不附",起兵反叛。

王莽指示牂牁大尹周歆设圈套诱杀邯。

承起兵复仇,杀歆,西南各地群起响应。

王莽于公元16年至21年间,先后三次派兵镇压,更激起西南各族人民反抗,王莽军死伤数万,终未镇压下去。

谢暹

谢暹,西汉末年牂牁郡(今贵州福泉一带)人,任牂牁郡功曹。

时逢各地农民大起义,地方豪强纷纷割据,西南大部为公孙述所占。

公元25年刘秀河北称帝,建立东汉政权。

同年(即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谢暹以牂牁郡功曹身份,联合本郡龙、傅、尹、董几家大姓起来"保境为汉",反对公孙述的地方割据,并派遣专使,绕道番禺江北上河北,向汉光武帝刘秀进贡,示忠于汉。

刘秀封谢暹"义郎",并世代承袭。

尹珍

尹珍(79-166年),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母敛县(今贵州正安县)人。

著名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

他自以生于他自以生于遐裔,深感本地文化落后,没有学校,未得入庠序求学,遂在东汉桓帝时,乃远道跋涉数千里,从南方到中原求学,拜经学家许慎学习五经,又向应世叔学习图谶,通三才。

学成回乡后,在夜郎地区开办学馆,传授儒家经典知识和文字学,为家乡辛勤培育学子,传播文化,是发展夜郎地区文化的先驱,促进了中原与西南边陲的文化交流。

因擅长经术,还受到东汉朝廷的高度重视,在东汉桓帝延熹年间(158-166年),被朝廷以经术选用,历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

他的老师应世叔当时为司隶校尉,师生并显一时,是当时全国知名的人物。

他还是当时著名书法家。

据唐代张颜远《法书要录》称:南北朝王愔《文学志》一书中,列举了秦汉以来著名书法家一百二十人中,就有尹珍。

尹珍对大西南,特别是对贵州学术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纪念他"凡属牂牁旧县,无不称先师",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遵义府学教授莫与俦在府学宫创立汉三贤祠,奉祠舍人、盛览、尹珍,尊敬他们为地方文教楷模。

民国时,从正安县划出一部分土地,设立道真县,在道真县及贵阳市扶风山,都修有尹道真祠。

付宝

付宝,字纪图,东汉牂牁郡平夷县(今大方、毕节、织金、黔西一带)人,历任尚书郎,长安令、巴郡太守等,有德名。

尹贡

尹贡,东汉时牂牁郡夜郎县(今安顺一带)人。

历任尚书承郎,长安令,彭城相等,是继付宝之后被称为"亦有名德"的人才。

济火

济火,彝名妥阿哲,三国时蜀汉牂牁郡西部(今贵州黔西、大方一带)人,部落首领,为六祖中慕齐齐(即默部)东移贵州水西的第五代彝族君长,他习战斗,尚信义,善抚其家众,深受部落的爱戴。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蜀相诸葛亮南征,济火与其结盟,献粮通道以迎师。

佐诸葛武侯平定西南和擒孟获。

武侯表封他为"罗甸国王",授予"丹书铁卷",令治理慕胯(今贵州大方、金沙、黔西、织金、纳雍、水城一带),世长其地。

后又受刘禅诏,讨平普里叛乱。

时济火年见高,刘禅赐银鸠杖,以表宠异之极。

济火是贵州水西安氏的始祖之一,水西安氏大姓自此发迹一千多年。

爨习

爨习,三国时蜀汉南中(今贵州境内)人。

为南中大姓,世为宁州地方豪强,拥有大批部曲。

诸葛亮南征时,收为部属,官至领军。

谢恕

谢恕,西晋牂牁郡(今贵州福泉一带)人,任牂牁郡太守。

西晋末年,中国出现了分裂混战的十六国割据局面,李雄在成都建立割据政权,自封成都王,国号大成。

东晋成帝咸和八年(公元333年),李雄以东晋统治者力量薄弱,无暇顾及西南的时候,派其弟李寿率大军打败宁州刺史尹奉,南中地区尽为大成所有,惟有牂牁郡太守谢恕保郡为晋,将李寿击败,受到东晋王朝的信任和嘉奖,官至抚夷中郎将、宁州刺史冠军。

