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罗布泊的资料!详细一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谁知道关于罗布泊的资料?

分的的好快啊
是“汇入多水之湖”。今日的罗布泊,湖底已干涸,残留的湖水也很浅,沼泽连片,人若误陷其中,不能自拔。沿岸裸露的湖底,布满盐层,有的地方坚硬的盐峭耸立,如石林一般。盐峭都是正多边形的结晶体,高达80厘米,直径50厘米,上部周围翘起,中间凹下,好似荷叶,地面沙碱土下面,埋藏着盐的大块结晶体,以及丰富的钾盐、石膏、镁等矿物。罗布泊在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带。那时,来往商旅、游客穿过这个险恶地区,经常因饥渴而死,被人们称为“死亡之地”。世世代代,不知罗布泊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直至近代,中外探险者们还把这里视为畏途。
2. 今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明确表明罗布泊过去的样子:(1)罗布泊,原来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变成了荒漠。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它的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
(2)昔日罗布泊曾是一个水乡,那里水面平如月镜,在如此幽美的环境中,花草摇曳,是各种鸟儿栖息的天堂。牧民们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养活了成群的的牛羊。瞧!牧林边牧民在欢歌,就连那羊牛仿佛也在唱歌……
明确表明罗布泊现在的样子:(1)现在的罗布泊一边死寂,胡扬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
(2)今日的罗布泊到处是沙海漫漫,到处是凝固的生命,树木在遭受了人为的破坏之后,除了眺望远方,它们别无选择,生长在罗布泊的生物们只能从心底发出静默的抗议!曾经充满生命力的绿洲就这样变成了令人恐怖的荒漠,大家都曾想过令罗布泊的消逝的一些原因何在
3. 罗布泊为什么会消亡?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4. 你知道这样的悲剧还有那些?
据青海省渔牧管理站副站长拉尔旗布介绍,目前,青海湖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渔业资源急剧减少,青海湖盛产裸鲤,又称湟鱼,素有一年长一两之称。原先鱼资源蕴藏量约5万多吨,然而从80年代开始,过度捕捞和偷捕使湟鱼资源锐减,据推算目前青海湖约有7500吨湟鱼,可这个数字仍在缩小。为此,青海省从今年开始实施零捕捞的计划,希望可以挽救这些曾在灾害严重年代救过青海人的“宝贝”。
其二,青海湖水位下降。据青海省农业厅副厅长多杰才让介绍,青海湖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河水和降水,但青海湖蒸发量极大,平均每年湖面蒸发量40.387立方米。同时,耕作灌溉等人为耗水,减少了入湖水量,加上青海湖流域草场超载放牧,草原退化等,破坏了青海湖水的保水条件。据称,在今后的103年中,湖水还将下降6.8米,湖面要减缩505平方公里。
此外,草场植被严重退化和鸟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同样危害着青海湖的美丽。
5. 造成环境省层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是由人的贪念、人的自私引起的,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才会做出危及子孙后代,危及大自然的蠢事。
目的:都来关注环境保护,因为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回答者:sjshuaige - 魔法学徒 一级 5-14 20:32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它位于新疆塔克拉玛于沙漠的东部,西起塔里木河下游,东至河西走廊,南邻阿尔金山,北到库鲁克山。罗布泊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不仅没有人烟,就连生物也难以生存。罗布泊也是个神奇的湖泊,我国古代史书上记载着,它曾是一个神话般的文明古国楼兰的所在地,国外也有种种关于楼兰王国奇妙的传说。多少年来,人们对这个地区一直了解很少,一些中外学者虽然对罗布泊有很大兴趣,但真正敢闯入该地区探险考察者,却寥寥无几。罗布泊古称蒲昌湖,又名盐泽。在历史上,它曾接纳从塔里木盆地流来的众河之水:西部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和车尔臣河;东部主要有甘肃的疏勒河。所以,蒙古语称它为“罗布诺尔”,意思是“汇入多水之湖”。今日的罗布泊,湖底已干涸,残留的湖水也很浅,沼泽连片,人若误陷其中,不能自拔。沿岸裸露的湖底,布满盐层,有的地方坚硬的盐峭耸立,如石林一般。盐峭都是正多边形的结晶体,高达80厘米,直径50厘米,上部周围翘起,中间凹下,好似荷叶,地面沙碱土下面,埋藏着盐的大块结晶体,以及丰富的钾盐、石膏、镁等矿物。罗布泊在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带。那时,来往商旅、游客穿过这个险恶地区,经常因饥渴而死,被人们称为“死亡之地”。世世代代,不知罗布泊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直至近代,中外探险者们还把这里视为畏途。
