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有哪五个市,五个市里分别是哪十个县城?谢谢了,尽快告诉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是什么意思?

为积极探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向纵深发展,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选择5个城市、10个县城、100个镇乡、1000个村庄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开展“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简称“五十百千示范工程”。

http://baike.baidu.com/view/4363425.htm 具体在这

出自新水浒片尾曲《兄弟无数》

  德阳市

  城市概况:

  区位优势明显。德阳市位于四川成都平原东北,城市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5万。德阳是“成德绵”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第一个实现GBM网化工程达标的地级示范市,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60余公里,宝(鸡)成(都)铁路、成(都)绵(阳)高速公路、108国道和境内四通八达的快速通道构成了德阳发达的铁路、公路交通体系。

  文化底蕴厚重。德阳历史悠久,是古蜀文化发祥地之一,人文景观量多质优。市区内有保存完好、建筑精美、全国第三大孔庙——德阳孔庙;有中国西南最大的现代石刻群雕——德阳石刻;七平方公里水面的旌湖贯穿南北等现代文化娱乐景区。

  城市建设优美。城市规划标准高,城市功能完善。秀美的旌湖、典雅的文庙广场装点城市更加靓丽,一环路建设工程速度加快,德什、德绵快速通道工程和德中公路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德阳城市形象。“一中心三片区”组合城市圈规划将把德阳打造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工业山水园林城市。德阳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旌湖两岸生态环境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综合实力强劲。德阳是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一大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装制造企业。机械、食品、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优势明显,预计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左右,财政总收入120亿元,增长23%。德阳工业总量、财政总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四川省第二位。2009年8月13日,联合国正式命名德阳为“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积极推进。目前,全市灾后重建项目开工4936个,开工率89.9%,完工3301个,累计完成投资934.9亿元,30多万受灾农户将在春节前基本搬进新居,城镇住房重建开工及建成比例达到97.1%,一大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一批各具特色、设施齐备的学校、医院拔地而起,重灾乡镇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推荐理由一:

  硬件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治理过程中,德阳市加强了交通管理、环卫、治污、商贸、园林绿化五个方面设施建设,重点对德阳市主城区的“四大门”、“六条路”进行了风貌改造。新增垃圾中转站30个,改建垃圾处理厂1个,新建垃圾压缩转运站1个、污水处理厂2个,新增环卫保洁车辆120台(含电瓶车),新增其它垃圾处理设施5600余个、保洁员400余人,新建改建农贸市场16个,全市新增临时停车场51个、泊位2400余个,新增红绿灯36处,新增交通标志288套。德阳市主城区以旌湖两岸为支撑,在已有八大文化、艺术、体育、历史长廊的基础上,新增、改造基础项目43个,大力开展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工作和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不断提升德阳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

  推荐理由二:

  专项资金保障充裕。采取“向上争、银行贷、市场引、社会筹”等方式,破解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瓶颈”,全面推进五大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容貌改造和城市形象的提升。2009年,共计划投入资金7.8亿元,已到位资金2.2亿元用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推荐理由三:

  广泛动员,强势宣传。制定了9个专项治理宣传报道方案,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亮点”。市级新闻媒体开设了专题专栏16个,刊(播)发消息3530余条,制作公益广告20余条。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制作悬挂大型公益广告牌260余块、横幅标语1500余幅,编印、发放张贴画10万张、宣传手册160万册,出动宣传车5600台(次),开展“做文明学生、创优美环境”宣誓仪式等各类活动380余项,覆盖社会各个领域。依托“文化德阳”品牌,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广场文化活动,共演出文艺活动60余场(次),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社情民意调查表明,群众对城乡环境治理的支持率、满意率、参与率分别达到100%、84.2%、84.1%。

  推荐理由四:

