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是如何定位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8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和内容设计思路是怎样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特点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 单晓红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经过近一年来各方专家的研制,现已正式颁发。新课标在设计思路、基本理念、目标以及结构、体例、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改进。新课标以横、纵坐标的设计方式来整合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完全改变了以往学科体系的逻辑,并在学科知识和方法上作了跨学科的整合。与以往课标相比,新课标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上更为准确和科学;以全新的设计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教材编写建议”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程标准 设计思路 特点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经过各方专家近一年的努力,现已正式颁发。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事实上,课程标准研制组的专家们在研制过程中最为苦恼,也最费思量的问题就是如何既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又能够把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学生的身心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素质教育理念能够浸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现在看来,专家们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本文试就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特点做一初步分析。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基本框架结构如下表所示。

心理健康
道德
法律
国情教育

成长中的我
认识自我
自尊自强
学法用法


我与他人的关系
交往与沟通
交往的品德
权利与义务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承担社会责任
法律与社会秩序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作为对现行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重大改进,使之既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体现学科建设与时俱进的思想,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上统筹考虑了几大难点和重点。

(一)编排上如何取舍

初中的德育课程由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后,主要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呢?在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并经过广泛的讨论后,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界目前已经取得了共识,即认为课程应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但如何编排这几块内容,目前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基本沿袭现行思想政治课标的思路,即每块内容集中在一个年级进行;另一种是打破年级界限,把几块内容有机综合,融会贯穿在三年中进行,根据学生知识经验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过程,按螺旋式由浅入深地安排教育内容,使思想品德教育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深化。

现在采用的正是后一种意见。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不是按照学科体系的逻辑加以展开的,而是在学科知识和方法基础上进行了跨学科的整合,内容标准的许多要求是开放的和过程性的。对教学内容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从而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在呈现方式上,课程标准也力求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

这样编排,是基于如下考虑。

1.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求体现教育的层次性。初中三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剧变期,学生对教育内容的需求也表现出层次性,将某一教学内容集中在一个年级,此后就不再进行该内容的教学,无法体现教育的层次性。

2. 淡化学科体系,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3. 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在课程标准的研制过程中,曾对北京、重庆、广东等地的43所中学的1600多名初三、高一年级学生和150多名政治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都很希望能抓住这次课改契机,重建新的德育课程结构。

(二)思想性如何体现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来颁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德育课程建设的文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怎样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怎样进行这种教育,提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要求。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表达了国家和民族核心的价值观,贯彻这种价值观,是课程思想性的主要体现。所以,思想品德课程把其课程性质表述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国家的要求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关系如何处理

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把党和国家对学生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等要求与学生的身心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

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身心发展与其他年龄段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由于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将深刻的理论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通过学生的道德践行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因此,正确的价值引导与尊重学生的思考、实践相统一就成为思想品德课程所遵循的原则。

(四)人生观如何引导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全方位向世界开放,与世界融为一体,各种文化、思想、观念的冲撞、交融将更加突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大大增强,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就成为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特点分析

(一)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现行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虽然一般而言,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包括知、情、行三个环节,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发展相应地也应该是以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但是,在这三者之中,认知是“导向”而非“主导”,更应注重情感与行为的发展。这一点,已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多年来的经验与教训所印证。

因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相比较,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上更为明确和科学。

(二)以全新的设计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现行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按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形式来限定课程内容的。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完全改换了这种方式,而采用以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形式来构架,这样,就给教学实施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大的空间。

内容标准部分由学习领域(如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而至学习主题(如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等)再至目标要素(如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理解情绪的多样性、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等),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和可操作的行为动词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描述。如前所述,由于课程标准最终要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者是否达到了某一目标,因此,内容标准的陈述以学生为出发点,目标的行为主体定位于学生,而不是教师。内容标准没有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陈述方式,而是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起来表述,如“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三)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改善学习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例如:

“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

“尝试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责任。就‘怎样做一个公民’进行一次主题讨论。”

