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遹的生平经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30
钱刚的人物生平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旨在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同盟会。会后,同盟会会员胡戆臣、廖伯琅由日本回国,于当年介绍钱刚加入同盟会。是年,他还不到19岁。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钱刚进入江西常备军随营学堂,后改入陆军宪兵学堂学习,至1911年毕业。第二年,适逢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他随从李烈钧的新军,参加了光复江西的战斗。孙中山任命李烈钧为江西都督,钱刚担任江西都督府副官长兼李的内卫队队长。加入国民党。1913年(民国2年)7月,爆发针对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的“二次革命”。钱刚在江西湖口协助江西讨袁军总司令李烈钧,宣布江西独立,被委以江西省军政府军法处处长。他执法如山,令行禁止,深得江西军民拥护。1913年9月,讨袁斗争失败后,钱刚避居日本。1915年8月,钱刚秘密回到家乡吴江。紫石街故宅(今松陵公园西邻原有一座平屋院落)在其父赴任江西时,典给本镇费姓。此时,已过去了30多年,想要赎还,费氏提出要求偿还巨额的历年修缮费用。因无力承担,只好临时租借大东门城墙根张姓旧屋以居,与唐昌言(字润身)为邻。在吴江的这段时间,他经常外出联络革命同志,很少在家闲居。每次回来,都不断向好友、邻居宣传革命。1915年8月14日,杨度等在北京组织筹安会,鼓吹帝制。12月12日窃取辛亥革命成果的袁世凯宣示承受帝位,开始了洪宪皇帝的美梦。12月25日,蔡锷等宣告云南独立,联合唐继尧、李烈钧等组织护国军,进行讨袁。钱刚在讨袁军中参与运筹帷幄,使讨袁斗争声播西南诸省。袁世凯在全国的讨袁声中毙命,讨袁斗争取得了胜利。1917年7月,爆发第一次护法战争,孙中山准备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钱刚奉命赴上海,组织国会护法议员前往广州。1919年11月,爆发第二次护法战争。钱刚积极参与其中。1922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钱刚被孙中山大元帅任命为大本营命令传达所少校副官长。1923年3月,钱刚任广东省增城(现为广州市所辖县级市)警备司令,旋以病回吴江。1923年冬天,北方革命组织国民军,钱刚任国民军第二军参议。1924年8月,浙江军阀卢永祥、江苏军阀齐燮元为争夺上海的控制权,在江浙边界交战。钱刚在上海联络奉系(东北张作霖)和安福系(安徽段祺瑞),共同对付直系(北京)军阀。1925年1月,钱刚担任苏昆常清乡委员。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赶赴南京,与江苏省长韩国钧、警备司令冷遹及在宁同志等商议,成立孙中山总理追悼大会,并担任治丧委员。1925年7月,钱刚到达广州,参加第二次讨伐陈炯明的战斗,担任东征军总指挥部谍报主任。11月,东征胜利,陈炯明部被歼灭。1925年12月,钱刚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副官,兼入伍生招待所主任。1926年4月,钱刚受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上海市党部委派秘密到上海,住在法租界贝勒路(今贝当路)均益里1号,组织江苏省国民革命军总指挥部,旨在联络各地军民组织别动队,扰乱盘踞江浙的军阀后方,以响应国民革命军准备于7月从广东开始的北伐。国民党中央党部总司令蒋介石,委任钱刚为江苏国民革命军总指挥。盐城夏杏园担任江苏国民革命军总指挥秘书。当时,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直系军阀孙传芳把注意力集中在安徽。经过二个多月的多方奔走策动,钱刚等在孙传芳的部队中组成了10个支队,人员达数万之众。由于粮饷尚未落实,暂时未举行起义。1926年8月,浙江的警察所长夏超拟在嘉兴发动起义,相约钱刚在上海响应。夏起义失败,引起反动当局的警觉,悬赏重金通缉钱刚。他便由贝勒路搬到马浪路暂住。孙传芳对钱刚的搜捕,引起别动队更加广泛的活动。孙传芳将原驻上海一部移往杭州,调李宝璋充当淞沪警备司令,派出便衣队到处搜捕钱刚。同时,委派钱刚的同窗好友、原江宁县知事吴耀春到上海,劝说钱刚停止活动,许以高官厚禄和出洋等优厚条件进行诱降。钱拒绝与吴见面。1927年1月14日,钱刚部下第五支队司令许坦被捕遇难的消息在报纸上披露。钱刚在同乡金天鸿的安排下搬往法租界望志路(今兴业路)。1927年1月15日傍晚时分,钱刚进入新居时,碰到了原在上海市党部的熟人。他错愕之间以为市党部也有人在此居住,未加注意,还是回到了家中。过了不到两小时,李宝章的便衣30多人包围了钱刚的住地,冲到楼上,将刚吃完晚饭正在刷牙的他绑架而去。妻子刘氏被便衣击伤。1927年1月16日清晨,钱刚便在上海近郊龙华镇被军阀孙传芳杀害。时年仅40岁。

冷遹(1882—1959),字御秋。江苏省镇江人。军事家、政治家。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同盟前身)创始人、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建国会前身)创始人。
1905年毕业于安庆武备学堂,期间加入“同学会”、“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是安庆起义总指挥,因密探告发被捕,经营救出狱。创建并主持同盟会广西支部及《南报》(后改为《南风报》)。历任同盟会广西支部副支部长,代理支部长、民军混成帮统,参加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授予其中将军衔和文虎勋章。先后任陆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安徽军政府参谋部长。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1915年回国,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任参谋处长。护国军政府正式成立后,孙中山任命其为护国军政府总参议(武官最高职位)及内务部副部长、代理内务部长。
1916年,与黄炎培等人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