  环境指标达标情况良好。德阳主城区污水处理厂基本能够满足城市区居民生活污水处理需要,设计处理能力为10万吨/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量为12万吨左右/日,污水处理率达到83.33%。绵远河污水处理厂招标前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2011年完成建设;石亭江和天元污水处理厂现已设计完成,正在申请资金。德阳主城区新建垃圾收集房30座,旌西地坑1座。截至日前,全市已建成并运行的垃圾处理厂有3个、垃圾填埋场1个,其中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300吨,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达到89.75%。经资质单位对工厂地表水、地下水、垃圾污水、土壤、周边空气质量、噪音进行监测,其结果全部符合国家GB标准。德阳市主城区已建成有东湖山公园、文化娱乐城公园、电信广场公园、文庙公园、石牛公园、黄河广场公园、城北公园等七大公园,并对泰山南路四处、华山南路、凯江路成绵高速立交、龙泉山路部分、汉江路至沱江段、绵远街与青山巷交界处街头绿化、部分窝栽树池处理、奥运长廊珠江桥头茶楼旁绿化、凯江路高速公路立交周边绿化、西小区(白河巷、湘江街)街头绿化等处进行绿化改造。市区主要干道、河堤两侧均有行道树和绿化带,绿地面积达370余万平方米,已实现建成区绿地覆盖率≥39.31%,绿地率>35.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4平方米,达到了省级园林城市的要求。

  罗江县

  基本情况:

  罗江县位于成都平原北部边缘,1996年8月经批准复县。罗江地处成(都)德(阳)绵(阳)高新产业带主轴,南距德阳市区23公里,北距绵阳市区28公里。幅员面积448平方公里,辖10个镇,109个行政村,总人口24.2万。罗江县是中国金花梨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率先在全省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2009年,罗江经济发展增速逐步加快,排位稳步上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亿元,同比增长14 %;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88亿元,增长14.7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38元,增加6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25元,增加1595元;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增长2.9倍。建成省级新农村电气化县。

  推荐理由:

  投入到位。坚持“五个一点”(财政投一点,项目调一点,土地收益挤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筹集7000余万元,专项用于环境治理。投入近4000万元用于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添置了清扫车、洒水车、垃圾清运车,电瓶密封清运车,垃圾桶、果皮箱;修建了一批清洁房、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公益基金”,撬动数百万元社会资金参与治理。

  改善基础设施。农村统一规划修建垃圾池3万多口,城镇和小区修建垃圾清洁房120座 ,新增垃圾桶315个,果皮箱422套,扫地车、洒水车、垃圾清运车9辆和电瓶三轮清运车82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20.0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22%。

  建设环境秩序。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规范市场,完成水果市场、夜啤酒广场两大专业市场建设,并大力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完善城市车辆的停放场地及附属设施的建设,已在县城主要干道、行道建有停车位、停车栅栏,场镇设置有停车位、停车栅栏,城市环境秩序附属设施建设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整治市容市貌。基本完成对县城万安大道、纹江干道、东西街两旁的店招(牌)规范管理;对城区、乡镇店招(牌)的日常监管体系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已规范、拆除店招(牌)300处,清除“牛皮癣”8450张,使城市容貌得到有明显改观。

  在已形成川陕路27公里三国文化长廊的基础上,实施成绵高速、罗安路、罗桂路沿线民居改造,实施“三清五改”,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依托调元文化,打造调元古镇;以徽派建筑为主体,打造鄢家餐饮一条街。目前全县完成3个镇,共计改造1466户。使场镇交通变畅,环境变靓,人气变旺。

  广泛宣传,动员村民清理农村垃圾、杂物、污泥、污水;结合灾后重建工作,引导农村居民推进“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工程,新建户用沼气8000口;组织千余人次对景区和农家乐的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制定印发“进家庭”宣传画、倡议书;全域印发《治理城乡环境 建设幸福家园》画册10万册。

  以 “三集中整治”为中心。在交通干线沿线村组,率先推行“村(社区)分类、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确保交通沿线环境卫生清洁。

  旌阳区孝泉镇

  基本情况:

  孝泉镇地处成都平原的西北部边缘,位于旌阳区西北部,是新九寨旅游环线(德茂路)的必经之路,总面积52.5平方公里,城镇面积3.5平方公里,辖12个村和3个居委会,总人口41336人。孝泉镇有着以“孝文化”、“伊斯兰文化”、“泉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底蕴,1996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小城镇,2006年“安安送米”的故事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美环境乡镇”,2009年被评为四川省“十佳魅力名镇”。

  推荐理由:

  孝泉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群众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5%,在全镇形成了由“让我治理”变为“我要治理”的良好氛围。坚持每天早晚检查和各小组治理情况通报制度,抓好卫生监督,完成“五乱”和“三个集中”治理,特别对重点地段、重点场所(如农贸市场)设专人负责。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共清理垃圾9400余吨,并转运至40公里外的德阳市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置,清除非法小广告1530条。新增保洁人员54名,垃圾车19辆,垃圾桶289个,停车场3个,规划摊点175个。“拆墙透绿”200米,“屋顶增绿”共5处、800平方米,“见缝插绿” 1350平方米,清理绿地12000平方米。同时,将风貌整治与孝泉古镇建设紧密结合,集中对半边街、邻姑街、孝绵路和孝安大道进行风貌整治,目前已完成投资1600余万元,完成临街墙体立面风貌整治约20000余平方米。

