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5

刘裕接受司马氏禅让之后,没有像司马氏厚待曹奂一样,而是把司马氏杀掉了。

这看似是心狠手辣,其实目的一样,都是为了自己帝位的稳固。

刘裕(363年-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420年-422年在位)。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 。

刘裕祖上是刘邦之弟、西汉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他的家族在早年跟随晋朝宗室南渡后,一直居住在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

到了刘裕时,家境没落,自幼贫穷。为了生计,就参加了北府军,成为将领。

经过几十年的生死打拼,刘裕凭借巨大的军功,在朝廷的地位显赫无比。

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任相国、总百揆、扬州牧,以十郡建宋国,受封宋公,加九锡殊礼。

同年十二月,刘裕指派王韶之缢杀晋安帝,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是为晋恭帝。

元熙元年(419年),刘裕进爵为宋王,又加十郡增益,共二十郡。年末加皇帝十二旒冕、天子旌旗。

元熙二年(420年),接受晋恭帝禅让,代晋称帝,东晋灭亡,改国号为宋。

当时,刘裕看到时机成熟,就命令党徒傅亮草拟好禅位诏书,入宫逼迫司马德文誊抄。

司马德文欣然接受,立马执笔抄写,并对左右说:

"桓玄篡位时,晋室已经失去天下了,因为有刘公(刘裕),才延长了将近二十年的国祚。今天做这件事,是心甘情愿的。"

司马德文这话,恐怕是真心的,事已如此,能够有这个境界,也是难得的明智。

但即便如此,司马德文也难逃厄运。

禅位后,司马德文退位琅琊王府。

刘裕登基后,降司马德文为零陵王,把他迁到秣陵。正朔、车驾、服饰都依照晋朝规制,由冠军将军刘遵考带兵看管。

永初二年(421年),刘裕命令琅琊侍中张伟携带毒酒,前去秣陵鸩杀司马德文。

张伟不忍弑杀旧主,半路上自己喝了毒酒自尽。

刘裕得知大怒,就另派司马德文褚皇后的兄弟褚淡之前往,以探视为名,派遣亲兵跟随,再次毒杀司马德文。

司马德文笃信佛教,对于前来逼迫他自杀的亲兵,摇摇头拒绝,说:

"佛教教义中说,人凡自杀,转世不能再投人胎。"

兵士将他挟持到床上,用被子蒙住他的脸,用力扼死。

司马德文被杀后,刘裕还假惺惺地率领百官亲临为其送葬。

其实,这个事无需多说。后朝接受禅让后,前朝废帝,基本都是这个结果。

司马氏代魏称帝后,虽然实现了一统,但很快就因为内斗,特别是贾后干政和八王之乱,把大一统的西晋搞垮了。

东晋南渡,偏安一隅,但司马氏的势力还很强大,更何况争权夺利、谋反篡位的基因没有改变。

刘裕接受禅让后,地方诸侯势力依然很强盛,留着司马氏皇族存在,对于刘裕的政权来说,是很大的威胁。虽不能斩草除根,但铲除一个就减少一份威胁。

在此情况下,无论司马德文多么低调,多么配合,刘裕是不会心慈手软的。

也就是说,留着司马德文只有麻烦,而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这跟司马炎接受曹奂禅让的情况是不同的。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继位晋王,接受魏帝曹奂禅让,代魏称帝,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以邺城为宫室,继续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祭天地一如魏初制度。享受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一如汉献帝故事。

太安元年(302年),曹奂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也算是寿终正寝。

应该说,曹奂禅让后的地位、待遇、结局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

这或许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其一,司马氏家族从司马懿开始,一直是曹魏重臣,世受曹魏厚恩。为了安抚曹魏皇族及朝野人心,司马炎理该大度一些。

其二,当时蜀汉灭亡时,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其目的是在瓦解东吴的斗志,为招降东吴做准备。既然刘禅能够被封为安乐公,作为接受曹魏禅让,以示正统地位的司马氏,对待曹奂在刘禅之上也符合情理。

