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幼儿的养成好习惯有哪些影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4
幼儿的阅读习惯,受教师的哪些影响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ca83ZeinEsThCQe5q7I6A
提取码: 2n6t
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阅读理解,小学老师经常给孩子布置的一项学习任务就是“朗读课文”,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们往往要求孩子通过读课文,去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等,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这里有20课的阅读哦。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远大理想,崇高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习惯),最终养成孩子的远大理想,崇高道德品质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提高孩子修养,完善孩子人格不可缺少的教育,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的重要一课。 刚入园的幼儿,无论其生理、心理,还是生活、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他们对新生活感到十分的新鲜和渴望,另一方面又舍不得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孤独无助的感觉常会伴其左右,形成了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个"断奶期”。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激发幼儿对新生活的憧憬,正确引导和评价他们的言行,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都是十分重要的。"不经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一入幼儿园就对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和学校常规的训练,有助于儿童尽早步入正轨。

浅谈幼儿园里的养成教育
一、入格
明理导行
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是全方位的,除了日常行为,如坐、立、行、排队、文明礼貌等方面的常规教育外,还应注意幼儿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的养成教育。

但是,这些规矩和要求,要想让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一下子就记住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所讲述的道理和规范要琅琅上口,简单易记。儿歌、游戏等形式都是幼儿喜闻乐见的。立正时,我会对幼小朋友说:"两脚并并拢,两眼看前方,抬起头挺起胸。”上课时,要小朋友说一说: "小手?”——"放放好”,"小胸?”——"挺挺起”,"眼睛?”——"看老师”,"脸上”——"笑眯眯”。在一问一答中,幼儿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规范,明确了要求。

示范导行
幼儿的模仿性很强。教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教师良好的言行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对幼儿最好的教育。人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就是指教师要身体力行,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得到。上课时,教师标准的坐姿,就是无声的命令;下课后,教师俯身捡纸,就是最好的榜样。对幼儿好的行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洋溢的话语,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微笑,都能对幼儿起到激励的作用。古人说过"师者,人之模范”。这就说明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有强烈的示范性。更何况整天与那些处于模仿性极强的幼儿打交道,就更应该做到从自己入手,身正为范,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以期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所以,结合本班的实际,我注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在日常行为举止方面做示范。严格遵守幼儿园的一切规章制度。二是教育幼儿时做到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不鄙视能力较差的孩子,并耐心地作个别辅导。三是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四是力求优质完成备课,上课等教学任务。

二、有序
讲究科学性和渐进性
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由易到难,把握好训练的层次,将幼儿应掌握的规范分解成若干个小点,帮助幼儿逐渐掌握。一个规范可以分"小步子”实施,一步一步地训练,使幼儿一步上一个台阶,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也可以一个月或一周抓一个训练重点,一点一点来训练,逐渐增加训练内容,将总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阶段的小目标中去实现,而且要允许幼儿反复。

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
由于幼儿的自制能力较差,他们的认识和行为常常会不一致。即使他们了解并熟记了各种规范和要求,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仍旧会冒头,将教师辛勤工作的成果付之一炬。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抓苗头,强化常规训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幼儿。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幼儿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让幼儿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幼儿的行为,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内化
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任何规范和要求都仅仅是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外因,激发、培养幼儿进行自我教育、集体教育才是根本。幼儿园的孩子最崇拜老师,期望当小老师,小干部,因此,老师要给孩子创造一些自我管理的机会。建立值日班长、值日组长制,我们班的小组长都不是固定的,而是每天或每周由幼儿自己评选出各方面都表现很好的幼儿来担任,担任小组长的幼儿可以帮助老师给小朋友分玩具、发餐具,这样让每位小朋友轮流尝试角色体验,既培养了责任心,又锻炼了幼儿的能力。

总结
幼儿园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只要教师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孩子很容易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浅谈教师对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影响

“习惯决定命运”“习惯形成性格”等观念也已被许多学界、非学界的人士所佐证和接纳。虽然一个人习惯的形成要受家庭、社会、学校、同伴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作为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是行为习惯形成关键期的教育。  

幼儿入园后,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老师在一起的,幼儿在园的一切行动都在教师的管理教育之中。幼儿教师是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在幼儿身上引起期待的行为,教师也可以用一些方法消灭和遏止幼儿身上所存在的非期待行为。
经过观察和分析,由于每个教师的班级管理理念不同;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不同;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同;或教师本身的素质问题。因而,在幼儿园里,不同的老师所管理的班级幼儿行为习惯存在差异。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在同一所幼儿园,有的班级小朋友排排坐吃水果,吃完水果地面保持干干净净,有的班级则满地都是水果皮;有的班级小朋友午睡前会把脱下的衣服叠放整齐、鞋子摆在规定的位子、起床后把自己的小被子叠整齐,而有的班级小朋友衣服到处放、鞋子随便脱、起床后不是找不到衣服就是找不到鞋……
由此可见:教师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影响是很大的。
教师怎样才能在幼儿习惯养成方面产生好的影响呢? 