东晋还在今贵阳地区置晋乐县,以表"万民康乐","长治久安"之意。

东晋成帝咸康六年(公元340年)。

李寿又派李奕带兵征牂牁,太守谢恕保城拒守,再次受到东晋王朝的褒奖。

爨瓒

爨瓒,南北朝时梁朝宁州(今贵州境内)人。

世为地方豪强,拥有大批部曲。

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梁王朝调徐文盛带兵往荆州勤王,宁州空虚,爨瓒乘机据有其地,并有诸部,延袤二千余里。

梁元帝承圣二年(公元553年),爨瓒以其地降北周,北周授其南宁州刺史,允其子爨翫、爨震承袭,作为羁縻州。

阿台、阿轮

阿台、阿轮,两兄弟,南北朝北周时东爨(今贵州贞丰一带)人。

为乌蛮人,系三国蜀汉罗甸国牂牁酋长济火的后裔。

阿台时居毋县地(今贵州兴义境内)一带,北周时(公元561-583年)遥授为树帅大将,支持他发展地方势力。

阿轮则居漏江县(今普安县地)。

爨震

爨震,南北朝时梁朝宁州(今贵州境内)人。

世为地方豪强,拥有大批部曲。

其父爨瓒于梁元帝承圣二年(公元553年)以其地降于北周,被北周授为南宁州刺史,死后,分东、西爨,爨震称为东爨,居夜郎县、谈指县,即今贵州贞丰一带。

隋朝初年(公元581年),南宁州爨震恃远不附降。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朝廷派韦冲为南宁州总管,以解决地方割据势力。

东爨爨震、西爨爨翫见形势变化很快,不能观望,便自动到总管所在地降附于隋朝。

田罗驹

田罗驹,隋朝黔安郡(今贵州沿河一带)人。

黔安蛮起义首领。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田罗驹率众起义反隋,暴君隋炀帝派武侯骠骑大将军郭荣带兵镇压。

田思飘

田思飘,隋朝黔安郡(今贵州沿河一带)人。

黔安蛮起义首领,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继头年田罗驹起义被镇压下去后,田思飘又率众起义,杀隋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造。

隋朝行军总管周法尚率将军李景、裴仁基等分九路围剿,攻进清江一带。

黔安一带的少数民族遭残酷镇压。

谢龙羽

谢龙羽,隋朝末年牂牁郡(今贵州福泉、瓮安、余庆一带)人。

为当时土著首领。

隋朝末年,政局动荡,天下大乱,"土宇分崩",居住在黔中地区的牂牁郡首领谢龙羽"保境自固",以待定局。

唐王朝建立之后,天下大定,于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谢龙羽遣使入朝,率土归附。

唐王朝以其地置牂州,封其为牂州刺史、夜郎郡公。

当时牂州与充州、应州、矩州、庄州、琰州等都归其统治。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谢龙羽亲率谢氏各支首领晋京朝贡,唐王朝以其地分数州,以谢氏各支首领分封刺史,封谢龙羽为牂州刺史,辖今瓮安、余庆等地,史称"牂州谢",各支首领分别为"东谢"、"允州谢"、"南谢"、"西谢"、"矩州谢"等。

谢元深

谢元深,唐朝应州(今贵州黔东南一带)人。

为土著酋长。

在当地威信很高,其部落的人都尊敬他。

谢氏一族,法不育女,自云高姓不可下嫁。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随牂州刺史谢龙羽晋京朝贡。

他"冠乌熊皮冠,若今之髦头,以金银络额,身披毛帔,韦皮行膝而著履。

"朝廷以其地置应州,封他为应州刺史。

史称东谢。

谢元齐

谢元齐,唐朝充州(今古阡、铜仁一带)人。

为土著首领。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随牂州刺史谢龙羽晋京朝贡。

朝廷以其地置充州,封他为充州刺史。

史称"充州谢"。

谢强

谢强,唐朝庄州(今贵州惠水、长顺一带)人。

为土著首领。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随牂州刺史谢龙羽晋京朝贡。

朝廷以其地置南寿州,封他为南寿州刺史。

史称"南谢"。

四年后改为庄州。

谢法成

谢法成,唐朝矩州(今贵州贵阳)人,为土著首领。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随牂州刺史谢龙羽晋京朝贡。

