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龙翔的传奇经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4
传奇家族有没用龙翔

有啊。37区就有啊 龙翔虎。龙翔豹,他们,还有富祥 ,总之什么翔都有了
好像还没有 鹰翔,樱翔。龙樱。什么的。。

当然没有了 《龙翔密传》比传奇3玩法多很多呢
希望采纳

从挑脚夫到少将
幼年时肩挑扁担从江西徒步去湖南卖木炭、16岁参军经历两万五千里长征、亲历平型关大捷、为建设中国第一代海军足迹踏遍南北沿海城市……通过邓琦的讲述,我们了解到了邓龙翔从挑脚夫成长为少将的奋斗历程。
邓龙翔是江西吉安县人 ,1913年2月,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邓琦告诉记者,“父亲小的时候,爷爷除了辛苦种田,还要在农闲时挑脚做苦力,即使这样操劳,仍然解决不了全家人的温饱问题,一家人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为此,当年邓龙翔曾多次挑着木炭,从江西吉安一直走到湖南去售卖,以养家糊口。“从江西徒步挑着木炭到湖南,那相当于翻了一座井冈山。这个经历虽然辛苦,父亲却练就了一双‘铁脚板’。”说到这里,邓琦笑着说,“父亲的铁脚板可了不得,建国后他和秘书曾一起爬八达岭,父亲的脚力仍然很厉害,他的秘书虽然人高马大,却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父亲16岁就参军了,后来亲历了古今中外从来没有过的伟大壮举——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邓琦告诉记者,因为父亲生前工作繁忙,她这个做女儿的对父亲了解不多,倒是后来从父亲的老战友、老部下那里,陆陆续续收集到关于父亲当年长征的各种资料。
从1929年参军直到建国,邓龙翔将军参加了数百场大大小小的战斗,身经百战最终成就了“硬骨头”将军的美名。
“父亲因为读过书,所以刚参军时干的就是文员,写标语、做宣传,后来,他们部队的一位司令员因为胳膊断了,不适合继续骑马打仗,我父亲就开始转型指挥作战,因为有文化、懂兵法,打起仗来很有想法、能坚持,接二连三打胜仗。建国后,父亲被正式授予少将军衔。”对于父亲的“硬骨头”精神,邓琦骄傲地说,徐向前元帅对父亲也赞赏有加,曾亲口夸父亲是“不怕死的硬骨头”。
巧用孙子兵法奇袭沙子口
1949年2月,邓龙翔任华东警备四旅旅长,一上任,正赶上胶东军区要组建“攻青”部队,为此邓旅长主动请缨,要求率兵参与青岛解放战役,歼灭敌人,保全这座有着“东方瑞士”美誉的滨海城市。凭着多年积累的作战智慧和不畏艰险的胆识,邓龙翔率领警备四旅干部战士先后取得了铁骑山、驯虎山、沙子口等战斗的胜利,为顺利解放青岛立下了赫赫战功。
主动请缨:率警备四旅参战“歼敌保青”
“参与青岛解放战役,是邓旅长主动要求的。”曾跟随警备四旅采访的老战地记者傅正友回忆说,1949年,胶东军区奉命组建“攻青”部队时,邓旅长恰好刚刚上任,于是他就在军区首长那里主动请缨,要率警备四旅在复杂的形势下,“歼灭敌人,保全城市”。而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青岛的驻军是11绥远区刘安祺部 ,辖有陆军两个军,以及海军、空军等。傅老介绍说,“敌人自恃兵力较多,且有美军第七舰队的保护、美式装备的优越和多年经营的坚固防御工事,妄想‘长期盘踞,避免就歼’,迫不得已就‘破坏城市,撤离青岛’。像邓旅长这样主动要求上战场的不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他的人格魅力。”
傅老当时作为随军记者,几乎是全程跟着警备四旅打下来的,因此,他对邓龙翔旅长当年指挥战斗的情形历历在目。傅老感慨地说,“在他机智、顽强的指挥下,警备四旅强取灵山,坚守驯虎山,席卷林戈庄,勇夺窝洛子、四舍山,还历经9次拉锯战拿下铁骑山,可以说,邓旅长是智勇双全的将才。”