2. 今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明确表明罗布泊过去的样子:(1)罗布泊,原来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变成了荒漠。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它的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
(2)昔日罗布泊曾是一个水乡,那里水面平如月镜,在如此幽美的环境中,花草摇曳,是各种鸟儿栖息的天堂。牧民们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养活了成群的的牛羊。瞧!牧林边牧民在欢歌,就连那羊牛仿佛也在唱歌……
明确表明罗布泊现在的样子:(1)现在的罗布泊一边死寂,胡扬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
(2)今日的罗布泊到处是沙海漫漫,到处是凝固的生命,树木在遭受了人为的破坏之后,除了眺望远方,它们别无选择,生长在罗布泊的生物们只能从心底发出静默的抗议!曾经充满生命力的绿洲就这样变成了令人恐怖的荒漠,大家都曾想过令罗布泊的消逝的一些原因何在
3. 罗布泊为什么会消亡?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4. 你知道这样的悲剧还有那些?
据青海省渔牧管理站副站长拉尔旗布介绍,目前,青海湖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渔业资源急剧减少,青海湖盛产裸鲤,又称湟鱼,素有一年长一两之称。原先鱼资源蕴藏量约5万多吨,然而从80年代开始,过度捕捞和偷捕使湟鱼资源锐减,据推算目前青海湖约有7500吨湟鱼,可这个数字仍在缩小。为此,青海省从今年开始实施零捕捞的计划,希望可以挽救这些曾在灾害严重年代救过青海人的“宝贝”。
其二,青海湖水位下降。据青海省农业厅副厅长多杰才让介绍,青海湖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河水和降水,但青海湖蒸发量极大,平均每年湖面蒸发量40.387立方米。同时,耕作灌溉等人为耗水,减少了入湖水量,加上青海湖流域草场超载放牧,草原退化等,破坏了青海湖水的保水条件。据称,在今后的103年中,湖水还将下降6.8米,湖面要减缩505平方公里。
此外,草场植被严重退化和鸟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同样危害着青海湖的美丽。
5. 造成环境省层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是由人的贪念、人的自私引起的,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才会做出危及子孙后代,危及大自然的蠢事。
目的:都来关注环境保护,因为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6. 课文为什么震撼人心,振聋发聩?
从事实看,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沙漠,是令人震撼的。从写法上看,运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强化感情色彩。
排比:“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拟人:“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拟人:“……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7. (1)假如你是一个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2)假如你是湖边一颗枯死的胡杨树,你的灵魂会发出什么样的哀啼。
(要求:二选一,不少于400字)
(2)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孩子,这辈子你算是找对了地方,又好大好大的湖泊,还有好多好多的同伴陪你,有鸟儿陪你唱歌,有牛羊陪你呼吸,有湖水陪你跳舞,还有问最好的朋友——人类,是他们陪我们走过了一个个寂寞的日子。我们要以我们茂密的树荫来报答他们!”我姥姥的记住了母亲的话,而母亲没过多久便离我而去,而我却仍然幸福的活着……不知在什么时候,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人们,在这里挖沟建渠,我深知这里的情况,更深知他们这样做的后果,我向他们吼叫,因为我是他们的朋友,我不希望看着自己的朋友做傻事,可是他们,并不理睬我,一座座的水库见了起来,一座座的水泵睡了起来,我的河水朋友被武装了起来,可是他不知道,它就像一只蚂蟥,不声不响的吸着他的血,直到有一天,它干枯了,朋友们也一一离开了我。我对我的孩子说:“孩子,你这辈子算是找错了地方,没有水,没有同伴,你一定要记住谁是我们的仇人——人类,是他我们变成这样,我们要让谈们铭记这段历史”不久,我夜里他而去了……
8. 反复朗读课文,你最喜欢朗读那一段?原因是什么?给老师推荐一段朗读,希望老师读出什么效果?
我最喜欢读P85的第三段,因为这一段写出了罗布泊的荒凉,运用比喻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罗布泊的荒凉,我希望老师读的凄惨一些,悲凉一些。
回答者:wafe930039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5-25 19:08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3 个人评价

