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与商朝相比较,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5
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实行分封制
内容摘要:西周的历史向来被史学界所深爱,作为西周两大制度之一的分封制,对西周的发展、繁荣与灭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分封制产生的原因及其作用也历来被史学界所厚爱。

关键词:分封制;藩屏;稳定政局

西周灭商以后,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如何维护自己的统治,巩固国家政权,成为摆在西周统治者面前的当务之急。在吸收商朝灭亡教训的前提下,西周统治者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创建了“封诸侯、建藩卫”制度,即分封制度。

分封制度作为西周基本制度之一,其具体内容又是如何呢?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其次封建的诸侯有功臣,有古帝王之后。那么,西周的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封制度呢?

对于这个问题,历史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是“部落殖民”,这据《左传·定公四年》所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族,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使帅其宗室,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一些历史研究者就是从这段文章入手,认为周初的分封,即胜利的征服者周氏族贵族,带着被征服的殷民六族或七族,跑到原来殷人氏族部落或他族部落集居的地区去统治“商奄之民”或他族的人民。

第二种意见是对所征服的器具、土地和人民的 “分赃”。一些历史研究者从西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出发,认为在那种低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器物与土地是作为财富的象征,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而人民在奴隶制盛行的那个时代,更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资产,从而导致将奴隶社会早期或者更晚一些时候的战争的目的武断地“嫁接”到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上来。

无论从哪个方面,以上两种观点都是不切实际的。我比较赞成以杨善群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历史学者所持的观点:即第一,建立藩屏,卫护王室;第二,稳定政局,镇抚名族;第三,抵御外侮,巩固边防。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由此我们看出,分封制目的一之所在。

分封制大封同姓子弟、功臣及古帝王之后,让他们在自己的诸侯国内享有一定的特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建设,这就避免了类似于管叔及蔡叔的事情的发生,暂时地满足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欲望及要求,缓和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在分封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缓和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降低了殷民及其他族人的反抗情绪,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

从《西周形势图》,我们可以得知:在西周王朝的四周分布着肃慎、山戎、鬼方、羌、濮越等少数民族。一些少数民族经常性地侵扰西周的边界,掠夺财富,而西周在这些边界建立诸侯国,派王室贵族等直接管理,一方面直接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对一些少数民族以及一些外族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与王畿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加速先进文化及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从而为抵御外侮,巩固边防提供坚强的物质后盾,起到其应该起的作用。像太王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沿岸建立吴国。他们与当地人民结合,不但对开发吴越作出了贡献,而且还加强了对巴、濮、越、邓等部的控制。

由于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上,随着人类的不断繁衍,大宗与小宗之间,周王室与诸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特别是那些在比较边远的地区的诸侯国还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周王室的关系更加越来越疏远。长此以往,本来就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散性,独立性的诸侯国离心倾向越来越大,越来越不满足于做一个小小的诸侯国君。一些势力较强的诸侯国更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互相侵占土地,掠夺财富,甚至是吞并小国,战乱由此而开始,500多年争霸战争由此而产生,从此人民将陷入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分封制作为中国奴隶制政治制度的特征,在一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行使着与“郡县制”同样的作用;它有着有利的一面,也有着不利的一面,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汲取其有益的部分,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分封制吧,我觉得,在西周分封制很出名的

1-排除法
A-王位世袭是从夏朝开始的,禹把王位传给了儿子“启”
B-分封制起源于氏族部落时代,还要早,商朝只是沿袭

D-专政又是已经从夏朝开始的

以上三项周朝都只是沿袭前朝,所以剩下C,选C

2-为何是C?

你就记住,从夏朝开始一直到春秋奴隶社会结束,奴隶制国家机器一直在不停的加强!(作题通法!)

