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问题,隋朝开凿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说明理由,(100字左右.别太多字,但也别少得太离谱)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1
隋朝开凿大运河是坏事还是好事?

从当时来看,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使百姓的生活非常艰难,甚至于民不聊生,增加了生活负担,是隋炀帝暴政的结果。但是从长远的来看,是好的,因为它沟通了南北方,促进了沿线地区的发展,繁荣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为研究人类文明进程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大运河的地位和作用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的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和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

运河开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他还在《汴河怀古》一诗里赞颂这条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外,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

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隋朝建立后,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得比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仍然要靠江淮地区供应。由于陆路运输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北方的这一需要。因此,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从政治上看,为了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隋政府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从隋炀帝个人角度说,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这也为开通运可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杨广即位之初,为了加强对富庶的江南地区的控制,榨取江南人民的财富,隋统治者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于605年开通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大运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共分为四段。通济渠是从洛阳的西苑引觳、洛两水达于黄河,又从洛阳东面的板渚引黄河水,疏通莨荡渠故道入淮河,直达淮河两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再从山阳起,疏导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在江都(今江苏杨州)附近长江。这一段施工里程,从洛阳到江都长1000公里。另一段是永济渠,从洛口开渠到涿郡,长1000公里。还有江南河,是从京口引长江水直达余杭,入钱塘江,长400多公里。大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个省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1、对隋当然是坏事。滥用民力,激化社会矛盾。隋乱的爆发点就是因为三征高丽及开凿大运河,开通以后还能让隋炀帝乘船南游,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也加重了官僚阶层的压力。同时南游后京都不稳,否则李渊那这么容易攻占长安。
2、对后世当然是好事。(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3)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 (4)方便南粮北运。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了两百余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代人工天河。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3)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 (4)方便南粮北运。

自己整理下别照搬下来

1、占用了大量的民力财力物力,增加了人民的徭役赋税的负担,进一步激化了统治者与人民的矛盾;2、有利于从南方到北方的漕运,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

大运河开通后,贯穿南北,连接五大水系,全长25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联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加强我国统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着重大交流。但同时也给隋朝人民带来巨大的负担。总的来说,利远大于弊。
好不容易找到的大一的中国史教材中如是说……

  • 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是坏??
    答: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
  • 隋朝大运河的建立,是好事还是坏事
    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是好事,它沟通了南北交通,有利于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从隋王朝的角度看,是坏事,它的修筑超越了隋王朝和人民的承受能力,成为隋王朝暴政的表现,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
  • 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说说你的理由
    答:好事:促进了南北交通.贸易!坏事:死了很多人!长城--- 好事:抵御外族入侵~坏事:死了好多人!抗美援朝-- 好事:保障了祖国的安全~坏事:死了很多人!这些人和事,世间早有公论!看你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了!
  •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好处和坏处
    答:好处:加强了中国南北的沟通。在古代,水运通常是比陆路靠马、牛车运输方式便宜的。坐船过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辎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大运河把南北用水道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坏处:短时间内动用大量劳动力兴建如此大型工程,导致...
  • 隋朝开凿大运河是坏事还是好事?
    答:从当时来看,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使百姓的生活非常艰难,甚至于民不聊生,增加了生活负担,是隋炀帝暴政的结果。但是从长远的来看,是好的,因为它沟通了南北方,促进了沿线地区的发展,繁荣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为研究人类文明进程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 隋朝大运河的建立,是好事还是坏事
    答: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一件大好事。这主要表现在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最重要的通道。此外其价在唐末以后更加显现。唐末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中心北移,大运河(虽然元明清时期大运河河道有所改变,但大部分仍然沿用隋朝大运河)成为首都地区供应的主要通道。另外,从中国地理来看,我国...
  • 隋炀帝修大运河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答:1、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利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
  • 初一历史问题
    答:6.因为在开皇年间(隋文帝),他勤勉治国,锐意革新,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使隋朝在不长时间内便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在隋炀帝时期,(其实他刚继位时还是挺好的)他开凿运河,设置新仓,重新开通丝绸之路,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隋朝走向"极盛".7....
  • 初一历史题
    答:同意。大运河修通后,加强了南北交流,有利于对南方的统治。但是过度的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又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从而导致隋朝加速毁灭。
  •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好是坏我的感想100字
    答:大运河的开凿大大的损害了国力人力,奠定了隋朝灭亡的基础。隋朝大运河。隋炀帝强徵几百万民工修筑运河,因为劳动负担重,监工督责太急,所以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竟达250万人。 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开凿过程中滥施酷刑,进行镇压民众抵抗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