朝廷以其地置矩州,封他为矩州刺史。

史称"矩州谢"。

曾受唐朝黔州都督府派遣,前往古牂牁昆明罗氏(又称乌蛮)"招谕",说服昆明比楼等七千户于唐高宗总章三年(公元670年)归附唐朝廷。

赵摩

赵摩,唐朝明州(今贵州贞丰一带)人。

土著酋长,有户万余。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遣使入朝,内附唐朝。

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朝以其地置明州,封他为明州刺史。

史称"西赵"。

比娄

比娄,唐朝禄州(今贵州毕节一带)人。

彝族君长。

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比娄应矩州刺史谢法成招慰,率部落七千户内附,唐高宗总章三年(公元670年)设禄州、汤望州,由比娄和他弟弟阿七分治。

禄州即毕节,汤望州即是后来的郎岱(今六枝)、平远(今织金)、水城等地。

谢无灵

谢无灵,唐朝矩州(今贵州贵阳)人。

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谢无灵率众起义,经过一番战斗,被黔州都督李子和镇压。

田道远

田道远,字从善,号世魁,唐朝思州(今贵州务川县)。

唐朝义军兵马使田克昌之长子。

唐睿宗景云二年(公斤711年)参加征剿黄土坡%僚有功于朝廷,授义军兵马使,为贵州思州田氏五世。

谢疆

谢疆,唐朝庄州(今贵州独山、惠水一带)人,土著首领。

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朝廷许其地为羁縻州,封他为庄州刺史,史称"南谢蛮",领八县。

田公荣

田公荣,字子爵,号竹齐,唐朝思州(今贵州务川县)人,唐朝义军兵马使田道远之子。

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八月贡宝马方物,授父职义军兵马使,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加思州节度使,升中书侍郎。

为贵州思州田氏六世。

赵君道

赵君道,唐朝%%(今贵州境内)人。

土著大酋长。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曾入朝进贡,献方物。

唐代宗大历中年(公元772年左右)和唐德宗贞元初年(约公元785年),还数次遣使晋京朝贡。

赵国珍

赵国珍,唐朝充州(今贵州境内)人。

为唐朝明州刺史赵摩之后,初任充州刺史谢嘉艺的部属首领。

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南诏王阁逻凤叛,宰相杨国忠兼剑南节度使,以国珍有方略,授黔中都督。

诏其征计南诏。

他实力强盛,屡败南诏,成为唐朝抗拒南诏的大劲敌,护五溪十余年。

唐代宗年间(公元762-779年),擢升工部尚书。

其后人取代谢氏为充州酋长,世袭黔中都督到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

海通

海通,唐朝贵州人。

他是一个和尚,四川乐山大佛就是他开凿的,他为了募集资金,挖出自己的一只眼球放在盘子里,托钵化缘,以示自己的决心和诚意。

现在乐山大佛后有海通塑像,上书"唐代贵州人"。

宋鼎

宋鼎,唐朝蛮州(今贵州开阳一带)人。

自称西南番大酋长。

曾任正议大夫,检校蛮州长史。

继袭蛮州刺史,资阳郡开国公。

在唐朝的黔中地区为后起之秀,户口殷盛,人力强大,邻侧诸蕃皆敬惮。

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晋京朝贡,同行的有巴江县(今贵阳市乌当区巴香里)县令宋万传等。

朝廷官封依旧。

赵主俗

赵主俗,唐朝牂牁(今贵州境内)人。

土著酋长。

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晋京朝贡,次年,朝廷授主俗官封,褒奖其"朝贡不绝",其后十一年中,还五次遣使入朝,与唐中央朝廷保持较密切的关系。

