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方面的新进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17
首先,早期心理发展的研究,特别是新生儿乳婴儿心理发展的研究,成为具有战略性的新课题。

1.关于乳婴儿认知能力的研究

长期以来,关于乳婴儿认知能力的研究,由于方法技术上的困难,一直处于落后状态。60年代以后,由于美国心理学家范兹(R.L. Fantz)、吉布森(E.J.Gibson和J.J.Gibson)等人的创造性工作,使得这方面的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成果。近年来,美国的一些心理学家已采用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研究乳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1)注视时间。这是目前研究者采用较多的一种探索婴儿感知能力发展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偏视方法。这种方法的具体程序是,将两个不同的刺激物同时呈现于乳婴儿面前,观察被试是否对其中之一注视的时间更长,如果是这样,则表明乳婴儿对该刺激的偏好。

(2)动作表现。动作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就开始发展了。很多心理学家以动作作为另一项测查儿童早期感知能力发展的指标,如吉布森的“视崖”实验。

(3)物体辨别。美国的一些心理学家,如范兹等人,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方法研究早期儿童辨别不同物体的能力。当实验者反复向乳婴儿呈现一定结构的图形或一定色调的颜色时,开始,由于刺激物的新颖性使得乳婴儿对它产生偏视,但是,当不断地呈现同一刺激时,乳婴儿就不再注视了,这就是出现了习惯化。如果这时呈现另一不同刺激,儿童又积极注意了,这是去习惯化。由习惯化到去习惯化的过程,证明了乳婴儿能够辨别两种不同的刺激。用这种方法可以研究乳婴儿的图形知觉、深度知觉及颜色知觉等各种感知能力,也可以研究乳婴儿的记忆力。

(4)心率及其他生理变化。研究者发现,当乳婴儿在睡眠中被突然叫醒或受惊时,心率就加快;而在这时,若呈现新颖、有趣的刺激,则心率就减慢。心率的下降和平稳状态表明乳婴儿此时在积极感知某一刺激物。在这方面,研究者常使用的其他生理指标有脑电、皮肤电等。

以上所举的这些研究,只是表明一些新进展,但尚不很成熟。

2.早期智力、早期经验及教育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通过追踪研究,发现人的智力发展的50%是在4岁前完成的;30%是在4~8岁完成的;另20%则是在8~17岁完成的。由此可见,儿童在出生后的最初4年,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70年代以后,西方心理学家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更为重视。如,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儿童进行追踪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他们建立教育发展中心,编印儿童发展的材料,采取多种形式,向家长提供教育咨询等等。心理学家们同时还开展了早期经验和早期教育问题的研究。

3.儿童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关键期的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洛伦兹(K.Lorenz)提出的。近年来,有关关键期的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例如,有人试图通过研究某一特定心理能力的变化,来探讨特定的环境和经验在关键期中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戈特利伯(Gotllieb)于1976年提出了知觉发展的三种模式,以此来描述在关键期中,经验对于儿童知觉的影响。1982年,阿斯林(Aslin)等人对这三种模式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在结论中,更加突出了经验的作用。

其次,关于儿童个性研究的重点,明显转向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课题,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自我系统的发展,性别化、攻击性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道德发展,社会认知发展,学校、社区及其他文化环境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等等。下面就主要课题的研究情况作简要介绍。

4.亲子关系的研究

一般认为,亲子关系是一种双向作用关系,儿童在双亲的抚养下长大,同时,儿童的身心反应又影响着双亲的行为。亲子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母婴依恋关系的研究。研究者首先对动物进行了观察和实验,进而又研究了人类乳婴儿,发现,乳婴儿对母亲有一种天然的情感依恋。目前,对于依恋的研究涉及动物的依恋行为、人类依恋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依恋的起源及其发展变化、依恋产生及其消失的原因、早期依恋的后果、不同依恋类型的特点,以及母亲和乳婴儿在依恋关系中的作用等。亲子关系的另一方面的研究,是探讨父亲对于儿童发展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父亲对于男女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那些早年未与父亲有过接触的男女儿童,在其性别的社会化方面,往往是不完全的。

5. 同伴关系的研究

同伴关系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受到了心理学家们的关注,后来由于某种原因中断了,近年又研究了起来。主要的研究课题包括:不同年龄阶段的同伴活动的特点及其发展,儿童友谊的发展,儿童群体的形成、结构、活动特点和功能,以及儿童同伴关系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等。关于同伴关系的研究还有许多新的领域,例如,有关同伴关系的情感基础,儿童友谊的研究等等。

6.自我系统或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

这是儿童心理学的传统课题。近年来,在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有:自我系统的起源及各年龄阶段自我系统的发展特点、自尊心和自我控制的发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即儿童如何认识自己的面貌和身体;自我命名,即儿童如何理解和学会使用“我”之类的人称代词;儿童如何确认自我和他人以及如何发展理想的自我等。自尊心和控制点(个体将自己的行为是归因于内部原因还是归因于外部原因)发展的研究,相对来说是在儿童个性领域中出现较晚的研究倾向,但近年来也有了很快的发展。

7.性别化的研究

在最近的十多年中,性别化的概念有了很大变化,男性化和女性化已不再被看作是截然相对的两极,它们在某种意义上被赋予了能相容和相并列的综合性色彩,性别化的研究涉及个体的活动内容、兴趣、人格特点、社交行为、成就领域、职业倾向和家庭生活等方面。关于儿童性别化的研究重心也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强调动机的精神分析法转向强调认知的发展。在儿童性别化的研究中,还包括下面一些课题:性别化中认知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儿童对同伴的性别爱好倾向,性别化对儿童完整的社会性发展的意义等。

