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道教有何区别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2
道教和佛教的区别是什么

1、世界观不同
佛教是无神论,道教是有神论。佛教和道教认为人皆可成佛或神。但佛只是思想上比人境界高,生理上和人一样,也会生老病死,道教神则是有超能力的不死族。
佛教主张学习宏观的世界,各门各类各种知识都应该去学习,所谓勤学五明,道教集中修炼内功,依靠炼丹术等辅助手段以成仙为目的。佛教是以觉悟,灭除苦为目的。
2、对待生和死的态度不同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

3、主张不同
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
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切来说都是苦海。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4、对来生今生的态度不同
佛说来世,道重今生。道教更讲究今生今世之事,佛教更多说来生之事,道教不否认来世,但认为今生人应该过得不留遗憾,更认为来世之时人早已不是自己。
5、背景不同
佛教来源于印度尼泊尔,位于西方。道教生于神州,位于西方。
6、对灵魂的态度不同
佛教认为一切都是空气,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中说灵魂是根本,肉体是衣服,人死了再如轮回,好比是一个人换一件衣服一样,所以注重下辈子。
道教继承的是华夏原有的灵魂看法,你投胎转世后就不是你自己了。

7、道说金木水火土,佛说地风水火
道教源于华夏,华夏自古以来讲究把事情分为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象,后四象化五行,为事物发展的五种形态。佛教说的地风水火是印度思想,为物质构成,正因地风水火是物质构成的说法,道教说物质的时候也会说地风水火。
8、信仰不同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佛教讲悟,讲修行,只有做到戒定慧,才能有机会开悟,要靠修行者自己努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教

佛教是无神论,道教是有神论。
佛教和道教认为人皆可成佛或神。但佛只是思想上比人境界高,生理上和人一样,也会生老病死,道教神则是有超能力的不死族。佛教主张学习宏观的世界,各门各类各种知识都应该去学习,所谓勤学五明,道教集中修炼内功,依靠炼丹术等辅助手段以成仙为目的。佛教是以觉悟,灭除苦为目的。

扩展资料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佛教 百度百科 - 道教

道教是我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两教有相容的地方,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认为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修"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磐[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显示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放弃对现实的追求,注重的是来世.
<2>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3>.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
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解读这句话需要一些中医的知识。我概要地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
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以上就是佛教和道教在对生死问题上的观念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法

<4>佛教起源于印度,道教起源于中国。佛教的目的是修练成佛,而后希望生成舍利子,进入不轮回的世界,是否进入了不轮回的世界理论上
是无法论证的。道教的目的是长生不老(或说是成仙),这个可以通过年龄记载,或人们的亲眼所见论证。从这点上看,本人觉得佛教是
纯粹的宗教,跟科学难以挂钩;而道教并不是纯粹的宗教,道教修练长生不老是一门自然、生命的科学,例如其派生出来的人体经脉论.
佛教修心,还要普度众生,四处游历,接受内心的考验.
道教一般是修性,一般会隐居,希望远离俗世,与自然沟通达到大成!追求科学洞察宇宙奥妙.个人觉得道教比较付合我所追求的。

  “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是广义的。我试将“佛”的定义如下: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让我重复一遍:“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这里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要为“佛”下一个定义,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简单地说,佛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觉者”由梵语音译为浮屠,佛陀等,佛是佛陀的简称。 也许更明确一点,应该说佛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 还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普遍地为一般人所接受,就是说:佛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换句话说,佛就是一个自己已经觉悟了,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的人也能够觉悟,而这种自觉(觉)和觉他(行)的工作,已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
  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现代世界也有着一定影响性。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来功德成仙,常见后来的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与道术的修练者

