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讲的持咒是什么意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佛经中,”咒”的含义是什么?

咒,指不能以言语说明的特殊灵力之秘密语。乃祈愿时所唱诵之秘密章句。又作神咒、禁咒、密咒、真言。咒原作祝,系向神明祷告,令怨敌遭受灾祸,或欲祛除厄难、祈求利益时所诵念之密语。印度古吠陀中即有咒术。依长阿含经卷十四载,释尊曾驳斥咒术,然杂阿含经卷九载,释尊曾说毒蛇护身咒,故知咒术于甚早时即普遍于印度,且为佛教所采用。大乘教派之般若、法华、宝积、大集、金光明、楞伽等显教经典,均有载录咒文之陀罗尼品;密教则更加重视密咒,认为咒即‘法尔常然’之表示,若诵读观想,即能获得成佛等之利益。 经典中所述之咒极多,如长阿含卷十三阿摩昼经、卷十四梵动经等之水火咒、安宅符咒、刹利咒等;四分律卷二十七、十诵律卷四十六等之治腹内虫病咒、世俗降伏外道咒等;摩登伽经卷上众相问品之婆罗门咒、首陀神咒、大梵天王婆毗罗咒等;生经卷二护诸比丘咒经之蛊道符咒;持心梵天所问经卷四诸天叹品之选择神咒;大乘悲分陀利经卷一入陀罗尼门品之四念处解现句、四无畏解现句、四正断解现句、七觉意解现句等咒;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卷五摄一切诸部手印品之洗浴咒、白芥子稻谷花咒、结界咒、所作一切事时咒、云咒等。又出三藏记集卷四新集续撰失译杂经录列有: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神咒、十八龙王神咒经、咒龋齿、十二因缘结缕神咒、威德陀罗神咒等各一卷。 咒有善咒、恶咒之别。善咒,如为人治病,或用于护身之咒;恶咒,如咒诅他人,使之遭受灾害之咒。法华经卷七普门品、旧华严经卷五十七、十地经卷四等,皆有述及此类恶现语句;药师如来本愿经等,即言必须远离此等恶咒。使用恶咒之恶鬼有毗陀罗(起尸鬼)等。世尊禁止弟子修习咒术、以咒术谋生,仅允许以咒治病或护身。 通常将梵语mantra(漫怛罗)译作咒。现存之梵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及梵文入楞伽经卷八陀罗尼品之中,皆有使用相当于汉译咒字之 mantra 一字。西藏文孔雀咒王经之梵名为Maha^mayu^ri^ -vidya^-ra^jn~i^ 。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一,将巴利语vijja^maya^ 译作咒。法华经卷七陀罗尼品等,将梵语dha^ran!i^(陀罗尼)译作咒。由上记诸梵、巴语得知汉译咒字有多种原语。又 dha^ra^n!i^ 有总持之意,梵语vidya(巴vijja^ )有明、术之意,mantra 亦译作真言。各语其意虽有别,而长久以来多已混用。另有将诸语明显区分者,如翻译名义大集(梵Maha^vyutpatti )密咒本续与外道书契中,述及密咒之名时,将dha^ra^n!i^ 译作总持咒,vidya^ 译作明咒,mantra 译作密咒。 活跃于我国佛教人传初期之外国僧侣,长于咒术者颇多,如北凉昙无谶被誉为西域之大咒师,即其一例。我国道教徒亦行咒术。抱朴子内篇卷四登涉篇载有‘六甲秘祝’,谓此咒可令人在战斗中免于死伤。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经(道藏第 1055 册)列有北斗七星咒、机星真人真君保命咒等,太上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孔雀明王经(道藏第 1058 册)列有秘密驱邪分鬼人道咒等,皆已混有梵语咒文。同此,佛教之灌顶经、释摩诃衍论卷九所述之种种神咒,秽迹金刚禁百变法经所述之种种符咒、印法等,皆援引至道教经典。此乃道教与佛教之咒互为影响之例证。此外,日本之密教、修验道亦多用咒。〔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陀罗尼杂集卷二、大智度论卷五十七、法华文句记卷十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赞、慧琳音义卷四十三〔(参阅‘陀罗尼’3607、‘真言’4201)

佛教的咒语,又名陀罗尼,梵语dha^ran!i^ 之音译。又作陀怜尼。意译总持、能持、能遮。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换言之,陀罗尼即为一种记忆术。大智度论卷五、佛地经论卷五载,陀罗尼为一种记忆术,即于一法之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之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故由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而能联想一切之法,总持无量佛法而不散失。陀罗尼能持各种善法,能遮除各种恶法。盖菩萨以利他为主,为教化他人,故必须得陀罗尼,得此则能不忘失无量之佛法,而在众中无所畏,同时亦能自由自在的说教。
法力会随着心的清净而增强,会随着心的散乱而减弱。

如:
南无多宝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离怖畏如来
最后祝唵嘛呢叭咪吽!