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又三次入朝,朝廷委官领其使,并"斋国信物,降玺书赐其王"。

唐穆宗长庆中年(823年左右),和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均有朝贡。

唐文宗大和五年(公元831年)至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1年),凡七次遣使入朝。

阿佩

阿佩,彝族,唐朝明州(今贵州贞丰一带)人,土著首领。

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阿佩以所属明州地归附唐朝廷。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36),朝廷封他为罗甸王(简称罗王),所领地曰罗甸国(简称罗国),治所在令贞丰县东南的罗王亭,辖地在今贵州贞丰、晴隆,关岭一带,世袭爵位。

朝廷又封其别帅乌蛮普里部首领为滇王(今贵州晴隆境内某山有滇池而得名,非云南滇池),后改名普宁郡王,治所在今贵州安顺西七十里羊武寨。

罗太汪

罗太汪,罗荣的玄孙,唐朝播州(今贵州遵义县)人。

世袭播州土官。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南诏叛唐,攻陷播州,罗太汪逃到泸州祖罗仁勇家避住,朝廷命蔡、宋、康、高四经略讨之,不克。

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朝廷又命总戎太原人杨端率军讨伐。

杨取道泸州、叙永,罗太汪赴军营献策,并随军收复播州。

罗太汪与杨端共领播州,自居副职。

宋朝化

宋朝化,五代后唐时牂牁清州(今贵州清镇)。

当时任清州八郡刺史。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宋朝化率领八郡各刺史和罗甸王、普露静王等九个昆明大鬼主等153人的使者团晋京朝贡,献方物。

朝廷赐赠银器等礼品,增进了贵州与中原的联系。

尹怀昌

尹怀昌,五代后晋时都匀人,土著大酋长。

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2元),尹怀昌率其所属十二部归附于湖南的楚王马希范。

莫彦殊

莫彦殊,五代后晋时南宁州(今贵州惠水一带)人,为当地土著酋长。

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2年),率其本部十二州归附于湖南的楚王马希范。

张万凌

张万凌,五代后晋时牂牁(今贵州境内)人,为牂牁土著酋长。

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2年),张万凌率领所属的思州、夷州等八州归附在湖南的楚王马希范。

田景迁

田景迁,北宋初年珍州(今贵州正安、桐梓一带)人。

土著酋长,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率土归附宋朝廷,朝廷赐名珍州,封田景迁为珍州刺史。

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改名西高州,又称夜郎郡。

领夜郎、丽皋、荣德、乐源四县。

龙彦滔

龙彦滔(?-971),五代时南宁州(今贵州惠水一带)人。

土著大酋长,为黔南八姓番奉为西南番主。

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晋京朝贡,宋王朝授其为南宁州刺史、归德将军、番落使。

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去世,由其子龙汉塘袭南宁州刺史。

普贵

普贵,北宋初年乌蛮(今贵州大方一带)人。

彝族土著首领。

北宋初年,其祖父乌蛮豪长罗氏主色入侵矩州(今贵阳市),驱逐矩州领主谢氏,毁其城垣,改名黑羊箐,自己则驻扎石人山(今贵阳市白云区)控之,自称"石人部落"。

不久罗氏主色退居水西之地,由普贵的父亲若藏守石人山和矩州。

宋太祖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普贵晋京,以所领矩州之地归顺宋朝廷,土语讹"矩"为"贵",宋太祖赵匡胤予以敕书,文中有"惟尔贵州,元在要服"。

"贵州"一词始见于文献。

宋太祖封普贵为矩州刺史。

宋景阳

宋景阳(?-987),宋朝初年蛮州(今贵州开阳、贵阳市乌当区一带)人。

土著豪长。

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景阳奉朝廷派遣平定广右壮族有功,被授予"宁远军节度使、蛮州总管府部管"。

从此,宋氏实力大增,遂驱逐乌蛮罗氏,夺得矩州(今贵阳市),设大厅谷落总管府,将罗氏鸭池河以东属地全部占领,形成雄长一方的封建大领主,史称"水东宋氏",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宋景阳逝世,赠太尉,谥忠成。

