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珠线2146公里处在江西省内大概在什么位置?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9
京珠线1624公里处大概是什么位置?

京珠线1624公里处大概是
江西省 九江市 永修县,云居山北边,S305线路口,如图标示 ★ 位置

应该是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北边,昌九城际铁路立交桥路段

一、路名:北京珠海公路(江西段)
二、编号:国道105线(江西段)
三、起点:九江县小池口
四、终点:龙南县中村坳
五、里程:776.75公里(包括城市道路27.84公里)
六、路面宽度:3米~4.5米
七、等级:等外路
八、设计流量:200~800辆/24小时
九、路面材料:泥结碎石
十、路面结构:基层:无;面层:泥结碎石。
十一、路基:全程地貌为平原微丘和山地重丘组成。山地重丘约117公里,平原微丘约660公里。九江段沿庐山第四纪冰川遗址地质构造坡脚延伸,砂砾积土为主;南昌、宜春段属平原微丘,地形舒缓跨越赣江、抚河、潦河等河流,地质相对稳定;吉安、赣州段多山岭,地形复杂、险要,两侧均为水田及丘陵。岩石地段大多为片麻石、板岩、花岗岩或泥质红砂岩。
十二、建成日期:1937年

[NextPage][/NextPage]
十三、历史沿革:国道105线江西省境段以南昌为基点,分为南(昌)九(江)线和南(昌)小(梅关)线两段。南小线又称赣粤西线。
南九线:该线起自九江市,经德安、永修至南昌,其中九江十里铺至莲花洞段,始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涂家埠至虬津段,建于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初至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5月,由国民政府委员李烈钧邀集武宁、永修绅商筹集股款修筑;其他路段,建于民国二十年(公元1932年),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南九线全线通车。二十世纪50年代,沿线人民政府组织力量全面改善南九线,将公路路面拓宽到3.5米,桥涵仍为临时式。1960~1979年,为适应经济建设发展和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公路部门对南九线多次进行加宽、降坡、取直、加高、加固低洼路基,提高技术状况,其中,蛇头岭至通远一段,原路基宽4米、纵坡为9%~10%,经整修改善后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最大纵坡7%,达到优良等级。1975年南九线开始铺筑渣油路面,油面层厚度为3厘米,1980年10月全线铺竣。
赣粤西线(含南小线):该线起自省会南昌,沿赣江溯行,经丰城、清江、新干、峡江、吉水、吉安、泰和、万安、遂川等县到达赣州,称昌赣公路(长407.7公里);由南昌至赣州后继续沿赣江西支章水而上,经南康、大余至小梅关(省界),又称为南小线(全长525公里)。1983年交通部决定105国道改线由龙南通向广州、珠海,即昌赣公路出赣州后改道信丰、龙南至中村坳,为赣粤西线,全长594.06公里,至此105国道路线走向正式确定。赣粤西线(含南小线)最早兴建的路段是南(昌)莲(塘)段,始建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建成通车,长14.4公里。此后,逐段向南推进。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公路通至新干,长126.8公里。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起,国民党实行“交通清共”政策,强征民工,加紧公路修筑。同时,蒋介石又下令广东军队,从南向北修筑小梅关至赣州一段公路。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南昌至小梅关公路(南小线)全线贯通。3年内,这条公路赶筑近400公里,施工草率,线形差,急弯多,桥涵大部分为临时式,土石方大多未做足设计标准。抗日战争时期,省政府迁至吉安泰和,为阻挡日军进攻,对这条公路进行了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公路部门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对该路分期分段进行修复。1949年5月国民党军队溃逃之时,该线的南昌至吉安段218公里公路又被破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江西后,迅速组织抢修,年底修复被破坏的路线。从1950年--1970年逐步实施改渡建桥,改木桥为永久性桥梁, 1970年,吉安井冈山大桥和吉水南关桥建成,标志着全线基本上消灭了渡口。1963年,南昌至莲塘开始铺筑沥青表面处治路面。1971年,省交通邮政局组建南井公路沥青路面修建指挥部,开始全线铺设油路。
1977年,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两个50周年,中共江西省委决定改建南昌至井冈山公路。其中,南昌至吉安敦厚段长221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改建;从吉安经永阳、禾市至井冈山段按三级公路改建。到1982年12月,昌赣线北段南昌至吉安221公里公路技术改造完成,基本上达到二级公路的标准,并铺筑沥青路面。1983年,吉安至赣州的182.73公里开始改建二级公路,至1986年完成。至此,昌赣公路按二级路标准的改建工程全部完成。自建国以来,整修、改善和改建这条公路的工程投资累计达1.8亿元。其中,1977年前历次整修改善工程约耗费近9000万元。1977年以后,全线进行改建的工程费用超过了9000万元。1986年赣州至中村坳公路的改建工程开工,起自赣州市西河大桥之北的石公坑,经南康、信丰、龙南3县,至赣粤交界处的龙南中村坳,计186.71公里,于1989年9月竣工,从南昌至中村坳全线按二级路标准贯通。南昌至中村坳二级公路的建成缩短了南昌至广州、深圳、珠海行程93公里,为江西沟通京粤提供了一条快速通道。
十四、总造价:民国时期约2000万元
十五、大修改造记录
1950~1962年,在省人民政府领导下,迅速进行抢修,对无路面路段加铺路面,低洼路段加高,铺筑泥结碎石,部分非永性桥涵改造成永久性桥涵。
1963年,南昌至莲塘段开始铺筑沥青表面处治路面。1971-1972年南昌至井冈山沥青路面修建,铺筑沥青(渣油)路面240公里,投资520万元。
1975年-1980年九江境内路段全线116.15公里进行油路改建,路基宽度为6.5-8米,沥青路面宽度为5.5-7米。
1977~1982年南昌至吉安段按二级路标准改造,铺筑沥青路面221公里,工程投资3350万元。
1983~1986年吉安至赣州按二级路标准进行改建,铺筑沥青路面182.731公里,工程投资7685.64万元。
1986~1989年按二级公路标准对赣州至中村坳路段进行改建,将传统取道大余至广东韶关的走向,改成取道龙南、中村坳至广东连平,建成沥青路面186.71公里,工程投资1.42亿元。
1988年逐段改建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1988-1990年南昌境内25.4公里改建水泥混凝土路面,投资2029万元。
1988-1993年新干至吉安境内116.45公里改建二级水泥混凝土路面。1994-1995年江西省公路局组建105国道改建指挥部,集中改建吉安县往南至赣州至龙南路段,改建沥青混凝土路面155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140.5公里,路面宽度为9米。
2003~2004年,105国道安义境内南安一级公路29.11公里建成,总投资3699万元,沥青混凝土路面宽度为15米。龙南里仁至中村坳55.93公里按一级公路改造,路基宽度为18米,路面宽度为1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