1921年,退出军界,致力于实业和教育救国。先后创办江北盐垦公司、蚕种场、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师范学校、农村医院和镇江农村医药学校。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创办镇江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在杭州组建了丝绸公司,在嘉兴改进了丝纺织工业,开展国际贸易活动。
1928年起,任山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1932年开始,江苏省政府聘请其为江苏省保卫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义务教育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事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赈济委员会委员、镇江商会主席及江苏省商会执行委员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参政会历届参政员。与张澜等人创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1945年7月,与黄炎培等六人访问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商谈国是。与黄炎培等人创建民主建国会,任常务理事和常务监事。
抗战胜利后,拒绝担任蒋介石的“经济部长”。历任国大代表、军事考察团代表、江苏省临时参议会议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水利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民建江苏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兼上海分社主任等职。是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冷遹故居坐落于江苏镇江黄墟镇,其中坐落于冷遹中学的冷遹铜像由江渭清同志题写。“冷遹故居”由钱正英同志题写。“冷遹纪念馆”由李岚清同志题写。
故居占地1400平米,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冷遹在上海工作期间居住在复兴中路(辣斐德路)285弄47号(瑞华坊);
冷遹在南京工作期间居住在乾河沿前街94号;
冷遹在重庆工作期间居住在张家花园。



冷遹(1882年—1959年8月18日),字御秋,江苏丹徒黄墟镇人,民主政治家。曾先后参与新军起义,武昌起义,并担任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第三师中将师长。二次革命中流亡日本,袁世凯复辟后回国投入护国运动。抗战期间转至重庆,担任历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等职。1959年在南京病逝。
冷遹(1882—1959),字御秋。江苏省镇江人。军事家、政治家。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同盟前身)创始人、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建国会前身)创始人。
1905年毕业于安庆武备学堂,期间加入“同学会”、“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是安庆起义总指挥,因密探告发被捕,经营救出狱。创建并主持同盟会广西支部及《南报》(后改为《南风报》)。历任同盟会广西支部副支部长,代理支部长、民军混成帮统,参加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授予其中将军衔和文虎勋章。先后任陆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安徽军政府参谋部长。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1915年回国,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任参谋处长。护国军政府正式成立后,孙中山任命其为护国军政府总参议(武官最高职位)及内务部副部长、代理内务部长。
1916年,与黄炎培等人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
1921年,退出军界,致力于实业和教育救国。先后创办江北盐垦公司、蚕种场、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师范学校、农村医院和镇江农村医药学校。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创办镇江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在杭州组建了丝绸公司,在嘉兴改进了丝纺织工业,开展国际贸易活动。
1928年起,任山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1932年开始,江苏省政府聘请其为江苏省保卫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义务教育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事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赈济委员会委员、镇江商会主席及江苏省商会执行委员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参政会历届参政员。与张澜等人创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1945年7月,与黄炎培等六人访问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商谈国是。与黄炎培等人创建民主建国会,任常务理事和常务监事。
抗战胜利后,拒绝担任蒋介石的“经济部长”。历任国大代表、军事考察团代表、江苏省临时参议会议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水利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民建江苏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兼上海分社主任等职。是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冷遹的生平经历
