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并且超级没有耐心,觉得自己没有喜欢的东西,是怎么回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我做事情特别没耐心,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然后心里就开始烦了.

很正常,我也是这样的人,我比较喜欢电脑,看到什么新奇好玩就去学,过几天看到别的什么好玩的又去学,到现在什么都不会。我学过C语言,VB语言,Photoshop等等。都只是一时感兴趣而已,现在我是对photoshop着迷了!
其实你对一件事感兴趣是很好的事,但要维持下去很难,主要原因是你在学的过程中没有体会到成就感,所以就厌烦了。我现在在学Photoshop,越学越有趣,所以就更加有兴趣了。所以你学东西的时候,要学会去寻找你学的这门知识有什么是自己感兴趣,你多找找,最后你就越来越发现越来越有意思,就不会烦躁了

我就是这样的啊,不过上学期尝试了这么个方法,感觉还不错,而且坚持着在。
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或者是自己的动力(未来想干的事情什么的,最好是自己想到就有心动不已的事情),制定相关的计划,分成短期类的小目标,记录在纸上,随时揣在兜里或是包里,当自己想要转移注意或者是没耐性的时候,看看这张纸上的目标,就有动力了。

没兴趣一族 与 感兴趣一族
本文摘自《拆掉思维里的墙》

你有没有发现,在职场和生活中。有这么一些人,我们把他们称为“没兴趣”一族。没兴趣一族好像从来就没有什么特别爱好,也没有什么特长。他们什么都一般般。工作上没兴趣一族也没有太多激情,工作了4、5年,做的事情和以前差不多,你问他为什么,他会告诉你:工作不就这样别,还能怎么样?
而另一些人,(我们姑且把他们叫做“感兴趣”一族)却好像对什么都很感兴趣,他们好像每天都刚刚出生一样,兴致勃勃,充满好奇;在生活里他们也是样样精通:摄影、写作、跳舞、音乐、运动……这些人是上天的宠儿,又好像刚从韩剧里面走出来的男女主角一样,优秀得让人绝望。我们常常听人对“感兴趣一族”说,“你太牛了!你怎么什么都会?”
上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让一些人拥有用不完的精力和好奇心,什么都优秀。而我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什么都做不好?也许下面这个故事会带你找到答案。。
周日的郊外旅游,你走到一个没有路牌三条岔路口,只有一条能够到达你想去的峡谷,另外两条则通往不知名的地方。现在是中午,时间还算充裕,你的食物和水也足够,你会怎么走?
小明和小强在不同的时间到达这个路口,他们都碰到这个问题。
小强选择的往前走试试看,他想即使走错路,也比呆着强啊,他快步向前走去。在一个小时以后,他不得不退回来,重新回到起点。但是小强很开心,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朋友们他在路上看到的美丽风景,也许下次他们可以往那边走。说完这一切,小强又开始尝试第二条路,他一路唱着歌,蹦蹦跳跳走去。
小明认为有2/3的机会走了也不会有收获的。如果没有确定的机会,还不如就在这里呆着吧,也许会有认路的人经过,告诉我确切的答案呢?小明这就这样等到时间很晚了,然后他觉得自己不能不走了,可是万一走了也是错路该怎么办?他慢慢吞吞的往前走,心里面一直想着迷路的种种状况…… 终于,在三小时后,他看到一条路的尽头被一条河流拦住。
“天,我早就应该想到的!没有搞清楚路就不要来!”小明很沮丧一屁股坐在河边,他连回去的勇气都没有了……
小强和小明在一个月后的一次聚会上面碰到,小强在给他们的朋友讲他的一段“最奇妙的旅行经历”,小明听出来,那就是他去过的那条何。“你瞎扯,那是一条错路,而且一点也不好玩,除了一条大河挡住路,什么也没有,没意思。”小明说。
“不会吧?”小强说“你没有看到河中间那些白鹭,那些莲花么?那是我犯过的最美丽的错误。”
小明耸耸肩:“你这么一说……好像有吧,不过我对这个没有什么兴趣。”
这个故事里面的人,哪一个像你?