也就是说,曹奂还有一点利用的价值。无论是安抚内部还是招降外部孙吴,曹奂都有价值可以利用。

但刘裕所处的情况大为不同。

大亨元年(403年),桓玄逼迫晋安帝禅让,自立为帝。降晋安帝为平固王,又迁晋朝宗庙到琅琊国。

桓玄被刘裕等斩杀后,安帝复位,随后又被桓玄的部将桓振俘获,直到405年才逃脱叛军。此时,晋朝已经不存在了。

因为刘裕逐步把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全部消灭,南方归为一统,司马氏趁机恢复政权,但在整个东晋境内,全由刘裕的势力统治。但并非铁板一块,由于时间太短,刘裕并没有彻底征服民心,站稳脚跟。

在此情况下,如果再保留着司马氏的特权,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再度引起混乱。

没有了任何利用价值,还可能导致隐患,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因此,在豹眼看来,无论是司马炎厚待曹奂,还是刘裕对司马德文赶尽杀绝,无非都是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自己政权的稳固。

在这个问题上,说不得心慈手软还是心狠手辣,只能看各人的造化,作为亡国之君,是无法选择的。



420年,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凭借攻灭桓玄、灭亡谯蜀、后秦等的军功,一步步成为东晋的权臣,在清除刘毅等势力之后,迫使司马德文禅位,自曹丕篡位一来,这种所谓的禅让已经属于固定流程。


当然,前者把天下留给后者,出于怀柔策略,后者往往对前朝皇室宽容大度,容许他们在自己的封地之内承嗣自己的道统,譬如汉献帝被曹丕封为山阳公,当时就说,天下宝物,朕与山阳共之,而后司马氏代魏也是如法炮制,容许曹奂承嗣魏统。


但是,到了刘裕这里,在篡位之后,想法设法的把司马师诛杀,尤其司马德文,在退位之后被派人毒杀,自此,刘裕开了先河,一旦退位,肯定会死路一条,后来刘裕的子孙也是一样,丝毫没有逃过天道轮回。


为什么刘裕容不下前朝皇族呢,毕竟,当时司马德文已经啥权都么有了,也就一个吉祥物,橡皮图章的作用,歪史认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刘裕出身寒微,魏晋时代,士族大家把持朝政,皇权非常衰弱,寒族也没有多少上升通道,刘裕对司马氏不放心,对士族也不放心,生怕他们联合起来,再者司马氏也是大士族之一,如果这一些士族联合,那刘裕自然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换句话说,刘裕当时就是一个突然法家的暴发户,面对突然到手的东西,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深厚的势力,他对自己的权力丝毫没有信心,于是只好打开杀戒,斩掉士族可能会用来做文章的手臂,希望诛杀前朝皇族来断绝司马氏东山再起的可能。


第二个原因,他害怕桓玄的故事重演,404年,当时桓玄迫使晋安帝禅让,桓玄一承古制,对司马氏非常好,不仅好吃好喝的供着,也给东晋留下希望,不满桓玄的刘裕起兵攻打桓玄,打折勤王讨伐叛贼的旗子后来将桓玄击败。


重新迎立晋安帝,在这里,刘裕吸取了前车之鉴,如果不杀司马德文,肯定有不满他篡位的人拿着司马德文招摇生事。到那时候,没准又是另外一个桓玄,正统的皇帝肯定比随便一个宗室有号召力,这一招相当于斩断那一些心怀叵测的人的野心。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他害怕成为符坚第二,符坚是十六国前秦的皇帝,曾经一度统一北方,文治武功非常优秀,而且没有族派之见,一心努力的想成为全天下的皇帝,一生东征西讨,攻灭北方的所有国家。


但是,符坚有个习惯,那就是攻灭敌国,把敌国的宗族皇室全部优待,好吃好喝的供着,用他自己的想法就是希望通过怀柔政策来感化这一些人,尤其慕容氏和姚氏,对他们非常信任。


