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观察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5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方法。良好的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本人在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如下的策略。

一、让学生在生活感知中获得数感启蒙。


《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情,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形成数感。”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来得到培养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经历有关情境、实例、去感受、去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构建数感。


如在认识20以内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来认识这些数,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些数。如老师给出一个数,让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学具来摆出这个数,可以用自己的手指来表示出这个数,可以用身边其他东西来表示出这个数,使学生构建起物与数一一对应观念。教师甚至可以带学生出教室,数一数校园里有几幢房子、几株树、几个花台,让学生把20以内的数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结合起来,从使数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老师随意给出的每一个数,使学生通过运用学具摆数字进一步体会数的含义,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诱发数感。又如,我们在教学生认识了常用的质量单位以后,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到食品超市、副食店、水果店等地方去提提、称称、掂掂各种糖果、袋装零食、水果等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的重量,感受10克、50克、100克、500克、1千克(1000克)物品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学生都很熟悉也很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的情感,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形成数感。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从他人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

例如:在实际测量中,教师带学生走出教室,去测量篮球场的长和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式去测出了它的长和宽。交流的时候,展示出全班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法。有的用卷尺量;有的先测出线条砖的长度,再数出它的长和宽中各包含多少块砖,最后用每块砖的长度乘砖的块数得到长和宽的长度;有的先测出一根绳子的长度,再用这根绳子一段一段地量;还有的用步测的方法去量。在交流中,大家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进行交流,也体会别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从不同角度感知了一定的长度,发展了距离感,同时也增进了数感。

三、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情景活动中发展数感。


根据儿童好动、好奇的天性,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游戏活动,以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儿童喜欢游戏活动,把游戏活动引人课堂教学会使学生感到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但游戏活动必须紧扣教学内容这条主线来展开,将游戏活动的玩法和知识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愉快而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新知、构建新知。


例如,我设计一道应用题:小明的存钱罐里有9张1角纸币、4张2角纸币和2张5角纸币,他要从钱罐里取出1元钱去买铅笔,他应该怎么拿?学生们通过积极思考会找到很多运算方法:①5角×2、②5角+1角×5、③5角+2角×2+1角、④2角×3+1角×4、⑤2角×2+1角×6、⑥2角+1角×8、⑦2角×4+1角×2、⑧2角×2+1角+5角、⑨2角+1角×3+5角……这是开放题,题意清楚明白,表述通俗易懂,选材贴近儿童生活。这类训练,能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算法,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不断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既能培养学生数感,也能让形成数感的具体表象。

四、让学生在生活问题探究中强化数感。


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这样不仅使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


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老师正在装修房子,25平方米的客厅地面要铺地砖,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一下,老师用什么颜色地砖美观?用多大尺寸地砖节省?共需要多少地砖?如果每平方米地砖45元,至少需要花去多少钱?几个问题,把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有低头苦想的,也有几个人凑在一起讨论的,有画平面设计图的,也有用计算器计算的。不久好几种设计方案出来了。学生解决问题时,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细致周到地考虑到了每个方面。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完善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断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学习者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强化了数感。

五、让学生在估算活动中内化数感。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理解数的概念与它表示的实际含义,在比较中形成多、少、多一些、少一些、几倍等的认识,促进学生数感内化。估算不仅是促进学生数感内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由其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计算前估算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能验证自己的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如,计算5.96×8.2,可以要求学生从两方面进行估算:一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二看因数接近整数几,5.96接近6,8.2接近8,所以积一定在48左右。估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教师要运用各种有利时机,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好估算的兴趣。如这样一些问题:估计500张纸大约有多厚?一本书中有多少个字?走300步大约有多米?50克大米大约有多少粒?学校阶梯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等?学生在进行大数目估算时很少会凭空估计,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地把估算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出或估计出其中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当于一份的多少倍,用这种方法估算大数。当学生把一份数与大数比较时,感受了数的大小关系,了解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这种估算活动中不但亲身感受到有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空间和学习极大的乐趣,而且促进了学生数感的内化。


总之,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形成和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必将有所提高。

