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习惯南甜北咸,为什么在粽子上却完全相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为何中国饮食上的习惯秉承南甜北咸,在粽子口味上却相反?

下周一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除了赛龙舟就是吃粽子。很多时候根据中国的饮食习惯,北方人更喜欢吃咸食,而南方人更喜欢吃甜食。于是,说到吃粽子到底应该是吃甜的还是吃咸的,又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我回忆了一下,现在粽子已经不单单只能在端午节可以吃零食,它俨然成为了我们日常食品。
我个人比较喜欢吃肉粽和赤豆粽。肉粽就是在粽子里面裹上猪肉,因为烧煮的时候会在米里面加一些酱油,所以属于咸粽子。
而赤豆粽口味就比较清淡,在白米中放入赤豆,烧熟后蘸着白糖,所以属于甜粽子。
你看,甜粽子咸粽子对于我来说都可以接受。我身边的很多人也不是很介意南方人应该吃什么,北方人应该吃。过节本来就图一个氛围,开心就好、好吃就好,甜的咸的都可以啦。

饮食是一种习惯,吃惯了就好吃,没吃惯就觉得不好吃,南方人吃不惯北方人的咸,北方人吃不惯南方人的甜,没有哪里的东西更好吃,也没有那里的东西更难吃!有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口舌之争和护己之争!

咸粽和甜粽也是这样,每个地方喜欢每个地方的粽子,无论咸甜只要是自己从小吃到大的东西都觉得好吃,吃不惯的东西都觉得难吃极了。

吃得第一次吃北方甜粽的时候是在哈尔滨,那是我第一次在外地过端午节,哈尔滨的端午节又特隆重,当天同事都放半天假,由于大家都走了,办公室里只剩我一个外地人孤零零的,家在附近的同事觉得我一个人在外地过节怪冷清的,就专程给我送来几个粽子并且让我趁热吃了,我好当时特感动!我本来就喜欢粽子,看到外观绑得很漂亮的粽子,对我实在太有吸引力了,急急忙忙地剥开粽叶往嘴里塞,兴奋感戛然而止,粽子居然不香的?而是有点甜,只有淡淡的甜味,而且又煮得很烂,简直难以入咽,咽下又想吐,碍于同事在旁边,只能硬着头皮吃,心里想着:坚持一下,吃到馅就好吃了!往下咬了一大口,哪有什么馅啊?原来是两颗有点酸的红枣……,简直是难吃极了!第二天我把剩下的几个粽子分给当地的同事吃,他们都说太好吃了,直把我乐的!晚上客户请吃饭,在当地一家比较大的饭店,客户也很关照我,专门点了一份粽子给我过节,我有了前天的经验,我只切了一块试试,除了稍为甜一点,和同事送的没多大区别,可见我同事家的粽子做得并不难吃,而是我吃不惯。

为什么会粽子会与南甜北咸的饮食习惯相反呢?

这必定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有一种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在古代糖是北方比较珍贵的食物,只有贵族才能经常吃。北方你的糖主要来源于甜菜,产糖量远小于南方的甘蔗,所以在古代北方糖价要远远高于南方,普通老百姓一年难得吃上几回,而端午节又是北方比较隆重的节日,当然要用最好的东西来做祭品了,所以甜粽就降重登场了!而糖实在是太贵了,老百姓又太穷了,只能放一点点糖,所以粽子只能做得甜不溜湫的!哈哈,这一句是开玩笑的啦!更合理的原因应是北方人习惯咸味,太甜反而会不习惯,这种淡淡的甜味对北方方人来说正是恰到好处,所以大家也都感觉这样的粽子最好吃。