谁知道,救在他集合大军统一天下的时候,因为肥水之战大败,当初被他打败的那些国家的皇族和宗室全部背叛他,纷纷自成一家,姚氏和慕容氏先后反叛,最后被姚兴杀死。


这一点给当时其他的人当头棒喝,让那一些希望通过感化对方的人死了心,往后基本上抓住对方的宗室皇族基本三下五除二,砍了再说,毕竟死人不会掀起什么风浪。否则生怕自己会成为第二个符坚。


刘裕呢,正是因为这一点而对司马氏大开杀戒。



刘裕接受司马氏禅让之后,没有像司马氏厚待曹奂一样,而是把司马氏杀掉了。

这看似是心狠手辣,其实目的一样,都是为了自己帝位的稳固。

如图

刘裕登基后,降司马德文为零陵王,把他迁到秣陵。正朔、车驾、服饰都依照晋朝规制,由冠军将军刘遵考带兵看管。

永初二年(421年),刘裕命令琅琊侍中张伟携带毒酒,前去秣陵鸩杀司马德文。张伟不忍弑杀旧主,半路上自己喝了毒酒自尽。刘裕得知大怒,再次毒杀司马德文。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继位晋王,接受魏帝曹奂禅让,代魏称帝,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以邺城为宫室,继续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祭天地一如魏初制度。享受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一如汉献帝故事。

太安元年(302年),曹奂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也算是寿终正寝。

应该说,曹奂禅让后的地位、待遇、结局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

这或许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如图

其一,司马氏家族从司马懿开始,一直是曹魏重臣,世受曹魏厚恩。为了安抚曹魏皇族及朝野人心,司马炎理该大度一些。

其二,当时蜀汉灭亡时,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其目的是在瓦解东吴的斗志,为招降东吴做准备。既然刘禅能够被封为安乐公,作为接受曹魏禅让,以示正统地位的司马氏,对待曹奂在刘禅之上也符合情理。

也就是说,曹奂还有一点利用的价值。无论是安抚内部还是招降外部孙吴,曹奂都有价值可以利用。

但刘裕所处的情况大为不同。

大亨元年(403年),桓玄逼迫晋安帝禅让,自立为帝。降晋安帝为平固王,又迁晋朝宗庙到琅琊国。

桓玄被刘裕等斩杀后,安帝复位,随后又被桓玄的部将桓振俘获,直到405年才逃脱叛军。此时,晋朝已经不存在了。

因为刘裕逐步把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全部消灭,南方归为一统,司马氏趁机恢复政权,但在整个东晋境内,全由刘裕的势力统治。但并非铁板一块,由于时间太短,刘裕并没有彻底征服民心,站稳脚跟。

在此情况下,如果再保留着司马氏的特权,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再度引起混乱。

没有了任何利用价值,还可能导致隐患,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因此,在豹眼看来,无论是司马炎厚待曹奂,还是刘裕对司马德文赶尽杀绝,无非都是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自己政权的稳固。

在这个问题上,说不得心慈手软还是心狠手辣,只能看各人的造化,作为亡国之君,是无法选择的。

如图



司马炎篡夺曹魏政权,建立西晋,还把亡国之君曹奂封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并允许他在封地行魏国正朔,礼乐都继续以魏国制度行使,同时享受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等特殊待遇。

公元420年,刘裕又夺取了晋恭帝司马德文的政权,建立了刘宋王朝。那么,他又是怎么对待亡国皇族司马家族的呢?

东晋是世族大家的天下,草根刘裕却凭着卓越的军事能力和政治眼光,硬是从小兵做起,逆袭成了东晋权倾天下的权臣。

之所以刘裕能得到逆袭的机会,一方面是晋安帝是个冬夏不识,口齿不清的白痴,因此形成了“将军自立,权臣当道”的混乱局面,这就意味着皇权已没有了威信;另一方面是当时内乱频发,国势岌岌可危。