“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设计一个保护环境或珍惜资源的公益广告。”

同时,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因而,新的思想道德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例如:

“开展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

“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

“以‘家长是否可以拆阅子女信件和日记’为题,开展一次学生与家长的对话活动。”

(四)体现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程标准中建议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评价。例如,评价“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状况及发展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描述性评价、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此项记录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让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这是从来未有的。通过这种评价,一方面,让学生可以以自我记录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又发展了学生评价自己作品的技能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自己,建立健全的自我意识奠定了基础。

(五)“教材编写建议”为教材编写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指导教材的编写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是专门针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新形势,编写多样化的教材而设计的。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以往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往往对教材编写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规定,教材编写包括课题内容的设置、课题名称与前后顺序等都必须完全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而新的课程标准,由于其设计上的灵活性,为教材的创造性编写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完全可以编写出各具特色的多样化教材,这为真正实现“一纲多本”、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提供了保证。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除了要求教材要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外,对教材编写提出“应有足够的开放性”,还应“考虑地区和城乡的不同特点”,呈现方式要“有利于学生自学”,还倡导以生活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标准内容等。这些建议,既反映了新的课程教材理念,又为编写教材提出了一定之规。也为编写出各具特色的教材提供了基础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吴铎、罗国振:《道德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年6月第1版。

2. 〔美〕Robert L.linn等著:《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董奇等译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 陈会昌:《德育忧思——转型期学生个性心理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开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团结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导意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6. 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第1版。

7. 魏曼华等:《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调查报告》(内部资料)2002年。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有哪些重要的修订?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有以下七部分修改:
1、对课程根本性质进行修订.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中改动比较大的有
(1)“思想性”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增加了“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五爱”教育。
(2)“实践性”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
(3)“综合性”中,增加了重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之间联系的维度。
(4)“人文性”的改动相对更大。改后为: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在课程内容部分进行的修订
(1)将课程内容里诸表格版块前的目标删除了。原因在于为了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标保持一致,同时也为了避免原目标条目与课程内容难以吻合的问题。
(2)将第三部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集体”,前移到第二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修改为“我与他人和集体”。
(3)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的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四部分内容的修改均属于微调。相比较而言,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两部分的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内容做了一些较大的改动。
(4)第一部分中,新加的主题和思想有:
第一“体会青春期的美好” 提出应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
第二增加至三条课程内容涉及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
第三注意到德育理论的新近话题——反年龄歧视论,强调与父母的有效沟通。
第四,特别第二部分中,将“交往中的品德”改为“在集体中成长”。该部分新增的思想主要有:“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是将“克服逆反心理”修改为“调适逆反心理”。
第五,第三部分新增的要点有: “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
第六,第三部分在最后一轮的修改过程中,修改幅度较大。由原先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四部分,改为“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法律与社会秩序”三部分。
第七,“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部分的修改意图:
第一减负;第二加强现实国情内容 ;第三突出了全球意识。
3、在活动建议部分的修改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和建议”包含了大量“活动要求,倡导学生自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4、教学和评价部分是此次修订的重点根据专家意见,此次修改力求达到以下要求:
(1)形成结构,注重内容的逻辑关系,从整体上对教师有指导作用;
(2)力求具体,不泛泛而谈,具有一定操作性;
(3)力求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力求体现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评价部分具体修改
①在结构上做了适当调整。 ②对几种评价方式的表述进一步加以规范。
5、教学建议部分具体的思路是:第一条修改为“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第二条修改为“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注意到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增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条目。
6、对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修订。按照本课的核心、基础和教学观三个方面一次依次对原有的基本理念的顺序作了调整,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
7、对课程中目标的定位是: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是如何定位的?课程目标的定位与过去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变化?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的总体培养目标为基础,对本课程总目标的定位是:“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总目标是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任务的基本的、整体性的要求和规定。对这个总目标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理解。
一、 最基础性的目标就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素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该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公德意识,让他们懂得知耻和自尊,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们树立自立、竞争、效率、公平、民主法制和开拓创新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文化观念,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
二、 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在初中学生能够遵守基本行为规则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爱国信念,树立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牢固地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从平凡的日常点滴小事做起,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课堂现象: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参与性很强,但热闹之后,学生却没有体验和收获;课堂看起来紧张有序,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但整节课却被划分为细抠的知识点;课堂很沉闷,教师在照本宣科,学生脱离课堂,缺少真诚的交流,课堂上多的是假话、套话……这些无效或低效的课堂出现,背后都有一个原因: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缺失。
课程目标的定位与过去相比主要变化有:
从目标层次上看,可以将它分为学科目标、课堂总目标与课堂子目标三个层次,其中学科目标为终极目标,即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目标(德育),课堂总目标为学科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具体章节目标,而课堂子目标就是我们教学中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
从目标内容上看,可以分为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层次的目标又各有侧重点,服务于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
从呈现方式上看,可以分为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一般情况下,显性目标在教材内容、教学参考用书等各种教学辅助工具中都会有所反映,且教师在课堂上的达成情况也较易掌控,而隐性目标则需要教师有钻研意识和钻研习惯,它的达成实效取决于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等的深度处理和用心挖掘,取决于教师对学情的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隐性目标的达成效果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定位这一变化符合当今时代的教学特点
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相比其它课程具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思想性。
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反映了社会发展对学生素质的需求。贯彻这种社会的主价值观,是课程思想性的主要体现。
第二,综合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整合了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方面的内容,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课堂教学目标更具有综合性。
第三,实践性。
新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探究,通过践行来养成规范、涵养道德。因此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也更强。
在许多的优质课评比、公开课、展示课等,授课教师出于功利化的驱使,经常会出现异化教学目标的现象。比如过分宣传自己的学校、展示自身特长等等。有时甚至将思想品德课异化为其它课型,如班队活动课、综合实践课、心理健康课。
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缺失现状,反映教师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上感到无所适从,也制约了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形成,无法实现课程总目标。因此我们要对课堂教学目标作一个理想的定位,摆正位置,发挥它的实效。