朝廷录其功,俾子孙世爵兹土。

龙汉璿

龙汉璿,北宋南宁州(今贵州惠水一带)人。

南宁州事兼番落使。

宋太宗太平天国六年(公元981年),龙汉璿遣牂牁诸州酋长赵文桥率百余人晋升京朝贡献方物,并上缴后蜀孟氏所授的印符,于是,朝廷授龙汉璿为归德将军、南宁州刺史,以赵文桥等并为怀化司戈。

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龙汉璿又遗其弟龙汉兴入朝,三年(公元992年),龙汉兴及都统龙汉尧、刺史龙光显、龙光盈等贡马及朱砂等。

龙汉尧

龙汉尧,北宋南宁州(今贵州惠水一带)人。

南宁州都统,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曾随南宁州刺史龙汉璿之弟龙汉兴、刺史龙光显、龙光勇等入朝,进贡马匹及朱砂。

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龙汉尧遣使龙光进率西南牂牁各部一庞大的使节团入朝,并带去一个民族歌舞团,第一次把贵州的歌舞和芦笙带到了中原,促进了贵州与中原的文化交流。

皇帝诏授龙汉尧为宁远大将军,封归代王,授保顺将军龙光盈、龙光显并为安化大将军,授龙光进等24人为将军、郎将、司阶 、司戈,其从者分授甲头王子、刺史、判官、长史、司马、长行、兼人等职。

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龙汉尧又遗使者龙光腆率牂牁各部千余人入朝,诏授龙光腆等130人安封。

五年(公元1002年),龙汉尧再遣1600人入朝,进贡马460匹等。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龙光进再次入朝。

南宁州龙氏盛极一时,成为黔南的一大望族。

龙光进

龙光进,宋朝南宁州(今贵州惠水一带)人。

南宁州望族,南宁州刺史龙彦滔之后。

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他受南宁州刺史龙汉尧的派遣,率西南牂牁郡各番主组成的1000多人的一个庞大使节团晋京朝贡。

并带去一个民族歌舞团,在皇帝面前作了艺术表演,一个吹瓢笙,如蚊蚋声,良久,数十人边袂宛转而舞,以足顿地为节,轻歌曼舞,清新而又粗犷的苗族著名"水曲"芦笙舞响彻整个殿堂。

歌舞是贵州各族人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他们抒发感情的一种主要方式,贵州歌舞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民族特色。

龙光进第一次把贵州歌舞和芦笙带到中原,促进了贵州与中原的文化交流。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龙光进曾再交率使团入朝,进一步加强了贵州与中原的联系。

田正允

田正允,字成仁,宋朝思州(今贵州务川县)人。

宋朝右仆射平章事田承文之子。

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八月收复南边叛寇王贵千、传事鲁等,初授义军兵马使、后升都指挥,封武略将军。

为贵州思州田氏十二世。

田士儒

田士儒,字崇古,宁朝思州(今贵州务川县)人。

宋朝武略将军田正允之子,初授义军兵马使。

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2年)春平定广元之乱,加都指挥使。

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征讨泸南叛寇,累加都指挥使,封义勇武略将军。

为贵州思州田氏十三氏。

杨晟台

杨晟台,北宋诚州(今贵州天柱、锦屏一带)人。

农民起义首领。

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因宋神宗已死,哲宗上台后,废除了王安石的改革政策,朝廷又陷入了财政危机中,便于次年罢沅州、诚州、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诚州人杨晟台乘朝廷兵力薄弱之际起义,广西、湖南比如震惊。

