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雄县古代叫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古代 河北保定都叫过什么

古代河北保定都叫过:保府、保州、靴城、上谷等名字。
河北保定介绍:
一、保定的地理位置: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今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 保定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
保定市总面积22190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末,下辖5个市辖区、15个县,4个县级市(定州为省直管市),设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 ,全市常住总人口1046.92万人(不含定州)。保定市拥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17所高校。2017年完成生产总值3449.7亿元。
二、保定的历史意义:
清代,保定为直隶省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 ,自1669年至1968年的近三百年间,长期为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以及中国的区域性政治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也两度为河北省省会 。保定也是传说中尧帝的故乡,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是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 。
三、保定的文化底蕴:
保定市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如古莲花池、大慈阁、直隶总督署、清西陵等 。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也是中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 ,WWF低碳试点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戏曲之乡、游泳之乡,也被人们称为“长寿之城”“冠军之城”。
诞生了荆轲、刘备、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等一批历史名人。2017年12月26日,保定市入选“201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

扩展资料:
保定的民间文艺:

1、高洛古乐
涞水县义安镇高洛村古名“高乐”。“高乐”是一种古老的、原生态的民间音乐,其中的祭祀音乐相传是华夏音乐始祖伶伦4800年前所创的“黄帝家庙”祭祀音乐的变存。“高洛音乐会”是高洛村民自愿参加、义务排练、义务演出的民间器乐演奏花会。
2006年,冀中笙管乐(高洛音乐会)被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雄县赵岗古乐
保定赵岗音乐会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传承的乐曲内涵和谱式可追溯到唐朝晚期。由佛教曲、道教曲、民俗曲组成,表现形式有唱诵和器乐演奏,使用的乐器和传承演奏的方式仍以传统方式进行,吹奏乐有管子、笙、笛子、云锣,打击乐有鼓、铙、钹、铛子。
3、满城寸跷
寸跷发源于满城县东于河村,据说由宫庭舞演变而来,已有200余年的历史。20世纪九十年代初,满城县文化馆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对该濒临灭绝的古文化遗产进行发掘整理,并将其搬上舞台映屏。在1991年正月初一,由该县编排的寸跷舞《小羊倌》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

4、保定老调
老调又名老调梆子、老生调,从元代时尚小令“河西调”变化而来。保定老调是河北省古老地方剧种之一,也是保定特有的地方戏曲声腔剧种。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而生、净两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为区别于河北梆子,故名老调梆子,即老调剧种。
5、涿州皮影
涿州皮影是流传于保北涿州、定兴等地的“皮影戏”。演出时使用的文场伴奏乐器有京胡、二胡、四胡、扬琴、小三弦等,随之就有了伴奏音乐和过门。武乐还有大镲、大铙等。音乐结构属于板腔、曲牌综合体,主要板式有头板、二板、琴腔、垛板、还魂调、悲调,曲牌有“三赶七”等。
行当分生、旦、净、丑,各行当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保定 (河北省地级市)

古代河北称冀州、幽州。
河北古称冀州,舜分置十二州,河北为幽州。《禹贡》亦为冀州。《周礼·职方》曰幽州。公元前15世纪,商王祖乙迁都于邢(今邢台市),经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迁奄,约130多年。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召公之子于燕国,封周公之子于邢国,河北成为燕、邢之地。春秋时期河北省北部属于燕国,西北部属代国。邯郸和邢台曾是赵国都城。
西汉时河北属幽州、冀州、并州小部分,幽州治所在蓟(今北京市),冀州治广川国(今河北冀州市旧城),并州则治晋阳(今山西太原)。东汉时属幽州、冀州。三国时属幽州、冀州。

