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有哪些启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13
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有什么启示

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对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重要的价值。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要依据不同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

2、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这要求我们树立新的知识观、学习观,选择符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内容,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3、教学应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即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鉴于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略微高于他们现有思维水平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达到平衡,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建立新的图式。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掌握有助于教师理解自己的学生处于何种阶段,是否具备掌握某一知识的认知水平,从而调整和改变教学目标。

4(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皮亚杰反对教师主动地教而学生却处于消极状态的教学。儿童的认知发展需要丰富的环境刺激,教师要提供探索的机会,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整合,帮助儿童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盲目地作出判断。
5(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都有很大差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以保证所实施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来达到该目的

认知发展理论对于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认知理论对教学的意义主要在于四点:理解认知的发展;保持学生的主动性;制造认知矛盾;提供社会互动。这四个方面同样适应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学依据。
一、明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皮亚杰在其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0~2岁时感知运动阶段,2~7岁是前运算阶段,7~11岁是具体运算阶段,11岁以后是形式运算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发展水平,形成适合其年龄水平的认知结构。
做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了解班级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阶段,只有教师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才能采取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教学策略。使得教学活动能和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都有其特殊的发展水平,如果忽视这些阶段特征,将对幼儿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当前一些幼儿园和社会上举办的兴趣特长班上举办的诸如珠心算等课程,有的是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过早的让幼儿接触到这些与其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内容,这将严重阻碍幼儿的健康发展。
0~2岁是幼儿的认知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幼儿靠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的世界,并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他、自己与物体的不同。“客体永存性”概念的发展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这一阶段的幼儿主要靠感觉与动作认知事物,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应该多提供一些可供幼儿自己探索的物品,让幼儿自己去摸索,通过实在的接触去感觉物体,幼儿的认知在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2~7岁是儿童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学习并逐渐能够熟练地运用符号表征事物,并用符号从事简单的思考活动。在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给幼儿创造可供交流的环境。这时候幼儿也愿意用语言和老师沟通,喜欢提各种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是这一阶段幼儿的普遍特性,教师在对幼儿的这种提问中要有耐心,要积极地去回应他们,抓住机会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要对那些不太爱说话的幼儿给予关注,以免错过了语言发展关键期,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尊重幼儿主动学习的权利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需要有丰富的环境,儿童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因此他们对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批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课堂和课本来展开,教师就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应做的就是不断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皮亚杰对这种教师主动地教而学习者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的教学提出了批判,他认为儿童的发展需要丰富的环境,教师应去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创造适合他们主动探索的环境,让他们在亲身的实践中去主动建构他们的知识。
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喜欢自己探索事物等这些都是幼儿固有的天性,然而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中这些天性都被抹杀了,每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嗓门一开,幼儿就会一致的坐直,把小手放在背后,笔直的坐在座位上,俨然如小学乃至初中的课堂一般。幼儿园应该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的,这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是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幼儿教师应明确幼儿是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活动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师自己应做的就是事先制定好教学计划,设计好主体活动,创造适合的环境,让幼儿在丰富的环境中主动的去建构知识,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让教学活动轻松愉快的开展。积极主动的探索事物是每一个幼儿向往的,他们不希望别人在他们不需要帮助的时候去打扰他们,我们应该尊重幼儿主动学习的权利,当然这也是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所应当做的,只有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尊重幼儿,发挥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才是幼儿教师应该做的。