66% (2) 不好
33% (1)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LJ
评论者: tieshanhxs - 试用期 一级

其他回答共 1 条
罗布泊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齐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庭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伦。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做解说,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罗布泊人

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丰富的营养使许多人都长生不老。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是一个小海子,这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
回答者:蓝星蝶飞舞 - 魔法学徒 一级 5-15 21:19

罗布泊,三个字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神秘,而不是单单的地域名称。有一段文字对她的描绘非常贴切:“罗布泊其实是汇入多水湖之意,为内陆最大的移动咸水湖。大自然曾造就了5400平方公里湖面的罗布泊,在最近的百年间,湖水已干涸见底,如今,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片荒芜的景象:湖泊干涸、河水断流、古堡沧桑

走进罗布泊
很久很久以前,罗布泊曾经有汪洋一碧的湖水,有新鲜跃动的生命,有世代生息的罗布人,丝绸之路在这里繁荣了几百年。而今,罗布泊是死亡之海,科学家彭加木在这里失踪,旅行家余纯顺在这里遇难,漫漫黄沙吞没了文明与生命。1972年,罗布泊滴水无存。这个无涯的苦海,即使若干个世纪后漠风移来金灿灿的黄沙......

揭秘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部、新疆若羌县境内。西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界,东达玉门关和阳关之间,南依阿尔金山,北抵库鲁塔格及北山。罗布泊地势低洼,是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聚水中心,曾经河流交织,纵横成网,总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省的面积。
回答者:378667339 - 秀才 二级 5-17 10:38