我们身边有“没兴趣一族”小明,又有“感兴趣一族”小强。小明总是兴致勃勃的投入一个又一个冒险,他们经历丰富,收获很多,当然失败也更多。小强则总是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只有到不得不行动的时候,他们才被迫抱怨着进入,他们失败很少,也尝试得很少,因为他们觉得那个没有什么意思。
有趣模式与无趣模式(1)
“有趣”之人和”无趣”之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我们先看看什么是兴趣。
兴趣 interesting,来源于拉丁文词根 “inter 在……之间”,后面加上了代表最高级的”est”和代表当下的”ing”。这仿佛在告诉我们,当你以最高级(est)的形式投入到当下(ing)的事情之中(inter)去。兴趣就是让你自己完全身在事物其中。当你真正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间去,不管这个事情多么简单卑微,你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任何一个瑜伽教练都会告诉你,即使认真的投入你的呼吸——这个每天你做过无数次的事情——都能感受到无数的乐趣。
佛家的禅宗也有关于投入的故事:
有源律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大珠慧海:“用功。”
有源律师:“如何用功?”
大珠慧海:“饥来吃饭困来眠。”
有源律师:“一切人总如同师用功否?”
大珠慧海:“不同。”
有源律师:“何故不同?”
慧大珠慧海:“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吃饭的时候吃饭,喝水的时候喝水,那就是修行。可惜大部分人不是这样,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想着工作,在喝水的时候又想着吃饭,在工作的时候想着出错,你在恋爱的时候担心分手。你在拥抱的时候还在看表……
所以我们还是凡人一个。
在做职业规划课程这几年,我见过很多很多人,他们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又或者是“好像对什么都有兴趣”。但如果你问问他们,听说你那么喜欢市场,为什么不试试看呢?他们就会回答,“如果万一失败了该怎么办?”
你知道他们的问题在哪里了吧。这些人都是不敢投入的“无兴趣一族”,那就是,他们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进入当下,他们从来没有感到过乐趣。他们总在思考“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处?”“万一做不好怎么办?”,这让他们无法从任何东西中间获得乐趣,自然也就无法对什么感兴趣。担忧之墙永远把你和乐趣隔离开来了。你就好像一个糟糕的读者,每看一页小说都要翻到最后去看看结局,那么你就完全失去了阅读的快乐。
所以当下的投入带来快乐。下面是一段我的经历:
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我从一个朋友那里学到了一个橡皮筋近景魔术。(就是刘谦春晚上表演那个)我觉得相当有趣,于是开始当场学习。在一开始的时候,我是最笨手笨脚的一个,不是穿帮就是把橡皮筋弹飞到隔壁人的碗里。大家一看我表演就说:“你表演的不是魔术,而是魔术揭秘吧。”还有人说“你以为你是刘谦啊!”
但是我还是觉得有趣,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边开车,一边用手比划这个魔术,我在优酷网上面下载了所有的刘谦的视频,一帧一帧的开他如何换手指头,如何误导观众,如何做动作。一有上课的机会,我就主动给身边的人展示。当然,有的是魔术表演,有的还是魔术揭秘表演。一个星期以后,我成功的表演了这个魔术,即使面对当天和我一起学习魔术的人,大家明明知道我在换手,却就是看不出来了!
我有什么收获?我的收获是,我可以在课堂中间变魔术让大家开心,也可以用来在家里哄哄我老婆。更加重要的是,我开始多一种让自己快乐生活的方式,我觉得我在魔术方面也很有天赋呢!而且这让我自信心膨胀。
所以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
有趣模式与无趣模式(2)
一个婴儿在玩的时候咯咯的笑,并不是因为这个游戏会让他获得什么。我们在演奏乐器的时候觉得开心,并不是因为我们就通过这个拿到钢琴十级。我们在听笑话的时候哈哈大笑,并不是因为我们要记录下来这个笑话来炫耀给别人;我们在看小说的时候觉得心向往之,并不是因为这本小说能让我减压。
因为快乐就是快乐,投入的快乐是无条件的。
现在我们对投入有了下面的理解;
1. 尝试是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的。
2. 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成果。
3. 不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智慧。
4. 不管成不成功,投入能带来快乐。
既然这样,你为什么停止你内心对后果的担忧,投入一些呢?