三、学会给幼儿制造认知矛盾

皮亚杰理论认为认知发展以来于四个因素:生物性成熟、有关物理环境的经验、有关社会环境的经验、平衡。平衡是认知发展中的一个核心因素和动机力量。平衡是指在认知结构与环境之间生成一种最佳均衡状态的生物驱力。同化和顺应是平衡的两个过程。当儿童在接受新的信息时,同化和顺应就会发生。我们从六岁的艾莉森和她的父亲在一辆车里的事为例。他们的车以每小时6英里的速度行驶着,在他们面前大约100码的地方,有另外一辆车。他们在这辆车的后面行驶了好一会儿,两辆车之间的距离一直没变。艾莉森的父亲指着这辆车问她,“哪辆车开的更快一些?是那辆还是我们的?还是两辆的速度是一样的?”艾莉森回答说另外一辆车更快。当父亲文为什么时,她回答说“因为它在我们的前面”。她的父亲对她说:“实际上我们的速度是一样的。”这就给艾莉森制造了一个认知矛盾。若是同化信息,艾莉森就会认为她爸爸在和她开玩笑,她的认知结构没有发生改变,若是她的观念系统顺应新的信息,其认知结构发生了改变。在这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儿童的认知获得发展,但是需要制造认知矛盾,只有当输入的环境信息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儿童的认知才会得到发展。
幼儿教师要善于给幼儿制造认知矛盾,因为只有当输入的环境信息与学生的图式不相匹配时,学生的认知才会出现发展,但是在给幼儿呈现学习材料的时候,要做到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既不能被幼儿立即同化,如果提供的学习内容太过容易,幼儿则没有兴趣,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内容也不应太难,内容太难,超过了学生的当前认知水平,则幼儿就无法完成顺应。

四、给幼儿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

皮亚杰理论认为社会环境是认知发展的关键资源,认为儿童的知识、认知结构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主动建构的,儿童在于周围的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了认知的发展,因此认为教师必须设计一些能提供社会互动的活动。学前儿童处于2~7岁的年龄段,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还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和思考,皮亚杰将这种思维方式称为“我向思维”或“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简单的理解就是说幼儿认为别人的思考和运作方式与自己的完全一样。在这一阶段的幼儿没有意识到其他人能够有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儿童要想顺利进入到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就必须去“自我中心”。发展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因此给幼儿提供互动的机会很重要,幼儿在与其他幼儿的交流和合作中慢慢学习到他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别人与自己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这有助于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当儿童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就顺利进入了更高级的认知阶段了。
幼儿的发展需要尤其需要丰富的环境,同时幼儿需要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诸如语言、社会等方面认知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需要给幼儿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主题活动和方案教学是当前幼儿教育所提倡的活动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都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为这些主题活动和方案活动是幼儿自己讨论或者和老师一起讨论决定的,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幼儿积极的互动、交流和配合,这给幼儿提供了充分互动的机会,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

幼儿如那自然生长的植物,他们需要自己的自由和空间,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想,他们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知识经验的获得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获得,但是对幼儿来说,直接的方式是最适合他们的,也是幼儿最乐意去做的。幼儿有其自身认知发展水平阶段,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做的就是要认清这种认知发展水平的阶段特征,在教学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主动学习的权利,要去给幼儿制造认知矛盾,给幼儿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真正的能够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有效的教学。

论述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和学习的启示
认知发展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他开创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游戏的新途径,反对把游戏看作是一种本能活动,试图在儿童认知发展的总框架中来考察儿童的游戏,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基础
儿童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生起来的,儿童在思考问题时,心理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皮亚杰最感兴趣的问题,故他把心理学的概念引到认识论中,探讨认识起源和发展的问题。
(一)儿童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皮亚杰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一种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物理经验是客体自身属性的反映;数理逻辑经验是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以及以后的运算作用于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儿童认知发展的机能
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括有一定的认知发展结构。它们分别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儿童在与客体交往过程中,不仅要用己有的动作图式同化或整合客体,而且也应根据客体的特点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图式,顺应外在的变化。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就是适应或智力活动的特征。同化成功,个体的认识就处于平衡状态。同化失败。个体就出现不平衡。不平衡可以推动个体应用调节机制,以达到新的平衡。通过平衡—不平衡—再平衡的过程,个体的认知活动不断向前发展。 (三)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 皮亚杰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把儿童心理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二、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皮亚杰是在研究象征性功能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时,注意到儿童游戏的。他试图通过研究儿童的游戏和模仿,找到沟通感知运动与运算思维活动之间的桥梁。因此,他的游戏理论与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就是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 (一)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皮亚杰认为游戏不是一种独立的活动,而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但是认知结构的发展在儿童早期不成熟,所以往往不能保持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一种是顺应超过同化,是模仿的特征;一种是同化超过顺应,是游戏的特征。在皮亚杰看来,一种图式或活动室模仿还是游戏,取决于同化和顺应在图式或活动中所占的比列。可见,在认知发展理论中,游戏的实质就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二)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使和制约,并与认知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发展随认知的发展而变化,呈现出相适应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并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偶然性。在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游戏的发展也有不同的水平。与其发生人事论原理中的前三个阶段的智力水平相对应,他把游戏的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或水平: 1.感知运动期—练习性游戏
此阶段游戏以感知动作的训练为主,又称感知运动游戏或机能性游戏。这种游戏是个体游戏发展的最初形式,是为了获得“机能性快乐”而重复所习得的活动,如反复摆弄玩具,绕着房间四周奔跑等都是该时期游戏的典型表现。 2.前运算期—象征性游戏
此阶段由于表象思维的日渐形成和发展,个体认知图式中开始出现符号功能,个体开始理解

