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4
【答案】:答案: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由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1.直观行动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2.具体形象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
3.抽象逻辑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过程中,语言的作用越来越大,动作的作用越来越小。
(三)思维反映内容的的变化
1.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
2.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

  •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一)思维方式的变化: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由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1.直观行动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2.具体形象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3.抽象逻辑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在学前...
  • 简述儿童思维的发育规律。
    答:1岁以后的儿童开始产生思维,在3岁以前只有最初级的形象思维,3岁以后开始有初步的抽象思维,6~11岁以后儿童逐渐学会综合分析、分类比较等抽象思维方法,具有进一步独立思考的能力。
  •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答: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1、直觉行动思维(0~3岁左右)2、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3、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身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
  • 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答:通过螺旋式运动,就出现了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以 及辩证逻辑思维水平。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 逻辑思维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两个阶段。
  • 关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问题
    答:凡是丰富幼儿有关物体的名称、形状、颜色等新词时,都要使语音与实物同时出现,并多次重复。以后,还要用同类实物和该词建立联系,使其在幼儿思维中起概括作用,并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词。如丰富“苹果”—词时,用的实物是国光苹果,以后,在重复这个词时,可以出现青香蕉、黄香蕉或其它品种的苹果,这时“...
  • 关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问题
    答: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1、动作思维阶段 桌上放着一个苹果,宝宝矮小够不着,这时他发现旁边有凳子,于是把凳子搬过来,自己爬上去,成功地把苹果拿到手。儿童学会借助别的东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到三岁的儿童以动作思维为主,思维在动作中进行...
  • 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答: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为: (1) 从概括的性质的演变来看,一般认为是从动作的概括向表象概括,再向概念概括发展; (2) 从反映的内容的演变来看,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
  • 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如下:1、有序性。思维的发展规律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2、阶段性、连续性。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
  • 如何理解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较高级的心理过程,它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与儿童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也与儿童的经验和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借助思维活动,儿童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教材,掌握多种概念、理论,了解事物的规律和知识体系,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种问题。比起...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和规律
    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和规律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感觉朝向:从出生到2岁左右,婴幼儿主要发展感觉感受和动作反应,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依赖于感官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基本情感的表达和行为反应的形成。2、物象朝向:在2-7岁这一时期,儿童开始逐渐形成对客体物象的定位和抽象及语言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