朝廷以唐义问为湖北转运使,带兵征讨。

起义军断渠阳道,宋军不得进。

唐义问则绕往其背,起义军防守不及。

数千人被屠杀,起义失败。

赵高峰

赵高峰,北宋桐梓人,曾官至长沙太守。

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告归,敕赐所居名"青莲院"。

著有诗集,惜已亡。

等等。



  • 在贵州的历史里出了那些名人,伟人
    答:1、尹珍 尹珍(79-162),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今贵州独山、荔波境内)人,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曾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尹道真是贵州汉文化的传播人,西南汉文化教育的开拓者,数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川滇黔三省皆留...
  • 贵卅名人录历史上在贵卅的名人
    答:田景迁,北宋初年珍州(今贵州正安、桐梓一带)人。土著酋长,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率土归附宋朝廷,朝廷赐名珍州,封田景迁为珍州刺史。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改名西高州,又称夜郎郡。领夜郎、丽皋、荣德、乐源四县。龙彦滔龙彦滔(?-971),五代时南宁州(今贵州惠水一带)人。土著大酋长,为黔南八姓番...
  • 贵州有哪些名人?
    答:黎庶昌(1837—1896),字莼斋,贵州遵义人,是中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黎庶昌六岁丧父,家贫多疾,但却刻苦攻读,寒署不懈。十四、五岁时赋诗作文,犁然成诵,在府、县考试屡获第一。二十一岁即成为府学廪贡生。一八六一年,黎庶昌离遵义赴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两试不中。一八六二年,因应诏上万言书论说时事,受到...
  • 贵州有哪些古代和现代名人
    答:贵州省麻江县人。中国近代法政的开拓者、教育家、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夏同龢一生经历丰富,他是贵州历史上仅有的两名文状元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状元身份出国留学的留学生;编著出版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行政法学书籍 ——《行政法》;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法政学堂之一——广东官立法政学堂(今中山大学前身)并出任...
  • 贵州出了哪些名人?歌星?
    答:黎庶昌(1837—1896),字莼斋,贵州遵义人,是我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黎庶昌六岁丧父,家贫多疾,但却刻苦攻读,寒署不懈。十四、五岁时赋诗作文,犁然成诵,在府、县考试屡获第一。二十一岁即成为府学廪贡生。一八六一年,黎庶昌离遵义赴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两试不中。一八六二年,因应诏上万言书论说时事,...
  • 从古到今我们贵州有那些名人?
    答:黎庶昌(1837—1896),字莼斋,贵州遵义人,是我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 黎庶昌六岁丧父,家贫多疾,但却刻苦攻读,寒署不懈。十四、五岁时赋诗作文,犁然成诵,在府、县考试屡获第一。二十一岁即成为府学廪贡生。一八六一年,黎庶昌离遵义赴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两试不中。一八六二年,因应诏上万言书论说时事,...
  • 大清道光二十一年,贵州有什么有名人。
    答:梅济鼎,清朝贵州铜仁人。清道光时(公元1821-1850)举人。因痛恨苛征,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10月与徐廷杰在铜仁率众起义,攻占铜仁府文武衙门。起义军用红色头巾,所以称红号军。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晚清名臣。不过道光二十一年,丁宝...
  • 贵州省大方县历史人物(清朝)
    答:孟平先生传略 简书字孟平,贵州省大方县人,生于公元1886年2月。早年就学于贵阳,1907年参加贵州自治学社、从事民主革命活动。1911年11月,领导辛亥革命,成立大定军政分府,任行政长官。不久,保守势力反扑,革命志士潭冠英、简忠义牺牲;先生负伤脱险,出走省外。在北京与革命同志合组冤愤团,控诉云贵...
  • 贵州盘县历史名人
    答:(?-1864),回族,清朝贵州普安厅(今盘县)人。回民起义首领。农民出身,为人年富力强,刚直不阿,好鸣不平,为乡里所敬重。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腊月,与伊斯兰教阿訇张凌翔在普安厅大坡铺聚众起义,以白巾帕首,以长方形白旗军为号,史称白旗军,众推张凌翔为大元帅,马河图为二元帅。先后攻占亦资孔、新城(兴仁)、贞丰...
  • 贵州古代、近代、现代教育界又哪些名人?
    答:谷正伦(1889年-1953年),字纪常,贵州安顺人。中国国民革命军将领。贵州省西南部的安顺,除外名酒外,还有闻名于世的黄果树大瀑布在蒋家王朝反革命的独裁政府里,有一个反动警察头子,是一个拨弄腥风血雨的醒目人物,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他就是谷正伦 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贵州荔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