  什邡市洛水镇

  基本情况:

  洛水镇位于川西平原西北,是什邡市“5·12”特大地震极重灾镇之一,集镇建成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2万人,全镇有三所卫生院、一个综合性福利院、一所中学、三所小学、二所中心幼儿园,并有两个火车站,国地税、邮政、电信等市级驻镇单位10余家。

  推荐理由:

  设施建设加快,恢复重建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到目前为止,蓝天小学已交付使用,洛水中学、洛水小学和洛水幼儿园正在建设之中,900套廉租房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一期300套即将交付使用),洛水卫生院、灵杰卫生院、福利院、天然气配气站正在建设,国地税、公安派出所、农行洛水分理处、邮政、电信等驻镇单位的重建都已开工。政府投资的项目(七站八所)正在逐步完善手续,菜蔬社区统迁房将于春节前动工,集贸市场也将开建,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公共服务项目及林业公安分局、洛水粮站、畜牧站、商业中心开发项目都将在完善手续后陆续动工建设。

  环境面貌改观。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洛水镇把综合治理工作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相结合,切实抓好对“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的治理。在治理工作中,坚持“村收集、镇转运,市统一清运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及时成立乡镇城管执法中队对集镇秩序进行管理,使该镇2009年度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江县黄鹿镇

  基本情况:

  黄鹿镇位于中江县最北端,是中江北面窗口重镇,与德阳市罗江县、绵阳市涪城区、三台县接壤,是四县六镇交汇之地。全镇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7万余人,是德阳市12个区域重点镇之一。黄鹿场镇紧邻占地4000余亩的中型水库——黄鹿水库,依山傍水,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推荐理由:

  黄鹿镇坚持“特色农业立镇、休闲旅游兴镇”的总体取向,将完善基础设施、净化美化环境作为“休闲黄鹿”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该镇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形成人人参与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完善基础设施。投入300余万元对场镇主要街道进行全面治理,实现场镇街道硬化、过境公路黑化、人行道美化。投入100余万元建成垃圾池23个、垃圾填埋场1座、垃圾收集转运站1座,购买洒水车1辆,发放垃圾桶600余个。在农村,整合灾后重建项目,以“一池三改”为重点,积极建设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立长效机制。成立环卫所,配备环卫工人10名,完善奖惩制度,保持场镇环境整洁。以镇机关干部为主体,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服务队,每天清晨对场镇主要街道进行清扫,激发了全镇群众的参与热情。由农村党员、干部组建“七进”服务小分队,以自身实际行动为美化、优化城乡环境作贡献。

  旌阳区新中镇

  基本情况:

  新中镇位于旌阳区东大门,与中江县接壤, 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13408人,总耕地面积为15812亩。作为旌阳区三个丘陵乡镇之一,镇党委政府在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结合灾后重建努力将新中打造成德阳绿色优居镇。

  推荐理由:

  完善设施,狠制“五乱”。在20户以上的大院落和聚居点新建垃圾池216口,投入10万余元购置20个果屑箱,10个垃圾桶,7辆垃圾车;整治场镇破损围墙600米,改造下水道1000米,平整街道80米;6个行政村投入资金30万元,重点对德中公路沿线进行道路、排污、排水沟渠改造。在“五乱”治理中,除完善垃圾清扫清运长效机制外,重点治理“摊位乱摆和车辆乱停”,共规范摊点60个,整治占道经营28处,建1个临时市场,新建4个停车场,重新规划停车线260米,落实自行车停放点18个。

  注重实效,突出风貌。德中路沿线和龙居村是新中镇对外的一个形象窗口,为更好地展现新中镇新农村建设成果,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德中公路沿线及新柳路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目前对沿线10公里树木进行了修形和补种,对龙居村2、7组聚居点进行了风貌整治,新增绿化面积2000多平方米。新中场镇、德中公路沿线的桂花村、尖山村、茶店村的风貌整治已完成一期工程,简约明快的“现代民居”风格有效提升了新中镇的镇村面貌。