持咒的持,持在汉语中是拿着的意思。那就是拿在身上。咒怎么能拿在身上?

其实,是用心来持。看上去,是用嘴读诵,那是外表的形式。一定要从外表做到本质--真心。那就是持咒。

持咒,首先要会念,之后要会背,再之后,那就是每天背,再之后,就是时时背,再之后,那就是与心一体,,,到了真心处,也就是所谓密处。身密,口密,意密的一体。因此,这个境界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密法境界。

也正因为如此,诵经持咒的仪轨,那是非常的重要的。我经常劝初学要多去寺院参加各种法会。不要轻视法会中的一礼一拜。意义深远殊胜,都是古德数千年精心设计的重要修行程序。

先从背熟开始吧。阿弥陀佛,愿早成佛道。

就是念诵咒语的意思。

赞叹一楼,回答的很好。

所谓咒,通俗一点来说,可理解为佛、菩萨,以至护法、空行——有时甚至为梵天圣众所说的“密语”,这“密语”就是沟通凡圣之间的桥梁,而由这种沟通才能发生感应。倘如更庸俗一点来了解,不妨把咒语看作是军事上的“口令”,不懂得口令的人,无法通过戒严网,故凡圣须藉秘密的咒语以交通。
——所以持咒,简单的理解就是按照特殊的发音,诵念这些咒语(必要时还要结合手印、观想等辅助方式)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譬如摄心、降魔等

  持咒要诀和心得-释仁智
  修持经文或咒语分几个阶段:受,读,诵,持。持又分几个阶段:听,观,随,圆。持咒如此,诵经亦如此,持名号也如此。持名号,一口气可视作一个短咒而持,则如同持咒。持经,不必计较其意思,但净持,就是陀罗尼。
  持长咒,在于练习耐力和专心。咒语越长,越能练耐力和专心。

1. 受:接受。看了经文,看了咒语的功德,可以接受这个咒语,可以接受这部经书。能说出此经文、此咒语名称和大概意思。此为受。
  注意:持经名,持咒名,跟持佛名号一样,同样是功德无量。因为经题和咒名包含了经咒的一切功德,“名以招德”。
  2. 读:接受之后,就开始读经,读咒。读,就是看着书本,一字一句的念出。还不会背诵。多读,读的熟练了,有节奏了,朗朗上口,慢慢的才会背诵。
  3. 诵:就是不看经书,自己背诵出来。对经书咒语已经熟练了。也有自己的节奏了。但是,像是外语,背诵得不是非常的熟练。背诵时,需要思考。是有意识的背出。
  4. 持:背诵的非常熟练,跟自己的母语一样,无需思考,可以无意识的直接说出。可以背诵的21-108 遍,不间断,不思虑,不伤气,不结舌。乃至,可以默念,日夜不断,跟自己的呼吸一样,一直持续。
  四点:不间断,不思虑,不伤气,不结舌。长咒如大悲咒,宝箧印,可以一气呵成背诵108 遍,而无一字之间断,无思考疑虑,无一字之错乱,背诵快而不结舌,背诵完而不伤气,如此为小成。

  持咒:
  1. 听:身心自念,身心自听。诵经诵咒,很熟练了。可以脱口而出,一开口,嘴巴自己念。或者,不开口,心里自己念,连续不断。这时,你感觉自己不是在念,而是在听。这时念,不是有意识的,而是深入无意识了。背诵毫不费劲。
  此时,可以口念,可以心念。“随息心念,心念心听”配合呼吸的节奏,调息系念,心念心听,如呼吸一样日夜不断。这样,很容易做到持名、持咒、持经书,一日,二日,到多日,日夜不断。

  2. 观:无间断,念念当下。等身心可以自己念了,开始进入听的阶段后。要集中注意力去听。口念,耳听,心观照照。三者同时相应与当下的每一念。全神贯注于每个音节,每个当下。前念不留,后念不生,念念当下。音音字字,清楚明了。念念皆是全念,心在当下,当下清净。
  此时能清楚的观察到杂念的干扰,要如何对待杂念呢?: “ 对杂念,不理睬,不断除,直接念佛,不间断。念念当下,当下清净。”
  如此则是都摄六根:口念,耳听,心观;身静坐,鼻调息,眼内敛,六根皆被摄受。

