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5
1问题的提出
  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对事、对物的一系列态度和行为反应。社会行为根据其性质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积极行为主要是指对他人或集体有利的、建设性的行为,如安慰、关心、帮助、分享、谦让和合作等;消极行为是指对他人或集体具有侵犯性、破坏性的行为,如推打、抢夺、骂人、招惹、嘲讽、威胁等。
  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是社会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对此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已有相关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学前期,儿童的各类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都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但在行为的数量和质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如在积极行为方面,儿童合作行为出现的频率,其次为分享和帮助行为,安慰行为最少[1][2][3]。(2)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积极行为逐渐增多[4]。但也有研究发现,互助和合作等行为并不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增多,有的甚至出现减少趋势[5];在消极行为方面,儿童的身体攻击行为(如推打、抢夺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言语攻击行为(如骂人、嘲讽等)逐渐增多。(3)在性别方面,一些研究发现,儿童积极行为的性别差异比人们想象的要小,并且这种差异随行为类型、表现行为情境的不同而变化,如女孩的友善、体谅和分享行为明显多于男孩[6],而在比较危险或需要帮助的情境中,男孩则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帮助行为[7]。在消极行为方面,男孩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冲突性、强迫性的行为[8][9]。
  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到,已有研究揭示了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一些基本特点和规律,但是对于幼儿不同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社会行为发展的年龄与性别特点,以及自然、环境与教育在幼儿社会行为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尚缺乏全面、深入的探讨。因此,本研究将着重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初步假设如下:
  ①幼儿积极行为的发展水平略高于消极行为,并且其分布也存在一定差异;
  ②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内部不同行为间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
  ③在幼儿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中,自然与教育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儿童不同类型的社会行为发展中,这两类因素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起作用不同。
  ④在社会行为的发展上,男女幼儿间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丰富、充实儿童心理学中有关社会行为发展的理论,而且也为科学、有效的社会行为培养和干预提供心理学依据。
  2研究方法
  2.1被试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市5所不同类型幼儿园中抽取12个班435名幼儿(男222名,女213名),其中小班幼儿119名(男60名,女59名);中班幼儿146名(男78名,女68名);大班幼儿170名(男84名,女86名)。
  2.2研究工具根据已有关于儿童社会行为的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工具,征求专家和教师的意见,编制了“幼儿社会行为问卷”,其主要包括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两个维度。其中积极行为有帮助、分享、合作和谦让,消极行为包括推打、骂人、抢夺和招惹。问卷的填写方式为五等级评定法,从很少、较少、中等到较多、很多,分别表示幼儿各类行为的出现频率,记为1—5分。问卷中积极行为部分的分半信度为.84,Alpha一致性系数为.88,消极行为部分的分半信度为.88,Alpha一致性系数为.88。
  2.3研究程序
  2.3.1确定研究变量,编制研究工具。在此基础上,在小范围内进行预实验,对研究工具进行修改和调整,最后确定工具。
  2.3.2被试取样。方法见前。
  2.3.3收集数据①培训主试:主试由学前心理与教育专业研究生组成,测查前专门集中进行培训,统一要求和明确注意事项。②施测:在幼儿园协助下,集中组织教师填写问卷。填写前先向其详细说明问卷的填写方式、要求和注意事项,在确认教师理解后,由其单独填写。
  2.3.4数据整理与分析用SPSSWIN9.0进行数据的录入、管理工作,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方差分析等处理。
  3结果分析
  本研究主要从幼儿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的发展、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内部不同行为的发展特点、社会行为发展的年龄差异以及性别特点等角度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3.1幼儿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的发展水平和分布特点
  我们以P代表积极行为,P1、P2、P3、P4分别代表帮助、分享、合作和谦让四类行为;以N代表消极行为,N1、N2、N3、N4分别代表推打、骂人、抢夺和招惹四类行为,对幼儿的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四类积极行为和四类消极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1。

  从图1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从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总体,还是从各类具体的积极和消极行为来看,幼儿在积极和消极两类行为上的分布存在着较大差异。在积极行为方面,绝大部分幼儿是处于较多、中等和较少三个等级上,其中28.7%的幼儿积极行为出现较多,23.2%的幼儿积极行为出现较少,而38.7%的幼儿处于中等水平,积极行为出现很少或很多的幼儿比例都很小,仅为8%和2%左右。而在消极行为方面,绝大部分幼儿则是分布在很少、较少和中等三个等级上,其中消极行为很少出现的幼儿为41%,尤其是在骂人行为上,55%以上的幼儿很少出现,约30%的幼儿消极行为较少出现,消极行为较多或很多的幼儿仅占1/10左右。