  绵竹孝德镇

  基本情况:

  孝德镇位于四川腹心地带成都平原西部,地处沱江上游,是三国时期一代忠烈的见证地,是东汉时期“二十四孝”的发生地,是“绵竹年画”的发源地。辖区内有江苏工业园、高新农业技术开发区、年画产业基地,是绵竹市工业重镇。

  推荐理由:

  孝德镇党委、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视,确立“四个整合”思路,完善“四项制度”保障,制定“四大举措”配套,推进快、效果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绵竹市名列前茅。

  该镇利用宣传橱窗、宣传栏、文化活动、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签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和“讲文明、除陋习” 绿化、净化、美化家庭承诺书。城乡居民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高。

  孝德镇目前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均达60%以上,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100%,化粪池45处,沼气池6900 余口,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平原中心村的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建有垃圾中转房8个,垃圾收集池60个,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1个。

  罗江县调元镇

  基本情况:

  调元镇(原文星镇)位于罗江县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幅员面积36.3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5257人。调元镇是金花梨生产基地,是享有川菜、川剧之父的清代文豪李调元故里。

  推荐理由:

  调元镇新建垃圾池46口,新建垃圾房3间,新设垃圾桶80个,新增保洁员16名,垃圾清运车3辆,对场镇和观音岩景区进行全天候保洁和垃圾清运,使垃圾不隔夜。统一规划设立便民“公众信息张贴栏”10个。分类设置机动车停放点,做到车辆停放有序。新建农产品和百货两个市场,使行商归市,座商归店。

  找准切入点,有效推动风貌改造。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镇党委政府以发展文化旅游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文化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的发展思路,结合该镇发展调元文化旅游的实际情况,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采取住户自筹一点、政府补助一点、上级部门争取一点的方式引导场镇及公路沿线住户积极进行房屋立面改造。房屋立面改造的风格均为晚清徽派建筑风格,现在共进行立面改造600多户。在场镇、罗文公路沿线进行绿化改造,种植风景竹、培植草坪共计2000余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

  广汉市连山镇

  基本情况:

  连山镇位于广汉市东北9公里、旌阳区以南7.5公里处,为广汉、中江、旌阳三县(区)交界处。全镇现有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连山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连山的理念,积极探索集镇环境治理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健全队伍,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有效推进集镇环境治理工作,集镇容貌得到较大改善。

  推荐理由:

  连山镇将集镇1.2平方公里街、巷分成9个片区,由9名党政领导挂帅指挥,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由镇机关干部和村社干部分片承包重点路段区域,责任明确到个人,确保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不留死角、全面覆盖。同时,在场镇落实责任路段区域30个,责任人30个,保洁员60名,并进行了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的广泛监督。针对死角地带,连山镇先后组织单位职工、学生4000余人展开全民治理行动,共清理垃圾4500吨,清理道路30公里,清理沟渠、河道25公里,清除“牛皮癣”等小广告1000多处。

  为加强管理,连山镇一是设立了镇综合服务公司,成立城管中队,配备7名人员,全镇按不同行业(以产生垃圾的数量大小分行业)每间门面每月收取10元至15元的卫生费。二是街道卫生实行市场化管理,承包给德阳一家保洁公司,组织20多人的保洁队伍,每天两次对16条街道进行打扫,随时保洁,年投入费用16万余元。三是建立垃圾中转站统一堆放,场镇生活垃圾,交由广汉市环卫处转运至广汉垃圾填埋场,年投入转运费3万元。

  中江县辑庆镇

  基本情况:

  中江县辑庆镇距县城17公里,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辖23个村,2个居委会,4.8万人。省道101线和已开工建设的成(都)德(阳)南(部)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德阳市12个区域重点镇之一,也是灾后重建乐山市对口援建乡镇,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基础良好。

  推荐理由:

  该镇已建成4横3纵7条街道,其中胜利街已建成为独具特色的仿清复古风貌街,场镇排污管道齐全,并按照“三个远离”要求建起了场镇垃圾填埋场2处、垃圾中转站1个,环卫工人20人,固定垃圾桶50余个,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辑庆镇已建成通村水泥路19条,农村垃圾固定投放点100余个,农村生活污水通过沼气池、化粪池沉淀处理。结合灾后重建,以“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圈、改厕)建设为重点,引导农民建院村道路,建设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

  德阳市八角井镇

  基本情况:

