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进京赶考,得到了君王的什么金口玉言,意外成为状元,当上宰相?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6

这位书生叫做李春芳,当上状元也全凭运气,原来皇帝已拟定好了另一位考生为状元,在准备下笔的时候,无意间把墨汁洒到了李春芳的考卷上,皇帝说话一言九鼎,自然写出去的字也不能改变,便说到,“这次的状元就是你了"。然后李春芳就开始了仕途之路,到最后做到了宰相。不过这都是野史记载的。

李春芳是一个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人,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李春芳中了举后并没有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又投到名师门下学习,在嘉靖26年成为状元。然后就入朝为官,成为翰林院修撰,之后便被皇帝挑入西院写青词,由于李春芳青词写得特别好,得嘉靖皇帝的赏识,于是就提拔他做了翰林学士。

后来经过官位多次的调整,做过礼部尚书的的李春芳兼任武英殿大学士。而李春芳的每一次升迁,都是经过别人推举的,也能证明他的人缘特别好,能力不错,后来便坐到了宰相的位置。

因为后来他卷进了朝朝廷的斗争当中,由于他本人并不喜欢权力,不喜欢明争暗斗,便决定回家养老李春芳两次请旨均没有被皇帝准许。这之后李春芳并没有放弃,而是连续请旨,中间也遭奸人陷害,依然没有放弃,在连续请旨5次后,皇帝实在是没有办法拒绝,便允许他回乡养老。李春芳是一个标准的读书人,不喜欢舞弄权力,有一个读书人的不屈气节。由于李春芳青词写得特别好,还有青词宰相之名。



明朝的李春芳
李春芳这个人很厉害,他20岁就已经中了举人,想一下后来晚清名臣曾国藩23岁的时候,还在为如何才能够中秀才而彷徨无计,范进老先生更是到50来岁才中举人,就能够知道李春芳在读书这方面的天资有多高了。而且最为厉害的是,李春芳不仅仅是天资极高,而且还极为勤奋,每天苦读到深夜,并且他家还很有钱,可以出资让他到处去拜访名师,简直就是一个生来自带主角光环的人。
在36岁那年,也就是明朝嘉靖28年,来自江苏兴化的年轻读书人李春芳高中状元,而且在他参加科考那一年,15岁就已经成为举人的张居正也参加了,并且成功成为进士,不过名次却要排在李春芳后面,可见李春芳在那一个年代,确实是当世最为厉害的几个人之一。
但是我们现在一提到明朝嘉靖时期,基本上能够想到的就只是整天修仙的嘉靖皇帝,为国积劳成疾的张居正,为国征战四方的戚继光,乃至于祸国殃民的严嵩与严世蕃等人,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想到李春芳,尽管他也曾经执掌内阁多年。
这主要与李春芳本人的性格有关,他虽然才华卓越,但是却无意于权位,也没有普通读书人那一种报国济民的理想情怀,要的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种和稀泥的局面。他之所以能够执掌内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会写青词,并且写得特别好,以此而得到了嘉靖皇帝的提拔,李春芳一生中虽然有多次提拔,但是并没有几次是大臣同事们选举,全是由最高领导嘉靖皇帝一手提拔的。
所谓青词就是在祭祀的时候上奏老天的文章,讲究的是文藻华丽,对仗工整,由于嘉靖一心修仙,想要在天上仙人面前留个好印象,所以就对于青词极为看重,而李春芳也正是这一手本事才被接连提拔,最后成为了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之位,不过他在成为首辅之后也不干实事,引起百姓不满,给了他一个“青词宰相”的名号。
甚至民间还因此流传一些关于李春芳的野史,说他这么会写青词当初之所以能够成为状元,也完全靠的是运气,当初皇帝在钦点状元的时候,本来已经制定另一位考生姜西马为状元,但是在无意间将墨汁洒在了李春芳的考卷上。因为皇帝是“金口玉言”,所以说出的话就不能悔改,这滴下的笔墨自然也不能够涂改,于是就只能够将错就错地称:“好,状元就是你了!”于是李春芳就这么成为了状元。

这名状元就是明朝时期的李春芳,而在当时皇帝拟定状元的时候,不小心将墨水洒到了李春芳的考卷上,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也不好改变决定,意外之下也就将李春芳封为了状元。

