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9
怎样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97

怎样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强烈的目标意识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什么决定了怎么教。我认为影响语文教学有效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目标的模糊,随意。备课的时候没有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只是对现成的教案里的目标照抄照搬,备课只是背下人家的教学程序,不思考为什么这样教,我的学生能否接受,目标和上课内容脱节,到上课时也就无的放矢,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前些日子我听了一节公开课。上的是苏东坡的《后赤壁赋》,上课的主要环节是这样的:一是由一个海外记者采访学者余秋雨,问余在中国古典文学里最喜欢的人是谁,由余的回答引出作者苏东坡,又问余最喜欢苏的什么作品,余回答是苏在黄洲时的三篇著作,由此引出课题《后赤壁赋》,然后全班齐诵《前赤壁赋》。这样的导入很好,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使旧知识成为新知识的支撑点,符合教学规律(用时6分钟);二是教师范读课文,边读边强调读音句义断句等,将课文内容梳理了一遍(用时11分钟);三是引导学生看课文后面金圣叹等对《赤壁赋》评价的链接内容,老师边翻译边讲解(用时16分钟);四是前后《赤壁赋》的比较,教师分别从景、目的游程、结构情感、意象对象等方面画表板书(没有讲完下课时间就到了)。初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前后《赤壁赋》的比较上,虽然中间讲链接的环节花时过多,似乎影响了突出重点,也还可以。但是在后面的评课活动中,这位老师却展示了他这节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后赤壁赋》中“鹤”象征意义的阐释。这样,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脱节了,怎么来衡量这节课的有效性呢?所以我想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教学目标的随意。如果有强烈的目标意识,他对教材处理和上课环节的安排就不会这样。可以把第三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改为就是以探究《后赤壁赋》中“鹤”的象征意义展开,并且结合他课前发给学生的古人关于“鹤”的诗文的材料,将是一节更精彩而有效的课。

其次强烈的目标意识还体现在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也就是说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有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这一点对于农村中学尤其重要,农村中学的生源状况前面已讲到,如果我们不进行研究而照抄照搬别人的,目标面面俱到,上课无度拓展,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面面俱到的目标,实现不了,等于面面不到,过于超出学生水平的拓展,除了让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外,毫无意义,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我听了我们学校一位老师的课《浑沌之死》,这是《庄子》里的一篇寓言。对于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这样规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这节课的目标重点应该是通过朗读和讲解文章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从而理解寓言的含义。可是这位老师却舍本,花了很多时间去讲庄子和背景,后面讲寓意时又花了很多时间讲庄子的思想,进行无度拓展,一节课老师讲的津津有味,而学生却云里雾里。备课时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想到要学生通过这节课发生什么变化,得到什么样的发展,就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

所以虽然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课时的目标也不止一个,但我们要根据课文和学生情况分清主次,合理分配。不必面面俱到而至“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要勇于放弃。暂时的放弃,是为了长远的取得。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魄,当目标精了,重点准了,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

第三强烈的目标意识还要体现在:每节课上课前必须向学生展示这节课的目标,这样老师教学有的放矢,时刻提醒自己在教学环节中有没有脱离目标,学生学习也做到心中有数,在学习中检测自己有没有达到目标,也有利于教师课后反思总结。这样一节课下来,重点就会很明确,教有得,学有获,每课有得,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干劲就大,课堂效率就高。当然,向学生展示目标,不必象有的老师那样,在多媒体上把三围目标都写出来。有时就一句话就行:比如我听黄老师在上曹植的《白马篇》,他就这样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读”展开,也就是怎么通过朗读读懂课文。然后一节课就是围绕指导朗读,让学生不停的读,不停的悟,在读中实现教学目标。