1. 查找罗布泊有的有关资料。
你上网找一下吧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它位于新疆塔克拉玛于沙漠的东部,西起塔里木河下游,东至河西走廊,南邻阿尔金山,北到库鲁克山。罗布泊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不仅没有人烟,就连生物也难以生存。罗布泊也是个神奇的湖泊,我国古代史书上记载着,它曾是一个神话般的文明古国楼兰的所在地,国外也有种种关于楼兰王国奇妙的传说。多少年来,人们对这个地区一直了解很少,一些中外学者虽然对罗布泊有很大兴趣,但真正敢闯入该地区探险考察者,却寥寥无几。罗布泊古称蒲昌湖,又名盐泽。在历史上,它曾接纳从塔里木盆地流来的众河之水:西部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和车尔臣河;东部主要有甘肃的疏勒河。所以,蒙古语称它为“罗布诺尔”,意思是“汇入多水之湖”。今日的罗布泊,湖底已干涸,残留的湖水也很浅,沼泽连片,人若误陷其中,不能自拔。沿岸裸露的湖底,布满盐层,有的地方坚硬的盐峭耸立,如石林一般。盐峭都是正多边形的结晶体,高达80厘米,直径50厘米,上部周围翘起,中间凹下,好似荷叶,地面沙碱土下面,埋藏着盐的大块结晶体,以及丰富的钾盐、石膏、镁等矿物。罗布泊在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带。那时,来往商旅、游客穿过这个险恶地区,经常因饥渴而死,被人们称为“死亡之地”。世世代代,不知罗布泊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直至近代,中外探险者们还把这里视为畏途。
2. 今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明确表明罗布泊过去的样子:(1)罗布泊,原来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变成了荒漠。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它的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
(2)昔日罗布泊曾是一个水乡,那里水面平如月镜,在如此幽美的环境中,花草摇曳,是各种鸟儿栖息的天堂。牧民们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养活了成群的的牛羊。瞧!牧林边牧民在欢歌,就连那羊牛仿佛也在唱歌……
明确表明罗布泊现在的样子:(1)现在的罗布泊一边死寂,胡扬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
(2)今日的罗布泊到处是沙海漫漫,到处是凝固的生命,树木在遭受了人为的破坏之后,除了眺望远方,它们别无选择,生长在罗布泊的生物们只能从心底发出静默的抗议!曾经充满生命力的绿洲就这样变成了令人恐怖的荒漠,大家都曾想过令罗布泊的消逝的一些原因何在
3. 罗布泊为什么会消亡?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4. 你知道这样的悲剧还有那些?
据青海省渔牧管理站副站长拉尔旗布介绍,目前,青海湖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渔业资源急剧减少,青海湖盛产裸鲤,又称湟鱼,素有一年长一两之称。原先鱼资源蕴藏量约5万多吨,然而从80年代开始,过度捕捞和偷捕使湟鱼资源锐减,据推算目前青海湖约有7500吨湟鱼,可这个数字仍在缩小。为此,青海省从今年开始实施零捕捞的计划,希望可以挽救这些曾在灾害严重年代救过青海人的“宝贝”。
其二,青海湖水位下降。据青海省农业厅副厅长多杰才让介绍,青海湖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河水和降水,但青海湖蒸发量极大,平均每年湖面蒸发量40.387立方米。同时,耕作灌溉等人为耗水,减少了入湖水量,加上青海湖流域草场超载放牧,草原退化等,破坏了青海湖水的保水条件。据称,在今后的103年中,湖水还将下降6.8米,湖面要减缩505平方公里。
此外,草场植被严重退化和鸟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同样危害着青海湖的美丽。
5. 造成环境省层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是由人的贪念、人的自私引起的,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才会做出危及子孙后代,危及大自然的蠢事。
目的:都来关注环境保护,因为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6. 课文为什么震撼人心,振聋发聩?
从事实看,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沙漠,是令人震撼的。从写法上看,运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强化感情色彩。
排比:“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拟人:“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拟人:“……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7. (1)假如你是一个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2)假如你是湖边一颗枯死的胡杨树,你的灵魂会发出什么样的哀啼。
(要求:二选一,不少于400字)
(2)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孩子,这辈子你算是找对了地方,又好大好大的湖泊,还有好多好多的同伴陪你,有鸟儿陪你唱歌,有牛羊陪你呼吸,有湖水陪你跳舞,还有问最好的朋友——人类,是他们陪我们走过了一个个寂寞的日子。我们要以我们茂密的树荫来报答他们!”我姥姥的记住了母亲的话,而母亲没过多久便离我而去,而我却仍然幸福的活着……不知在什么时候,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人们,在这里挖沟建渠,我深知这里的情况,更深知他们这样做的后果,我向他们吼叫,因为我是他们的朋友,我不希望看着自己的朋友做傻事,可是他们,并不理睬我,一座座的水库见了起来,一座座的水泵睡了起来,我的河水朋友被武装了起来,可是他不知道,它就像一只蚂蟥,不声不响的吸着他的血,直到有一天,它干枯了,朋友们也一一离开了我。我对我的孩子说:“孩子,你这辈子算是找错了地方,没有水,没有同伴,你一定要记住谁是我们的仇人——人类,是他我们变成这样,我们要让谈们铭记这段历史”不久,我夜里他而去了……
8. 反复朗读课文,你最喜欢朗读那一段?原因是什么?给老师推荐一段朗读,希望老师读出什么效果?
我最喜欢读P85的第三段,因为这一段写出了罗布泊的荒凉,运用比喻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罗布泊的荒凉,我希望老师读的凄惨一些,悲凉一些。

