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猫腻?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关于白居易《琵琶行》的几个问题

1.诗中共三次写到音乐,
第一次,在全诗第一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中,运用了烘托和渲染来突出了音乐声音的美妙,也为后文做了悬念。
第二次,在全诗第二段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中,是采用人们常经验的各种事物打比喻,使人对那复杂多变的音声可触可感。
第三次,在全诗第四段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中,运用了衬托,表现了音乐的悲也表现了心境的悲。

2.全诗的第三段中琵琶女自述的经历故事:她本是京城长安人,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岁就学得一手好琵琶,列名教坊,属于第一部。她的演技曾使著名的琵琶师曹善才叹服,她的美貌曾引起长安名妓秋娘的忌妒。每当她演奏的时候,住在五陵一带的豪门子弟都争着给赏钱,一支曲子弹下来不知道要得到多少红绡。他们如痴如醉,一边听一边打拍子,镶金镶玉的云篦不惜打碎,鲜红的罗裙也沾了酒污。就这样,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在欢笑中轻易地抛掷了自己的青春,不知不觉已经衰老,那些醉心于她的公子哥儿便抛弃她另寻新欢去了。她的门前冷落,不得不委身于一个重利寡情的商人,跟他离开长安来到这浔阳江边。丈夫经常外出经商,抛下她一个人在江口守着空船,只有绕船的月光和寒冷的江水为伴。每当深夜梦见年轻时的生活,不禁妆泪纵横,从梦中哭醒过来。
用她昔盛今衰的身世形象来引出诗人对自身的感慨,也就是诗人如今贬官遭谪的遭遇形象。

3.因为诗人与琵琶女虽有官、妓的悬别,遭遇却有类似点。他们都曾在京师,都曾有过盛时,又都经历了盛衰升沉后远赴别乡的天涯沦落,所以说“同是天涯沦落人”。

4.“枫叶荻花秋瑟瑟”和“别时茫茫江浸月”抒写惜别之情,
“唯见江心秋月白”用无声衬有声强调乐曲的效果,
“绕船月明江水寒”抒写琵琶女的孤单与寂寞,
“黄芦苦竹绕宅生”抒写谪居卧病的凄苦与无聊,诗中穿插的景物描写都是诗中画龙点睛之笔,很好地起到了渲染感情的作用。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中的这句爱情谶言流传千古,其背后的爱情悲剧也感动着万千读者。白居易在创作这首名篇时,并未拘泥于历史,而是借助历史影像和人物传说,以及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唐玄宗与杨贵妃宛转动人、缠绵悱恻、凄美动人的爱情挽歌。然而你知道吗?这首歌颂二人爱情的长诗,其实隐藏了杨贵妃的人生谜团。
朋友们都知道,《长恨歌》全篇分为三部分。前两部分,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开篇,继而写到玄宗荒政误国,导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杨贵妃最终在马嵬驿被杀。
但是这第三个部分,就不简单了,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讲的却是一个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了杨贵妃,杨贵妃送了她与玄宗的信物。白居易一改前文的写实风格,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了杨贵妃没有死,而是在虚无缥缈的海上仙山当了仙子。
那么问题来了,著名学者俞平伯认为,诗以“长恨”为名,写至马嵬坡就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
要研究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考虑到白居易写下这首诗的背景。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游历时,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的帝妃秘闻,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而白居易恰恰才能出众,受其鼓动,写下了这首长诗,因最后两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首诗也定名为《长恨歌》。
白居易自己,与好友元稹、情敌武元衡,都曾被蜀中的名伎薛涛吸引,什么样纠结的爱情没见过?50年前的爱情故事,而且是引发“安史之乱”的爱情故事,就足够使得白居易写下这首诗了?
当然不是,真正吸引白居易的,不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歌”,而是“帝妃秘闻”――李隆基与杨玉环在马嵬诀别时的秘闻。
据史料记载,当年安禄山兵峰直指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到蜀地,西行不过百里,就发生了马嵬坡兵变,陈玄礼,这个兵变的领导者,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就做了这样的事,无疑是因为背后有人指点。
许多学者对此也都做了大量研究。回銮后的唐明皇,曾命人到马嵬坡寻找杨贵妃的骨骸,然而“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去”,不禁使人对杨玉环的“死”浮想联翩。当代小说作家唐隐,经过对唐史的多年研究,创作了系列文化悬疑小说《大唐悬疑录》,将这段尘封已久的“长恨”往事大白于世。
白居易没有在《长恨歌》里写出的是什么呢?就是,杨贵妃的“死”,绝不是唐玄宗仓促之举,而是经过了缜密的安排!执刑的高力士、陈玄礼都是唐玄宗的心腹,他们以替身换下了贵妃,杨玉环拿着唐明皇所赐的道教信物“玉龙子”,得到道门庇护,先下扬州,再渡日本,离开了大唐。
无奈与贵妃诀别,仓皇出逃的唐玄宗,与自己的儿子李亨在马嵬兵分两路,继续西逃。李亨为马嵬坡的百姓所留,后北上至灵武,登基为帝,唐玄宗被迫退位为太上皇。这场无声的夺位之战,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不过是李唐开国以来,血腥黑暗的皇权斗争的另一种表现而已。狼狈逃到蜀地的唐玄宗,面对自己的窘境,是否让他回想起,多年前被他冤杀的三个儿子呢?
而白居易在写下记载帝妃秘闻的《长恨歌》后,又在十年后,于浔阳江头遇到了见证大唐皇室血腥斗争的另一个人物,此时的白居易只能慨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白居易发出这般感慨的人是谁?这个人又见证了大明宫内的何种血案呢?唐宫中的诸多秘闻,都将在《大唐悬疑录》中一一揭晓。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诗人,而且大约也是唐朝诗作流传范围最广的诗人之一。因为白居易写诗有一个特色,他常常会把自己地诗拿去给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或者五六岁的儿童看,如果他们看不懂,那就改到他们能看懂为止。所以虽然他没有李白杜甫那样的名诗,但是在民间的影响力也特别的大。