所谓乱世出英雄,大概说的就是刘裕这种能把握机会,又有很大能力的人。

刘裕不光会治军打仗,还很会安抚民心,因此名声在外,拥护他的人非常多。

军功显赫的刘裕在平定桓玄,重新迎回晋安帝后,由于有恩于朝廷,享受九锡殊礼,被封为宋王。在朝廷的地位,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权大势大的刘裕,当然不甘心于受晋安帝这个傻子驱使,所以他命人谋杀了晋安帝。让人意外的,是他没有篡位,反而又拥立了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为帝。

刘裕难道不想当皇帝?想,太想了。但当时出现了“昌明(晋孝武帝)之后有二帝”的图谶,迷信的他,不得不在干掉晋安帝后,又拥立了司马德文。

既然两个皇帝都有了,想当皇帝的刘裕便迫不及待地让心腹写好禅让诏书,并让司马德文誊写。

司马德文是个聪明人,明知自己是个傀儡皇帝,所以他很配合刘裕。还对刘裕派来的心腹们说,桓玄篡位时,国家就已经没有了。是刘裕又给续了这多年的国命,现在把帝位禅让给他,我是心甘情愿的。

随后,刘裕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帝位,他仿效司马炎,把司马德文封为零陵王,并让他到封地居住,同时也表示“正朔、车驾、衣服”等都依晋国制度。

那么司马德文是不是像汉献帝,像曹奂那样,安度了晚年呢?

并没有。他在起程赶往封地时,刘裕就派了大将刘遵考带兵驻扎在他的封地上。为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绝不让他有机会谋反。

司马德文在封地的日子也非常凄惶,他的妻舅为了讨好刘裕,也常出入他的府中,随时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褚皇后生下儿子,刘裕便命他们将其害死。

刘裕不光不许司马德文有后,还很想取司马德文的性命。但司马德文提防得紧,一切饮食都由褚皇后亲自完成,因此刘裕一直不能得手。后来还是褚家兄弟使计,将褚皇后骗走。随即亲兵入室,拿被捂死了司马德文。

随后,政权稳定的刘裕下令:诛杀司马家族!

一时,司马家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腥风血雨。

那么,刘裕为何容不下司马德文和司马家族的子弟们呢?

我认为原因有三个:

一、刘裕的儿子年幼。

刘裕当皇帝时已经57岁了。古代人寿命不长,刘裕由于常年征战,身体陈疾颇多,他当然要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但他是43岁之后才生的儿子,他难免担心在他死后,司马德文会联合支持他的人复辟。那时候,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就又要姓司马了,所以他不能容司马德文。

二、刘裕出身草根,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拥护。

刘裕在位时轻徭薄赋,损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因此世家大族更亲近司马家族。刘裕担心世家大族联合,拥立司马家族的后人复辟。

三、刘裕篡位比较仓促。

刘裕和曹丕、司马炎不一样,曹丕和司马炎出身世家大族,且历经几代才完成篡位阴谋。但刘裕是个粗人,他生怕自己在有生之年坐不上皇位,所以他完全靠杀戮实现篡位,这绝对服不了天下人,因此他的政权也极不稳定。一些北方敌国,也极力收容司马家族的人,图的就是趁乱颠覆刘宋政权。

所以,在司马德文去封地不久,刘裕便迫不及待地干掉了司马德文,同时又把沾着鲜血的屠刀砍向了司马家族。



网传,刘裕篡位后,把司马家族斩尽杀绝,其实吧刘裕只是杀了东晋的最后两任皇帝和一些东晋皇室成员,并没有把司马家族赶尽杀绝。所谓把司马懿的后代灭族,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刘裕确实对东晋皇族,大开杀戒过,杀了司马家族的许多人。但不存在把司马家族斩尽杀绝一说。

刘裕杀过很多司马家族的人,但并没有把司马家族灭族

传言,刘裕称帝后,把东晋皇族,也就是司马懿一脉在东晋的后代全部处决。然而,历史依据在哪里?不管是《宋书》还是《南史》,以及《资治通鉴》都没有相关记载。刘裕没有下诏诛杀东晋皇族,也不存在把司马家族灭族的情况。