  •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是如何定位的?
    答: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的总体培养目标为基础,对本课程总目标的定位是:“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
  •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是如何定位的?课程目标的定位与过去相...
    答:在课程目标方面,新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
  •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哪些目标
    答:树立劳动观念,积极参加劳动,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节。确立关心环境的意识,保护环境。2.思想规范、政治规范方面的目标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拥护、热爱中国共产党。懂得社会主义初...
  • 思想品德新旧课程标准比较目录
    答:旧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思想品德课的定位,而新课程标准对此有了新的理解。课程目标方面,旧标准倾向于特定目标,而新标准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旧目标强调知识积累,新目标强调生活应用和社会实践。新课程目标的实现策略也在不断优化中。课程理念更新,从知识本位转向生活导向,同时强调学生的...
  •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
    答:分目标有三个方面:1、情感、态度、价值观 2、能力 3、知识 从以上的分目标看出,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相比,两课的共同点是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强调了德育的功能。三、课程的基本思想 1、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现在课程设置是把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把品德课与生活课的综合,品德课...
  • 什么是新课标?其目标是什么?
    答:课程标准坚持目标导向。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增强了思想性、科学性、整体性、指导性,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修订后更加注重全面育人,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更是借鉴国际课程改革成果,体现中国特色,引导育人方式改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
  •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大目标指什么?
    答: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
  • 下列选项中属于思想品德课程能力目标的是( )。
    答:【答案】:C 本题考查考生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理解和区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养成自尊自信,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属于能力目标。C项正确。A项: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题...
  •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和内容设计思路是怎样的?
    答:与以往课标相比,新课标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上更为准确和科学;以全新的设计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教材编写建议”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程标准 设计思路 特点分析初中思想品德...
  •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表达课程目标时,采用的是...
    答:【答案】:A 本题考查考生对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理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表达课程目标时,采用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