罗布泊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齐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庭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伦。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做解说,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罗布泊的景点

1、汉代烽火台

离库尔勒60公里处的一座保持较好的古烽火台遗址。有学者根据修建长城的防御意义,认为古长城的西端应包括了尉犁县的古烽火台,若此成立,该烽火台应是西长城的起始。

2、营盘汉代遗址

一处罗布泊地区中保存较完好的古遗址。有一圆形城墙,直径300米,墙残高近6米,城西有一佛塔遗址,碎土坯形成金字塔形。古城北边两公里处的高台地上,存有佛塔基座,佛塔基座西边则是著名的古墓群,为罗布泊地区最大的墓葬群。据资料介绍,营盘是官办的屯兵驿站,一方面也扼守丝绸之路的中道,起保护商旅作用,一方面孔雀河就于城旁流过,土地可以屯垦。

3、龙城雅丹

罗布泊地区三大雅丹群之一,位于罗布泊北岸。土台群皆为东西走向,成长条土台,远看为游龙,故被称为龙城。

4、土垠

为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并命名的一处汉代后勤驿站遗址,残存物极少,但在古时是丝绸之路的一处军事要地。

5、太阳墓

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20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

6、罗布泊文明的古胡杨林

位于太阳墓地西侧,在古河道北岸的一片台地上,有成片的株距相等、行距相同、树干尺余粗的枯死的胡杨林。这成排成行的枯树,带有明显的人工营造的特征。

7、余纯顺墓

位于铁板河出口不远的一处土台,1996年6月余纯顺迷失方向步行到此,因干渴全身衰竭而死亡。他死时距自己亲手填埋的水和食品供给地点仅2公里。现建有墓地墓碑。

8、罗布泊湖心标志

1997年底,一工程师根据地图经纬度测量的湖心地点,虽然没人考证,也成了一景观。1997年标志点只埋下一个空汽油桶,1998年2月广东首个女子罗布泊探险队树下第一块木碑后,现已增加了数个石座、木碑,成了一些走罗布泊者留下纪念物之处。

9、库木克塔格沙漠

为高海拔沙漠,位于阿尔金山和湖盆之间,为我国第三大沙漠,并以独特的羽毛状沙带著称。

10、孔雀河

源于博斯腾湖,流经库尔勒、尉犁县进入罗布荒漠,现中游河道灌满流沙,偶有稀疏胡杨树和芦苇、红柳,下游河道则寸草皆无,一片死寂,沦为荒漠,河道两岸偶有轰然倒地的枯胡杨。

11、楼兰古城

古楼兰国遗址。现在,还可看到民居遗址,民居的一些用具,佛塔、古墓群,一小佛塔上的彩绘虽经千百年,至今还可辨识。

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在历史舞台上只活跃了四五百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是何原因至今说法不一。过了1500多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罗布人向导奥尔德克于1900年3月28日又将它重新发现,因而轰动世界,被称之为“东方庞贝城”。百年来,楼兰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探险家、史学家、旅行家研究考察的热点。楼兰美女、楼兰古墓、楼兰彩棺……一个又一个楼兰之谜诱惑着所有的人们。

12、红柳沟

罗布泊南岸一片红柳土包构成的戈壁滩景观。

13、米兰古城遗址

丝绸之路南道的重镇,曾为楼兰国都,现保存有最为完好的是一巨大的戍堡。此外还有零散的民居、佛塔寺院遗址。斯坦因盗走的著名有翼飞天壁画就在米兰寺院遗址中挖掘。

14、米兰农场

紧挨着米兰古城有一建设兵团团场,因该处自古以来得益于阿尔金山的雪水,有农牧业存在的条件,因此除了现代人在垦荒,古时就有发达的灌溉系统。在米兰农场的民族连可以拜访罗布人的后裔。