数感是一种自觉的、无意识的理解和内化数学知识的意识。其主要是指人对数的运算的一般了解,而这种了解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借助更为灵活的解题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让学生以数学的思维去思考,这对每个学生,甚至可以说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数学家,但是我们却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一、联系生活经验,实现数感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换句话说就是数学是人们客观定量世界的关键所在。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就要努力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即在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上构建数学理论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推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向前发展。数感是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累积、形成的,对于这一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熟悉”的感觉中获取知识,增强数感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事先让学生将家中的一些小装饰品等带到课堂上来,用以充当商品,而自己则为学生准备好可以充当人民币的样币学具,这样,数学课堂就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商店”。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售卖”,让学生轮流当顾客和销售员。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开始提出要求,即看谁能用十块钱买到最多最好的东西。在活动后,教师就要及时组织学生对各自“售卖”的成果进行评价,并在小组中讨论,说一说自己总共消费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每样东西分别花了多少钱等。像这样,将生活同实际数学活动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民币的概念,掌握人民币的换算问题,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售卖”“交易”的熟悉感中,提升学习数学的热情,明白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而感知数感、形成数感。
二、开展动手操作,促使数感具体化
只思维而不操作的学习过程,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皮亚杰曾经就针对这一教学现象这样说过:“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动手操作对于学生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数感都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加强对动手操作的重视,努力将数学课堂转变为学生动手探索的乐园。例如在学习“认识100以内的整数”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上课要用的数学棒,然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从自己的数学棒中抽出41根,在学生抽取的过程中,教师要细致地观察,看学生是如何拿的。有的学生就很中规中矩,一根一根地数出41根后,将其堆成一堆。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现象继续问道:“如果你想让别人在短时间内就看出你摆的是41根的话,你该如何去做?”这时,学生就陷入了思考和讨论,之后,有的学生就回答了:“我们先将10个看做一堆,分4堆,然后再摆出1根。”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让大家按照这种想法进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就得到了初步的强化。紧接着,教师再要求学生摆出35根数学棒,有的学生按照之前的那种方式去摆了,也有的直接从之前摆的41根中抽出6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把自己的数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操作的兴奋中,在大脑中建构起良好的数感。
三、组织合作交流,实现数感真实化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合作交流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有空间、有时间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而实现共同学习、相互启发。像这样,让学生用数进行合作交流,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提升数感的同时,加强自己对数的理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作用。例如在学习“十位数减9”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张情境图:树上有14个桃子,一只小猴吃掉了9个,树上还剩几个?学生在看到图片后很快就将答案回答了出来:“可以表示成算式14-9。”那么答案是多少呢?学生就回答不出来了。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这一问题。在一段时间的交流探究之后,有的学生说:“先将14分成10和4,然后再用10减9,得出1,最后再将4和1相加。”还有的回答道:“因为9加上5等于14,所以,14减9等于5。”像这样,在合作探究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而数感也在无形中逐渐形成和完善。
总而言之,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有良好数感的人,当他需要数感的时候,数感自然而然地就会出现,当然,要实现以上这种境界,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数感的形成是潜移默化且漫长的。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切实做到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将培养数感作为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将培养落到实处,进而让数学得以真正跟着学生的感觉走。