扩展资料:西晋时属幽州、冀州、司州部分,幽州治涿(今北京市),冀治房子(今石家庄市高邑县)。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后秦、西燕、北燕、南燕占领。南北朝时期先后属北魏、东魏、北齐、北周。
隋代时属冀州。辖武阳郡(大名)、清河郡(清河)、武安郡(永年)、恒山郡(正定)、河间郡(河间)、上谷郡(易县)、北平郡(卢龙)、信都郡(冀县)、襄国郡(邢台)、赵郡(赵县)、博陵郡(定州)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北

今雄县地,夏朝属有易氏,周庄王三年(公元前694年)燕桓候徙都临易(今容城县古贤村)。春秋时期为北燕之域,战国时为燕国易邑地,燕王喜十二年(公元前243年)入赵国。秦统一后,先属广阳郡,后属上谷郡。
汉:置易县,属涿郡,治所在今县城西北6公里古贤村(原名古县村),即燕之易邑。
东汉:易县属涿郡,永元二年(公元90年)改名河间国。
三国魏:易县更名易城县,属河间郡。
晋:易城县属河间国。
南北朝:北魏天兴二年(公元399年)复故名易县;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废易县入莫县(今任丘市北),属高阳郡;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灭北齐,莫县入北周,仍属高阳郡。
隋:仍为莫县地,属涿州,后涿州改涿郡;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属河间郡。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固安县和莫县原易县属地,置归义县,属北义洲,县治于州中,治所在今县城西北15.4公里容城县王路村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县俱废,入河北道;八年(公元634年)复置归义县,属幽州;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属莫州,同年还属幽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属范阳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又还属幽州;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改属涿州。
五代: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归义县入燕,属涿州;四年(公元914年),后唐灭燕,归义县入后唐,仍属涿州;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归义县随燕云十六州入辽,属涿州;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置雄州,"雄"名源于此。至此,唐置归义县以白沟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县,南归义先属后周,次年属宋,北归义属辽。
北宋:北归义县属辽之涿州;南归义县于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更名归信,仍属雄州。宣和四年(1122年)宋收复涿州,归义、归信两县并存。
金:天会三年,即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归义、归信两县皆入金,后废归义县并入归信县,县仍治于州中。
元:至元二年(1265年)废雄州,四年,归信县并入容城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雄州、归信县同时复置,县仍治于州中,雄州属大都路,二十三年(1286年)改属保定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废归信县入雄州,属保定府。七年(1374年)四月降雄州为雄县,雄县始名于此,属保定府。同年容城县并入雄县,十三年(1380年)析置容城县。
清:顺治元年(1644年)继续沿用明置。
民国2年(1913年)2月改属范阳道,3年1月改属保定道,17年(1928年)直隶省政改河北省。属河北省保定道。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属河北省第五督察区。民国27年(1938年)4月1日,中共晋察冀边区委员会组建冀中区抗日根据地,8月本县成立抗日政府,属冀中第四专区。同年11月县城沦陷。为开展抗日工作,同月,境内西部45村组建雄特区,属安新县,次年8月改为小雄特区。民国28年(1939年)8月,境内北部38村(含原属新城县8村)组建新雄边区,属新城县;同年10月境内东部、南部52村组建雄霸边区,属霸县。民国29年(1940年)5月撤销三个边区,再次成立县抗日政府,属北岳区冀北办事处。民国30年(1941年)9月,改划第四联合县。联合县期间,前段属冀中第五专区。民国31年(1942年)6月,各专区顺序统一后,属冀中第十专区。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宣布投降,废联合县,恢复单县置,再次组建县政府,属冀中第十专区。民国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本县属天津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县改属保定专区。1958年10月2日雄县、新城、涿县和涞水县东部地区合并,称涿县。县人民委员会(1955年县政府改称)驻地高碑店,属保定专区。1960年5月3日专区与市合并,改属保定市。1961年4月287日析置雄县,同年专区与市分置,属保定专区。1970年4月26日专区改为地区,本县属保定地区。
1994年,保定地市合并,本县属保定市至今未变。

