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中医综合专业,北京有招生的学校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中医学专业哪些学校好?

中医学最好的学校应该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了。其余学校如天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都是不错的。
下面来说一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优势吧。
大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平台,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医院校中唯一一所211大学可以说是平台足够优秀了。同时地理位置在北京也有许多的资源,可以接触到很多其他的活动。

就学习情况来说,学校的中医学专业是国家认证的1级学科,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十分雄厚,国医大师6人,全国名中医3人,博导硕导也都是很多的,为以后的实习跟诊都可以铺下很好的路,并且临床教学基地也都是非常不错的医院,比如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之类的。
在本科阶段,很多专业从大一开始会要求跟诊,分配导师,另外例如中医诊断学,伤寒论等主干课程学校都会有要求的实践跟诊课程,非常注重对于所学的应用,是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一所大学。

就生活情况来说,学校目前有两个校区,以在良乡的校区为主校区,目前新生全部入住良乡校区,生活环境非常好,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也非常的完善,而且学校每日都有西校区与良乡校区的通勤班车,往来十分的方便。

另外学校目前有9年制(到博士),8年制(到硕士)的专业,对未来是非常有利的。另外例如上海,天津等中医药大学也有9年制的办学资质。

坏处说了我说好处,学医了你就知道现在医生不靠谱,一个个都是考前突击的货,自己能掌握很多东西,对自己,对自己家人特别好。。特别是中医。。。虽然工作工资不如人意,但是起码能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这个东西钱买不到。。。

北中医不错的~
1.岐黄最好,卓越次之,时间长的好,短的略次。原因不好解释,你这么记着就好
2 还是岐黄
3 不是很难,不过不要太水,确实有一些竞争,不过压力不是很大。
4 天津还是比较认可北京的,毕竟大师多。
5 这个太多了,你拿到也没什么意思,天津到北京就两个小时,有空过来看看就知道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创建于 1956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 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校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中文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
英文名称: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2000年7月31日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并成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高职部、体育部、信息中心等教学机构。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工商管理学、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 9 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七年制含中医科研方向、中医临床方向、中医骨伤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中药方向、针灸推拿方向、针推康复方向、针推对外交流方向、医院管理方向等 9 个培养方向班,分别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联合培养。
截至2009年底,学校各类在校生总数为23262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 10660;研究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为28.9%;境外学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为16.6%。 学校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均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6个,部局级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最高级)实验室 9 个。学校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
创办于1958 年的附属东直门医院是学校临床教学及医疗、科研基地。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一所医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备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并具有中医专科专病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附属东方医院已建设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备先进、人才优化、管理科学、医疗水平一流、中医特色突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国家级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医院。2006年,北京冶金医院正式划转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学校第三附属医院。
建于 1958 年的药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齐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现已通过小容量注射液 GMP 认证。其拳头产品“清开灵注射液”连续三次被审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首选必备中成药。
建校50多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以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已为国家培养了30000余名高级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3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近年来,先后与 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43个合作项目,与境外45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
校园活动剪影(12张)
学校主办有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和《中医教育》杂志,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网大教育发布的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列全国各大学第51位,并在医药类院校排名中位列全国第2。
编辑本段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吴建伟
校长:高思华
副校长:王庆国 徐孝 靳琦 乔延江
工会主席:魏天卯
校园风景(11张)
纪委书记:常江
党委副书记:常江 谷晓红
编辑本段学校校标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标图案由蛇、手杖、杨柳枝和心形外框组成。
标志中央“蛇与手杖”图案是国际通行的医药卫生标志。蛇象征智慧。手杖变形为针形,象征东西方医学的交流与融合。杨柳枝象征生命和吉祥,也是天然药用植物的代表,并寓意中医药人才的茁壮成长。蛇与手杖、交叉的杨柳枝分别组合成英文字母“B”和 “U”的形状,是校名中“Beijing”和“University”的缩写,突显我校的地域特征和高等医学教育的特色。心形外框顶部镂“BUCM”,是英文校名“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的缩写。图案选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红色象征阳光,绿色象征生命,蓝色象征海洋和天空。
标志的整体寓意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德行和智慧培育英才,以仁爱之心包容四海,以中国医药造福人类。
编辑本段校训释义
校训:“勤求博采 厚德济生”
“勤求博采”:语出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现用以表示我校师生要做到勤奋研求,广博采搜,汇通中西,学贯古今。此4字集中讲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
“厚德济生”:厚德,语出《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济生四字合而表示师生要宽厚仁爱,品德高尚,以仁术普济苍生,全面服务社会。此4字主要讲品德修养、做人、做事。
以上八字还寓含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
编辑本段科学研究
中药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研究工作中率先将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技