罗布泊人

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丰富的营养使许多人都长生不老。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是一个小海子,这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它位于新疆塔克拉玛于沙漠的东部,西起塔里木河下游,东至河西走廊,南邻阿尔金山,北到库鲁克山。罗布泊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不仅没有人烟,就连生物也难以生存。罗布泊也是个神奇的湖泊,我国古代史书上记载着,它曾是一个神话般的文明古国楼兰的所在地,国外也有种种关于楼兰王国奇妙的传说。多少年来,人们对这个地区一直了解很少,一些中外学者虽然对罗布泊有很大兴趣,但真正敢闯入该地区探险考察者,却寥寥无几。罗布泊古称蒲昌湖,又名盐泽。在历史上,它曾接纳从塔里木盆地流来的众河之水:西部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和车尔臣河;东部主要有甘肃的疏勒河。所以,蒙古语称它为“罗布诺尔”,意思是“汇入多水之湖”。今日的罗布泊,湖底已干涸,残留的湖水也很浅,沼泽连片,人若误陷其中,不能自拔。沿岸裸露的湖底,布满盐层,有的地方坚硬的盐峭耸立,如石林一般。盐峭都是正多边形的结晶体,高达80厘米,直径50厘米,上部周围翘起,中间凹下,好似荷叶,地面沙碱土下面,埋藏着盐的大块结晶体,以及丰富的钾盐、石膏、镁等矿物。罗布泊在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带。那时,来往商旅、游客穿过这个险恶地区,经常因饥渴而死,被人们称为“死亡之地”。世世代代,不知罗布泊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直至近代,中外探险者们还把这里视为畏途。

罗布泊在新疆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

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齐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庭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伦。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做解说,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罗布泊人
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丰富的营养使许多人都长生不老。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是一个小海子,这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 。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
罗布泊:中国的死海
罗布泊是一片面积达3,006平方公里的水域,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大咸水湖。碧波浩淼,是鸟兽栖息的好地方,而且也是罗布人繁衍生息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在公元1888年,俄国人来到新疆罗布泊南的一块绿洲进行考察,发现一群马的行踪。德国人曾在这里捉住一些野马。英国人也捕到了几峰骆驼,当中瑞联合考察团在罗布泊考察时,罗布泊的湖上可以荡舟,水中有鱼。
可到现在,除了风沙、烈日与白茫茫的盐壳外,罗布泊的水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二万平方公里的罗布泊地区已杳无人烟。这样大的变化,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与反思。作为曾红极一时的罗布泊二邑:车师国和楼兰国,也不复存在了,只留下风沙漫漫的串串驼铃之声。
蒸发的大湖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部,是阿尔金山、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克山包围之中的一片水洼。自元代起,这里被称为"罗布绰尔"(Lop Nur)。"罗布"是古维吾尔语,意思是聚水宝地;"绰尔"是蒙古语,意为湖泊。罗布绰尔就是汇入多水之湖。
在遥远的地质年代,罗布泊地区属古地中海范围。始新世晚期,由于地壳的剧烈变化,阿尔金山系自先隆起,原先的沧海变为一片陆地。第四纪在更新世后,阿尔金山和东昆仑山之间联结地段相对下降,逐步演化成罗布泊洼地的雏型。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下,罗布泊洼地继续下沉。与此同时,塔里木盆地也由原来中央地势较高变成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其东部的罗布泊洼地成了塔里木盆地的最低部分和积冰中心。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米兰河,以及季节性河流的河水,源源注入罗布泊洼地,汇成湖泊。
第三世纪末,第四世纪初,距今约二百万年时,巨大的罗布泊诞生了。
罗布泊的形状与面积曾先后在公元一世纪至三世纪,公元八世纪,公元十三世纪,发生过三次较大的变动。从罗布泊整体,表面上观察,则湖区的位置有时偏南,有时偏北,几经游移于北纬39°至40°及40°至41°之间,因而地理学家们称之为"游移湖"。这也是罗布泊长期让人们迷惑不解的第一层神秘的面纱。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通过湖底钻控,卫星遥感,远红外控测及多普勒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科学家们才发现罗布泊湖盆地较浅,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湖的形状与面积的形成。
历史上,罗布泊湖区的最大面积曾达五千三百五十平方公里。到了清朝末叶,罗布泊湖水涨时仅仅"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彻底变成了一个小湖。
一九二一年,塔里木河改道流入罗布泊。到五十年代,湖区面积已回升至两千多平方公里。六十年代罗布泊因为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断流,而渐渐干涸。最终,导致罗布泊、湖盆区变成了白茫茫的盐壳地。一九七二年,最后四百五十平方公里的湖面也被烈日蒸发得无影无踪了。
死亡之湖--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是一块吸引着中外史地学者的充满着神秘感的土地。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一世纪时的《汉书》描述它“广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源纪略》卷九中载:“罗布淖尔为西域巨泽,在西域近东偏北,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七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其余沙啧限隔,潜伏不见者不算。以山势撰之,回环纡折无不趋归淖尔,淖尔东西二面百余里,南北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H·M·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1930-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赴罗布泊实地考察,还实测了地图。建国后,1959年、1980-198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过规模较大的罗布泊考察,其间1980年5-7月彭加木同志为寻找水源,在库木库都克地区遇难。
这里,曾经是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代楼兰王国。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它成为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
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
如今,从卫星像片上反映出来的罗布泊是一圈一圈的盐壳组成的荒漠!
活生生的湖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

