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戏剧的溯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湖北的戏曲有哪些?

湖北最有代表的地方戏曲是什么?楚剧发源于民间地头丨戏码头

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历史上,梨园原本是唐朝皇帝游乐的地方,举行的活动包括拔河、打球等。唐玄宗自作新曲名曰“道调法曲”,曾选伶人三百人在禁院梨园中歌舞,“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霓裳羽衣曲》在梨园亦有表演。
后遂称戏班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有时也称京剧为梨园。梨园的最高长官为崖公。梨园的乐官还有梨园教坊使、梨园使、梨园判官、梨园供奉官,都是高级管理者,由宦官担任。
另外都知是低级乐官,由具备音乐才能的乐人担任,后因乐官过多,无法管理,在都知之上,又设都都知一职。安史之乱后,梨园逐渐衰落。唐文宗时梨园又设仙韶院,大和九年,太常少卿冯定奉命对法曲进行改造。

扩展资料:
唐玄宗酷爱音乐,他6岁的时候就能歌善舞,显露出音乐资质。
少年时就在府中自蓄散乐一部以自娱。他精于多种乐器演奏,如琵琶、横笛等,羯鼓的演奏技艺尤为高超。唐玄宗还是一位少有的作曲大师,他一生参与创作的音乐作品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器乐独奏曲、合奏曲和大型歌舞曲。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也与音乐有关,杨玉环除却容貌出众,更令玄宗神魂颠倒的是她高超的音乐舞蹈艺术修养。
史载她“善歌舞,通音律”。杨贵妃最精通的还是节奏很快、身姿灵巧的胡旋舞。相传当时李隆基创作出《霓裳羽衣曲》后,杨玉环只是略为浏览,很快就编制出《霓裳羽衣舞》。
然后依韵而舞,身段飘摇,翻跃婉转,满座风生。玄宗大为兴奋,翩翩不能自已,亲自为爱妃伴奏。
唐玄宗前期,大唐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许多外国的使臣、学者、商人纷纷会集长安。在中外文化的影响下,唐朝的音乐得到空前发展。在这个时候,唐玄宗对唐代的音乐制度也作了多次重大改革,调整了原九部乐、十部乐为坐、立部伎,促进音乐艺术提高。
后来,唐玄宗又设立梨园,扩充教坊,培养了许多的音乐艺人,同时吸收和容纳外来音乐。
对此,史料上有相关的记载。《新唐书·礼乐志》则说:“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大概意思就是唐玄宗精通音律,又酷爱乐曲,所以就选了乐师和宫女加起来差不多三百人在梨园教授音乐、舞蹈和戏剧,如果有人出错,唐玄宗必会发现并帮助其改正,所以这些人就被称为“梨园弟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梨园

公元前十四世纪末战国时代的楚国《九歌》里,可以窥见扮神进行歌舞表演的影子。《九歌》中共有迎送八位神灵的歌词,这八位神灵是天神、太阳神、云神、命运神、生育神、河神、湘水神、山神。从歌词中得知,表演场面宏大,上场人物众多,各自身着艳丽服装,手持香花瑶草,使用众多乐器,表演精彩热烈,表演过程展示了戏剧情节。这是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写到的中国戏剧之起源时所描述的情景。然而,打开湖北地方戏曲艺术的首页,就翻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剧、楚剧、黄梅戏、荆州花鼓戏等具有浓郁湖北特色地方戏曲的辉煌发展史,也触摸到湖北文化艺术推动中国戏剧,以及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座座闪光丰碑。



  • 湖北戏剧的溯源
    答:公元前十四世纪末战国时代的楚国《九歌》里,可以窥见扮神进行歌舞表演的影子。《九歌》中共有迎送八位神灵的歌词,这八位神灵是天神、太阳神、云神、命运神、生育神、河神、湘水神、山神。从歌词中得知,表演场面宏大,上场人物众多,各自身着艳丽服装,手持香花瑶草,使用众多乐器,表演精彩热烈,表演过...
  • 沔阳皮影戏历史溯源
    答:溯源 皮影艺术起源于西汉,兴盛于隋唐,到公元960年的北宋初年,京城汴梁的“酒肆”中已专有影戏演出。在元朝时,影戏随军传到南亚一带,十七世纪传到欧洲各国,被誉为“电影始祖”,清代曾是影戏的极盛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沔阳皮影曾出现“五里三台戏”的盛况。然而十年文革的破坏,皮影剧本...
  • 荆州花鼓的历史溯源
    答:其起源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是在清道光年间的沔阳州,即现今的仙桃、天门、潜江一带。闹年的花鼓、采莲船、莲花落、敲碟子等民间歌舞与“一人唱、众人和”的薅草歌为主流的田歌和三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共同构成了荆州花鼓戏的源头。清道光年前,是为花鼓子的“田园时期”。田园,田地也。在江...
  • ...黄梅戏保护区域是安徽省的安庆市和湖北省的黄梅县。
    答: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地区的怀腔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梅戏与湖北省黄梅县并无关联,并且黄梅戏一直用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于安庆地方黄梅时节采茶歌曲,大部分黄梅戏演员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
  • 关于黄梅戏的资料
    答: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
  • 黄梅戏的简介
    答: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它是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一个剧种。它是由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而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所喜爱。 黄梅戏的历史溯源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
  • 查一下黄梅戏的资料,详细一点
    答:二、黄梅戏历史溯源黄梅戏,是中国名闻的五大戏剧种类之一。黄梅戏起源地有四种说法。1、安徽怀宁说 安徽省黄梅戏发展基金会副会长柏龙驹说,如果“戏因县名,县因山名”,湖北黄梅县有个黄梅山,就说“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那么,安徽怀宁也有个黄梅山,两个“黄梅山”,究竟哪个“黄梅山”与黄梅戏有瓜葛呢?柏龙驹先生...
  • 黄梅戏的特点
    答:建国前,黄梅戏没有文人介入,演出的百余本大小传统剧目,绝大部分都是移植于青阳腔、岳西高腔、京剧和徽剧。 通过以上对黄梅戏声腔形成的探讨,剧目积淀的溯源,演员师承关系的觅踪以及黄梅戏历史沿革发展的总体把握,我们对黄梅戏剧种的发展概貌,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黄梅戏的源头就在安庆地区,黄梅戏诞生于安庆地区,成长...
  • 求一篇400字的关于某种戏曲的介绍
    答: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剧种,发源于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皖江流域(--上至湖北黄梅县,下至安徽安庆宿松、岳西、太湖、望江、潜山、怀宁、安庆市区、枞阳、桐城以及安徽池州在内的广大皖江流域。)并最终以完整的独立剧种的形式诞生于安庆地区,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
  • 各地的戏曲都有什么特点?
    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文化总体构成中的众多局部形态,由于感受到日益强烈的文化交流障碍,从而陷入某种生存窘况和发展困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戏就是如此。尽管地方戏的创作和演出仍在进行,且不时有令人惊喜的佳作出现;但地方戏观众的流失和市场的萎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