术等应用于中药学研究领域,发展了新的学科方向,取得了创新性成绩。 1 )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多数已经被评为高级学术职称,成为本领域的学术骨干;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一人,部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两人;作为国家级学术团体的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四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一人,博士生研究导师三人。 2 )学术研究方面:在站或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都主持或参加了国家或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参加或主持国家“ 863 ”课题 3 项,“ 973 ”课题 3 项,科技部“攻关课题”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11 项,博士后基金 2 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5 项;申请专利 6 项,获专利授权 2 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41 篇,其中 SCI 收载 3 篇; 3 )研究平台建设方面:基 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中医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复方化学筛选技术、靶向给药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学术贡献,建成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教育部“中药制药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4 )学术交流方面: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间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十年来,除定期的学术沙龙外,博士后研究人员作学术报告 30 余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20 人次,会议特邀报告 10 人次。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以及教育部直属院校,担负着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科技产业,加强对外交流,在世界传统医学及文化教育领域进一步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历史使命。九五期间在中医药管理局和教育部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取得了重大的标志性成果。国家重点学科六个,局级重点学科十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三个。在新的历史时期,我校同样是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光明而任务艰巨的客观形势。面对兄弟院校强劲的发展势头,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通过"五""211"工程建设,努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加强内涵建设、增强综合实力、突出办学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医药行业院校中体现一流水平、保持首善地位,才能真正发挥国家重点中医药院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为中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为中医药现代化作出贡献。
“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
重点建设"中医证候学"、"方剂学基础研究"、"中医体质学"、"中西医结合病机学"、"中药制药工程"、"中药资源工程"、"中医内科学"等7个学科建设项目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基础、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针灸推拿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民族医药、中药学、
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外科学、中医药管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分泌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临床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医鉴定学、中药药理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肝胆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全科医学、中医内科病学、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急诊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血液病学
教育部实验室
“中医药抗病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截止 2007年9月,学校在校研究生已达1802人,其中博士生 569人、硕士生1233人,其中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研究生占研究生总数17% ,留学生研究生来自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 近30个国家。另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课程学习 647人。 20 多年来学校共为社会培养研究生 2403 人,其中博士 884 人、硕士 1519 人。 3 个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有 69 人进站工作,已出站 47 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力量雄厚,截止 2007年9月,共有博士生导师 175 名,硕士生导师 300余名。
编辑本段机构设置
教学机构
基础医学院 中药学院 针灸学院 管理学院 护理学院 人文学院 国际学院 台港澳中医学部 临床医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高职部 体育部 东方学院
职能部门
统战部 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学生处) 校长办公室 科研与产业管理处 医疗管理处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研究生院 资产仪器设备管理处 计划财务处 后勤管理处 离退休职工管理处 宣传部(新闻中心) 组织部
纪委(监察处) 审计处 人事处 教学管理处 基建规划处 保卫处 工会 团委 东校区综合管理部 廊坊校区综合管理部
医疗机构
附属东直门医院 附属东方医院 第三附属医院 中医门诊部(国医堂)
科研、产业、教学服务机构
骨伤科研究所 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 中医传统疗法研究与交流中心 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中心 药厂 信息中心 教育技术中心 期刊中心 图书馆 中医药博物馆 后勤服务集团 文印服务中心 教育培训中心
编辑本段研究机构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医内科学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 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实验室 中医内科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7个):中医症候病理生理基础实验室 细胞与生化实验 病理学实验室 脑病实验室(东直门医院) 中药药理学实验室 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东直门医院) 中药生药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中医脑病研究室 中医脏象理论研究室
其他研究所(8个):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中药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医学气功研究所 中医临床医学研究所 针灸推拿研究所 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 中医药教育研究中心
编辑本段医疗服务
东直门医院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伴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走过近半个世纪的不平凡历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已经发展壮大成为集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她是全国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 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是率先成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的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也是北京市首批列入的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临床药理基地,民政部“明天计划”脑瘫患儿手术康复治疗定点医院。在中医院校的附属医院中,是培养国内外中医药人才时间最早、人数最多、层次最高的重要教学基地。
东方医院简介
东方医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于1999年12月开业。是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是全国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中医脑病中心,全国中医急症中心和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基地。是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对本市全体参保职工和退休人员,不用选择均可来就医,门诊及住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只要属医保报销范围的,都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东方医院是一所特色明显、功能齐全、设备先进,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健康咨询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中西医结合中医医院。医院有正、副主任医师13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00余名。医院共开放床位数620张,设有临床科室32个。