一个投入之人:
在我们的生命动力课程中,有一个学员分享了她在新东方的少儿师资班中间的经历。她认识到一个有趣之人。
在少儿师资班学英语的四个月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Maggie。她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大多是刚毕业几年,想进学习完马上找份工作养活自己。Maggie据说老公是富商,现在孩子上学了在家无事,出来学习算给自己找点事做。从她的穿用可以看出家里条件非常好,我们把她划为另一类人,毕竟她不用拼命学习面对未来的就业压力。
我慢慢观察到,虽然没有就业的目标,Maggie从来不迟到旷课,笔记也是做的工整详细,甚至不上课的同学借她的笔记来抄。回到寝室女生的夜聊一定少不了美容,有个同学介绍了一种很变态的洗脸祛痘办法,大概说用多少盐水和清水的比例混合,脸颊,额头,鼻子各揉搓多少下,然后你的脸上就会光滑无比。我们所有人听完一笑而过,都说这太变态了。但我发现Maggie第二天比平时早起一会,洗脸洗了很久。一个星期后,Maggie兴奋的告诉我们,那个洗脸的办法真好用,她脸上的痘痘去下去了!我们都说什么洗脸我们都忘记了……哦,我突然意识到,每次上课老师传授的小技巧,Maggie总是特别当回事,她一直都是最忠诚的实践者。
一个月后学校举行美文背诵大赛,大赛分为三轮。第一轮是任选一篇背诵,第二轮是从指定的10篇文章中抽签选出一篇背诵,第三轮从指定的20篇文章中抽签选出一篇背诵.我们班60人有中20人参加比赛,大部分人都没有参加,一是感觉这个对就业没有太大帮助,二是觉得自己英语一般,肯定会被PK 下来。我们想:“既然拿不到奖就没有必要参加了吧。”除了成就最好的一个同学,没有人真正有兴趣。
让我们吃惊的是,Maggie也参加了。我们一致认为,她的英语水平是必死的状态。但是她准备的很认真,请外教帮纠正发音,每背下来一段就向大家展示,得到同学的鼓励后背的更带劲了。让我们更加吃惊的是,Maggie终于赢得了评委的认可,和另外两个班里英语最好的同学,3人一起进入的第二轮比赛。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在国外留学过讨厌死记硬背,没有再准备10篇指定的文章,而另一个人是以刻苦认真出名的,他不仅背下了10篇还要提前准备第三轮的20篇文章。Maggie和他们不一样,她还是以一半欣赏一半学习的心态,她说读的越多越觉得英语好美,背不下来没关系但是那种感觉让她觉得很美。到了比赛那天,Maggie只背下来4篇半的文章。但她还是很高兴的参加比赛。当她没有抽中自己准备的文章的时候,她问老师“老师,很抱歉我没有背过这篇,但是我特别喜欢另一篇文章,我可以背给你们听吗?”老师同意了,当她饱含感觉背到youth is....她陶醉的仿佛没有其他人存在,美极了。
有趣模式与无趣模式(3)
而我就站在旁边,从头到尾一直看完这场比赛。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我不是花时间去评价和围观,是不是我也能够做到?从此,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那么优秀。
有趣的心智模式 与 无趣的心智模式
“有趣”之人的心智模式是这样的。
难怪有些人会总是快乐和激情。全情投入。他们在成功的时候收获到成果,在失败的时候收获到智慧,而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都收获到过程中间的快乐!他们为什么不投入呢?他们有这样一个心智模式。
冒险? —— 投入!
投入是热爱生命的钥匙。什么是快乐?就是做事情既快,又乐!