8.攻击性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这是儿童典型的交往方式中两种相对应的社会行为。近十多年来,人们对攻击性行为的一般观点有所变化。首先,人们认识到,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对于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认为攻击性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主要强调生物遗传因素和环境情境因素对发展攻击性的作用;再次,人们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置于不断运动的社会背景中去理解,这种背景包括家庭、同伴、团体以及整个文化环境。

关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问题,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心理学家开始研究,40~50年代,这方面的工作不太多,到了60年代后期,这类研究又逐渐多了起来。70年代以来,在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领域中出现了大量的新研究,由于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开始与社会认知、观点获取、角色获取及人际推理等问题联系起来研究。在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研究中包括以下一些课题:亲社会行为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内部机制,亲社会行为的习得条件,亲社会行为的情感体验以及亲社会行为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再次,更加重视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9.关于儿童电视、电影的研究

目前,电视对成人和儿童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如何使电视节目对儿童产生正向的、积极的引导,成为心理学家研究的课题。良好的适合儿童的电视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例如,美国的儿童电视教育片“芝麻街”(Sesame Street),就是在广泛吸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意见基础上,采用将娱乐手段和教育目的相结合的原则制作的。

10.关于儿童学习的研究

自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出现以后,在关于儿童学习的研究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包括:如何教会儿童利用计算机学习,如何把学生的自学与教师辅导及同学间的讨论更合理地结合起来。

11.关于儿童心理卫生和治疗的研究

由于儿童个性的早期发展、问题行为等研究的开展,由于临床或诊断心理学的出现,对儿童心理卫生和治疗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美国、瑞士和加拿大的心理学家们的工作都很出色。以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为例,他们在医院里及在学校里各有一套工作程序,收到了良好效果。

12. 在自然情景中研究儿童心理学

近些年来,在西方心理学界,出现了“生态运动” (the ecological movement),自然也波及到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界的生态运动,是强调在自然与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这是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另一表现。而研究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使这种生态学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思想倾向成为可能。

  • 《儿童心理学》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方面的新进展
    答: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通过追踪研究,发现人的智力发展的50%是在4岁前完成的;30%是在4~8岁完成的;另20%则是在8~17岁完成的。由此可见,儿童在出生后的最初4年,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70年代以后,西方心理学家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更为重视。如,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儿童进行追踪调查,在...
  • 《儿童心理学》新弗洛伊德主义的儿童心理学
    答:第三阶段4~7岁的儿童,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应当培养他们在没有成人控制的情况下,能靠自己的良心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形成正确的父母子女关系。因此,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儿童自已的主动性。第四阶段7~16岁的儿童,这时主要是进入学校学习。要帮助儿童勤奋学习,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正确对待学习竞争。...
  • 《儿童心理学》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的儿童心理学观点
    答:再次,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强调主导活动与儿童心理,特别是个性形成的一致性。最后,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强调要研究儿童心理的整体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个面貌,要研究儿童心理从一个阶段转变到另一个阶段的条件、特点等等。在这个前提下,个别心理机能(如感知、记忆、思维等)是可以研究...
  • 心理学书籍:《儿童心理学》
    答:《儿童心理学》是2010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作者是谢弗。本书对儿童心理学这门学科现有的发现和成果做了一个介绍和总结,回答了近些年来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广泛关注的儿童成长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内容简介:本书对儿童心理学这门学科现有的发现...
  • 《儿童心理学》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答:豆瓣评分:7.9 出版社:第1版 (2005年9月1日)出版年份:2005-9 页数:551 内容简介:《儿童心理学》是一本介绍儿童心理学的精彩好书。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的行为发生发展的科学。心理学家力图描述和解释儿童的行为及其变化发展方式。它在过去的半个世纪有了长足的发展。本书的语言浅显易懂,深入浅...
  • 《儿童心理学》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答:提取码: 9vt6 书名:儿童心理学 作者:[英]乌莎·戈斯瓦米(Usha Goswami)译者:吴帆 豆瓣评分:7.7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6 页数:276 内容简介:从出生到青春期,当代儿童的养育问题引发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极大的关注。这本《儿童心理学》以可信、前沿、易读的方式,讲述了童年期的...
  • 《儿童心理学》维果茨基的儿童心理学思想
    答:他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酌关系的思想,这是他的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分析了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内化”学说;他研究了儿童的思维与言语,提出了儿童思维与言语发展的理论;他强调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创建了一套诸如“双重刺激法”等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方法。
  • 书评7:《儿童心理学》——从必读到爽读
    答:儿童心理学和哲学绕不开的皮老皮亚杰终于在第六章里粉墨登场。皮亚杰11岁就发表了第一篇生物学方面的论文《对一只白化鸟的观察》,可见少年有为;青少年时代,他就开始着迷于认知论。足以见得充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欲知求,可以让他成为自己所热爱的事执着下去,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他一生多产,创作了50多本书,他...
  • 《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
    答:第一类意见是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最典型的是柏曼(L. Berman)关于以内分泌腺作为分期标准的意见,如胸腺时期,(幼年时期)、松果腺时期(童年时期)、性腺时期(青年时期)。在考虑划分儿童心理年龄阶段时,注意到生理方面的因素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儿童心理发展看成是由生理来决定的,就显然不对了。第...
  • 朱智贤的代表作《儿童心理学》
    答:《儿童心理学》这部著作是朱智贤教授在60年代为解决教学急需而编写的一部专业性教材。此书首次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系统地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全书共有11章组成。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第二,第三章组成。此部分主要解决了儿童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任务与方法,在回顾中外儿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