二、读熟文本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于永正老师曾经讲过一句话:书不读熟不开讲。这点农村中学尤其重要。我们平常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或听别的老师上阅读课中,常常会发现,总是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压抑,学生情绪低迷,一问三不知,课堂参与度差,思维活跃不起来。老师只能很无奈的自问自答自擂自唱满堂灌。总是怪学生基础差,素质低,不配合。其实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没有让学生读熟文本。试想,对于一篇课文都没有读熟,他怎么去积极参与,怎么去互动合作,怎么去思考探究?怎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其实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实现人与文本的内在交流,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效率高不高,主要看学生与文本是否发生了这种交流,以及这种交流是否亲密、深刻、流畅和完整。如果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想象,不但学生和文本很难发生交流,更谈不上交流的亲密、深刻、流畅和完整了。所以课堂上只剩下老师和文本的对话,老师在教教案,没有学生的学习生成,只有偶尔几个好的学生附和老师几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也谈不上。因此,学生的参与情况,思维状态,情感体验,学习效果,课堂气氛都不好,教学效果当然就不好。所以说读熟文本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因此,我觉得对于长的文章我们一定要布置学生预习,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看书的时间,自渎、讨论等环节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展开。我们学校的马老师以及我听了民中的一位老师的课,他们都有一个很好的习惯:讲授前先提问预习情况,如果发现还有同学没读课文,就不惜停下来让学生再看书,课堂上让学生自读的时,也都会问读完了没有,有没有读完的,继续让他们读。这是磨刀不负砍柴功。

三、加强课堂心理管理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我们常讲“心动不如行动”,但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是“行动不如心动”,教学中我们只有让学生真正“心动”起来了,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苦学”变“乐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证。农村中学正如我前面所说,由于种种原因,厌学学生的面积相当大,课堂纪律普遍不很理想。因此要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除了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有效的管理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而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心理的管理,既加强对课堂心理的调控,来使师生达到心理相容,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心理管理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自身心理的调节

教师要尽量做到不把生活情绪带到课堂中,走进课堂精神一定要饱满,一定要充满激情,这样才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心动”起来,就比如我听了一中黄长虹老师的课,整节课教师情绪激昂,又很善于煽情,学生抢着回答问题,课堂掌声不时想起,整个课堂被带动的心潮涌动。学生总处于亢奋之中,思维火花不断喷射,课堂效率就高。

(二)是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控

首先是上课伊始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抑制课间活动的兴奋心理,激活其参与心理。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因此集中并保持学生的注意是课堂心理调控的核心所在。我们老师习惯于一上课就直奔主题讲授主要知识,这样不好,因为刚上课时,学生课间休息时所形成的兴奋中心还没有退去,注意力还无法集中,也不可能完全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因此应先采用各种手段,比如形象、生动、饱含激情而又富有情趣性的导入法和创设问题情境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参与心理,又自然过渡到教学主题,同时,也可以借此时间和方法来抑制学生课间休息所形成的兴奋中心,而产生新的学习的兴奋中心,使学生尽快进入有效的学习活动中,保证上课效率。

其次是教学中注意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每天面对山珍海味,也会让人生厌。我们读书时也一样,在课堂上学生都有一种期待心理:期待这节课有味道,能学到新内容,期待这节课老师有新方法,期待这节课老师多提问多表扬他,让他从学习的成功感中得到心理的满足。因此我们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这些期待心理。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多鼓励多表扬学生,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计教学“空白”,创造一个个学生的“认识冲突”,让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暂时不平衡的思维状态,达到较长时间保持思维兴奋的状态。使学生在创造中寻找乐趣,每节课都在期待中度过。比如我们在上古文时,往往是最枯燥的,按传统的上法是很难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的,在一次教研活动中陈成龙老师讲到了上诗歌《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设计的问题:(1)作者的理想是什么?既作者想建什么功,立什么业?(学生找诗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2)怎么建立功业?(学生找诗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是不是现实情景?(学生找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4)功业建成了吗?( 学生找诗句:可怜白发生)。这样的教学设计将诗歌的字词教学和诗歌思想内容写作手法融合在一起,更能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是教学中还要注意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心理学认为中等强度的焦虑才是对学习最有利的。焦虑程度过强或过弱都会对思维的兴奋产生破坏作用,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心理环境,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调控恰当的焦虑度。一方面,要防止学生焦虑心理过弱。教师要抑制学生的依赖心理,少讲多启发,多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学生焦虑程度过强。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敏感、自尊心强,注重形象,渴求别人认同与肯定。这种心理表现在课堂上就会出现害怕发言,这就是焦虑心理过度的表现,它会影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抑制学生思维,这时教师应及时加以调控,比如保证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效“倾听”,鼓励学生发言,进行积极课堂评价等,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带给他们更多的自信、自尊,营造融洽的学习心理环境,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是对课堂纪律的隐性管理

