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学佛修道富溃人家有经济基础的更好。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我是学佛好还是修道好

佛即是道,道既是佛,修佛即是修道,修道既是修佛,佛家侧重于修性,而道家侧重于修命,不管是侧重哪一方面,修到最后都可以成就。不要拘泥于形式为好。

同修你好,你所遇到的所有的问题都是正常的,佛说学佛一切走中道,而你可能又进去另外一个误区了,佛说无我,是让你多为别人考虑,但是不是让你做到失去自我。你可能把佛说的很多都想运用到现实,但是你却没有把佛说的波若波罗密用到现实生活中,没有波若波罗密的辅助,你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会把佛法运用的自如的。你所遇到的一切的一切归结起来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还有就是你需要把6波若密更加灵活的相互渗透的运用起来,

穷人和富人都是人,学佛修道没有区别。也许你觉得富人可以更好的供养佛菩萨,可以脱产修道,但众生的烦恼是却是没有区别的,都为了解脱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而来,又有什么高上呢。佛无南北,更无贫贱,贵在一心,何道不成

阿弥陀佛!仁者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并非一定如此!
学佛修道,是在心上下功夫,尽管,我们离不开吃饭穿衣,但是我们现在大多数的人并不受冻饿的困扰。我们所说的经济基础好,是指更有经济基础的一类。其实,想想看,学佛修道,修得是心,而非外境。一个人哪怕是一文不名,他的心就一定一文不名吗?不一定的!
我们凡夫心总是随着外境在转,外境时时刻刻牵引着我们的心。其实,就算我们环境再贫穷,我们的心照样可以很富有!如何体现心的富有?能布施就是最大的富有!一个人不论他的财产有多少,他悭贪吝啬,不舍得布施一分钱,这样的人内心是贫穷的,永远不知道满足是什么!
一个贫穷的人,若是懂得布施帮助他人,这个人的内心就是极为富有的。因为他拿得出来,哪怕是仅有的一点饮食和财物。
这就是一个贫穷的人,以善良慈悲的心将仅有的乞讨来的半块饼布施给一个快要饿死的人,能得大富足的原因。他的内心没有悭贪!
我们的悭贪吝啬,能把我们的心变成一个无底洞,多少物质也是满足不了的!布施能治愈悭贪之病。许多人在布施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布施的快乐,一种悭贪当道时,绝无可能体会的快乐!一种放下自我执着的快乐!一种帮助他人成长丰富自己内心的快乐!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仁者!

末学恭录净空老法师开示的这个例子:《锅漏匠徒弟的成就》希望对仁者的疑问有所帮助

我们在香港,早年听倓虚老法师常常讲,告诉大家,谛闲老和尚有个徒弟,锅漏匠。这个人跟谛闲法师是小时候的玩伴,年龄差不多,住在一个村庄。长大之后,家里贫穷,没有机会读书,学了一个补锅、补碗这么一个手艺,用这个手艺来讨生活非常之苦。锅漏匠,我小时候都看过,乡村里面挑一个小担子来补锅补碗,所以他说我懂得,做这个生意。感到人生太苦,看到他这个同伴出了家,出家不错,找到他,找到他跟他讲,他也想出家,拜他做师父。谛闲法师说不行,你还是去做你的生意去,出家哪有那么容易!你出家,你那么笨,字也不认识,笨头笨脑的。估计他学经忏佛事敲打唱念他不会,他学不会,笨手笨脚,学讲经又不认识字,所以拒绝他。可是他一直赖着不肯走,非找他出家不可。谛老搞得没办法,跟他谈条件。他说你要真出家,我有几个条件,你能做到那就可以。他说行,我既然拜你做师父,你说什么我统统照做。谛闲老法师不得已给他剃度了。在庙住不行,在庙住,庙里头有很多规矩,他也四十多岁了,毛病习气不好改。所以到乡下给他找了个小庙,这小庙没人住的,破庙,让他住在那边。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教别的他什么也不会,就教他念,「你就念这一句,一天到晚就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这倒挺轻松的,没有压力,不分昼夜,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赶快接着念。在乡下找了一个学佛的老太太,附近的,每天中午来给他烧个午饭、晚饭,烧两顿饭,早晨早饭他自己做,自理,给他洗洗衣服,他就专心念佛。