  3.2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内部不同行为间的发展特点
  除积极和消极行为的发展水平和分布特点外,对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内部不同行为的发展特点进行考察和分析也是本研究的一个重点。
  首先,从前面表1可以看出,幼儿积极行为内部不同行为间的发展和消极行为内部不同行为间的发展都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在帮助、分享、合作和谦让四类积极行为上幼儿的平均得分都接近或超过3.00,而在推打、骂人、抢夺和招惹四类消极行为上的平均分则都低于或略高于2.00。其次,在行为分布上(见图1),幼儿各类积极行为的分布和各类消极行为的分布也都较为相似,其各类积极行为都主要分布于较少、中等和较多三个等级上,在行为五等级分布上均呈“倒U形”分布;而各类消极行为则都主要分布在很少、较少和中等三个等级上,在行为五等级分布上均呈直线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幼儿无论是在各类型积极行为间还是在各类型消极行为间,其发展均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但同时,从表1和图1中我们也发现,幼儿各类积极行为和各类消极行为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首先,从行为的发生频率上来看,在4类积极行为中,幼儿的合作行为出现,其次为谦让和分享行为,帮助行为略少;而在消极行为方面,幼儿的抢夺行为出现最多,其次为推打和招惹行为,骂人行为最低。其次,从行为分布图上看,在4类积极行为中,在中等、较多和很多三个等级上,幼儿的合作行为表现最多,共有约75%幼儿的合作行为分布在此三等级上,其次是谦让和分享,分别有约70%的幼儿,帮助行为最少;而在“很少”等级上,有约11%的幼儿“很少”做出帮助行为,而“很少”做出合作行为的幼儿仅约5%。在4类消极行为中,在中等、较多两个等级上,幼儿的抢夺行为明显,约41%,推打和招惹行为次之,分别为30.3%和27.8%,骂人行为最少,约17%。从上述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致性与差异性并存是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内部不同行为间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3.3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年龄与班级差异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儿童社会行为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是社会行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幼儿按年龄班(小、中、大班)和实际年龄(3-4岁、4-5岁、5-6岁)两种方式进行分组,对其社会行为的发展进行差异检验。由于在实际年龄划分中的3-4、4-5和5-6岁幼儿大致对应的是小、中、大班,为了便于比较说明,在指明分组方式的前提下,我们将主要以小、中、大班来称呼这几个年龄段的幼儿。
表2 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年龄与班级差异比较

维 度
多 重 比 较

班 级(Grade) *1
实 际 年 龄(Age)*2

P1
3 2 1

3

2 *(.000)

1 *(.000) *(.000)
3 2 1

3

2 *(.000)

1 *(.000) *(.000)

P2
3 2 1

3

2 *(.005)

1 *(.000) *(.000)
3 2 1

3

2

1 *(.000) *(.000)

P3
3 2 1

3

2 *(.010)

1 *(.000) *(.000)
3 2 1

3

2

1 *(.000) *(.000)

P4
3 2 1

3

2

1 *(.000) *(.000)
3 2 1

3

2

1 *(.000) *(.000)

N1
3 2 1

3

2 *(.002)

1 *(.000)
3 2 1

3

2 *(.044)

1 *(.000) *(.030)

N2
3 2 1

3

2 *(.002)

1 *(.000) *(.001)
3 2 1

3

2

1 *(.000) *(.000)

N3
3 2 1

3

2

1
3 2 1

3

2

1

N4
3 2 1

3

2 *(.022)

1 *(.000)
3 2 1

3

2

1 *(.000) *(.007)

  • 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
    答:积极行为主要是指对他人或集体有利的、建设性的行为,如安慰、关心、帮助、分享、谦让和合作等;消极行为是指对他人或集体具有侵犯性、破坏性的行为,如推打、抢夺、骂人、招惹、嘲讽、威胁等。 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是社会行为研究的一个重...
  •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答: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主要有情境性、模仿性、从他性以及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1、情境性社会性和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刺激(即情境)的制约,特定的情境产生与此相对应的社会行为。2、模仿性模仿是对他人所显示的行为及其特...
  • 试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特点。
    答:首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出现。从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开始,就可以观察到他们对他人困境的反应,如哭泣等。研究发现,1岁半的儿童已经表现出对他人的关注,愿意与成人分享玩具,这种行为并不需要外部的鼓励或奖励。其次,分享行为...
  •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随着社会交往经验的增多,孩子注意到别人不仅有自己不同的思维和情感,而且在相同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反应,他们开始理解他人行动的目的性。在儿童认识和理解他人行为的过程中,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角色采择,或观点采择,...
  •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内容和发展特点有哪些?
    答:发现1 表现友谊关系的图片可引发亲社会行为 德国的研究人员把18个月大的婴儿分成4组,分别给每一组儿童看一种图片。每种图片中突出的前景都是熟悉的家居用品(如水壶),家居用品的后侧方则是作为背景出现的小玩偶(或积木)...
  • 幼儿交往发展的特点培养和研究
    答:一、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社会性 即使是幼儿,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也是具有社会性要求的。一方面,所有的社会性交往能力都在于友好与平等。另一方面,只有达到了友好与平等,相互间的交往才能互相尊重,相互扶持。所以,幼儿教育在...
  • 简述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特点?
    答:1岁半左右的孩子,不仅接近有困难的人,而且提供特定的帮助。2、分享行为的发展。分享行为是幼儿期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主要方面。从目前的研究看,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幼儿的均分观念占主导地位,其中,4~5岁时...
  •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1、自我意识的发展 表现形式:①自我认识,先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然后知道自己的名字。对“我”字的掌握;②自我情感体验,包括自尊,自信,自我价值感,成功感,自我效能感等等,比如3岁孩子对自己...
  •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有何特点?
    答:1、美国心理学家墨森认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学习社会性情绪、对父母和亲人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等。2、澳大利亚萨恩森博士认为,学前儿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