这个人说的就是明朝的李春芳,李春芳在读书这方面的天子纵横,又会来事,而且最为厉害的是,他运气也好,于是李春芳就这么成为了状元。

其实李春芳在读书这方面的天资有多高了。而且最为厉害的是,李春芳是天资极高的,于是李春芳就这么成为了状元。

  •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辩论论具
    答:另一类现象是,富家的千金小姐无意中救助了落泊潦倒的进京赶考的书生,最后是落难书生高中状元或进士,仕途飞黄腾达,迎娶美妙佳人。这类爱情故事很浪漫,从经济学角度看,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富家小姐,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具有利他主义精神;第二,小姐慧眼识英才,具有战略眼光,看到了落泊书生是只潜力股,成长性很好。因此...
  • 古代学子进京赶考应该已经是举人了,为何还有穷困潦倒的落魄书生呢?
    答:科举制度自隋朝开创,到唐宋时期逐步完善,再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朝代的科举制度并不统一。事实上,举人拥有特权是从明清时期开始的,也正因举人拥有各种特权,才会有"穷秀才、富举人"的说法,而此前各个朝代进京赶考的考生,却是不乏落魄书生的。历朝历代科举制度各有不同 从唐宋...
  • 有着哪种忌惮的土匪,就是不敢打进京赶考的书生主意?
    答:正是宋真宗的这首诗,让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超级阶层崛起——书生。在以后的1000年里,不论是在文学作品当中还是在历史当中,都有着许许多多的进京赶考的考生,这些书生似乎在任何时代都是历史的主角,被光环加持。乃至其带着丰厚的盘缠上路,连土匪都不打劫他们,这是为什么呢?土匪:你不看他腰间绑啥...
  • 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呀?
    答:老夫人是一个多苦多难的、已经衰败了的封建家庭的家长。丈夫刚刚去世,能够担负起家庭支柱的小儿子尚且年幼,显赫的相府之家转眼之间变得只剩“至亲三四口儿’,而客居萧寺,后面会遇到什么麻烦,她一无所知。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
  • 有一个书生,进京赶考,到了京城,见天色已晚,便找了一个客栈住下,晚上睡...
    答:书生说:“头一个梦,我梦见房上长着棵白菜。”谢仙说:“好梦!房上长白菜那是高于一切,应着年兄赶考必定文压群 英,独占鳌头。”书生听了,半信半疑地问:“那房上无水,白菜不要干死?”谢仙说:“房上无水有天水呀!天水滋润,正应着成事在天,这预兆着 你进京赶考还能得到老天保佑呢...
  • 古代书生进京赶考背后都会插旗子,这样做有什么用呢?
    答:古代书生进京赶考背后都会插旗子,这是因为旗子是当时古代书生进京赶考的一种标志,它能够激励自己不断进取;还可以作为官道上通过各地关口的凭证;拦路抢劫的强盗看到旗子,也知道是穷命书生,不再招惹。进京赶考对于书生来讲,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十年寒窗苦读,即将有可能金榜题名;但是也是一件让人担忧...
  • 古代学子进京赶考应该已经是举人了,为何还会存在穷困潦倒的落魄书生呢...
    答:经济条件也得到了改善。而且在明清时期举人如果进京考试当地官府都会发放一定的盘缠,所以他们不用为路上的开支发愁。甚至有的书生中了举人以后,社会地位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就会有很多本地财主自愿的送上银子豪礼来巴结这位举人。因此明清时期的举人已经是很富有的了。所以古代学子进京赶考的举人在明清过后的...
  • 古代的山贼劫匪为什么从来不抢进京赶考的书生?
    答:由于劫匪通常并不富裕,他们劫掠的对象往往并不限于富庶人家,只要在他们面前路过的行人,无论老幼贫富都会被抢劫一空,但是有一类人劫匪们往往都不会动,那就是进京赶考的书生。首先不抢书生并不是因为书生们穷,能进京赶考的身上的盘缠即使再少也不会比一般行人还少的,像小说中那些空手进京赶考的...
  • 古代学子进京赶考应该已经是举人了,为什么还有穷困潦倒的落魄书生?
    答:经济条件也得到了改善。而且在明清时期举人如果进京考试当地官府都会发放一定的盘缠,所以他们不用为路上的开支发愁。甚至有的书生中了举人以后,社会地位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就会有很多本地财主自愿的送上银子豪礼来巴结这位举人。因此明清时期的举人已经是很富有的了。所以古代学子进京赶考的举人在明清过后的...
  • 古代土匪横行,但是很少抢进京赶考的书生,这是为什么呢?
    答:中了举,才有资格进京参加会试和殿试。中举就是要在秀才堆里的省大考拿名次,一般都是前一百名才有可能被录取。中了举,就可以上京赶考了。到了这一步,才算是看到了一点官毛。但是那时候土匪横行,而书生却很少遭遇打劫,这是为什么呢?一、考生的身份特征 能够进京参加会试的考生,全都是举人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