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儒三家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谈谈佛道儒的区别

  佛道儒三家的区别 :西方学者评出“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三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以禅宗六祖慧能为代表的中国佛教。
  儒教:最主要的是一个字:“伦”,也就是伦常。封建社会由于人们所处社会地位和阶级的不同,每个人都应各安其位。儒家认为天下一盘棋,上天把你摆放在哪里,赋予你什么权力、职责、义务,那么你就遵守履行属于你的责权义,你就要乐天知命,这其实就是最早的“螺丝钉理论”。
道家:的核心是“命”,既是生命的“命”,也是修炼的“命”―――是意义完整的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机器,有这样的“命”或人生,你这个人才算是活得有价值,你要修一个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健康的人生,那才过得有价值。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但是他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哲学家。《道德经》的每一句话都是“蜂王浆”。老子可能三五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现在大家引用最多的“大智若愚”,其实还不是老子最核心的观点,其最核心的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之类,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雄守雌”、“知白守黑”和“大朴不雕”,这既是老子“无为”的政治主张,也是老子对于个人修养的治学主张。
佛家:讲的是“见性”。“性”是什么?是“心性”,也就是修养。佛家有七个字:“见性、救世、通万有。”见到你的心性,叫“内观内照”,就是你自己要想到有一盏探照灯,来照亮你,你自己首先要能看明白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它的一种很客观的修炼方法。佛家的修行基本上都有三步,叫做“戒、定、慧”。戒是有所不为,不能说谎话、不能杀生、不能做坏事之类。定是不为万物所扰,哪怕泰山塌下来,我也不为所动。慧呢?由戒和定入手,慢慢会产生智慧,就是所谓的“定慧双修”,不定就不能产生智慧,有了智慧以后又可以更好入定。佛学是非常高深的古典哲学,而佛教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宗教形态,这样,“佛”就包含了佛家、佛学、佛教三个东西,家、学、教三者都有了,形态是最完备的。佛教佛学的主要东西是什么?可以用乾隆的话来概括,乾隆给北京的五塔寺写的一篇记里头是这样说的:“塔,标义;经,标口;佛,标身。”意思是说,佛庙里的塔代表的是佛教崇高向上的意义;佛像代表的是佛的形象,告诉你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佛经代表的是佛祖的嘴巴,告诉你他讲过一些什么的话―――前两者是外在形式,它的精髓在于“经标义”,佛经(包括一个伟大的中国宗教家惠能的《坛经》)就和儒家的《四书五经》或道家的《道德经》和《庄子》一样,是伟大的思想宝库。 经过长期的演变之后,儒、释、道三家已经互相渗透、互相同化,某种程度上已经“三教一体”了。少林寺有一个供奉释加牟尼、孔子、老子的地方,对联是:“百家争理,万法一统;三教一体,九流同源”,少室山还有一幅对联:“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概括得很到位,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出发,但最终我们能达到共同的目标。 从对个人的修养角度来说,三教说法不同,但劝人为善和劝人向上的精神是相同的:儒家是“修身、治世、平天下。”道家是“养生、遁世、穷万物。”释家(佛家)是“见性、救世、通万有。”这三句话是我自己的概括,不一定准确,但是我想这样可能好记一点。 也可换一种说法,儒家是尽“人道”,释家求“佛道”,道家穷(穷通、追究)“天道”。“人道”和“佛道”比较明白,而“天道”是什么呢?天道应该包括很多东西,例如“天机、天意、天命”,其本义不是讲迷信,而是讲“天”的规律或自然规律,包括我们已经知道的规律和我们尚不知道的规律。 还可换一种比较方法,儒家叫做“正心”,释家讲究“明心”,道家追求“炼心”。在这背后,儒家讲“治世”,道家讲“治身”,佛家讲“治心”。
  佛:万法皆空!道:无为而治! 儒:仁礼安邦!
  

 中华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的社会问题意识是不同的,儒家关切社会的治理,道家关怀生命自然状态的保持,佛家关心人

  生痛苦的解除。与此相应,儒家重社会伦理的建设,道家重生命的保全,甚至追求长生成仙,佛家则偏重于死亡的安顿。故此历史上有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儒家人世、道家隐世、佛家出世之评论,这大体上反映了儒、道、佛三家的基本特质和彼此差异。

  一种学说能否成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决定于它是否能适应全社会成员的生存需要、价值需要、精神需要和情感需要,而社会有不同阶层、不同人群,有治理者,有被治理者;有高层人士,有底层平民;有有文化者,有无文化者;有成功者,也有默默无闻者;有失意者,甚至失败者,每个人的一生还要经历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等阶段,不同的人,不同人生阶段的人,各有所需,可以说,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充分适应了不同人的不同阶段的需要,或者是同一个人不同方面(事业、名利、身心、生活、生死等)的需要。