今雄县地,夏朝属有易氏,周庄王三年(公元前694年)燕桓候徙都临易(今容城县古贤村)。春秋时期为北燕之域,战国时为燕国易邑地,燕王喜十二年(公元前243年)入赵国。秦统一后,先属广阳郡,后属上谷郡。

汉:置易县,属涿郡,治所在今县城西北6公里古贤村(原名古县村),即燕之易邑。

东汉:易县属涿郡,永元二年(公元90年)改名河间国。

三国魏:易县更名易城县,属河间郡。

晋:易城县属河间国。

南北朝:北魏天兴二年(公元399年)复故名易县;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废易县入莫县(今任丘市北),属高阳郡;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灭北齐,莫县入北周,仍属高阳郡。

隋:仍为莫县地,属涿州,后涿州改涿郡;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属河间郡。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固安县和莫县原易县属地,置归义县,属北义洲,县治于州中,治所在今县城西北15.4公里容城县王路村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县俱废,入河北道;八年(公元634年)复置归义县,属幽州;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属莫州,同年还属幽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属范阳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又还属幽州;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改属涿州。

五代: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归义县入燕,属涿州;四年(公元914年),后唐灭燕,归义县入后唐,仍属涿州;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归义县随燕云十六州入辽,属涿州;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置雄州,"雄"名源于此。至此,唐置归义县以白沟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县,南归义先属后周,次年属宋,北归义属辽。

北宋:北归义县属辽之涿州;南归义县于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更名归信,仍属雄州。宣和四年(1122年)宋收复涿州,归义、归信两县并存。

金:天会三年,即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归义、归信两县皆入金,后废归义县并入归信县,县仍治于州中。

元:至元二年(1265年)废雄州,四年,归信县并入容城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雄州、归信县同时复置,县仍治于州中,雄州属大都路,二十三年(1286年)改属保定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废归信县入雄州,属保定府。七年(1374年)四月降雄州为雄县,雄县始名于此,属保定府。同年容城县并入雄县,十三年(1380年)析置容城县。

清:顺治元年(1644年)继续沿用明置。

河北有雄县吗?在邯郸那边?

雄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地处冀中平原,北距首都108公里,东距天津100公里,西距保定70公里,东依霸州市,南部、东南部隔大清河与任丘市、文安县相望,西南隔白洋淀与安新县相连,西部与容城县相接,西北与高碑店市毗邻,东北与固安县接壤。东西长26公里,南北阔25.5公里,雄县域面积524平方公里,2012年,雄县总人口60万人,雄县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满、回、蒙古、壮、朝鲜等16个民族。
历史沿革:
夏朝,属有易氏。
春秋时期,为北燕之域。
战国,为燕国易邑地。
秦,属广阳郡,后属上谷郡。
汉,属涿郡,即燕之易邑。
东汉,属涿郡。
永元二年,改名河间国。
三国,更名易城县,属河间郡。
晋,属河间国。
南北朝,复故名易县。
北齐天宝,废易县入莫县,属高阳郡。
北周建德六年,灭北齐,莫县入北周,仍属高阳郡。
隋,属涿州,后涿州改涿郡。
大业二年,改属河间郡。
唐武德五年,析固安县和莫县原易县属地,置归义县,属北义洲,县治于州中。
贞观元年,州县俱废,入河北道。
贞观八年,复置归义县,属幽州。
景云二年,改属莫州。
天宝元年,改属范阳郡。
五代,归义县入燕,属涿州。
后周,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置雄州。
北宋,属辽之涿州。
太平兴国元年,更名归信,仍属雄州。
宣和四年,宋收复涿州,归义、归信两县并存。
金天会三年,即北宋宣和七年归义、归信两县皆入金,后废归义县并入归信县,县仍治于州中。
元至元二年,废雄州,归信县并入容城县。
明洪武二年七月,废归信县入雄州,属保定府。
清顺治元年,继续沿用明置。
民国二年(1911年),改属范阳道。
民国三年(1914年),改属保定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河北省保定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属河北省第五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中共晋察冀边区委员会组建冀中区抗日根据地。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境内北部38村组建新雄边区,属新城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撤销三个边区,再次成立县抗日政府,属北岳区冀北办事处。
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划第四联合县。联合县期间,前段属冀中第五专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各专区顺序统一后,属冀中第十专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侵华日军宣布投降,废联合县,恢复单县置,再次组建县政府,属冀中第十专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雄县属天津专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雄县改属保定专区。
1958年10月,雄县、新城、涿县和涞水县东部地区合并,称涿县。
1960年5月,专区与市合并,改属保定市。
1961年4月,析置雄县,属保定专区。
1970年4月,专区改为地区,雄县属保定地区。
1994年,保定地市合并,雄县属保定市至今。

