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论点和中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岁做事能合于礼,四十岁能辨惑解疑,五十岁能知晓自然规律,六十岁能闻言知意,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规矩.” 这则语录,孔子自述其进德修业的过程,总结了他人生各个阶段所达到的境界.从少年时“有志于学”开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的积累、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生经验也不断攀升至新的高度.孔子以自己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少年时的“有志于学”将为一生成长和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而终身学习,会使人不断提高,终身受益.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所获.” 这则语录讲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的后果是“罔”,思而不学的后果是“殆”,两种情况对举,从反面证明了“学”与“思”的重要性,指出了它们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可见,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所得.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给他取谥号‘文’呢?”孔子说:“聪明而好学,不以对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给他取谥号为‘文’”.孔子借为学生解释孔文子谥号的机会,阐释了自己对“文”的理解,阐述了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勤勉好学,不耻下问.从中也可看出孔子本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另外,我们也看到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是非常善于把握教育机会的.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履一篑,进,吾往矣.”(《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如果停止不做,这是我自己主动停止的.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了一筐土,但是如果我继续干下去,那就是我主动前进的.孔子以“为山”和“平地”为喻,论说坚持不懈的重要性.眼看就要成功的事,终究不成,是因为没有坚持到底,以致前功尽弃(《尚书》中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句);艰巨的任务虽只刚开了个头,但只要不断前进,终能成功.从中我们可以懂得:学习贵在坚持,不能止步不前;而后退和前进,全在自己,不在他人.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也,小数业;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大王(这里是指齐王)不聪明不值得奇怪.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再生长的.我能见大王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大王身边,我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下围棋作为一种技术,只是一种小技术;但不专心致志,就不能学好.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假如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但一定比不上那个人.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啊.” 孟子以“一暴十寒”作比喻,解释了大王“不智”的原因,告诉人们,学习不能一曝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又以“学弈”为喻,通过两人学习态度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即使是同一位老师来教,即使是最好的老师来教,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由此阐明学习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道理,并强调了学习的效果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由学习态度决定的.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 译文: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取信它的两三页罢了.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极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尚书》中有武王伐纣“流血飘杵,赤地千里”的记载,孟子是不相信的.他认为仁人无敌天下,武王是至仁之人,而纣王是至不仁之人,以至仁伐至不仁,不可能出现杀戮无数的血腥场面.虽然这个推断未必符合史实,但孟子的这种质疑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这六则语录从学习作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不同角度论学,采用比喻、举例、对比等方法,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 孔孟论学论点和中心
    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岁做事能合于礼,四十岁能辨惑解疑,五十岁能知晓自然规律,六十岁能闻言知意,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规矩.” 这则语录,...
  • 孔孟论学、勉学、黄生借书说、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问说的理想...
    答: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接着辩证地分析“问”与“学”相辅而行的关系,再转而强调指出:好学一定要勤奋。第二部分:本论。第二——六段从正反两方面详细阐明为什么要勤问。第二段先从正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问不择人,问必有得。作者分两方面论述:①说明三种问的人(贤...
  • 借手法的文言文
    答:⑶中心主题:阐明了要取信于民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8、孔孟论学(八下)⑴前四则,作者:孔子 选自:《孔子》。 后两则,作者:孟子 选自:《孟子》。 ⑵题材:孔、孟子及其弟子言行。⑶中心主题:①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和认识能力提高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 ②学习离不开...
  • 不要持怀凝态度的文言文
    答:⑶中心主题:阐明了要取信于民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8、孔孟论学(八下)⑴前四则,作者:孔子 选自:《孔子》。 后两则,作者:孟子 选自:《孟子》。 ⑵题材:孔、孟子及其弟子言行。⑶中心主题:①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和认识能力提高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 ②学习离不开...
  • 秋阳赋文言文阅读
    答:⑶中心主题: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7、曹刿论战(八上)⑴选自:左丘明(春秋)所作的《左传》。⑵题材:写史文。 手法:以齐鲁长勺之战为线索,写鲁庄公的“鄙”,突出曹刿的“远谋”。⑶中心主题:阐明了要取信于民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8、孔孟论学(八下)⑴前四则,作者...
  • 2014上海高考语文二模分类文言文
    答:小石潭记(柳宗元)18.孔孟论学(前四则《孔子》后两则《孟子》)19.淮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20.黄生借书说(袁枚)21.问说(刘开)22.卖柑者言(刘基)23.岳阳楼记(范仲淹)24.醉翁亭记(欧阳修)25.记承天夜游(苏轼)26.陈涉世家(司马迁)27.出师表(诸葛亮)28.桃花源记(陶渊明)29.捕蛇者说(柳宗元)30....
  • 孔孟论学论点和中心
    答:”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岁做事能合于礼,四十岁能辨惑解疑,五十岁能知晓自然规律,六十岁能闻言知意,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规矩。” 内容理解: 这则语录,孔子自述其进德修业的过程,总结了他人生各个阶段所达到的境界。从少年时...
  • 关于坚持以恒的文言文
    答:8、孔孟论学(八下)⑴前四则,作者:孔子 选自:《孔子》。 后两则,作者:孟子 选自:《孟子》。 ⑵题材:孔、孟子及其弟子言行。⑶中心主题:①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和认识能力提高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 ②学习离不开思考,思考有利于学习。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③学习应该不懂就问,...
  • 不甘平庸的文言文
    答:8、孔孟论学(八下)⑴前四则,作者:孔子 选自:《孔子》。 后两则,作者:孟子 选自:《孟子》。 ⑵题材:孔、孟子及其弟子言行。⑶中心主题:①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和认识能力提高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 ②学习离不开思考,思考有利于学习。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③学习应该不懂就问,...
  • 自编文言文持之以恒
    答:8、孔孟论学(八下)⑴前四则,作者:孔子 选自:《孔子》。 后两则,作者:孟子 选自:《孟子》。⑵题材:孔、孟子及其弟子言行。⑶中心主题:①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和认识能力提高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②学习离不开思考,思考有利于学习。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