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武汉的由来和历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武汉市历史名称

据近年考古工作发现,一万多年前,武汉地区已有先民生息繁衍。市郊黄陂的盘龙城遗址,考证为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商代古城。武汉在夏代属荆州,殷末属南国,周初属周南,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东汉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280年)、曲陵县(305年)、汉津县(597年)、汉阳县(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25年)、汝南县(378年)、江夏县(589年)。明成化年间,龟山以北的汉水支流逐渐成为汉水入江主流形成武昌、汉阳、汉口的三镇格局。武昌这名始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寓“因武而昌”之意。与江北汉阳有“双城”之称。明代以后,汉阳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勃兴,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武阳夏三镇的统称枣“武汉”开始被使用。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委员临时联席会议确定“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武汉”。1927年4月16*,成立武汉市政委员会,这是统一建市的开始。随后分分合合,至1949年5月24*,武汉市人民**正式成立,武汉市的名称至今保持不变。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武汉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医院作为武汉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和重症鉴定治疗医院,医疗服务辐射全省乃至全国。医院现有武胜路东院区、古田三路西院区及常青分院共3个院区,共占地60亩,建筑面积17.89万㎡,建有国内一流、功能完善的门诊楼、住院楼和手术室,临床医技科室71个,专家门诊93个、专科门诊49个,开放床位2100张, 3.0T核磁共振仪、64排128层CT、数字化平板血管机、直线加速器、高压氧舱、数字一体化手术室等顶级医疗设备一应俱全。近几年来,医院各项运营指标年增幅平均水平超25%,2014年门诊量118.1万人次、手术2.5万台次、出院患者7.3万人次。 医院在1864年创立时名为“汉口普爱医院”,1958年更名为武汉市第四医院,1999年,经湖北省卫生厅批准,医院增挂“武汉市骨科医院”院牌,2003年经市政府批准、与武汉市十医院合并,医院恢复“普爱医院”原称。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的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武汉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在离汉口仅30里的府河北岸,就建有古城,遗址在盘龙湖畔被发掘出来。可见,自商、周以来武汉地区即是重要的古城镇。
武汉是武昌、汉阳、汉口的合称,即"武汉三镇"的合称。武汉成为统_的大城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武汉三镇在历史上形成的时序为江北(汉阳)先于江南(武昌),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毗连汉阳的一个水曲荒洲,因此,在明代以前,所谓"武汉",乃是武昌、汉阳两地的合称。元代武昌、汉阳均属湖广行省,鄂(武昌)汉(汉阳)并称,是为双城。元代诗人余阙在诗中把武昌。汉阳称为"双城",显示了武昌、汉阳由单称到合称的趋势。
明宪宗成化(146--1487)年初,汉水改道人江,汉口 始形成市集。但每到夏天涨水之际,江水漫溢,人们仍无 法安居。1635年(明崇侦八年)通判袁倡创筑长堤(上起硚口,下迄堤口)以障水患,此堤名曰"袁公堤",即今日 之长堤街。此后,居民日增,到清仁宗嘉庆时,汉口居民 已达 36,929户,129,183人,但汉口在很长一段时间 里,一直隶于汉阳县,因此,早期的"武汉"概念仍是武 昌、汉阳双城的合称。如 1822年(清道光二年),范锴所 著《汉口丛谈》中"遂陷武汉等郡"一句,即指武昌、汉 阳等郡(府),汉口是称不上郡(府)的。咸丰年间,湖北巡抚胡林翼在其奏章、函牍中常用"武汉"两字,如"武汉为荆襄咽喉"、"若使武汉克复"、"武汉两城对峙"等等,显然也是指武昌、汉阳(当然也包括了汉口)两地的, "武汉"实际上应读作"武、汉"。
汉口的独立地位是在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才确立的,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阳、夏分治,改汉口同知为抚民同知,分汉阳汉水以北地段北至摄口,西至娇口,拨归同知管辖,立名曰"夏口厅"。到民国初年,改同知为知事,易厅而为县,于是便有了夏口县。当时,武昌(江夏)、汉阳、汉口(夏口)仍以各自名称为主,而且各有隶属,如清末时江夏属武昌府,汉阳、夏口属汉阳府,民初时夏口属江汉道,故未形成统一的行政建制,在历史上,亦有将汉阳、汉口联称为"阳夏",将武昌、汉阳联称为 "武阳",将武昌、汉阳、汉口联称为"武阳夏"者。
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次年初,国民政府将汉口市(辖汉阳县)与武昌合并,划为京兆区,作为首都,并建立统一的武汉市政府,此时,武汉才取得了作为政区、市区的称谓。此后,武昌、汉阳、汉口时分时合,直到 1949年解放前夕,汉口作为直辖市,武昌作为省辖市,汉阳作为县而分治。
解放后,政务院将汉口、武昌、汉阳(县府所在地及邻近地区)合并为武汉市(原汉阳县治所迁至蔡甸,保留县的建制),武汉市人民政府设在汉口。至此,武汉三镇才名符其实地合三为一了。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
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

  • 搜集武汉的由来和历史
    答:武汉是武昌、汉阳、汉口的合称,即"武汉三镇"的合称。武汉成为统_的大城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武汉三镇在历史上形成的时序为江北(汉阳)先于江南(武昌),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毗连汉阳的一个水曲荒洲,因此,在明代以前,所谓"武汉",乃是武昌、汉阳两地的合称。元代武昌、汉阳均属湖广行...