当学生课堂上发生问题行为时,我们往往会采用体罚、讽刺挖苦、以赶出教室威胁学生等“以恶制恶”的方式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达到组织课堂教学的目的,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效应,既师生情感对立,关系紧张,使问题行为更加严重,有时也可能造成教师自身的尴尬,出现“下不了台”的现象。同时,“一人害病,全班吃药”,必然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导致学生知识输入过程受阻与中断,严重浪费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并因此有可能导致全体学生对教师的不满。师生情绪因此对立,课堂心理难以相容,就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因此为了克服这种负效应,教师对于课堂中的那些不认真听讲或者违犯了课堂常规学生的管理,不仅要注意他们的心理,还要顾及班上其他同学的心理,要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前提下,采取针对违规学生,隐含在教学活动中非公开的隐性管理手段,从而保证课堂学习的心理环境,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障。

当然,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诸多的因素,本人只是针对农村中学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些看法。翔宇教育集团卢志文先生说过:有效的课堂不一定是理想的课堂,但理想的课堂一定是有效的课堂。我们必须努力克服语文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阅读时间少。农村中学有两类学生是比较典型的:一是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一是成绩较好,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以升学的厚望,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学生缺少课外读物。大多数学生一本书一支笔听课,语文课外读本基本不看。少数学生除了一本作文书甚至没有一本其他的课外读物。
3.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的分析和提问所占有
4.阅读环境差。农村中学设施配套不够齐全,有图书室、阅览室的不多,即使有,也不能很好的更新。
5.课堂教学的封闭性。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课堂阅读教学仍处于一种封闭状态。这主要表现为教案的控制性和传导的单向性。课堂上,教案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师生的教学活力,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

文言文教学一直沿用“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的传统模式,高耗低效。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姚姬传也说:“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生作外行也。”读的道理,就是通过诵读可以培养语感,熟悉词汇和句式,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进而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从纠正句读到有节奏,最后抑扬顿挫地表达感情,这不仅是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一次审美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诵读,首先要“明读音”。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桃花源记》的“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另外,还要“明句读”。中学文言文教材都已断句、标点,句子停顿易于掌握,难的在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问题。例如《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文中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可以”古义是:可以凭借,而“以为”中间省略了“之”。因此这句应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而不可误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通过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并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并且将朗读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孤立地把它当作某一个教学环节。其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的确,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言文时应首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时效性。除了上面的朗读方法外,在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方面我还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1、适当的导入,创设情境,把学生领到文言文的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到走进去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先把电影《花木兰》里面的精彩片段播放给学生看,以此激发起他们学习此文的兴趣。

2、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精选或加播与课文或作者人物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孙权劝学》时,就适当的讲几个与孙权,吕蒙有关的历史小故事。在学习《论语》时,就简要讲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使学生受到触动,活跃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情景剧,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文言文课文,可以让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自主编排情景剧,然后表演,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细柳营》这篇课文时,就尝试了一下,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并且运用适当的内心独白,略微夸张的表演将周亚夫将军的性格,表演得十分的到位,使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4、复习文言文可以搞知识竞赛形式。以“开心100”的形式举行知识竞赛。利用学生竞争的心理巩固知识点。

总之,在每节课的具体设计上,或者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或者设置悬念、促人探索,或者……,教师需要找到一定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古文教学的实效性。

三、改老师串讲为学生研讨

教学中要使学生有一种意识——主动学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主动去解决。
笔者认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作为突破口。“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因此教师应打破一言堂的沉闷局面,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动起来,使其不再视学习文言文为畏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手段。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牢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求理解,不让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领会。老师就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二语,不要啰里啰嗦,能给他们开窍就行。老师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了。”这段话不仅适用于现代文教学,也适用于文言文教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这一要求正好适合初中学生。因为他们有课文下的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帮助或课外参考书的帮助,可以粗略地读懂文言课文。

读前,教师先教给学生阅读、翻译、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例如,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就是要求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加意思;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等。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每次在讲课前,都要书面翻译出所要学习的篇目或段落,先行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小组内存在的“疑难杂症”再上缴老师。讲授过程中,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中心发言人串讲课文(不准看任何资料),本组成员则边听边看参考资料,遇到中心发言人讲错的地方予以指正。有争议的地方共同研讨,疑难问题可当堂向教师询问。这种变教师讲为学生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尝到了参与教学的滋味,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意识,让其无形中养成钻研的习惯。