我自己正在带领团队创业,同时也是职业规划师,我需要找到那些最好的人。所以我招聘的时候有一个原则:我会尝试挑战他们,如果工资很低,你会不会来做?
我宁愿选择那些能力不算最好,但是接受低薪做事情的人,而放弃那些能力最好,但是无法承受低薪的人。因为不看钱的工作的人,往往觉得只要是能从事这份工作,本身就是对他的最大报酬。事实上,当一个人为了工作本身而不是工作后的工资来做事情的时候,他往往能够把工作做到最好,也一定会收到最多的报酬。
而“无趣”之人的模式是这样的
难怪那些吊儿郎当的人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因为害怕努力了也没有收获,他们根本就不投入!不投入和低投入的人没有乐趣,也很难得获得成果。心灵和外界都没有收获。他们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实,于是他们就对自己说:“我没有什么兴趣。”——这总比对自己说“我的能力很糟糕。”要好。
慢慢的这个模式会简化成为:
新事物? —— 我不感兴趣!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开始用“不感兴趣”来搪塞,生命也开始对他不感兴趣了。
这就是有趣之人心灵和物质都收获多多。而无趣之人心灵和物质都贫乏的原因。
无趣之人,往往是 无胆之人
你为什么那么喜欢上网呢?
在这个鬼大学,除了上网还有什么可以做的?
听说你挺喜欢读书的,为什么不去读读书呢?
因为……因为图书馆太远了,不方便。
我听说网吧好像比图书馆远一点点哦。
哦,是……其实我也不是那么喜欢读书的。
那你还有什么兴趣呢?
我比较喜欢街舞。
原来是这样,我们听说学校的街舞队的培训不错的呢,很多外校学生都来这学,你为什么不去试试看?
街舞队我知道,不过每天晚上都练习太晚了,影响学习。
我听说你晚上经常上网到三点,好像比街舞晚一点吧。
……是的,其实我也不太喜欢街舞。
那你喜欢什么?
在这个鬼大学里面,除了上网,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呢?
这是我与一个网瘾的大学生的对话。当一个人觉得面对新事物觉得无力投入,或者害怕投入了也做不好。他们就会表现出对新事物的漠不关心。
忙碌的丈夫对家务表现“不感兴趣”,往往是由于没有留出投入的时间,或者再怎么做也会被妻子数落;
你的母亲对如何用电脑“不感兴趣”,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用不好电脑,或者你让他们觉得他们太笨了;
老人们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或者怎么做都年轻人没有年轻人好;
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往往是由于自己觉得没有学好的能力,或者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
毕业生对工作“不感兴趣”,其实是觉得自己没有能赚钱的本事,或者是害怕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自己心里的满意的目标;
朋友说对爱情“不感兴趣”,其实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害怕自己投入感情也会失败。
但是没有人愿意说我很害怕,所以他们骗自己说,我根本不感兴趣!
他们不是缺乏能力,也不缺乏机会,他们缺乏的只是投入,对不知道结果的事情的投入!
无趣之人,往往不是无能之人,而是无胆之人。
所以每天问问自己,你到底是没有兴趣,还是不敢有兴趣?
生命就好像镜子一样,有趣之人对生活保持着极高的投入度,全力拥抱,生活也全力拥抱他。无趣之人用“没兴趣”把自己和生命隔绝,所以生命也躲开他。
所以有人说:Dance as if nobody was watching. Love as if you’ve never been hurt Work as if you didn't need money.
像没有人看一样跳舞, 像不需要钱一样工作,像没有受过伤那样爱,像就要死那样活着。
带着关爱而不是期待的投入生活,你会发现能力与乐趣接踵而来。
初恋都会衰退,兴趣会么?
有一次在大学讲座的时候,有学生站起来提问:
“如果连当初惊天动地的初恋都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退,职业兴趣也会么?”