  八角井镇位于成都平原腹地,地处德阳市区南大门,土地肥沃,资源充足,气候宜人,是传统的水稻制种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即以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著称,被省环保局命名的“齐家堰自然生态园区”风景秀丽,宜业宜居。全镇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人口31000多人。2009年全镇实现本级财政收入550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余元。“三个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曾获得国家民政部“中国乡镇之星”、四川省“红旗乡镇党委”和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平安乡镇”等荣誉称号。

  推荐理由:

  加强基础设施投入,保证环境整洁优美。聘请环卫工人26人,分路段定时清扫街道、清理垃圾。同时,购买垃圾桶80个,人力三轮垃圾清运车18辆,为环卫工人配备劳保用品并购买意外保险,共计花费49000元。各社区、村组建立垃圾中转站80余个。

  该镇结合自身实际,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居民小区等专项整治。全镇共发动组织5000余人,清理生活和建筑垃圾500余车,拆除不规范广告20余幅,清理“牛皮癣”300余处,清淘沟渠7000余米。投入10余万元对街道主要交通地段划置停车线及警示标志,使车辆归位。投入10余万元,在金沙江路西侧规划新的农贸市场经营点,让占道经营的摊点以及周边一些零散小贩都入市经营。

  • 四川的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有哪五个市,五个市里分别是哪十个县城?谢谢了...
    答:德阳是“成德绵”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第一个实现GBM网化工程达标的地级示范市,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60余公里,宝(鸡)成(都)铁路、成(都)绵(阳)高速公路、108国道和境内四通八达的快速通道构成了德阳发达的铁路、公路交通体系。文化底蕴厚重。德阳历史悠久,是古蜀文化发祥地之一,人文景...
  • "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是什么意思?
    答:为积极探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向纵深发展,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选择5个城市、10个县城、100个镇乡、1000个村庄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开展“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简称“五十百千示范工程”。http://baike.ba...
  • 五十百千工程的介绍
    答:为积极探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向纵深发展,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选择5个城市、10个县城、100个镇乡、1000个村庄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开展“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简称“五十百千示范工程”。
  • 五十百千五十百千的定义
    答:四川省委、省政府致力于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旨在挖掘和推广先进的治理模式,引领整体环境改善。他们实施一项名为"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的计划,旨在打造一系列示范点,以激发各地的积极性和创新力。具体来说,"五十"指的是挑选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城市环境治理的旗舰,展示高标准的城市管理水平。在县...
  • 急求 有关苍溪农村环境的作文 以散文形式
    答:全省首批“五十百千示范工程”苍溪入围 据悉,今年1月至5月,经自行申报、逐级推荐、公开测评、评估初审和媒体公示,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将成都市等10个城市、仪陇县等15个县城、泸州市江阳区泰安镇等100个乡镇、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镇龙泉湖村等1000个村庄,列入2010年全省“五市十县百镇...
  • 油房沟村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青花镇下辖村
    答:油房沟村位于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青花镇南部,距离市区约15公里,地处城镇边缘,襄渝铁路和汉渝公路穿越其间。村子平均海拔500米,总面积14.4平方公里,由5个村民小组组成,拥有416户人家和1425位居民。2009年起,油房沟村被定为省级人居环境治理示范片,致力于创建省级“五十百千”和达州市“一五二一...
  • 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是做什么的?
    答:四川省委、省政府为了深入探索和推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模式,以及挖掘和弘扬优秀实践案例,以引领和推动这一领域向更深层次发展,做出了重要决策。他们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一项名为"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的项目。具体实施计划为:首先,选择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城市环境治理的示范点,通过高...
  • 新都区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如何推进?
    答: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新都区遵循科学发展观,聚焦解决居民实际问题,依托世界田园城市示范线建设,以整治“七乱”为关键突破口。推行“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旨在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分层次推进,通过典型示范推动城乡环境治理,打造生态宜居的“水韵新城”,服务于世界田园城市示范区的...
  • 五十百千的五十百千的目标任务
    答:在2010 年底前,把列入“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冶实施范围的5 个城市、10 个县城、100 个镇乡以及1000 个村庄建设成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
  • 孝德镇文化工作
    答:在公共卫生和环境改善方面,孝德镇投入大量资源,新建了16个村级卫生站,提升了医疗设施水平。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得到加强,共筹集善款50余万元,用于支援灾区。通过“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孝德镇及年画村成功成为四川省城乡环境整治的示范点,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环境和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