第三附属医院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前身是北京冶金医院,始建于1964年,1991年11月划归冶金工业部。是北京市定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足踝外科研究所、朝阳区肢体残疾治疗中心设在该院。2006年7月28日划转至北京中医药大学,9月15日命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7年7月17日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并相继成立脑病、骨伤国家级重点专科和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中心。
医院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医院设有病床300余张,有普通病房、干部病房、CCU及ICU病房,全院共有医疗专业24个。我院现有正式职工380 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4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人(5人博士后),硕士研究生18人,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24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49人。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邮政编码:100029
编辑本段知名校友
王国强 现任卫生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啸宏 现任卫生部党组成员,卫生部副部长。
吴 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毛群安 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卫生部新闻发言人。
许树强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院长。
王志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计划财务司司长
李 宁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
顾海鸥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任应秋 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先后任北京中医学院文献编研组、科研办公室、各家学说教研室、医史教研室主任,中医系主任兼中医基理论研究社社长。
王绵之著名中医学家,方剂学专家,方剂学科创始人,首届国医大师,曾任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暨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颜正华著名中医学家,中药学专家,首届国医大师。
王玉川 上海奉贤县人。著名中医学家,首届国医大师,《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专家。是中医界最早研究《内经》理论体系、学术内涵的中医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孔光一,江苏省泰兴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精通感染性发热病的诊治,并擅长内、妇、儿科等一些常见病的治疗。
董建华 上海市青浦县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及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在数十年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脾胃病的辩证论治提出了“通降论”、“气血论”、“虚实论”的学术观点,补充和完善了中医学脾胃病论治理论,对消化系统疾病及内科其它系统疾病的辩证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温热病的治疗上,提出“辩治方法”等学术观点,对温热病的深入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10余部。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市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家,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脑病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中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卫生部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199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北京有哪些学校有中医专业
    答:全国开设中医学专业的大学有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北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北方学院、承德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河北中医学院、山西大同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等,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随着人们对...
  • 我想学中医综合专业,北京有招生的学校吗?
    答:建校50多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以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已为国家培养了30000余名高级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3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近年来,先后与 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43个合作项目,与境外45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校园活动剪影(12张) 学校主办有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
  • 202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章程
    答:第十三条 为贯彻“人心向学”办学理念,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按当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执行。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四条 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受教育部统一领导,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在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组织下开展本校招生录取工作。 第十五条 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有哪些专业?
    答:中西医结合药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学、中药学、健康管理学、医药卫生法学、中医药外语、中医医史文献等专业。二、教学资源 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旁升祥的示范基地、中医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患的医疗基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
  • 北京大学有中医专业吗
    答:院校专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学校现任党委书记谷晓红,校长徐安龙。,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 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93年...
  • 中医养生学专业考研有哪些学校?
    答:比较好的学校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专业是基于中医理论,综合运用中医临床、中医养生、中医体质学说等理论和方法,全面促进人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学科。本专业通过强化中医人文素质培养,加强中医...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专业考研分享?
    答:近10年,中医学院教师共获得各级科研奖励71顶,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及学会科技奖38项,校级科技奖29项。 二、专业信息 招生院系:中医学院 2021年拟定招生人数:32 初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11 基础医学综合(中医) 参考书目: 参见附件《基础医学综合(中医)考试大纲》 近三年复试分数线...
  • 我想学中医,那些学校可以报
    答:浙江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长春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 综合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 2、广州中医药大学 3、上海中医药大学 4、南京中医药大学 5、成都中医药大学 6、山东中医药大学 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8、天津...
  • 2013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章程
    答:第三条   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工作将全面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学校本专科招生工作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学校本专科招生办公室负责...
  • 北京有哪些学中医的大专
    答:北京中医药大学 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邮编100029 电话64213841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 211 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台港澳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