我说:“会的。”
长久来说,只有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兴趣,才是不会消退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快乐来源于“紧张感的释放”,一旦一个需求已经完全被满足,紧张感就会消失,快乐也就没有了,也就自然就没有了持续的兴趣。

【汇集】生活问题对治方法查询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2759232/
老觉得被人压着, 放不开, 很压抑 -- 福报小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5285614/
【重要】心想事成的发愿要点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8812612/

  • 对任何事都只是三分钟热度型的人适合做什么工作?
    答:每一份工作都要有坚持和恒心,你现在对任务事都只有三分钟热度,证明你还没找到想要坚持的工作,或者坚持的理由.如果现在的你还是没想好,可以试着做一些自媒体的工作。例如直播。
  • 二十七八岁的男孩子,不能做什么都是一会儿热度,没有坚定,怎么才能改变...
    答:男孩子二十七八岁,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怎样改变他。男孩子成年后,还是这种情况,是件很棘手的事情。我总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中不断完善的,静待花开,这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另外,可以跟他沟通交流一下,了解他对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他想干什么工作?他对什么性质的工作感兴趣?你了解他的真实...
  • 孩子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该怎么办?
    答:孩子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孩子缺乏耐心和毅力,或者是因为他们对某些事情没有足够的兴趣。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您解决这个问题:1. 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孩子喜欢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可以帮助您找到他们真正热爱的事情。一旦找到了孩子真正喜欢的事情...
  • 对于那些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的人,你有何建议
    答:我问:既然你认为自己做事情是三分钟热度,那么你想过为什么没有?她说:我是懒癌晚期,拖延症大户。我说:不要这么说自己,这样对你很不好。那么你想想,不懒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她答:看电视,玩游戏,和朋友聊天,参加聚会等等,都不懒。我说:所以说,你不懒,你只是在某些事情上表现的比较懒,同时这也暴露了你内心的...
  • 对很多人和事缺乏敬畏之心,总有一种无所谓的心态咋办?
    答:如果一点点挫折就让你爬不起来,如果一两句坏话、就让你不能释怀,如果动不动就讨厌人,憎恨人,那格局就太小了。放下你的浮躁, 放下你的懒惰,放下你的三分钟热度,放空你禁不住诱惑的大脑,放开你容易被任何事物吸引的眼睛,放淡你什么都想聊两句八卦的嘴巴,静下心来好好做你该做的事,该...
  • 做事三分钟热度是何种感觉?
    答:三分钟热度就是对一样东西表现出非常喜爱,但是只维持了三分钟,这种感受其实也不是很好,会体现出这个人不成熟。
  • 为什么我总是只有三分钟的热情?
    答:你没投入。交朋友时就潜意识里抱着可有可无的想法去交,靠新鲜感来支撑,自然新鲜感一过,就觉得无趣了。如果你想改变自己,就不要对人和事都抱这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真真正正投入进去,去感受他(她?它?)的优点,缺点,能带给你的欢乐,痛苦,以及其他。当然,不止是他们带来的,还有你得付出...
  • 孩子做什么都三分钟热度,需要怎么解决?
    答:孩子做事情的时候总是三分钟热度,是因为孩子对什么事情都特别的好奇。这个时候家长要学会让孩子去坚持,如果孩子坚持了一段时间不想坚持,一定要给孩子时间。即使孩子最后放弃,这也是他对于毅力的锻炼。如果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遇到的困难,然后放弃,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承受能力是什么。要了解到孩子在做事...
  • 如何告别三分钟热度,持续专注于一件事?
    答:要想告别三分钟热度,持续专注做一件事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制定科学的进度表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应该制定一个科学可行的进度表,将目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并制定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如果一件事情预计需要一年的时间去完成,可以将事情进行细分,并形成月、周、日计划,制定每一天需要完成...
  • ...性子很傲 慢热改不掉 畏寒 三分钟热度却念你至今
    答:我这个人不太会说话 对什么事都持无所谓的态度 没心情去捧着谁 算是个比较骄傲的人 对人对事都慢热 还做事三分钟热度 这样一个我 却到现在都没能忘了你(大概可以加个:我是有多爱你 ps这是台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