义愤填膺:“有我老邓在,就有我们的铁骑山”
据傅正友回忆,1949年5月,邓龙翔率领警备四旅投入到解放青岛战役的东线作战。当时的铁骑山是敌青岛驻军11绥远区刘安祺部东线防御体系的重要据点。守敌对山下村落的人民群众,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掠夺和屠杀,百姓种的粮食还在田地里就被敌人抢去,家中财物几乎被洗劫一空。邓旅长手持当时的民情调查 ,义愤填膺,在电话中向所属十团下了“死命令”:“为解放青岛人民,为了解放全中国,要坚决拿下铁骑山。”
铁骑山战斗是解放青岛战役中最惨烈的战斗之一。1949年5月28日,傅正友在铁骑山阵地上,见到了正在指挥作战的邓旅长,那时,阵地上警备四旅十团近百名战士已牺牲,与敌残酷“拉锯”争夺阵地的战斗仍在进行。“拉锯战非常消耗人,我在炮团阵地前看到邓旅长时,发现他脸上失去了光泽,浑身上下沾了很多泥土,连续的不眠之夜熬红了眼睛……”傅老回忆说,当时邓旅长放下了望远镜,在手上用力一砸,斩钉截铁地回答:“有我老邓在,就有我们的铁骑山!”
随后,邓龙翔重新指挥炮团校正方位,测准距离,对准目标,将一颗颗炮弹射入山头上的敌人碉堡中,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敌工事应声而毁,震慑了敌军以每人120个银元为钓饵组成的敢死队。“同时,重新指挥十团调整战斗部署,重组兵力乘势杀敌,终于夺回了铁骑山。”
机智过人:运用孙子兵法聚歼敌人
提到解放青岛,就不得不提当年我军悄攀天险崂山、兵降沙子口的壮举,而这一出奇制敌的计策就是邓龙翔旅长想出来的。据邓龙翔的女儿邓琦介绍,“当年部队上带兵打仗的干部里,文化水平高的没几个,而我父亲因为年轻时读过几年书,又喜欢学习,所以肚子里的墨水比较多,对兵书非常熟悉。在沙子口一战中,我父亲就用上了《 孙子兵法》。”
当时,大批敌军要向青岛市里溃逃时,邓旅长考虑到,既要歼灭敌人主力,又要保护好青岛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因此放弃了“赶鸭子”式的追击,而是采取了“击敌蛇腰”的战术,计划悄攀天险崂山、奇袭重镇沙子口,引敌“首尾互应”以达到聚歼的目的,随后,再以大队人马直逼青岛市。6月2日凌晨3时,悄攀崂山成功的邓龙翔率领警备四旅十一团,连夜占领了青岛以东约20公里的沙子口镇,切断了敌军从东部海上逃窜之路,随后率领部队向青岛挺进,由于青岛外围守敌均被攻占,市内敌人无心反抗,仓皇逃窜。“敌军首领刘安祺临走前本打算下令破坏城市,因此在青岛港安放了大量炸药,可因为父亲用兵神速,敌人没来得及引爆便纷纷从海上逃走了。”
1949年6月2日中午12时,青岛正式解放,市民敞开大门迎接解放军,青岛这个被世人称为“东方瑞士”的美丽城市完好无损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 邓龙翔传奇经历
    答:邓龙翔的故事是一部活生生的传奇,他的经历证明了从挑脚夫到少将的转变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坚韧的毅力、勇敢的行动和过人的智谋。他的事迹不仅体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与智慧,也见证了新中国建设过程中海军的发展与壮大。
  • 邓龙翔的传奇经历
    答:邓龙翔是江西吉安县人 ,1913年2月,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邓琦告诉记者,“父亲小的时候,爷爷除了辛苦种田,还要在农闲时挑脚做苦力,即使这样操劳,仍然解决不了全家人的温饱问题,一家人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为此,当年邓龙翔曾多次挑着木炭,从江西吉安一直走到湖南去售卖,以养家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