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怎么解释这句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21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译文】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该句出自《三字经》,原文节选如下: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翻译: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历史背景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例如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了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出自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存疑)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

扩展资料

《三字经》赏析: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

《三字经》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养了儿子,却不教好儿子,这是一个父亲的过错;教养孩子不严格,是一个长辈老师的懒惰。你不好好学习,是不适合的;幼年的时候不学习,等到老的时候就什么事也干不成了。

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如果你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养育了却不教育父亲的过错,教育了却不严谨是老师的懒惰,你(学子)不学习是不合适的;小的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要做什么(“老”不意为“老的时候”)

意思是:只是养孩子而不教孩子是做父亲的过错,教育不严厉是老师的懒惰,孩子不好学不是很好,小时候不好好学习老了又会有什么成就呢?

  • 子不教,父之过谁的名言,出自哪里
    答:“子不教,父之过”是《三字经》中的名言,原句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翻译:养不教,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
  • 《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下句是什么?
    答:"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下句是“教不严,师之惰”。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生养儿女而不进行教育,这是做父亲的过错。对学生进行教育,但不严格要求,这是做教师的失职。这两句话在《三字经》中具有...
  • 养不教,父之过下一句是什么?
    答:本文出自我们经常说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
  • 请问:《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
    答:正确的表达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意思是: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出自于《三字经》。当父亲容易,做好父亲这个角色不容易 由于种种原因,我的儿子在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在老家“...
  • ...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教不严师之度。是什么意思...
    答: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这个说的是当年孟母三迁的故事,孩子不愿学习的话,母亲就要管教,还有说别人的教五个孩子教的很好,就声名远扬,如果孩子没有教好,那父亲就有过错,如果教的不严,说明老师懒惰 ...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意思?
    答:”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什么意思 有什么故事?
    答:“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出自《三字经》。【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临刑前...
  •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什么意思?
    答:释文如下: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什么意思?
    答:正确的应该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教育学生却不严格,是教师的失职。详细解读:这两句出自于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主要告诉人们,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而应该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起点,这个起点,决定了孩子未来...
  • 《三字经》3. 养不教,父之过
    答: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