  • 武汉有哪些citywalk路线能感受老武汉风情?
    答:你可以沿着大桥步行,欣赏长江两岸的美景,感受到大桥的壮丽和历史意义。在大桥的周围还有一些老式街区和小巷,可以体验到老武汉的生活方式和风情。夜景超级美~大城市的繁华还是要亲自去感受一下!l 武汉中山公园:中山公园是武汉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也是老武汉的代表性景点之一。你可以在公园内漫步,欣赏湖...
  • 历史作业:武汉历史人物(30分)
    答:1、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2、熊廷弼(1569~1625)明代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飞百,亦作非白,号芝冈,湖北江夏(今湖北武昌)人,楚党。熊廷弼有胆略,知兵事,且...
  • 长江日报
    答:历史沿革195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党报,作为中南局机关报的《长江日报》于1952年12月31日终刊,由武汉市委机关报《新武汉报》接用《长江日报》报名,于1953年元旦继续出版。中南《长江日报》一部分人员参加了武汉《长江日报》的工作。这时的《长江日报》主要担负武汉市委机关报的任务;同时,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
  • 武汉、中国、世界桥文化
    答:原文:拥抱社会,探索生活真谛:远足拉练,参观阳逻大桥、阳逻水厂、阳逻电厂,体验武汉桥文化的无限魅力。特别提示:本次活动研究课题:武汉桥文化。请搜集武汉桥文化、中国桥文化和世界桥文化资料。7月28日下午5点之前要搜集到,时间短悬赏100分,懂文化的帮我找找这方面资料,要求全面、精简。 展开 ...
  • 武汉市文物保护情况调查报告
    答:目前,省文物法未修订颁布,市文物法修订工作尚未列入市人大立法计划,致使我市的执法依据不全。二是名城保护工作的法规体系不完善。1999年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其中列有专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我市目前尚没有详细规划和具体措施与之配套,不便于实践操作,从而减弱了名城...
  • 武汉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答:武汉中山公园是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始建于二十世纪初,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娱乐、饮食、游艺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是武汉闹市中的绿宝石。中山公园占地32.8万平方米,其中水上面积6万平方米。绿地率91%,古树名木140株。最观功能分前、中、后区。...
  • 黄鹤楼“汉口茶港”昨天正式揭牌
    答:昨天,武汉的历史文化地标黄鹤楼迎来新成员——“汉口茶港”的揭牌仪式。这个位于汉口江滩、临近武汉防汛纪念碑的约400平方米区域,融合了多种功能,旨在重现汉口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早期作为世界茶叶贸易中心的辉煌历史。茶港内部陈设丰富,不仅设有茶馆供市民品茗闲谈,还展示了汉口茶叶的悠久传统和本地特色。
  • 武汉的特产是什么
    答:蔡甸莲藕,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特产,具有独特品质,不仅莲藕外观通长肥硕、质细白嫩、藕丝绵长,而且口味香甜、生脆少渣、极富营养,药用食补两宜。蔡甸城关建镇于晋,莲花湖环抱古镇,湖水清澈,湖泥肥沃,由于汉江多次改道,洪水泛滥,矿物质淤积,为蔡甸莲藕的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蔡甸植藕历史悠久。
  • 湖北省黄梅县蔡山镇周上屋村的历史
    答:回答;周上屋村原名为 梅细墩村 ;其实本村的历史算为悠久,总共已有400余年历史,早在清朝年间就有,公元1644年--至今,当时梅细墩村的祖宗实际只有4位,分别是梅氏,周氏,鲁氏和王干氏夫妇,具体坟葬位置大概在梅个梅元屋边的港边,梅元屋与杀猪的二女屋隔壁的中间那地方;算是祖宗坟,最后发指派开,分别以梅姓,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