一种东西能代表另一种东西。随之,以假装为特征的象征性游戏日趋成为儿童游戏的主要形式,包括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和情景替换,是幼儿游戏的典型游戏。如拿棍子当马骑,用手指当枪支等。
3.具体运算期—规则性游戏
7-12岁是象征性游戏的结束期。象征性游戏在这一阶段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规则性游戏代替了象征性游戏;二是转变为结构性游戏。这阶段个体认知具有守恒性、可逆性,开始具备群集运算、空间关系,分类和列序等逻辑运算能力,其概括、判断、比较、推理等能力也有了相应发展。因此,游戏规则的制定、理解和共同遵守及其对规则的执行情况的正确判断和合理评价就成为可能。 (三)游戏的功能 皮亚杰认为,儿童需要游戏,尤其是象征性游戏,是因为为儿童难以适应周围的现实世界,儿童不得不经常使自己适应一个不断地从外部影响他的由年长者的兴趣和习惯组成的社会世界,同时又不得不经常使自己适应一个对他来说理解很肤浅的世界,但是通过这些适应,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需要。因此,游戏的功能就是以同化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情感需要。 二、对幼儿教育和学习的启示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研究的终点成为人们进一步研究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关系的起点,由此引发出一系列关于游戏与认知发展的实证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儿童游戏的认知发展的价值。 通过皮亚杰的认知游戏发展理论可知儿童的认知发展史有阶段性的,为了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在游戏活动和玩具的设计等方面要有所选择。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的情感上的甚至是智慧上的需要,但是游戏能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而且,对于新的刚出现的、不完善的心理机能进行练习、巩固,使它得到丰富与发展。因此,成人不应该对于儿童游戏注入太多自己的想法与期望,也不应该太干涉儿童的游戏,在游戏中儿童能自己完成动作的外部到内部的变化,并得到自我满足,不断促进自我发展。
皮亚杰认为游戏不是一种孤立的机能或活动,而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所以,无论是在幼儿园中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还是家长为儿童购买玩具都应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及智力发展水平出发,要让儿童能玩、会玩。 从皮亚杰的认知游戏发展理论可以得出,皮亚杰只看到认知发展对于儿童游戏的影响而没有看到游戏对于认知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和学习上,除了教师和家长的经验传授和知识灌输以及品行教育外,游戏也是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应当充分合理地运用游戏,不仅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问题上,更要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智力发展等全方面的发展。