晋元帝司马睿的曾孙司马宝就在南方活得好好的,刘裕篡位后还封司马宝为西丰侯,食邑千户。主要是因为司马宝这个人很懂得左右逢源,谁都不得罪。桓玄篡位的时候,他去请他做皇帝的傻叔叔司马德宗退位,刘裕掌权后又投靠刘裕阵营,后来还和傅亮等人一起去劝刘裕登基,所以刘裕对这位前朝王子的待遇还不错。

刘裕除掉的皇室后裔主要还是晋安帝司马德宗和晋恭帝司马德文兄弟,以及恭帝的男性后人,在铲除恭帝的儿子的时候,刘裕确实做得不地道。当时,司马德文退位的是很干脆的,而且这个人也曾经跟着刘裕北伐后秦,也算非常听刘裕的话。

司马德文退位后,他不愿意参加刘裕的登基大典,这可能是他得罪刘裕而命丧黄泉的一个原因。司马德文与王妃褚灵媛被刘裕软禁在秣陵。不久后,褚灵媛生了儿子,褚灵媛的弟弟褚叔度为了向刘裕表明忠诚,就亲手杀了自己的外甥。

后来,刘裕又指使褚叔度带着武士去秣陵,先支开自己的姐姐褚灵媛,然后杀了司马德文,但是恭帝的女儿司马茂英活下来了,还成为刘裕的儿媳妇。这件事中,裕是确实做得不地道,但是这些事还是要暗地里做的,说明刘裕还是有所忌惮的。

当时有司马休之等一批宗室成员投奔了北魏,后来这些人也一直想要借北魏的力量攻打刘宋,对南朝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这种事也不光东晋这样,后面的宋齐梁陈更迭的过程中,一样有前朝皇室投奔北魏,并且还得到北魏皇帝重用,有的成了北魏驸马爷,这些人也一直想要借助北朝的力量复国的,这就是当时的时代特点。

即使是在南边,虽然晋恭帝司马德文没什么势力,忠于晋室的很多人也被桓玄杀了,但是还是有如徐广这样为旧朝哭泣的人的,而且他的哭声仍旧感动了不少人,后人还将徐广与东汉的杨彪相提并论,如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北周人荣建绪就对杨坚说道:“臣位非徐广,情类杨彪”,这几乎成了一个典故了,用于表示一个人对旧朝灭亡的悲痛之情。刘裕虽然命杀了司马德文,但是也没有把徐广如何,可能是碍于舆论压力,也可能是觉得,这个人没什么实际危害性,没必要赶尽杀绝。

至于那些名门世家,他们向来是谁得势就帮助谁的,就比如褚灵媛所在的阳翟褚氏家族就是这样,当刘裕篡位的时候,褚叔度宁愿坑自己的亲姐姐,也要向新朝天子表忠诚,结果半个世纪后,当萧道成篡宋的时候,同样是这个家族的另外一位公子褚渊也立刻向新朝皇帝表忠诚,而且还做得更绝,要知道褚渊是直接参与谋划的,包括萧道成屠杀刘宋皇室等。

更加重要的是,褚渊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女婿,他与刘宋皇室也是裙带关系,到了齐朝建立后,这个家族又继续做皇亲国戚,家族中有褚令璩等女子嫁入皇室,然后等到下次改朝换代时候继续投靠新的领导,这样的名门世家在那个时代太普遍了,本来就出身卑微的刘裕又怎么能对这些家族的人放心呢?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刘裕称帝后已经五十八岁了,在那个年代的帝王将相中,这已经算高龄了,刘裕总是要为自己的王朝考虑一下吧?就不说更早的事情了,看看同时期的慕容氏的燕国政权,也曾经历亡国。

但是仍旧在东晋末年建立那么多政权,慕容垂,慕容德,慕容冲曾经侍于前秦,慕容超也曾经侍于后秦,然而他们最后还是都做了皇帝,更何况对于那些北逃的晋室成员,刘裕也一清二楚,这些人本身在南方就和他结仇了,北魏崛起的速度又那么快,在这种情况下,刘裕还能为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保下他的一个曾孙司马宝,而且还是封了个千户侯,也算还可以了。