怎么说呢,道教是中华本土土生土长的一种古老宗教,其实在道教前本土还有一种“巫”,在战国时期是没有道教这个说法的,有的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道家学说,直到汉朝时期才有比较正式名字,当时张角创立的“五斗米教”就是早期道教形式。佛教虽然也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教派,但他的发源地是在另一个古国印度,在唐朝前虽有陆陆续续的传佛者来到中华,但一直并没有怎么兴盛。
在教义上道教一部分借鉴了巫的学说,讲究将自身与自然万物同(这一点其实就是巫的特色,巫是一种崇拜山水自然的学说),通过与万物交流“生”的定义,从而使自身心灵空灵,肉身生气生生不息,最后心神身合一,超脱万物而达到仙的高度(巫是通过“死”来达到“生”的)。
而佛教在开始的失败后也借鉴了道教的一些教义(比如道教有三清,佛教就改变某些教义,从而有了佛教的三世佛),讲究是将自身的心灵直接与万物隔离,不为万事万物所动,使得自身的心灵达到一种所谓的“大圆满”,而肉身不过就是承载心灵的一个容器,只要你的心灵圆满,肉身是随时可以放下的。其实从佛教的某些说法上就可以了解一些他们的教义了,比如他们说一入佛门就不在三界五行中了,说的就是要你将心灵与自然隔离。

(以上纯个人意见,别砸板砖啊!)

佛家是讲究静,道家讲究动,佛家修心,道家修功前提是先要把佛家的心修好了才会出功

道教的人修道求道,道包括所有的和所没有的,就是啥都包括了,佛只求脱离烦恼,得到解脱

  • 道教和佛教有什么不同?
    答:佛教与道家哲学的十大区别 1.宇宙观 宇宙观是关于宇宙起源和发展的观点,是任何哲学学说的基础观点。佛教哲学的宇宙论是缘起说。即佛教认为世间上的万事万物,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故此缘起论否定创世说。《道德经》的宇宙论是创世说。即宇宙万物为道所生。也...
  • 道教和佛教有什么区别?
    答:另外,佛教认为身体发肤都是“臭皮囊”,成佛后毫无用处,因此很少锻炼身体。而道教这种本土宗教,起源于老子的道家哲学思想,追求长生和成仙。于是道士们注重日常修身养性,练气养生,体内阴阳协调自然偏瘦。第三,生活习惯不同。佛教的管理制度更加严密,每天早中晚该做什么都有严格安排。而且和尚一般都...
  • 道教与佛教的区别与联系
    答:宗教教义的形式不同:道教主要以道家经典和符咒等方式传播,注重个体修行和心性修炼,倡导“无为而治”;佛教主要以经典和律规为基础,注重众生救度和禅修,强调“因果律”和“轮回”。宗教仪式和礼仪的差异:道教有很多丰富多彩的仪式和礼仪,包括道教道场的建立和祭祀仪式,以及道教法器和符咒的使用等;...
  • 佛教与道教的区别是什么?
    答:基本区别: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切来说都是苦海。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
  • 佛教与道教有何区别
    答:而佛教则主张放弃对现实的追求,注重的是来世.<2>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
  • 道教与佛教的差别有哪些?
    答:两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
  • 佛教和道教的区别是什么
    答:道教是中国土生宗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佛教则是外来宗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呢?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
  • 佛道有何区别?
    答:而道教则完全不同,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和尚需禁欲,心中只有佛,死后坐化,留舍利,莲花宝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则不是那么严,且更实际,有助人的信念,讲究修炼,最后羽化飞升。2、对待生和死的态度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
  • 佛教和道教有什么区别
    答:5、文化背景差异 佛教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其文化背景与西方哲学有关。道教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其哲学根植于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6、对灵魂的看法不同 佛教认为一切皆为空,灵魂是本质,而肉身如同外衣,人死后灵魂将轮回转世。道教则坚持中国古代关于灵魂的看法,认为灵魂转世后,个体的身份和...
  • 道教和佛教有什么区别?
    答:佛和道关键区别在于怎样摆正自己的地位,是旁观者还是观察者。道家的人心,是旁观时间和宇宙的旁观者,由佛学以至于后来的禅说的是造作者观察者。5、宗教目的:有人说佛教目的在成佛,道教目的在成仙,我认为这都是片面理解了。在宗教的本质目的上,道和佛的意义都是要求正确地见和行。所谓“道”,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