(一) 关于幼儿教育目的
皮亚杰认为确立教学目的的合理依据应该是成人社会跟受教育的幼儿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幼儿园在制定幼儿教育的目的时,主要是让幼儿学到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年轻一代主动独立探索世界和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动力。教学不应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刺激幼儿的心智的发展。幼儿不应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学会如何思维。总之,教学的目的时形成幼儿的智慧,而不是储存记忆;是造就智力的探索者,而不仅是博学家。
(二) 关于幼儿课程
皮亚杰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为依据,即教材的结构内容应与儿童智力发展的结构相互适应。所以幼儿园在分配学科和确定学科内容时,要获得足够的有关心理学发展规律的知识,并按照严密的逻辑循序来组织教材。幼儿园过程的编制应该以促进该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为宗旨。在课程的实施上
通过“活动教学法”来实施教学,并重视游戏、实验和视听教学。
(三) 关于幼儿教学法则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教学就应该按照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来组织,去发现最佳方法和环境,来帮助幼儿自己去促进其认知或智力的发展。教学中还应重视实践活动。
(四) 关于教学法
1、 临床教学法
教师应细致地观察幼儿活动,引导幼儿活动,让幼儿自由谈话、自由叙述,同时因势利导,进行分析。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则采取作业法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提问。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从整体上来研究幼儿,比较全面和细致,又比较灵活,不拘一格;不仅观察幼儿认识什么,也探讨幼儿如何认识,从而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在交谈过程中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2、 两难故事法
可以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的方法。通过对偶故事,引起儿童道德观念的冲突,推动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判断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3、 社会交往法
幼儿园应当把幼儿之间所发生的互助协作的社会生活放在主要地位,这样有利于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
4、 活动法
皮亚杰提倡在教学中使用活动法,重视“高度集中注意的活动”对幼儿学习的意义。幼儿园要多组织活动,让知识被儿童所认识和理解,并最终转化为个体的知识,另外利用情景所提供的材料来组织探索活动,让幼儿尝试去理解和解决问题,这是很有意义的。

  •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答:(1)学前教育应该按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且顺序是固定的,反映在学前教育阶段,即要求教育应该按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师在实施教育时,首先应该了解幼儿处于哪个阶段,再由儿童的水平确定教材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近年来,有些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倾向,但...
  •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有哪些启示
    答: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研究的终点成为人们进一步研究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关系的起点,由此引发出一系列关于游戏与认知发展的实证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儿童游戏的认知发展的价值。 通过皮亚杰的认知游戏发展理论可知儿童的认知发展史有阶段性的,为了符合儿童认知...
  • 论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为:(1)强调活动的重要性。皮亚杰认为,动作是连贯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因此皮亚杰十分注重“活动法教学”,他提出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他也提出要重视视听教学,使儿童直观...
  • 发生认识论为学前教育提供了哪些理论支持
    答:发生认识论为学前教育提供了哪些理论支持如下:1、儿童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认知发展的机能 3、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皮亚杰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把儿童心理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有什么启示
    答: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教学就应该按照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来组织,去发现最佳方法和环境,来帮助幼儿自己去促进其认知或智力的发展。教学中还应重视实践活动。(四) 关于教学法 1、 临床教学法 教师应细致地观察幼儿活动,引导幼儿活动,让幼儿自由谈话、自由叙述,同时因势利导,进行分析。对于年龄较大的...
  •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答: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和心理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更有着突出重大的贡献。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几个核心概念 1、智力:一个智慧行为是一个生物体本身在现存条件...
  • 皮亚杰在学前教育方面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请间述学前儿童的特点?_百度...
    答: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②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人们在编制课程和提供教材时须考虑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③皮亚杰强调活动的重要性,重视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④皮亚杰强调兴趣与需要的重要性,关注儿童的游戏。
  • 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
    答:以皮亚杰理论为指导原则的教育方案也接受了皮亚杰的信条:与其过早地让儿童接受教学还不如不教;因为这很容易导致对成人规则的肤浅接受,而不能达到真正的认知理解 4.成人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皮亚杰理论认为,所有儿童按照相同的发展顺序经过各个阶段,但发展速度不同。因此教师必须尽力为每个儿童和各个小组...
  •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有哪些启示
    答:四、给幼儿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皮亚杰理论认为社会环境是认知发展的关键资源,认为儿童的知识、认知结构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主动建构的,儿童在于周围的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了认知的发展,因此认为教师必须设计一些能提供社会互动的活动。学前儿童处于2~7岁的年龄段,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
  • 学前教育专业领域中皮亚杰的学术观点 有哪些?
    答: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1. 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所谓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2. 形成了因果联系 前运算阶段(2~7岁)皮亚杰以不同形式的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