从你的问题中分析应该是针对幼儿及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所以我就从这方面来问答:
亲近数学
无论是为了宝宝当前的发展,还是为了日后的发展,让宝宝亲近数学、热爱数学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不喜欢数学、缺乏数学智能的人,在其他智能方面也很难有所成就,因此,父母应该尽量在宝宝小的时候,利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宝宝对数学的兴趣,让宝宝对数学产生好感,发掘其潜能。
数学故事
方法是:
★给宝宝找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故事,故事情节要围绕各种数字展开,当然,这对宝宝来说开始要理解各种数字可能比较困难,因此要尽量找些有趣味的故事。
★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想让故事的效果好,最好能伴随着讨论讲故事,让宝宝理解故事中蕴涵的数学道理及各种数量关系,更能领悟到故事的乐趣,因此,可以在故事中穿插一些提问和讨论,并适当地给宝宝一些点拨和追问,帮助宝宝深入思考。
★和宝宝边摆弄物品边讲故事,如果宝宝对抽象的概念还不清楚,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的小物品,边讲故事边让宝宝摆弄物品,用食物的分与合来概括各种等量关系,帮助宝宝理解故事。
★让宝宝来编一编故事的结尾,在这个过程中和宝宝一起分析数量关系,并鼓励宝宝利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问问宝宝:“这个方法很不错哦,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即使宝宝讲的不对,也不要直接否定,而是用摆弄物品的办法让宝宝自己看出来,并自己想办法纠正。
其实,宝宝不会天生就喜欢数学或讨厌数学的,他们对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其中当然也包括数字、图形及各种数量关系等,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他们接触更多有趣的数学概念,让他们觉得数学很好玩,慢慢也就会喜欢数学。
比比不同
方法是:
★找来一个皮球和另一个圆形的物体,如用纸剪的圆圈,圆形积木等。
★父母用左手拿着皮球,右手拿着圆形物体,然后问问宝宝:“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宝宝能不能找出不同?”
★请宝宝将球和圆形物体放在桌子上滚一滚或转一转,然后让宝宝说说它们的运动方式是否一样。
★鼓励宝宝找一找家中的球体或圆形物体,并做个统计,如:球体多少个,圆形有多少个。
★除了球体和圆形物体外,也可以让宝宝比比方形、三角形等形状的实物与图形的区别。
捉迷藏
方法是:
★和宝宝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妈妈藏起来,让宝宝寻找。在藏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宝宝认识各种方位词,如:沙发后、床下、门后等,当宝宝找到你时,要请宝宝说出在哪里找到的。
★找来几个动物玩具,然后将这些玩具分别藏在房间里不同的地方,让宝宝来找。当宝宝找到后,也要让他说出在哪里找到的,找到了几个,还有几个没有找到。
★让宝宝来藏玩具,父母来找,找到后也要告诉宝宝找到了几个,在哪里找到的。
★可以故意将找到玩具的方位和数目说错,请宝宝判断正误。
总之,能利用捉迷藏的方法让宝宝认识数学、亲近数学是一个很不错的途径,父母可随时将宝宝的几件玩具藏起来,让宝宝来找。既提高了宝宝玩游戏的兴趣,又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数字。
认识时间
方法是:
★经常引导宝宝认认时钟上的时间,或说说现在几点钟了。
★给宝宝准备一些材料,如圆形纸、彩笔、图钉等,让宝宝自己制作时钟,并且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标出其中的1~12个钟点,然后让宝宝自己来介绍一下他制作的时钟上都有什么。
★告诉宝宝,长一点的是分针,分针绕一圈,时针就会走一格,这就是一个小时。然后让宝宝自己操作他的小闹钟,体验分针和时针的关系,初步感受时间整点、半点的概念。
★让宝宝说说自己的生活作息表,如:6:30起床,7:30去幼儿园,12:00午睡,下午4:00放学回家,晚上6:30吃晚饭,9:00上床睡觉,并让宝宝根据自己的时间调整活动。
★与宝宝一起建立生活作息制度,既能帮助宝宝认识时间,又能帮助他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小售货员
方法是:
★找来家中的一些物品,如拖鞋、书、梳子、镜子,或宝宝的一些玩具,然后在桌子上摆好。
★请宝宝扮演顾客,妈妈扮演售货员,然后“售货员”问宝宝:“请问,你需要买点什么?”
★宝宝想购买商品中的任何一件物品,宝宝会说:“我要一(只)××,或一(双)××。”
★如果宝宝将数词和量词都搭配对了,就将物品交给宝宝,并对他说:“这是你要的东西,一共是××元钱,请收好。”如果宝宝说错了,可以提醒宝宝:“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你要买的东西,请你再想一想。”等宝宝说对了,再把东西给他。
★和宝宝互换一下角色,让宝宝来做售货员,妈妈做顾客,来买东西,并故意将数量词说错,或把钱说错,让宝宝指出错误。
总之,如果想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多找一些物品,并在每件物品上标上价格,提高宝宝的活动兴趣。
天女散花
方法是:
★将10片硬纸片剪成花朵形状,一面涂上红色,一面涂上黄色。
★让宝宝先数一数花朵的数目,并说一说花的样子。
★让宝宝将花朵全部抛向空中,并报出花朵的数目。
★等花都落在地面上后,让宝宝来观察一下,看看红颜色的花朵有多少,黄颜色的花朵有多少,然后让宝宝根据花的颜色来回答:“10可以分成几和几?”
★拿出10片花朵中的一部分,然后抛向空中,再让宝宝说说花朵的数目和组成。