相同:都是中国民间有广泛影响的教派。
不同:儒:中国孔子为创立,人间道,讲怎么做人、立业。
道:相传中国老子创立,天道,注重修炼,如何长生不老、逍遥天地。
佛:印度释迦牟尼创立,]在中国发扬光大,超越人天法的成佛之道。
估妄言之,仅供参考。

道教讲的是清净无为,修仙修真
佛教讲的是众生平等,众生皆可成佛。超脱轮回,成就佛果
儒家讲的是中庸之道,三纲五常

一句话讲完了,“外示儒学,而内用黄老”,您可以去看看南怀瑾的《老子他说》南老是对这三者融合,且有证量的一代大德。

  • 儒释道和儒家佛教道教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
    答:佛道儒是通过不同的切入视角,来开解“道”的真相的,即佛道儒是真相,合起来看,更让人更容易去理解明了真相。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事物不会停止不动,有真相便有衍生,于是衍生出佛教,道教,儒教。 佛教道教儒教,则是掺合了利益的真相,教归类于宗教类,越演化离真相也越远,天知道哪一年才会万宗合一。有教就...
  • 谈谈佛道儒的区别
    答:佛道儒三家的区别 :西方学者评出“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三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以禅宗六祖慧能为代表的中国佛教。儒教:最主要的是一个字:“伦”,也就是伦常。封建社会由于人们所处社会地位和阶级的不同,每个人都应...
  • 佛道儒的区别与表现
    答:这三教都是教化众生的!只是他们的教化思想不同!佛教: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一切修行清净无暇,修舍利,不垢不净。道教:天道循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修金丹,莫可名状。儒教:天地君亲师,尊礼重法。一切以善而为以礼而行。修社稷,人人为君子。古时,君子如剑。儒家也是教人做君子,...
  • 儒佛道三家的异同,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佛家和道家比较相似,一个教人看破‘空’,一个让人领悟‘无’,佛与道家其实都不是宗教,而是一套非常智慧的哲学体系。原始佛教是纯理论教人看破苦集灭道如何万法皆空,明白一切无我,追求寂静涅槃的方法。而佛教传入中土后发展出大乘佛教,就开始讲究慈悲为怀度己度人,大乘是入世的佛教。道家与原始...
  • 儒释道文化各有什么特点?三者不同思想对我们什么影响?
    答:以释为代表的印度文化圈,是大中华文化圈范围外众多外来文化中离中华最近,接触最早的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球也如同一个小村落,更多优秀的文化呈现在世人前,取长以补短,万物以冲和,方为中华之真精神,世人之福气。道根儒茎佛叶花,三教本来是一家。
  • 佛,道,儒的区别大家怎么看,更信奉哪一个
    答:中国佛道儒皆是传统智慧教义教育,培养人才的地方,造福众生社会的智慧知识宝库,世界任何学问,受环境地域条件影响,都有长处不足的地方,自己能够博取众家之长,自然可以避免自己偏执见地不足造成的误区。佛陀真理智慧圆满究竟,道教文化儒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优良传统智慧品质,佛教道教儒教在中国文化氛围中不断...
  • 儒释道之间的联系
    答: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们各有特色而又相互联系。儒家偏重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即人伦)的研究,强调人与人的和谐,提倡五伦八德的行为准则;道家偏重于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人天)的研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大为;佛家偏重对生命的根本——心性的研究,...
  • 儒、道、佛三教的关系
    答:本文将从两个角度回答问题:其一,是循着老师上课所陈述的思路,尽可能全面地展开三教关系在历史不同时期发展上的不同特点。 另一,则是作为本文最后的结论,将从儒佛道三教的文化特质,来透视其在不同时期发展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其内在原因为何? 儒佛道三教之所以从开始时的彼此攻讦,几欲置对方于死地,到最后三教融合...
  • 儒教、道教、释教、的分别,详细点
    答:中华文化儒释道 严格的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儒释道合一的文化,古人有云,“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本是一家”,就是这个意思。根据南怀瑾老师的阐述,共同形成了类似于金字塔的文化结构:1、儒家文化是塔基,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内容,核心思想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化用到生活...
  • 佛道儒三家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
    答:佛:万法皆空!道:无为而治!儒:仁礼安邦!为什么呢?因为佛家认为大千世界都是由众生业力所造,所以我们所在的世界都是虚无的,变化的。故而佛家提倡:看破,放下。所谓“凡所有像,皆是虚妄。”而道家用朴素的阴阳观看待世界,讲究以阴治阳,所以提倡“无为而治”,如《道德经》里所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