  3. 随:念行意随,随念随观。常人先想后念,有思虑,有疑虑。行者,念在意前,未思先念,念行意随,随念随观。无思虑,无疑虑。无意才快,随心所欲。
  咒在意先:进入这个阶段,最大的障碍是气息。你会遇到气息的问题,为人加持了,或念久了,气短气虚。这个时候,要明白。“持咒伤气,因妄念和执着。或外界干扰,或执着形式,追求意境,劳心伤气。但放下身心,放开形式,放任意境,了无挂碍,直接念去,无形无意,自然无为。咒在意先,未思先念,咒行意随,随念随观。则气息顺畅,持咒如呼吸之轻松自在。”
  另外,要注意,无淫漏。有的人气虚虚弱,因为邪淫纵欲,精气不足。所以,要断淫,让精气充沛。同时,“食色睡”三戒,素食清淡,且少食少餐,最好吃素,过午不食;断淫,至少少淫;早起,少睡,睡则右侧吉祥卧,保持正念,不淫欲。如此,身心清净,气息充沛。
  随:放下身心,了无挂碍。咒在意先,随念随观。无思无虑,无疑无碍。随时随地,随机随便,随心随意。人动我动,人静我静。人慢我慢,人快我快。人弱我弱,人强我强。随取随用,不离其宗。持咒如呼吸,生死相随。自然无为,可有意可无意,无不在。如此则可以“净念相续”:咒在意先,随时随地,咒出则妄念破除,随持随净,念念清净。

  4. 圆:圆转。持咒无间断,无思虑后。后天的腔调和节奏,会自然的脱落消失。这时,自身会出现适合自己的腔调和节奏,会有几个腔调和节奏,自己选择适合的腔调和节奏,之后才会顺畅圆转。这个节奏,必有起有落,有发有收,如此才圆转,最基本的三点:起落收。腔调,必须适合自己,让气息顺畅,不怕陌生。不顺畅则不持久,久则伤气。不圆转则不能快速,快则结巴。顺畅圆转,才可以持久,才可以快速。如此,久而不亏,快而不乱。然后放下身心,了无牵挂,融入咒语,融入音声海,是为三昧。圆转顺畅之后,一个长咒如大悲咒,宝箧印等,可以一起呵成,滔滔不绝,不间断,不思虑的持108 遍,大概2 个小时,而不伤气,不结巴。如此,则小成。而持百遍,如持一遍。持百句如持一句。句句从容,念念当下,不急不躁,徐徐而行,圆转顺畅,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如此则“入三摩地”:气息顺畅,圆转畅快,正定快乐,为三摩地。
  大势至菩萨:(执持名号),都摄六根, 净念相续,入三摩地。听就是持,观就是“都摄六根”,随就是“净念相续”,圆就是“入三摩地”。诵是有思考有意识的背出,持是不思考无意识的说出,这时诵跟持的区别。观,就是口念,耳听,心观,身静坐,鼻调息,眼内敛,如此就是都摄六根。随,就是随时随地,随想随念而持咒,咒在意先,咒出则妄念破灭,如此则“净念相续”。圆,则圆转顺畅,久而不亏,快而不乱,如此则入正乐,是为三摩地。

  如何持咒?持咒,要注意三点:无断,无虑,无住。也即是,无间断,无思虑,无留住。咒,不用解释,不用知道意义,只要持诵就行。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所以持咒先要明白这个方向。
  1. 无间断: 念咒有四步:受—读—诵—持。受:先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咒语,最好有一定的长度的,比如宝箧印,大悲咒,佛顶尊胜。读:然后是读,多读,读通顺了,不拗口,有节奏,朗朗上口。诵:之后是背诵,背诵熟练了,一气呵成,没有一字的间断,没有一字的错误。持:然后才是持咒。这三大咒语任挑一个,能一口气背诵21遍,大概45 分钟。除了正常的换气呼吸外,没有一个字的间断,没有一个字的错误,才可以称为持。
  2. 无思虑:持咒的首要目的就是断除思虑和妄想。所以无思虑,无疑虑。是持咒的方向。
  妄念问题:人人都有妄念,妄念并不可怕,问题在于你对待他的态度,不要被卷进去,也不要妄图去断除他。对妄念,不理睬,直接持咒,不间断。妄念自生必自灭,本是无常,何需断除?
  气息问题:有人持咒久了,气息弱,气短气虚。这个问题的根源有二,一是有淫漏,精气不足,气息虚弱,不能持久。二是有思虑,气息不畅。所以,一要戒淫,炼精化气,使精气充沛。二,要放下身心,了无牵挂,直接持咒,能快就快,突破意识,放下思虑。咒在意先,随念随观。
  咒在意先:常人都是先思想,后说话,说出心中的念头。而持咒是反过来,突破思想,不用思想,直接持咒,能快就快。在思想未产生前,咒就先出来了。咒一出来,思想就破了。咒要熟练到,不用思想,头口而出。然后,要能突破思想。还未来得及细想,咒就出来了。持咒要快,快的来不及思想。
  3. 无留住:持咒有了境界,比如咒音的穿透力,力度,回音等等。就容易产生执着,执着于这些东西。于是就成了障碍。持咒,不应该留住于任何境界。
  无住于境界:持咒久了,会有功夫,咒音有力度,穿透力,回音等等。你会喜欢这些感受,喜欢了,也就会去追求。追求气息更强劲,更有摄受力。追求了,就停留在那个境界,于是境界成了障碍。所以,一定要放下对境界的追求,不断持咒,能快就快,突破意识。
  无住于当下:持咒清净了,会体验到“念念当下”的感觉。字字音音,清澈明了。字字全力,音音全心,落地有声。这个是很好的境界。但也会因为喜欢而去最求念念当下的感受。就会喜欢,会追求每个音都更加有力,都落在当下。而每个当下皆是随生随灭,求之不得的。所以不可执著,不可留住。
  随灭随生:每个咒音都是念念当下,都是每个当下。而每个当下都是随生随灭,皆是空性。而持咒,既要明白无常空性。也要明白妙有。所以,随生随灭的同时,也是随灭随生,运用自在。既随生随灭,没有留住。又随灭随生,没有间断,生生不息,连绵不断。既念念当下,又念念无住。
  圆转顺畅:无间断,无思虑之后,心中不记得一字之咒语,一切后天的腔调节奏会自然脱落。这时会出现适合自己的腔调和节奏,有起有伏,有发有收。气息顺畅,节奏圆转。如此持咒,久而不亏,快而不乱。浑然天成,快乐正定,是为三摩地。