冷遹(1882—1959),字御秋。江苏省镇江人。军事家、政治家。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同盟前身)创始人、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建国会前身)创始人。1905年毕业于安庆武备学堂,期间加入“同学会”、“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是安庆起义总指挥,因密探告发被捕,经营救出狱。创建并主持同盟会广西支部及《南报》(后改为《南风报》)。历任同盟会广西支部副支部长,代理支部长、民军混成帮统,参加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授予其中将军衔和文虎勋章。先后任陆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安徽军政府参谋部长。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1915年回国,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任参谋处长。护国军政府正式成立后,孙中山任命其为护国军政府总参议(武官最高职位)及内务部副部长、代理内务部长。1916年,与黄炎培等人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1921年,退出军界,致力于实业和教育救国。先后创办江北盐垦公司、蚕种场、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师范学校、农村医院和镇江农村医药学校。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创办镇江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在杭州组建了丝绸公司,在嘉兴改进了丝纺织工业,开展国际贸易活动。1928年起,任山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1932年开始,江苏省政府聘请其为江苏省保卫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义务教育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事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赈济委员会委员、镇江商会主席及江苏省商会执行委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参政会历届参政员。与张澜等人创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1945年7月,与黄炎培等六人访问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商谈国是。与黄炎培等人创建民主建国会,任常务理事和常务监事。抗战胜利后,拒绝担任蒋介石的“经济部长”。历任国大代表、军事考察团代表、江苏省临时参议会议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水利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民建江苏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兼上海分社主任等职。是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冷遹故居坐落于江苏镇江黄墟镇,其中坐落于冷遹中学的冷遹铜像由江渭清同志题写。“冷遹故居”由钱正英同志题写。“冷遹纪念馆”由李岚清同志题写。故居占地1400平米,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冷遹在上海工作期间居住在复兴中路(辣斐德路)285弄47号(瑞华坊);冷遹在南京工作期间居住在乾河沿前街94号;冷遹在重庆工作期间居住在张家花园。

  冷遹(1882—1959),字御秋。江苏省镇江人。军事家、政治家。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同盟前身)创始人、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建国会前身)创始人。
  1905年毕业于安庆武备学堂,期间加入“同学会”、“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是安庆起义总指挥,因密探告发被捕,经营救出狱。创建并主持同盟会广西支部及《南报》(后改为《南风报》)。历任同盟会广西支部副支部长,代理支部长、民军混成帮统,参加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授予其中将军衔和文虎勋章。先后任陆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安徽军政府参谋部长。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1915年回国,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任参谋处长。护国军政府正式成立后,孙中山任命其为护国军政府总参议(武官最高职位)及内务部副部长、代理内务部长。
  1916年,与黄炎培等人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
  1921年,退出军界,致力于实业和教育救国。先后创办江北盐垦公司、蚕种场、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师范学校、农村医院和镇江农村医药学校。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创办镇江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在杭州组建了丝绸公司,在嘉兴改进了丝纺织工业,开展国际贸易活动。