四、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习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桃花源记》中有两个句子出现到“寻”字,即“寻向所志”、“寻病终”,这两个“寻”词义各不相同,前者是“寻找”的意思,后者是“不久”的意思。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至于古今异义词,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加深印象。通假字则列成表格,分读音、通什么字、意义三格加强记忆。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虚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之、而、其、为、以、乃”等字,这些虚词其实也是多义词。在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字词列成表格加以归类,分用法和词义两部分,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理解和记忆。复习时这些知识须综合讲授,然后要求学生举例,这样就能达到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目的。

注意:初一时,不要讲太多。遇到一个讲一个,两个就归纳两个。初三时再总的归纳。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五、内外拓展,突破文本,确保有效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与课外拓展。王荣生教授对文本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他说:“教材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其中蕴含着杂质,因而,这块‘璞玉’需要教师精心雕琢。雕琢,即从教材中开发出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门学问。”文言文这种文学形式,是前人情感的抒发、智慧的结晶。所要传达的声音也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命运遭际和灵魂世界,但这并不是说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毫无关系,否则我们不会通过文字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人身上透视出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刚强与孱弱,甚至看到整个民族的症结所在。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上,不能因为要满足考试等短期目标的需要,就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文言文语法和反复做题的层面上,而应把相当的精力放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探求每篇古文包含的深层意义上面。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情世故和思想感情。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古文学习不只是学会一些文言词语,而是要发现古人的生活情趣,与今人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在与古人进行思想交流的同时启迪他们的思维。教师应带领学生打开思路,向课内纵深拓展,向课外横向延伸,在广泛涉足前期积累的知识的同时,对文本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增添了课堂的厚实感。

总之,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效果。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在文言文有效教学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手段。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牢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求理解,不让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
  • 浅论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文言文的教学
    答:《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而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在农村初中~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成绩差~更谈不上具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也不愿意深入...
  •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参考
    答:总之,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应该不断研究有效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制订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兴趣,在阅读中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将古老的文字与现代现阶段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机结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汉字的魅力美和内涵美,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参考文献:...
  • 初中文言文课如何上
    答:1. 初中文言文如何才能教好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采用的一般教学程序是:1.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3.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文章的重点和难点.4.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预习本的内容包括:生字、拼音、释义、文章中心内容、文言文的翻译,课后练习题等.5.教师简介作品作者,文章的写作背景.6.教师...
  • 如何有效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答:二、读熟文本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于永正老师曾经讲过一句话:书不读熟不开讲。这点农村中学尤其重要。我们平常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或听别的老师上阅读课中,常常会发现,总是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压抑,学生情绪低迷,一问三不知,课堂参与度差,思维活跃不起来。老师只能很无奈的...
  • 语文怎么提升文言文
    答:1.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和文言文能力 楼主语文成绩相当优秀了。 文言文的欠缺,我认为需要加强三点: 一是对课本中的古文(古散文)要熟读到几乎能背的程度,其中要能背几篇。 二是要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理解其含义(有极少数字句,语文专家没有能够注释出来的,没办法解释的除外)。 并且要记住一批字词(大约100...
  •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和文言文能力
    答:因为解释的字只有100个左右,比起古汉语词典,需要记忆的数量适中。《古代汉语》教材是中学语文老师的必备参考书,学校图书室应该可以借到。当然,如果有时间、有兴趣,也可以多翻翻古汉语词典。这样通过交叉火力、“三管齐下”,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效果如何,应当可以预见。至于现代汉语,熟读某些词汇丰富...
  • 怎样提高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答:一、教学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课堂所需实现的目标,我们要心中要有数,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明确,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要明确教学目标,就要加强对教材及学生的研究,做到三个熟悉:一是熟悉《课程标准》,二是熟悉教材,三是熟悉学生。其实,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语文...
  • 文言文朗读方案
    答:2. 文言文有哪些朗读方式论文 文言文到底怎样教 宝坻五中 吴淑静 杨占平 许俊霞 【内容提要】为改变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老”、“慢”、“差”、“费”的教学现状,优化文言教学过程,本文试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实效两方面,针对文言文教与学的特点,提出具体的做法,以促进文言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激发兴趣 ...
  • 如何实现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有效教学麻烦告诉我
    答:一、激发兴趣,用催人深思的引言去营造古文学习的氛围 可以坦率的讲,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主动性,特别对历史人物不感兴趣、在问言文学习上下了功夫花了力气,但效果总不理想的学生。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只有设计催人深思开场白导入新课,然后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打破文言文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