如果你想了解,在周朝,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加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西周的行政管理体制。周原来是商朝的一个属国,偏居商的西部,政治经济都落后于商,乘商朝内部阶级矛盾极为尖锐动摇了商朝的统治的时机,联合各方国起兵反商,一举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已取得的政权,控制广大的征服地区,在迁殷顽民的同时,实行大规模的分封诸候,将土地、奴隶分封给同姓子弟、姻亲和功臣。诸候的封地称为诸候国。各诸候国除遵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外,还负有守疆土、保卫王室、定期朝觐周天子、缴纳贡赋等义务。诸候在封国内即要严格遵从周天子的诏令,又负有全部政治、经济和军事统治权,并可以分封下属为卿大夫,建立采邑,卿大夫仍可以再进行分封,并在基层建立乡社,充而在周王、卿大夫之间形成了一个“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宝塔式的等级隶属关系和重叠压迫奴隶和平民的统治网络,建立了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
2.官僚组织和制度。西周时期,与商代一样,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最高统治者。周天子以下设置了“相王室以尹四方”的太师、太保。太师、太保统辖诸候百官以奉侍周天子,总搅全国政务。在太师下设立了“尹以三事四方”的各部门职官,即“三事”和“六太”。所谓“三事”是指常伯(管理民事)、常任(选拔官吏)、准人(掌管司法)的三事大夫;所谓“六太”是指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六太”又称六卿,在朝中分立周天子左右,协助师保处理政务。其中太史、太祝、太卜又称为三左,负责宗教事务;太宰、太宗、太士称为三右,负责管理政务和人事。六部之下又设王官,有司徒,管理农田和农业生产;司空,管理百工职事;司马,管理军事和军赋;司士,管理版籍和爵禄;司寇,管理刑狱。在五官之下均设许多僚属,办理具体事务。如司马下设师、虎臣和走马等。此外,周天子在市场管理、贵族吃穿和娱乐等方面都设专门官吏管理。周天子所分封的诸候,具有地方行政管理的职能,诸候本身即是周天子的属官,又可以仿照周天子设百官,分封士大夫,并且在最基层设乡、遂等组织,任命官吏管理士、农、工、商和庶人等,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社会各项事业有秩序的进行。
3.行政立法与周公制礼。西周在开国之初,为了加强统治,建立新的秩序,在周公的主持下进行了大规模地治乱工作,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他们以周族自己的习惯法为基础,吸收了夏商两代礼仪制度中的有用部分,经过整理加工,制定了有关国家制度、调整社会关系以及生活规范的法典--《周礼》。《周礼》的内容十分广泛,大而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管理体制,小到待人接物等生活细节,几乎整个上层建筑领域都在其规范的范围之内。用现代行政法制的观点看《周礼》,可分为三邦,即邦典、邦法和邦成。邦典有六,即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和事典。邦典主要是地方组织法和人事管理方面的规定。邦典的主要内容有官常、官成、官属、官刑和官计。官常是规定地方官吏管理地方的一些常规;官成是办事细则;官属是地方官的设置;官刑是异于五刑的对官员所处之刑;官计是规定对官员定期考核以及职务上的一些规定。邦成包括官府八成和士八成。前者是处理民政事务的制度规范,后者是处理庶民讼狱的制度规范。总之,《周礼》的内容十分广泛,我国许多行政管理制度在《周礼》中都有反映。如官吏的品级制度、对官吏的考核制度、财政管理制度、工商管理制度、刑徒管理制度等等。所以学术界认为《周礼》是我国最早的行政法律制度著作,具备了行政法典的雏形,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 西周较之商朝,其政治制度更加完善.
    答:(2)因为封国制度,地方的权利过大,中央政令无法在封国内实行,长时间维持下去,会削弱中央集权,造成封建割据,带来“领土分崩离析”“中国发展模式”指的是分封制升级并进化,由纯粹的独立封国衍生为封君只享受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而不管理封国,再变为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封建国家,而不是欧洲那样大国家分...
  • 西周与商朝相比较,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答:1.西周的行政管理体制。周原来是商朝的一个属国,偏居商的西部,政治经济都落后于商,乘商朝内部阶级矛盾极为尖锐动摇了商朝的统治的时机,联合各方国起兵反商,一举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已取得的政权,控制广大的征服地区,在迁殷顽民的同时,实行大规模的分封诸候,将土地、奴隶分封...
  • 历史—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答:实行分封制 王位世袭是从夏就开始的,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是夏商周都有的,分封诸侯是有周开始的,最初目的是用诸侯国来屏蔽外敌,在一段时期内是一种很先进的制度,但后期如同唐朝节度使藩镇一样,中央控制不了了地方,以至出现了东周以后的长期混乱,到郑庄公打败东周王室,有周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压...
  • 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答:回答:西周和商朝相比政治上没啥不同,都是中国奴隶社会,且西周时奴隶制度最为鼎盛。只是西周时有个分封制度和对宗法制度的完善。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不能说明哪个优哪个劣…
  • 在商朝的基础上,西周的制度建设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商和西周各采取了...
    答:商朝和西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两个不同时期,它们在政治、社会和制度方面有一些显著的差异。以下是商朝和西周各自的主要制度特点: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 - 公元前1046年):1. 封建制度:商朝采用了封建制度,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贵族,贵族作为封建领主管理土地和资源,同时向国王效忠。这种制度建立了世袭的...
  • 商朝与西周制度创新有哪些具体表现作用如何?
    答:1:商朝与西周制度的比较商朝在历史上是中国第一个王朝,而西周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两者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以它们的政府体制、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都有很大不同。商朝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位于山东省的商邑,是以“天子”为首的封建王机构。西周时政治中心由“诸侯”统一管理,这种制度被称为...
  •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特点...
    答:b,分封,立诸侯,才有了以后的春秋争霸,秦世皇一统天下。
  • 西周政治与商朝政治的区别
    答:西周和商都是松散的部落联盟方国,商也好,西周也好,都是这些部落国家里势力最强大的,这和后世的秦汉不可同日而语 西周对各小邦的控制力强于商,相传夏有万国,商时三千国,周初一千八百诸侯,由于夏商周对小国小邦不断侵袭,势力在一步步变大,中央集权度也在加强 商周都是宗族政治,也就是说...
  • 商代诸侯商代的附属国与西周的诸侯国的对比
    答:在统治阶层上,商代的附属国由非商族部族首领掌控,而西周的新兴封国则有所不同,其统治者主要由王族、有功之臣和王室的姻亲构成,这体现了权力结构的王权加强和政治联姻的运用,与商代的管理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总的来说,从血缘关系的依赖程度、地理位置的变迁,到权力结构的演变,商代的附属国与西周...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答:2.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财产、权力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含义:通过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内容:通过血缘关系,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