他出生于772年,这个时候的唐朝已经不是李白时候的盛唐了,甚至连杜甫时期在盛与衰之间挣扎的唐朝也看不到了,军阀割据成了一种常态。安史之乱,早在公元755年就已经发生了,此时的大唐,已经从阵痛变成了麻木,社会上民生凋敝,而各种垄断性的强权势力开始出现。

但是白居易在这个时期居然把自己的诗歌事业发展得很好。他的诗非常的多,而且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喜欢追当时的热点和痛点来写,比如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八卦新闻”:唐玄宗和杨玉环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长恨歌》,在里面既表达了对唐玄宗这种腐败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对唐玄宗的唾弃: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他的另外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行》的大概创作背景想必大家也知道,那就是白居易在浔阳江头晚上送客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弹琵琶——想来应该是个女人了,好奇心特强的白居易居然就在大晚上去了这个女人的船上,这个女人居然还是一个人在家,他俩就这么愉快的聊了起来,然后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

唐朝风气开放,孤男寡女因为一点儿事相会在一起倒也不是什么很出格的事情,毕竟这不是一个保守的时代。不过,考虑到白居易和这个女人的身份,再来对比一看,这两个人的“幽会”也许还真就不那么单纯了。首先咱们说一下这个女人的身份,因为她的身份比白居易要简单单纯的多: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简单来说,这个女人是大唐最豪华的大都市长安内一所奢华的娱乐场所当中极为当红的女明星——不知道这个比喻恰当不恰当,反正是那种卖艺不卖色的那种。虽然,正是因为她卖艺不买色的特点,才引得长安城里面无数的富家子弟疯狂追捧。而且她也特别的善于带动氛围,随便就能让那些公子哥一掷千金。与此同时,现在的她却: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意思就是,这位美女由于年纪逐渐变大,不再被长安城里面的公子哥所追捧,渐渐地都没有客人前来上门了。加上她的亲人的逐渐离去,想要找一个依靠的她嫁给了一个商人做妻子又或者是妾?文中没有明说,不过她很明显对商人不是特别满意,说他“重利轻别离”,其实她这样说是很不厚道的。

难道她不是“重利轻别离”吗?当年为啥在京城出尽风头,应该也赚了不少钱,却不愿意拿点儿钱去帮助自己的弟弟不从军,或者给他买一身好一点儿的盔甲呢?或者为什么当年不找一个可靠的郎君嫁了,而是留恋于长安城里公子哥的花言巧语和黄金白银呢?而且商人不过是“前月浮梁买茶去”而已,她就说他“重利轻别离”。