[NextPage][/NextPage]
十六、改造后技术指标:
总里程:772.47公里
路面基宽:5.5~26米
等级:三级至一级
设计轴载:100kN
设计流量:800~30000辆/24小时(其中九江段因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建成后一直未改建,设计流量仍为800-1200辆/24小时)
路面材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
基层 水稳碎石 厚15-20厘米
面层 水泥混凝土厚23厘米
沥青混凝土
基层 水稳碎石 厚15-20厘米
面层 沥青混凝土厚4-10厘米
十七、目前技术状况: 全程772.47公里,路基宽6.5~36米,路面宽5.5~26米,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路面。安义县万家山至龙南中村坳全线为二级以上公路,并实施GBM工程,路肩全硬化,交通标志标线齐全,遂川路段按部颁标准实施了安保工程。安义县万家山以北至九江为三级公路。全线实施公路绿化,路基两侧铺有草皮,路边种植乔木、灌木,间距2米左右,每边种两排,沿线路树成荫。
十八、获奖情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05国道南昌至向塘段获省优秀设计奖,吉安至遂川段获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和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遂川至石岩段获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和省优秀设计一等奖,遂川的洪门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斜腿钢构桥。

京珠高速不是在湖南省境内吗,怎么去江西啦?

  • 京珠线2146公里处在江西省内大概在什么位置?
    答:赣粤西线(含南小线):该线起自省会南昌,沿赣江溯行,经丰城、清江、新干、峡江、吉水、吉安、泰和、万安、遂川等县到达赣州,称昌赣公路(长407.7公里);由南昌至赣州后继续沿赣江西支章水而上,经南康、大余至小梅关(省界),又称为南小线(全长525公里)。1983年交通部决定105国道改线由龙南通向广州、珠海,即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