★如果宝宝有兴趣,游戏可以反复进行,而且还可以逐渐增加花朵的数目,帮助宝宝认识更多的数字。
锻炼逻辑思维
5~6岁的宝宝,其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需要父母采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其发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发展宝宝的逻辑思维都是符合宝宝发育特点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宝宝数学智能的发展。
图形变变变
方法是:
★找来一个纸袋,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
★将图形卡片都装在袋子里,而且不能让宝宝看见。
★让宝宝摸摸袋子里的图形卡片,并猜猜它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看看猜得对不对。
★请宝宝自己将摸出的卡片用剪刀等分,并说说它变成了什么图形,比如将一个正方形卡片等分,变成了长方形,但要请宝宝说。
★将等分后的图形卡片重新放回袋子,然后再继续让宝宝摸图形,并鼓励宝宝将摸出的图形进行多种分法。
★还可以鼓励宝宝将剪下来的图形随意组合,看看这样都能组合成什么图形。
除此之外,生活中也有很多方法引导宝宝认识图形,比如室内的家电形状,户外的各种建筑物等,都可以鼓励宝宝说说它们的形状,或说说它们都是由哪些几何体组成的。
图形对对碰
方法是:
★找来彩笔、彩纸和剪刀,然后准备和宝宝玩游戏。
★先给宝宝提供一些对称的图片或图形,当然,也可以找些不对称的图形,用来比较,让宝宝对其进行观察和判别,找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
★用剪刀将彩纸剪成各种图形,然后再对折,剪成对称的图形,父母和宝宝一人一半。
★多剪一些,和宝宝对分,然后从中任意取一张给宝宝,让宝宝从他的图形里找出与之对称的图形,拼在一起。
当然,也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对称的图形,如蝴蝶、各种建筑物,以及家中的某些对称的家具等,都可以引导宝宝认识对称的概念,锻炼思维能力。
火柴棍游戏
方法是:
★和宝宝一起玩火柴棍,用火柴棍摆成各种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或摆成多种物品,如房子、汽车、飞机、食物等。
★鼓励宝宝不停地移动火柴棍,看是否能摆出新东西,并告诉宝宝:“移动火柴棍可以大变样,我们来试试看,能变成什么。”
★在摆火柴棍的时候,还可以编些儿歌,以提高宝宝的兴趣,如:
小鱼调头
八根火柴棒,
排成金鱼样:
移动三根棒;
小鱼变方向。
★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宝宝自己尝试,让宝宝想多种方法来摆放,看能变换出什么图形,从而锻炼宝宝的积极性。
开始的时候,宝宝也许难以变换出什么东西,父母不要因此而嘲笑或责怪宝宝,要多给宝宝一些鼓励,并引导多思考。当宝宝思维堵塞时,可以给予比较明显的提示,让宝宝产生成就感,从而对游戏产生兴趣。
玩牌
棋牌类活动不仅大人喜欢,孩子也很喜欢。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就有很多棋牌类游戏。对于5~6岁的宝宝来说,可能玩棋还有一定的困难,但玩牌类游戏则完全可以了。实际上,牌类游戏既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锻炼其灵活性,而且还需要不断地预测和选择,这是对宝宝智能的一种考验,也是促进宝宝数学智能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当然,针对宝宝的年龄特点,父母开始只能和他们玩比较简单的牌类游戏,然后再慢慢增加难度。
方法是:
★和宝宝玩扑克牌,先让宝宝熟悉扑克牌,引导宝宝认识扑克牌上面的数字,并对上面的图形产生兴趣,在宝宝看图形的时候,指导宝宝认识图形与上面数字之间的关系,知道数字与图形是互相对应的。
★先玩点简单的,如:找对子、大牌吃小牌等,引导宝宝比较数量的相等与不等,或练习数量之间的大小比较,比一比谁牌上的数字更大。
★鼓励宝宝自己玩牌,比如将牌全部打乱,然后自己分类,可以按牌的颜色分,如红牌、黑牌,也可以按图形分,如梅花、方块等。
★也可以鼓励宝宝玩接龙的游戏,即按照牌上的数字,将相临的数字接在一起。或者增加点难度,让宝宝将相同颜色的相临数字一个一个地接在一起。
横跨左右
训练宝宝的单数和双数概念,并培养宝宝的快速反应能力。
方法是:
★爸爸妈妈和宝宝三个人一起玩游戏,爸爸做发令员,妈妈和宝宝两个人比赛。
★妈妈和宝宝一前一后站立,爸爸可以事前告诉妈妈和宝宝:“听到单数,要向左迈一步,听到双数要向右迈一步。”
★游戏开始,爸爸开始发令,比如:“6”,妈妈和宝宝都要向右迈一步;爸爸若说“3”,妈妈和宝宝就都要向左迈一步,如此反复进行。
★如果宝宝或妈妈谁迈错了,都要给予小小的惩罚,比如刮一下鼻子,或围着室内的桌子跑一圈,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游戏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比如要求妈妈和宝宝的迈步方向相反,爸爸说单数时,妈妈要向右迈一步,宝宝则向左迈一步,反之亦然。当然,谁迈错了,也要小小地惩罚一下。
这个游戏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可急于要求宝宝做到,否则会打击宝宝的积极性。而且在向相反方向迈步的游戏中,宝宝开始很容易出错,父母要有耐心,多给宝宝一些鼓励。
解决数学问题
5~6岁的宝宝,他们已经能够解决生活中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了,因此,父母更应该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们创设生活情境,初步培养宝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宝宝在逐渐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并逐渐理解到数学对自己生活的意义。为了促进宝宝数学智能的发展,我们特意创设一些帮助宝宝培养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逛超市