一、教师要真正重视对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培养
古代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的“生活教育”,都把幼儿期培养的任务定格在养成良好的习惯上。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领域目标也明确要求“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我们的一些教师,在一日工作中,忙于备课、钻研教材、组织幼儿活动、布置环境、写论文等等,忽视了对于幼儿生活中的一些常规要求。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没能及时纠正,一次又一次经过不断的重复强化而养成了不良行为。所以,我们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等待。 


二、注重首次,从幼儿入园第一天开始做起
我国有句古训“先入为主”。如果幼儿第一次习得是规范行为,在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他的规范行为会一直延续下去。要培养幼儿幼儿的良好习惯并不难,难的是如果幼儿有了坏习惯,纠正就很困难了。幼儿入园初期,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陌生环境往往感到不知所措,这时告诉他们“玩具玩好摆整齐,糖纸果皮丢垃圾桶里,小朋友不抢先、不推撞,吃饭之前要洗手……”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好的习惯经过一次一次的强化练习,小朋友们就习惯成自然了。如果从入园第一天就注意培养幼儿遵守一些行为规则,那么到了大班,教师的管理就会轻松许多。 


三、帮助幼儿建立合理的、细小的行为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养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遵守规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在各项活动中都应该让幼儿去学习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例如,用餐好了把椅子靠桌放;吃完饭要擦嘴,自己把餐具送会回;走路姿势自然,不抢先,不推撞,教室内不奔跑、不大声说话等等,随时提醒幼儿。这样,既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们所建立的规则要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绝不能为了便于管理而制定不合理的规则。 


四、选择恰当的方法
(一)做孩子的榜样
幼儿常常说“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我们老师说的”这样的话,有的幼儿回到家还模仿自己的老师,可见,幼儿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崇高的”“伟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都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试想,如果教师自己上班老迟到,做事拖拖拉拉;见了同事从不打招呼;与配班老师不合作;教室环境乱糟糟……,这样的教师怎么可能带出行为习惯良好的班级呢?
(二)适时指导
幼儿习惯的养成不是靠成人的说教而来的,“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我们培养托班小朋友拿别人东西要用礼貌语言协商,是这样做的:听故事《蛋糕跑掉了》,情感体验抢别人的东西是没有好结果的,然后,实物演练,学习礼貌用语“你能给我玩玩吗?”“你能给我××吃吗?”那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指导训练,日后,这个行为就被巩固下来。
(三)表扬和批评相结合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提出,行为的改变依据行为的后果而定,如果后果是愉快的、积极的、满足行为者需要的,则行为的出现频率就会增加。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可以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例如,表扬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情绪。因此,我们应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表扬。表扬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物质的。一般而言,年龄越小,奖励的应该具体一些。比如,会收拾积木的奖励一颗糖,或抱一抱,大班幼儿则以精神奖励为主。
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我们除了对他讲清道理外,可以进行适当的批评或惩罚。很多教师常常不敢谈惩罚,误以为惩罚等同于体罚。其实不然,正确的惩罚对于纠正幼儿不良行为还是有帮助的,尤其是语言对其行为几乎不起作用,惩罚却可以使他直接感受到教师的态度,体验到不快,从而改变行为。惩罚必须做到具体、直观并辅制之以语言说明,而且时间要短。长时间的惩罚不仅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而且使他忘记受惩罚的原因。
国外有许多心理学实验证明:一次表扬和一次批评对加强学习动机同样有效,而继续使用批评和表扬,则前者的效果不如后者。所以,我们要慎用批评多表扬,但也不能滥表扬。
(四)对幼儿的行为要求要做到一致和一贯
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是经过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所以,我们不但要创造条件(便于幼儿养成好习惯的环境等)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还要重视管理。
例如,幼儿刚入园时,我们要求幼儿吃饭时:双脚并拢、一手扶碗一手拿调羹;米粒不要掉出来;吃完饭自己把餐具送回等。如果教师每天都能够坚持认真的提醒,检查,幼儿就会养成有一个好的用餐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今天对幼儿有要求,明天因别的事又放松了对幼儿的管理,这样反反复复,幼儿就很难养成好的用餐习惯。
实施学前素质教育,较好地贯彻执行《纲要.》精神,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态度决定着观念和行为。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对待工作、同事、家长及幼儿所体现出来的良好道德修养,将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起者积极的影响。  



  • 幼儿教师对小班孩子常规的培养影响
    答: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崭新的开始,同时也是进行常规培养的重要时期。第一,幼儿入园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新的环...
  • 幼教老师的行为,可能会对孩子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答:教师如果对幼儿的语言表达持关注、支持和认可,并给予积极的响应,就能激起幼儿更强的表达欲望,幼儿就会更想说、更爱说,当然也就更乐说、更能说;反之,如果教师对幼儿语言表达不闻不问、否认、缄默,也会影响幼儿表达的...
  •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答:比如,老师不按时上下课,会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观念;上课时任意扔废纸,会让学生没有环保意识;老师随意骂脏话,会让学生没有文明意识等。因此,教师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以“润物细无声”之势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 幼儿教师“以身作则”给幼儿带来的积极意义?
    答: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幼儿老师要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它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
  • 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答:一、幼儿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学前儿童的学习热情 幼儿教师都必须有一颗挚爱幼儿的心,有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他们对职业的热情直接影响了学前儿童对知识的求知欲。例如:幼儿教师要在保育工作中给予学前儿童足够的爱与关怀,...
  • 幼儿园教师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有
    答:首先,学前儿童的行为习惯还在养成中,幼儿园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习惯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其次,幼儿园教师对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也起着关键作用。幼儿园老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等良好品质。
  • 一个老师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
    答:好老师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幼儿时期、儿童少年总是有意无意的模仿周围的人。他模仿的对象更多的是父母、老师。因此,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老师是孩子的榜样,言谈举止、为人心态,为人处事的方式都会...
  • 老师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大吗?
    答:都会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到我们的一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尤其是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他们的年龄不大,在自主意识方面也比较弱,很多时候是需要老师主动的引导和教导。我们在小时候的时候也都会听家长和老师的话,觉得家长和...
  • 幼儿行为观察对教师的作用
    答:例如,帮助幼儿学习如何分享、沟通和合作,让幼儿在团队中逐步成长为一个自信、友善、独立的孩子。6. 总结 教师在幼儿行为观察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增强幼儿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帮助幼儿掌握社交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