前文她自己就说了,自己是“老大嫁作商人妇”,都是老夫老妻了,不得想着点儿怎么把日子过好吗?前月商人才去买茶赚钱,她现在就觉得商人“重利轻别离”了,这还当是十几岁小年轻谈恋爱时期呢?但是,这还不是最关键的。作为一个少年出身于风流场的美女,她现在感到了深深的寂寞: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也亏得是白居易自己写得出来了,这位女子的意思已经表达得这么“委婉”了。她曾经很漂亮,现在应该也还不差,而且她现在很孤单,很寂寞,并且她在向白居易倾诉自己的寂寞,还是在夜里,外面的河水在轻轻地荡漾······白居易在诗中的表现那是非常的君子,虽然夜里他们孤男寡女在一起,但是他想到的是: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意思是,你这不是无聊吗?我也挺无聊的,所以咱们一起来聊一下音乐吧!那么,白居易是什么样的出身,他又怎么会表现得这么“正人君子”呢?我们首先来问一个问题,像白居易、柳永、李白这样的诗人天天吟诗作对,他们都靠啥养活自己呢?并且靠啥过上了非常奢侈的生活呢?就像李白说的那样: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这么多钱哪里来的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古代诗人的另外一个职业了:网红和大V。流量意识并不是现代人才有的意识,古人就意识到名人和好的文章具有强大的推销作用。尤其是在青楼当中,很多诗人的诗词特别受欢迎,因为公子哥们附庸风雅去听曲子,一般都愿意听一些大名人所创作的诗词改写而成的曲子。

而且,白居易在这方面干得更加专业话,他自己手下就经营着青楼的业务,而且他还特别的养了许多家妓,比如著名的“素口蛮腰”,讲的就是他养的家妓女小蛮善于舞蹈,家妓樊素善于唱歌,至于唱什么歌?当然是唱白居易自己写的那些诗词了,比如唐玄宗和杨玉环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所以,白居易其实是经营娱乐业务的。



  •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猫腻?
    答:《琵琶行》的大概创作背景想必大家也知道,那就是白居易在浔阳江头晚上送客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弹琵琶——想来应该是个女人了,好奇心特强的白居易居然就在大晚上去了这个女人的船上,这个女人居然还是一个人在家,他俩就这么愉快的聊了起来,然后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唐朝风气开放,孤男寡女因为...
  •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败笔:形象不真实?
    答: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名篇,这首诗对于音乐的描写是很成功的,这个不用我来讲。我要讲的一个问题,是琵琶女这个形象的真实性问题。 琵琶女这个形象,是一个不够真实的形象。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她对自己“老大嫁作商人妇”之后的生活,有着严重的失落感,这一点不够真实。琵琶女原是一个乐妓,属于歌...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的《琵琶行》道出了谁的眼泪?
    答:第一,弹奏《琵琶行》的女子,她的身世让人悲伤 《琵琶行》的主人公是一个弹奏琵琶的歌女,她一个人在江中弹奏歌曲。因为听到这个曲子很好听,于是白居易和朋友就游船请女子上船来为他们弹奏一曲。女子弹奏的琵琶技艺很高超,大弦嘈嘈和小弦切切,每一个段落都弹得很好。等到女子弹奏曲毕,她整妆出...
  •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答: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
  • 琵琶行读后感
    答:又读《琵琶行》,又有所思所想。 乐天是幸运的,是勇敢的,敢于说不,也只落了个远谪的下场。他何故悲?在高堂坐久,难以适应江湖的苦难吧? 他是个“无能为力”的人,见农夫苦辛,也只有“念此私自愧”了,做不了什么,也不知是不是不愿做,现在来到这江湖之中,是否感到了高堂的“自愧”呢?他辛苦为了他的...
  • 《琵琶行》与《听颖师弹琴》有什么不一样?
    答:4、音调变化不同:(1)白居易的《琵琶行》是由低音到高音再到低音最后以高音结束,节奏变化的幅度大。(2)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是由音调低变为音调高继而变低,然后变高再变低的变化过程。(3)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音乐变化单调,主要是由低转高,但是因为的感情变化却写得很巧妙。参考资料...
  • “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什么意思?
    答:“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名句。原意思是:形容女子的娇羞,原是写琵琶女出来时的忸怩作态。 现在也常用来比喻对于问题或事物只看到表面的一部分,而没有全面了解或深入思考。暗示人们需要加深观察和思考,不要凭借片面的信息或表面现象就下结论,应该全面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答: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那位琵琶女就是伶人的一个代表,她本身在琵琶技艺上有着很高的水平,所以才会使得诗人在送别友人时出现“主人忘归客不发”的场景,她弹奏出的琵琶着实令诗人为之沉迷。在《琵琶行》中她说起过自己的故事,她曾经在“从良”以后嫁给了一个商户,但因为&ldquo...
  •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并不可怜,甚至自作自受?_百度知...
    答:《琵琶行》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在当时就得到了很多漂泊天涯的人的认可。尤其是,在当时的官场上并不得意的人,看了他写的文章之后更是感觉到自己的处境是和琵琶女的处境是十分相似的,甚至是能够在里面看到自己的身影,也就能够产生很强烈的共鸣了。也正是这些原因让《琵琶行》能够流行这么长的时间...
  • 请问司马青衫指的是什么?
    答: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一词,是白居易作为司马身份的标志,后来也指地位低下的文人。而 "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白居易,字乐天,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