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琵琶行》教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琵琶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二语文《琵琶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不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声中之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听“曲”(播放音乐)

  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赏“声”

  1、学生谈听后之感

  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第二段的琵琶声部分)

  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

  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

  1、学生讨论

  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比较欣赏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

  高二语文《琵琶行》教案 篇2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2、鉴赏这首诗歌。

  3、理清全文脉络(三次弹奏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4、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大家是否喜欢中国的古音乐?

  音乐是中国的国粹,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琵琶演奏曲《霓裳》。

  我们从这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了中国古典的音乐美。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音乐,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一篇与音乐有关的古典

  诗歌。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听录音

  三、自由读课文

  文题全解:

  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此年秋天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因此作诗。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形象抒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旨。

  《琵琶行》和《长恨歌》是白居易名著,早在作者生前,已经是“童子能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曲”篇。此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全文以三次演奏为主线:

  第一次演奏(暗写)诗人送客闻琴,第二次演奏(明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江洲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四、赏析序言

  序言交代了写作动机,请问:

  1、写作动机是什么?

  2、序言一共七句,与正文彼此相对应的段落是哪几段?

  五、全体同学速读第一段

  问:本段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色,渲染了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析:时间、──夜,地点、浔阳江头,“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从侧面烘托琴技,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六、全体同学精读第二段

  第二次演奏(明写)江心聆听琵琶曲。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

  1、请找出表现诗人心情的动词心情矛盾的句子。

  2、全诗描写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地方是?

  析1:“寻”“问”“移”“邀”“添”“回”“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千呼万呼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

  析2:乐声描写是这个精彩段中尤为精彩的部分,根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它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

  第一层: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乐声。以“急雨”、“私雨”、“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而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XX。

  第二层: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三个比喻,描写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XX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达到演奏的低潮。“别有幽愁暗狠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常被引用的名句,体现着诗人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弹者已将听者带入乐声意境中去。

  第三层: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不但雄壮,而且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猛然煞住的乐声;感情由激愤而凄厉。这一层乐声在上层低潮中,奇峰突起,再掀XX又嘎然而止;感情上由上层凄楚无声,转入激昂愤慨,恣肆奔腾,进而凄厉无尽;演奏在XX中陡然结束。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描写出琵琶声声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层出,不愧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

  七、全体同学读第三、四段

  问:请同学们概括三、四段的段落大意,并找出本文的主题句。

  析:江中听诉身世苦,同病相怜感慨多。写由弹奏结束到自叙身世的动作和神情。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面写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介绍籍贯和住处,接着写自己才貌双全、色艺出众,极力渲染歌伎生活的“欢乐”奢华,为反衬后来的凄凉生活作铺垫。后面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生活道路发生大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嫁作商人妇过着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青美貌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产生共鸣,点明主题揭露黑暗现实,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白居易任谏管时,因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洲司马,(诗人和琵琶女的命运相同)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

  八、分析第五段

  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江洲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映,包含着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的遭遇的同情,也有对知遇之恩的感激。最后,用问句从侧面表现自己感伤程度之深。

  一问一答,形象地说明了全诗的主题,江洲司马之泪,既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回味余地

  九、讨论

  1、琵琶女为何选择嫁给商人?

  (提示:是不是商人有钱?可不可以嫁给“董永”那样的农民呢?)

  2、她的选择是自愿的,还是无奈?

  3、琵琶女值不值得同情?

  4、白居易会不会爱上琵琶女?

  (提示:同情与爱情有区别吗?)



  • 《琵琶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答: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书设计: 琵琶...
  • 高二语文《琵琶行》教案
    答:高二语文《琵琶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不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声中之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听“曲”(播放音乐) 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 白居易《琵琶行》优秀教案
    答: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
  • 白居易《琵琶行》优秀教案
    答:最后两句用“忽闻”造 成语 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 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字加以概括。 五、作业 背诵第1自然段。 《琵琶行》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一、赏析诗歌第2段。 1、...
  • 古文《琵琶行》优质教案
    答: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他悼亡的诗人是:白居易。 其中“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 “胡儿能唱琵琶篇”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见这首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胡儿能唱的琵琶篇。 二、作者...
  •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
    答:《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一、导课:复习引入,注意名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
  • 《琵琶行》第一课时课时教案设计
    答:这节课,我们重点鉴赏分析《琵琶行》中音乐描写。  二、鉴赏分析 1、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三次琵琶弹奏。 明确:第一次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二次 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第三次 感我此言良久立……江州司马青衫溼。 教师:这三次音乐描写,有详...
  •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答: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课文原文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唿万唤始出来,犹...
  • 《琵琶行并序》原文及鉴赏
    答: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拓展:琵琶行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白居易的有关常识...
  • 高中语文教案
    答:『高中语文教案』《琵琶行》课堂教学设计 ·我以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是课堂教学设计.古人曾断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便是实践前的设计.电影戏剧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好的剧...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42 推荐程度: 『高中语文教案』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