念了三年,这一天跟护持的老太太说,你明天不要烧饭,我到城里去看个朋友。实际上是他预知时至,他要往生了,回去还有亲戚朋友去辞个行、去打个招呼,看看。过了一天回来了,回来到第二天的时候跟老太太说,明天不要给我烧饭。老太太又以为他去看朋友,不知道哪个朋友请他吃饭。到第二天她就到庙里来看看,看看师父在不在,结果看到师父在佛堂佛像前面站着,喊他又不应,走到他面前仔细一看,死了,站着死的。回去就赶紧去报信,还有谛老的几个皈依徒弟在附近,统统通知他们,叫他们来看,从来没有看到人是站着死的,这挺稀奇的。这些人找来之后,赶紧到观宗寺去报告。从乡下到城里没有交通工具,要走路,走一天才走到,告诉谛闲和尚,谛闲和尚准备准备,第二天再过来,来往三天,他就站了三天,等谛老法师来给他办后事。谛老看这个样子很赞叹!你了不起,你真有成就,这寺庙什么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不如你,通宗通教讲经的这些法师也比不上你。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人一天经没有听过,就听话,就真的是老实、真干,就一句阿弥陀佛,除这个之外他啥也不懂,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还站了三天。倓虚老法师跟锅漏匠算是同学,都是谛闲老和尚的学生,常常讲这个故事勉励念佛人。你看时间不长,三年就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有这样的功夫不简单。谛老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三七集)2010/9/8档名:02-039-0137

印光大师(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开示—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之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末学愚钝,所知所述全部来自于古圣先贤大德和其他仁者,末学自己措辞不妥之处恭请仁者原谅!恭祝仁者一切善愿速成!恭祝所有家人幸福美满!南无阿弥陀佛!

佛子,莫作是念!
<杂宝藏经>卷第四 贫女以两钱布施即获报缘
昔昼闇山中,多诸贤圣隐居众僧。诸方国土,闻彼山名,供养者众。有一长者,将诸眷属,往送供养。有一贫穷乞索女人,作是念言:“今诸长者,送供诣山,必欲作会,我当往乞。”便向山中。既到山已,见向长者,设种种馔,供养众僧,私自思惟:“彼人先世修福,今日富贵,今复重作功德将胜;我先世不作,今世贫苦,今若不作,未来转剧。”思惟此已,啼哭不乐,又自念言:“我曾粪中,拾得两钱,恒常宝惜,以俟乞索不如意时,当贸饮食用自存活。今当持以布施众僧,分一二日不得饮食,终不能死。”伺僧食讫,捉此两钱即便布施。彼山僧法,人有施者,维那僧前立为咒愿。当于尔时,上座不听维那咒愿,自为咒愿。诸下坐等,深生慊心,而作此念:“得彼乞女两枚小钱,上座自轻,为其咒愿,如常见钱,何以不尔?”上座寻时,留半分食,与此女人。诸人见上座多与,人人多与。此女时得重担饮食,极大欢喜:“我适布施,今以得报。”即担饮食还出山去,到一树下,眠卧止息。

  会值王大夫人亡来七日,王遣使者,按行国界,谁有福德?应为夫人。相师占言此黄云盖下,必有贤人。即共相将,至彼树下。见彼女人,颜色润泽,有福德相,树为曲荫,光影不移,相师言:“此女人福德,堪为夫人。”即以香汤沐浴,与夫人衣服,不大不小与身相称,千乘万骑,左右导从,将来至宫。王见欢喜,心生敬重,如是数时,私自念言:“我所以得是富福缘,以施钱故。今彼众僧,便为于我有大重恩。”即白王言:“我先斯贱,王见拔擢,得为人次,听我报彼众僧之恩。”王言:“随意。”夫人即时,车载饮食及以珍宝,往到彼山施僧食讫,以宝布施。上座不起,遣维那咒愿,不自咒愿。王夫人言:“我昔两钱,为我咒愿;今车载珍宝,不为我咒愿?”诸年少比丘,皆慊上坐,先贫女人,以两钱布施,为其咒愿,今王夫人,车载珍宝,不为咒愿,为老耄耶?

