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18课往后的语文复习,和数学复习(要一课一课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书17 ~18页答案 急!!!

1.(1)
上面:5x5=25(dm2)
前面:5x3.5=17.5(dm2)
左面:5x3.5=17.5(dm2)
25+17.5+17.5=60

(2)
上面:5x5=25(dm2)
前面:5x3.5=17.5(dm2)
左面:5x3.5=17.5(dm2)
(25+17.5+17.5)x2
=(42.5+17.5)x2
=60x2
=120





17: 1.(1)4cm,3cm,12cm
(2)4cm,2cm,8cm
(3)3cm,2cm,6cm
2.(1)60dm
(2)120dm
3.2350cm
400cm
5.正方形 864
长方形 1152
长方形 1032
6.1886.5

P19
1、(1)、立方分米
(2)、升
(3)、厘米 立方厘米
(4)、米 立方米
2、72 64 80
3、大豆油连两升
浴缸连300升
纯净水连15升
4、300 252 375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2、书信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巴金原名李尧棠,又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作家,曾作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风》、《雷》、《电》;《寒夜》、《萌芽》、《随想录》。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巴金这样著名的作家还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闻一多、冰心、老舍、艾青。
  5、课文习题2。
  (1)“终于”不能省掉,强调了巴金爷爷在提笔写字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着给家乡孩子们回信,体现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理解和关爱。
  (2)“终于”强调了巴金爷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经过种种努力,“思索”、“追求”之后得来的。

  19、钱学森
  1、《钱学森》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刻不忘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及发射所作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2、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交响乐之父——海顿
  炸药之父——诺贝尔 活字印刷术之父——毕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产 世界光纤之父——高锟
  飞机之父——莱克兄弟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两弹元勋——邓稼先 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3、背诵钱学森的话及所表达的感情。
  4、课后第4题。
  (1)表达了钱学森的一片爱国感情,他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他要为祖国人
  民多做实事。
  (2)表达了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5、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第1自然段应放在放在第6自然段的后面,,把它放在文章开头是一种倒叙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的效果。

  20、詹天佑
  1、《詹天佑》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者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
  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长200公里, 是联系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3、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事迹,修筑京张铁路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作者依次写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事,赞扬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
  4、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
  八达岭:竖井开凿法。
  青龙桥路段:“人”字形线路.
  5、“……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中的“争夺”是指争相夺取。在句子中是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夺取铁路的修筑权。
  “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这句中的“争持”指争论得相持不下。在句子中是说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想控制我们的北部,竞相强词夺理,让事情僵持下来。
  6、课后习题4。

  21、鞋匠的儿子
  1、《鞋匠的儿子》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
  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2、林肯: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3、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国家总统,靠的是他超人的智慧、杰出的才华、宽容大度和谦逊的人格魅力。
  4、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三个“永远”,其中第一个“永远”体现了林肯宽宏大度的胸襟;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林肯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第三个“永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5、课后第三题。参议人员对林肯的态度由 尴尬——羞辱——大笑——静默—
  —赞叹,宽容是一种力量,因为林肯的谦逊、朴实、不卑不亢、宽容、正义赢得了大家的感动和掌声,所以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
  6、“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句话中“裂开的房子”就是指当时美国正处于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完整的整体”指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句话表达了林肯希望国家结束分裂,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愿望。
  7、有关“宽容”的名言。
  (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屠格涅夫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3)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地处罚更加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练习6
  《大风歌》是西汉刘邦所作,表现了他重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

  22、古诗两首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小儿子子聿。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习的人。
  《观书有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2、背诵全诗及诗意。
  3、有关读书的名言。
  4、来自古诗的成语:粉身碎骨 山重水复 万紫千红 柳暗花明 春色满园 不拘一格
  5、渠:相当于“它”,诗中指方塘。
  为:因为。
  绝:极,最;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亲自。

  23、学与问
  1、《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哥白尼:波兰天文天学家,创立“日心说”,巨著《天体运行论》
  沈括:北宋科学家,创作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3、背诵《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芒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尽”为完,指桃花凋谢,“始”为才,刚刚。句意: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下的白花都已凋谢,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首诗的后两句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背诵1、5两个自然段。
  5、说说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有关“学与问”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
  成语: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俗语:君子之学必好问 三人行有我师
  名言警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各,问而广。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24、大自然的文字
  1、《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
  2、作者伊林: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科学著作有《几点钟》、《黑白》、《十万个
  为什么》。
  3、理解“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的含义。
  4、了解大自然的各种文字。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读报的方法,主要讲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2、读报的注意点:第一、掌握读报的方法,先浏览,再精读;第二、讲文明,放在一定地方;第三,阅读后洗手,以免油墨沾染。
  3、背诵6、7自然段。

  练习7
  背诵关于读书的名言及古今贤文(读书篇)。

  • 从第18课往后的语文复习,和数学复习(要一课一课的,苏教版六年级...
    答:1、《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
  • 初一上学期各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生物、历史复习 材料
    答:1.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 ,在计算 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 位的人。2.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 ,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终写成了 一书,这也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3.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 ,在前人的基础上写成了一部地理专著 。第24课1.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
  • 初二快要月考了,想知道怎么有效复习语文,英语,数学和物理。
    答:7.根据考纲与全品上面的题目和知识点循环复习,背诵。由于今年中考政治变得很活,所以不能死记硬背,要活学活用,认真
  • 人教版初三复习
    答:第21、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
  • 求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数学、英语的期末复习资料?
    答:以往做练习卷式的复习课只会让学生成为应试的机器,枯燥的复习方式让学生产生倦怠。新课程中的复习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以课内学习方法为指导,在课外的各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的巩固与转化。通过生动的语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学习的自主性。(一)设计复习综合课...
  • 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的复习资料..
    答: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
  • 请教一下复习高中数学物理语文的最佳方法
    答: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初中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两方面。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知识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 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 中的例题式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复习时应以课 本为主。 例如辽宁省2004年中考第17题:AB是圆O的弦,P...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的生字组词有哪些?
    答: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生字组词如下:富(富饶、富裕、丰富多彩)。优(优美、优秀、优良)。浅(浅绿、浅色、深浅)。错(错乱、交错、错误)。岩(岩石、岩洞、花岗岩)。虾(小虾、大龙虾、 虾米)。挺(挺威武、笔挺 、挺身而出)。鼓(鼓起、鼓掌、一鼓作气)。数(数不清、数数、不可胜数)...
  • 小学数学和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复习资料
    答:原来参加数学竞赛的女生有多少人? 语文一、 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1、 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2、 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 3、 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4、 可爱的小女孩是我的好朋友。 5、 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6、 坡度这么大,火车爬不上去。 (2)把句子改...
  • 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的意思
    答: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分别是浪淘沙其一、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意思如下:1、浪淘沙(其一)刘禹锡 〔唐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