方法是:
★带宝宝去超市,给宝宝身上带些零用钱,如5元、2元、1元及5角、l角等。
★请宝宝找找他喜欢的商品在货架上的第几行第几格,并请宝宝读读价格。
★爸爸妈妈说出一种要买的物品,请宝宝帮忙找找,也请宝宝读读价格。
★选择一些宝宝喜欢的食品和日用品,分别请宝宝说说价格,并问问他口袋里的钱够不够买这些东西,都能买哪些东西。
★付款的时候,可以请宝宝看看收银员是如何收钱的,并将钱交给宝宝,让他来付钱,并负责拿回找回的零钱。
★回家的路上,可以和宝宝讨论一下数字和价格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引导宝宝看看周围环境中的数字,如汽车牌号、门牌号、路标上的数字,等等。
★对宝宝优异的表现,要适当给予奖励,但当宝宝读错商品价格或找钱出错时,不要责怪他,可以适当给予宝宝一些提醒和暗示,增强宝宝的信心。
测量我的家
方法是:
★引导宝宝观察一下客厅或厨房里的地砖,然后问问宝宝:“从这头到那头,宝宝数数一共有多少块砖?”
★告诉宝宝:“除了数地砖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知道客厅或厨房的长度,比如用脚步来测量。”然后引导宝宝用跨大步的方法来进行测量,并请宝宝说说他一共测量了多少步。
★可以让宝宝测测家中其他物品,如沙发和门口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桌子有多高,等等。
★也可以带宝宝到户外进行测量,如测量一下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等。
测量是提高宝宝数学智能比较关键的一种方法,开始宝宝可能很难形成确切的概念,但只要父母耐心引导,并经常在生活中帮助宝宝建立测量的概念,宝宝的数学智能会提高得很快,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会显著提高。
比一比
方法是:
★请宝宝将爸爸、妈妈和宝宝的鞋子放在一起,然后让宝宝比一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鞋子最小,并请宝宝说说为什么这些鞋子会有大小。
★给宝宝拿出几只高矮不同的小熊玩具,然后告诉宝宝:“动物乐园里要进行比赛了,宝宝要帮忙选出一个最高、最胖的小熊去参加比赛。”然后让宝宝来选择和比较,在这一过程中,让宝宝逐渐感受不同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给宝宝找来两个空的饮料罐子,其中一个装一半的水,另一个装满水,让宝宝比一比哪个重,哪个轻,然后请宝宝说说原因。
★将买回的水果给宝宝看,请宝宝数一数水果的种类,并数一数每种水果的数量,如苹果6个,香蕉7根,桔子10个,请宝宝比一比哪种水果的数量多,还可以鼓励宝宝数出水果的总数,促进宝宝的数数能力。
分类游戏
方法是:
★在家中,请宝宝将家里的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如客厅里的家具,厨房里的碗筷、食物等,并请宝宝说说他分类的依据。
★让宝宝把自己的玩具分分类,可以按颜色,也可以按种类,比如将红颜色的玩具都放在一起,或将所有的小熊玩具都放在一起,并鼓励宝宝按多种方式对玩具分类,锻炼分类技巧。
★秋天落叶的时候,带着宝宝出去散步,拣拾一些树叶。回到家后,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树叶进行归类。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将分类后的树叶贴上标签,做成宝宝喜欢的“小叶子百宝箱”。也可以让宝宝把自己看到的叶子用颜色不同的彩笔画出来,并制成卡片,送给小朋友或爷爷奶奶。
★找来各种颜色的糖果,请宝宝将不同颜色的糖果分别放在不同的瓶子里,让宝宝观察一下不同瓶子的容量和数量等,不仅对糖果进行了分类,还对瓶子的容量及数量等概念产生理解,帮助宝宝发展数学智能。
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宝宝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有很多,重要的是家长要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设合理的方法来对孩子进行培养,这里不再进行过多的介绍。
星期几
方法是:
★给宝宝出一道这样的题,告诉宝宝今天是星期一,爸爸本来要出差。可是后来爸爸的同事打来电话,告诉爸爸后天出差,然后让宝宝帮助爸爸记住是哪天出差,后天是星期几。
★和宝宝讨论一下,一周一共有几天,都有哪几天爸爸妈妈上班,宝宝上幼儿园,哪几天爸爸妈妈和宝宝都放假休息。
★问问宝宝:“今天是星期日,那么后天是星期几?”或者“今天是星期一,前天是星期几呀?”请宝宝来算一算,弄清楚星期的概念。
和宝宝练习星期几可以帮助宝宝逐渐认识各种时间概念,除了让宝宝知道每天的时间、每星期的时间,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给宝宝引入月和四季的概念,让宝宝知道一年12个月是如何分的,一年四季又是如何分的,等等。
硬币凑数
方法是:
★找来一些硬币,和宝宝一起来认一认:1角、5角、l元。
★也可以认认纸币,如:1元、5元、10元等。
★练习不同货币之间的转换,比如让宝宝知道:I角=10分,l元=10角等。
★和宝宝玩硬币凑数的游戏,比如考考宝宝:几个硬币可以凑成1元钱,有几种不同的凑法,并请宝宝分别摆出来,如:5个2角,2个5角。当宝宝摆出一种后,再鼓励他找找其他的摆法。
★将不同的摆法摆好后,可以请宝宝将其记录在小本子上,这样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收益,既认识了硬币的面值,又练习了硬币的组合运算,对培养宝宝的灵活性大有帮助。
★除了使用真硬币外,也可以用硬纸板剪成圆形,请宝宝自己做成不同面值的硬币,让宝宝对它们进行不同的组合。