至于南方由于是产糖区,糖价就要远远低于北方,在这里反而没有肉显得珍贵,重大的节日南方人会选择更多的肉制品作为祭品,南方多肉粽也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这个珍贵定理,潮汕粽子最能得到体现!潮汕的粽子因其形为秀球状,所以潮汕人称为“粽球”,潮汕粽球以咸甜双拼最为出名,一半是咸肉粽,里面有五花肉、香菇、鸟蛋、莲子、板栗、虾米等配料,一半是甜豆沙,既能满足咸的香,也能满足甜的蜜,味道层次丰富,咸甜搭配多吃也不腻,非常之好吃,这也是我非常喜欢吃粽子的原因,见潮汕粽和哈尔滨粽到这么大的反差,你就能理解我第一次吃甜粽的感觉。介绍完潮汕的粽子,再来说珍贵定理在潮汕粽子里面的体现,粽子是端午节的特定祭品,家家户户都会做,不同的是里面的配料,有钱人家会包干贝、大虾米、花菇、五花肉、鸟蛋、莲子、豆沙甚至鲍鱼等珍贵的配料;一般人家主要猪肉、虾米、香菇、鸟蛋、板栗、豆沙等比较珍贵的配料;穷一点的人家则一般包点虾米、猪肉和鸡蛋什么的,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这些都是相对于相对于平时来说比较珍贵的食品了!

从潮汕人对祭品的重视程度也可以侧面说明南北粽子不同的形成原因——就是珍贵定理!虽然一定正确,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你说呢?

治堵人原创文章!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粽子的甜咸之争是如何形成的?各地的口味偏好有何不同?
    答:粽子的甜咸之争,实际上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地域差异的一个缩影。这种差异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地理、气候、物产等因素的影响。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初是作为一种祭祀用品。到了晋代,粽子成为了端午节的食物。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和食材的差异,...
  • 吃粽子时,为何南方喜欢咸而北方喜欢甜?
    答:北方夏天天气干燥炎热,空气湿润度很低。冬天又寒冷刺骨。在古代更为寒冷。人们得一来为了食物保存得很久,也是人们不用在恶劣的天气下去不停寻找食物。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人发热,保持身体温度。增强对冬天的抵抗力。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吃咸的习惯。南方空气湿润,植物有充足的阳光和雨水,可以很好的生长,...
  • 为什么北方吃甜粽子南方吃咸粽子
    答:详细解释:1. 饮食文化差异:北方和南方由于历史、地理、民族等多种因素,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传统。北方人偏向咸鲜口味,因此在制作粽子时更倾向于加入肉类、咸蛋黄等咸味食材,做成咸粽子。而南方人则偏好甜食,粽子中也多加入糖、红豆沙等甜味食材,制成甜粽子。2. 地域特色影响:不同地区的特色食材...
  • 为什么北方人爱吃咸粽子,南方人爱吃甜粽子?
    答:而在南方,多河流湖泊或沿海。习俗统统下水进行。在华东、华南地区,先赛龙舟再跳到江里沐兰汤,最后再饮一杯雄黄酒,祈盼一年风调雨顺、阖家安康。端午节的甜粽子和咸粽子 早在宋朝之前的时候,粽子并没有咸甜之分。那个时候人们包的粽子里,只有普通的糯米,并没有放其他的东西,口味十分的单一。直...
  • 粽子南咸北甜的原因
    答:因为糯米粽在端午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时,通常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象征甜蜜长久,而北方人们则以品尝口感独特的咸粽为乐。总的来说,南咸北甜的粽子口味背后,蕴藏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同时也反映出地理生态和气候环境的差异,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各地的文化与生活。
  • 造成南北甜咸粽子之争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人们互相送粽子以纪念这一天。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所以粽子的种类也比较多。南甜北咸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存在的一种地域性口味差异。客观来说长江以南的地域...
  • 粽子南咸北甜的原因
    答:三、文化传统的传承 粽子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食品,其制作和口味的选择也反映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南北方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粽子制作技艺和口味特点。这些文化传统代代相传,使得南咸北甜的粽子口味差异得以保留和延续。综上所述,粽子南咸北甜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地域文化、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的...
  • 为什么粽子南咸北甜
    答:4. 民众口味的演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南北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粽子口味也在逐渐融合。但由于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使得南咸北甜的差异仍然明显。同时,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口味的粽子都能方便地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但传统的口味仍然深入人心。综上所述,粽子南咸北甜的现象是由地域、气候、...
  • 为什么南方人吃咸粽子北方人吃甜粽子
    答:3. 口味偏好与地域认同:人们往往对自己习惯的味道有偏好,这也形成了地域性的口味认同。南方人习惯咸鲜口味,因此喜欢咸粽子;而北方人习惯甜食,对甜粽子更加青睐。4. 文化交流与融合:尽管存在地域差异,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南北方饮食文化也在逐渐融合。如今,越来越多的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