  1928年起,任山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1932年开始,江苏省政府聘请其为江苏省保卫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义务教育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事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赈济委员会委员、镇江商会主席及江苏省商会执行委员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参政会历届参政员。与张澜等人创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1945年7月,与黄炎培等六人访问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商谈国是。与黄炎培等人创建民主建国会,任常务理事和常务监事。
  抗战胜利后,拒绝担任蒋介石的“经济部长”。历任国大代表、军事考察团代表、江苏省临时参议会议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水利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民建江苏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兼上海分社主任等职。是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冷遹故居坐落于江苏镇江黄墟镇,其中坐落于冷遹中学的冷遹铜像由江渭清同志题写。“冷遹故居”由钱正英同志题写。“冷遹纪念馆”由李岚清同志题写。
  故居占地1400平米,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冷遹在上海工作期间居住在复兴中路(辣斐德路)285弄47号(瑞华坊);
  冷遹在南京工作期间居住在乾河沿前街94号;
  冷遹在重庆工作期间居住在张家花园。

冷遹(1882-1959) 近代民主革命家、实业家。字御秋。1882年6月22日(清光绪八年五月初七),冷遹(字御秋)出生于江苏丹徒。1902年春,考入安徽武备学堂练军营。
1905年毕业后,在南京新军中任初级军官。1906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8月,与何遂、耿毅等创建广西同盟会支部,并共同出资发行机关报《南报》,宣传革命思想。武昌起义爆发后,被推举为广西同盟会支部副支部长,主持支部工作。广西光复后,新军改称民军,任民军混成协帮统,率军援鄂。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被委任为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接着赴皖任军政府参谋部长。南北议和后,改任第九师师长。1913年二次革命发生,积极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所部成为江苏讨袁军前锋。失败后流亡日本,参组“欧事研究会”。1916年5月,广东肇庆成立都司令部和军务院时,任都司令部参谋处长。1917年任护法军政府总参议和代理内政部长。护法运动失败后,想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道路。1921年先后创办均益、三益蚕种场和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1925年任江苏省水陆警备司令。抗日战争爆发,主张发动民众抗战。1940年至1945年间,与黄炎培等先后创立了“国讯同志会”、“经济建设策进会”、“中华民主建国会”。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江苏省临时参议院议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副省长,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兼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常务委员兼江苏省主任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部部长等职。
1959年8月18日,在南京病逝。

  • 冷遹的生平经历
    答:冷遹(1882—1959),字御秋。江苏省镇江人。军事家、政治家。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同盟前身)创始人、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建国会前身)创始人。1905年毕业于安庆武备学堂,期间加入“同学会”、“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是安庆起义总指挥,因密探告发被捕,经营救出狱。创...
  • 辛丰镇的风景名胜
    答:主楼后东西两侧各有对合厢房4间,中间为一小天井,青砖铺设地面,厢房现为冷遹先生生平事迹陈列室,东厢房中藏有冷遹先生半身铜塑像,西厢房中设录像放映室,播放介绍冷遹先生生平事迹的影视纪录片。大圣寺大圣寺,始建于前梁武帝年间,位于丹徒区辛丰镇辛桥村。当昔全盛之时,金刹焚宇,峻极云表。实为...
  • 薄子明人物生平
    答:1912年,薄子明进入山东军官养成所深造,继续为革命效力。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他联络青、沂驻防军队,积极支持冷遹的讨袁行动。战败后,他逃至青岛,后来随同吕子人、邓天乙等人逃往大连,继续支持孙中山在日本重建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面对袁世凯的帝制企图,薄子明与吴大洲、赵光等人积极备...
  • 钱刚的人物生平
    答: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旨在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同盟会。会后,同盟会会员胡戆臣、廖伯琅由日本回国,于当年介绍钱刚加入同盟会。是年,他还不到19岁。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钱刚进入江西常备军随营学堂,后改入陆军宪兵学堂学习,至1911年毕业。第二年,适逢辛亥革命武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