  • 河北雄县古代叫啥?
    答:今雄县地,夏朝属有易氏,周庄王三年(公元前694年)燕桓候徙都临易(今容城县古贤村)。春秋时期为北燕之域,战国时为燕国易邑地,燕王喜十二年(公元前243年)入赵国。秦统一后,先属广阳郡,后属上谷郡。汉:置易县,属涿郡,治所在今县城西北6公里古贤村(原名古县村),即燕之易邑。东汉:...
  • 古代的易水是指雄县吗
    答:古代的易水是指雄县。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发源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易县和雄县都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但还是不同的,易县在雄县的西部偏北方向。
  •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答:简称《减兰》。 雄州:今河北雄县。驿: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辘辘:车行声。 白草黄沙:象征北方凄凉的景色。 无昼夜:不分昼夜。 燕山:府名。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赏析 赏析一 这是北宋灭亡之际一位被金人虏去的弱女子写的词,描述被虏北行之经历,抒发国破家亡之巨痛。作者...
  •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城介绍
    答:『燕』: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鲁』:曲阜(今山东曲阜)『郑』:新郑(今河南新郑)『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魏』: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韩』: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宜阳(今河南...
  • 中国古代史的各国都城 拜托了
    答:『燕』: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 『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 『鲁』:曲阜(今山东曲阜) 『郑』: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 『韩』: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 古代 河北保定都叫过什么
    答:古代河北保定都叫过:保府、保州、靴城、上谷等名字。河北保定介绍:一、保定的地理位置: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今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 保定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保定市总...
  • 古代时期地区
    答:野狐岭——在今河北万全西北。 鄂州——隋改郢州为鄂州,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从此郢州专指今钟祥,元改鄂州为武昌路. 鄂县——秦鄂县即今湖北鄂城。孙权改为武昌。西晋又分武昌(在鄂城之武昌)置鄂县,隋再并入武昌。 鄂渚——传古时在今武汉市黄鹤山上游三百步有沙洲名鄂渚(渚,小洲),鄂州因渚而名,遂以...
  • 古代 都城 今何在??
    答:『燕』: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 『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 『鲁』:曲阜(今山东曲阜) 『郑』: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 『韩』: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 古代的靖康之难过程
    答:东路完颜宗望1126年9月8日从保州出发,当天破宋兵于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县)、中山(今河北定州)。1126年9月15日,攻下新乐(今在河北)。1126年9月26日,破宋大将种师中于井陉,取天威军(今河北井陉县),克真定(今河北正定)。[14-15] 第二阶段,经过休整,西路完颜宗翰1126年11月18日自太原向汴京进攻,1126年11...
  • 燕赵文化的历史变迁
    答:后来又曾迁至临易,在今河北雄县;并在武阳营建了下都,在今河北易县。战国时期燕赵区域内产生了又一个大国赵国。赵国的第一代君主赵籍原是晋国大夫赵衰的后代,三家分晋以后,赵国与韩、魏二国各自独立。赵国是三家分晋中表现最为积极的一个因素,而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正是把三家分晋,亦即公元前403年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