  • 南朝刘裕开启流血篡位,他怎么不学司马家厚待曹奂?
    答:时代环境不同、主角实力不同、面对的任务也不同,也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刘裕,没法跟司马家学,他不是学不会,而是根本就不想学、也不能学。1.时代环境不同,主要是矛盾不同 司马炎时代,魏晋权力格局的主要矛盾是士族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统治阶级之间的内部人民矛盾。俯瞰整个曹魏,总共有两股势...
  •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赶进杀绝?
    答:3、局面要求,刘裕不需要对司马氏怀柔 南北分治的局面下,南北两家政权沿江对峙,都难有进步,分裂在长时间继续。所以刘裕掌权后没有必要再对前皇室,像三国时代掌握战略优势的司马炎一样政治怀柔,做给蜀魏和国人看了.而与此同时司马皇族的残存,也是刘裕的定时炸弹,所以对司马皇室的仁慈,对于刘裕来说...
  •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赶进杀绝?
    答:因为他当时篡位的时候已经年老了,他的儿子还小,怕将来他去世后,自己的儿子被杀,自己得来的王位被别人拿走,他的江山持续不了多长的时间就要落到别人的手中了。其实他所担心的这些都是有必要的,毕竟他自己得来的皇位也不光彩。当时的刘裕作为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当然不会拘泥于自己的地位了,他当...
  •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呢?_百度知...
    答:刘裕禅让后,地方的大名势力依然很强,还保留着司马氏的皇族。对刘裕的政权来说,是很大的威胁。不能割根,但是去除一个的话,威胁就会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司马德文是多么低调,再怎么合作,刘裕也不能说是心地善良,手软。也就是说,留下司马德文只是嫌麻烦,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呢?_百度知...
    答:刘裕接受司马氏禅让之后,没有像司马氏厚待曹奂一样,而是把司马氏杀掉了。这看似是心狠手辣,其实目的一样,都是为了自己帝位的稳固。刘裕(363年-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420年-422...
  •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赶进杀绝?
    答:其实原因是刘裕所处的时代不能和以前相比了,三国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又有自己的儿子让汉献帝禅位。汉献帝退位后,曹丕对他还是挺好的。之后,大家都知道司马炎篡位建立了东晋王朝。和之前对比司马炎还是选择善待曹奂,并且封他为“陈留王”,并且它的待遇和之前的皇帝并无两样。
  •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呢
    答:可以说,刘裕的这个做法是有违人道主义的,但对于当时是有利的,然而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永远是血淋淋的悲剧,而不是喜剧,这没有什么好批判的地方。其二:刘裕不学司马炎,学的是司马昭。如果说司马懿是阴险的话,那司马昭,简直是丧心病狂!一般臣子篡位,都会给前朝的帝王留一个下台阶—&m...
  •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
    答: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各位,这个问题非常好。首先,它涉及到的是历史类的话题,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题,很接地气。其次,这个话题比较轻松,所以是个难得的好题目。最后,作为文字工作者,小编认为,我们在阐述这些历史类话题时,应该尽量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呢?_百度知...
    答:当然,就司马炎来说,之所以厚待曹奂,也是受到了魏文帝曹丕厚待汉献帝刘协的影响。在汉末三国时期,亡国之君的待遇超过了古代历史上的其他朝代,比如蜀汉后主刘禅、东吴皇帝孙皓也获得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结局。不过,就司马炎建立的晋朝,在被刘裕篡位后,后者却对司马家族斩草除根。二 公元419年,东晋权臣...
  •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
    答:司马炎实在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篡夺了曹魏的江山,自己做了皇帝。这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可是司马家族如果能好好管理帝国也就算了。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却偏偏要夺取这样的权力。最终导致帝国的覆灭,导致中原史无前例的灾难。刘裕痛恨司马家族帮曹丕夺取汉室江山,更痛恨司马家族篡位后毁了中原地区。03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