  • 数感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答:培养数感为什么重要 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方法观察认识和理解周围事物,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数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何...
  • 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对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1、从生活体验中培养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的...
  • 如何从观察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答:如何从观察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何从观察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展开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现在情景喜剧越来越少了?中国尚家教育网 2011-01-30 · TA获得超过54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从你的问题中分析应该是...
  • 举例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第一学段是重点。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这一学段教学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提供实物,联系身边具体事物,观察操作、游戏等都是较好的方式。比如刚入学的儿童在10...
  •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2)
    答:1.动画创设激欲望,感知“用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数感 我在教学1-5的认识时,首先动画展示: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漂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视野;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然后让学生...
  •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答:时间逐步培养,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启蒙学生的数感。
  • 要怎么借助于具体的事物教孩子数数?
    答: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宇宙之大,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感的培养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感觉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兴趣去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比如在教孩子认识数字时,应该多给孩子提供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像三个苹果、四条小狗……...
  •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答:在培养了学生数感的同时也提升了数学素养。 二、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数感。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有了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等数概念的理解,使数感得到培养,数学素养也得到提升。 例如:在进行数大小比较...
  • 孩子的数感要如何培养
    答:导语:培养孩子的数感既是一个帮助孩子掌握所学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培养孩子对数学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数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的学习中完成。我们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在各种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建构数的概念,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数感。 孩子的数感要如何培...
  • 【浅谈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l培养学生的数感的意义
    答:而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自己去观察、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