  尔时上座,即为王夫人,演说正法语言:“夫人!心念慊我:‘先以两钱施时,为我咒愿,今车载珍宝,不为咒愿。’我佛法中,不贵珍宝,唯贵善心。夫人!先施两钱之时,善心极胜,后施珍宝,吾我贡高,是以我今不与咒愿。年少道人!亦莫慊我,汝当深解出家之心。”诸年少道人,各自惭愧,皆得须陀洹道。王夫人听法,惭愧欢喜,亦得须陀洹道。听法已讫,作礼而去。

阿弥陀佛!

人有二十难

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
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
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
见好不求难;被辱不瞋难;
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
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
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
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 对于佛学佛教初学者,怎样入门?
    答:对于最终的进化我有几个观点,一是进化成功的元神,应该分为有肉体和无肉体的,因为是相对的,不会只有一种一式,比方说都达到了最高,这个最高的意思是没有时间再升级的,因为现在的宇宙到了寿命了,是个老人了,也就是说,属于宇宙的一切都消失死亡,面对的是什么?如果升级到了这个程度应该是不怕死的但怕也是正常的...
  • 佛学上的问题,请师兄帮忙解释?
    答:第二、在释迦佛向世人推介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时,在场听经的人,有许多是十方来的大菩萨,如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以及未来佛弥勒等等,此外尚有许多的大阿罗汉,他们皆具六神通,皆能亲见亲到极乐世界,如果是佛信口开河,无中生有,决定瞒不过他们的。第三、佛有‘广长舌相’,此相乃佛三十二相之一,常人三...
  • 念佛怎样才能达到一心不乱,提高往生品位
    答:刚开始修行时不管是学禅学净、修密作观所追求的功夫都是属于初步的一心不乱依我们现在平常用语来讲,便是做任何事情,在任何状况之下,都要精神完全统一注意力绝对集中如此修行才能建立起强固的基础。念佛法门几千年来在中国各阶层的民间社会流传非常普遍所谓三根普被,指上等、中等、下等三中不同根器的人,皆适合修习...
  • 我学佛是这段时间来,我和他的关系有比以前顺利吗???谢谢!
    答:学佛总归是好事。。通过学和实践,从中得益良多,应该肯定。。从小就在富贵人家生长,出现在眼前的一切都是奢华的存在。蒙君赐予紫金角带,使我得以声名得正人人夸。。估计你提到的他便是赐紫金角带之人,通过为他学佛而得以提高人生境界,确实难能可贵,值得恭喜。。另外,有了善知识引导,还要努力继...
  • 星云大师《学佛要学吃亏》
    答:直到如今,我们每个周末所举办的假日修道会,都是上千甚至数千人从台湾各地前来参加。回想当初种种,不禁礼赞若舜长老那句「学佛要学吃亏」,真是一句掷地铿锵的至理名言。 蒋先生在江西所办的正气中学在台复校,一九七六年,在经营上有了困难,我听说此事,便与校方议定,由佛光山出钱买下办学的权利助他迁校,当时...
  • 学佛如何能有好睡眠?
    答:修习慈心,对睡眠有利益。有《慈心功德经》为证的。修习方法并不难,摘要如下:什么叫做散播慈爱呢?就是学会祝福他人,祝愿他人开心、快乐。在散播慈爱的时候,闭上眼睛,先祝福自己,希望自己开心,希望自己快乐。你可以默念:“愿我快乐、开心!”17同时要用心感受自己真正地开心、真正地快乐。如果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