  • 持咒是什么意思?
    答:1. 持咒是指持续地念诵特定的咒语或真言,通常在佛教、印度教等宗教或精神修行中进行。2. 这种修行方式旨在通过不断重复咒语来净化心灵,集中精神,或寻求某种精神上的帮助和保护。3. 持咒也可以是一种修行方法,通过念咒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增强专注力或促进个人的精神成长。4. 在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传统...
  • 佛教中讲的持咒是什么意思??
    答:持咒的持,持在汉语中是拿着的意思。那就是拿在身上。咒怎么能拿在身上?其实,是用心来持。看上去,是用嘴读诵,那是外表的形式。一定要从外表做到本质--真心。那就是持咒。持咒,首先要会念,之后要会背,再之后,那就是每天背,再之后,就是时时背,再之后,那就是与心一体,,,到了真...
  • 佛教总持咒的意思
    答:佛教总持咒的意思是涵盖一切法。咒语又名陀罗尼,翻译成中文叫真言或者叫总持,所以一句咒语包含了一切的意义,即总持一切的意义。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
  • 佛教总持咒的意思
    答:佛教总持咒的含义是包含一切法则。咒语,也称作陀罗尼,在中文中可以被翻译为真言或者总持。因此,每一句咒语都涵盖了一切的意义,也就是总持一切的意义。佛教是世界上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由释迦牟尼所创立。佛教在传播到各个地区后,由于受到...
  • 密宗就是持咒吗?
    答:回答:求旺堪布讲述香曲卓玛整理成文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今天我跟诸位讨论一下,金刚乘是不是光是持咒?某些对密法没有最基础常识解的个别人的观点是:密宗主要是持咒,然后做手印,观想;特别是认为密宗就是一种持咒。关于这个问题,我跟大家说一下...
  • 禅定要持咒?什么咒?
    答:禅定是要用功夫,时间长了就能定心了,禅定不要持念经咒,用心去观照,觉察妄念的时候,它就没有了,对待妄念,来者不拒,去者不留,这叫静观!慢慢来!
  • 佛教里的咒语是什么意思
    答:佛教只在大乘和密教里允许持咒,小乘佛教中佛祖释伽牟尼明令禁止持咒。原始佛教集释伽牟尼时代佛教徒不可持咒,释伽牟尼涅磐后,证实得确悟道的五百阿罗汉集结形成小乘佛教,其他一些人集结形成大乘佛教,此后佛教吸收了印度婆罗 门教的大量咒术和仪轨发展出密教,然后大乘又吸收密教的一些做法开始传咒,并...
  • 佛教中的入定怎样解释?
    答:”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这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最难摄。眼晴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
  • 佛教咒语有什么神奇的作用
    答:1.咒语是诸佛菩萨的心印;也是法界诸佛菩萨或鬼神众等之名号;亦可比作军中暗号;你持诵咒语就相当于与法界圣众取得联络;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咒语是口头出声,绝对离不开心念;即持诵者必须具备清净心与真诚心,方得诸佛菩萨加持并与法界圣众感应道交。2.持咒是修行者必修功课之一,咒语具有灭罪...
  • 若不持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在修行的过程中,假如不持诵密咒,祈祷佛菩萨加持,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就想让身心远离一切魔障,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这句话出自《楞严经》:“若不持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楞严经》亦称《大佛顶首楞严经》,是佛教中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佛门常以“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