死亡之湖--罗布泊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
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的罗布泊,它是一块吸引着中外史地学者的充满着神秘感,着迷一般的土地。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一世纪时的《汉书》描述它"广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源经田名》卷九中载:"罗布淖尔为西域巨泽,在西域近东偏北,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七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其余沙啧亟限隔,潜伏不见者不算。以山势撰之,回环纡折无不趋归淖尔,淖尔东西二面百余里,西北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H·M·普尔势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1930-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赴罗布泊实地考察,还实测了地图。建国后,1959年,1980-198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过规模的罗布泊考察,其间80年5-7月彭加木同志为寻找水源,在库木库都克地区遇难。

这里,曾经是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代楼兰王国。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它成为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

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

如今,从卫星像片上反映出来的罗布泊是一圈一圈的盐壳组成的荒漠!这活生生的湖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罗布”是地名,古维吾尔语意为聚水之地;“淖尔”系蒙古语,意为湖泊,二者总语意为聚水之湖。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 这种误认为罗布泊是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

公元4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面的楼兰国,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罗布泊涨水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两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上世纪50年代,湖水面积又达到2000多平方公里。然而到到了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失去水源补给,1972年全部干涸。

罗布泊湖面每一次缩减都留下湖盆边缘痕迹,形成耳轮线。滞留的湖水使湖滨强烈积盐,不断积聚的盐分使表层盐壳向上挤压抬升,在地表呈龟裂状。高度集中的盐分析出盐晶,形成较强的光谱反射性能,构成卫星照片上色调较浅的耳轮线。

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地受到祁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疏勒河流入湖中。

  • 求新疆罗布泊的相关资料,要详细的!回答好的我给分。
    答: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
  • 关于罗布泊的记载有哪些?
    答: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同失踪了的楼兰古城一样,是一个充满神秘氛围的地方。近百年来有关罗布泊是否是游移湖的论争,又牵动着地学界那么多人的心弦,使之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自然之谜。酷热、干旱、风沙、雅丹(陡崖)、盐壳阻拦着人们向罗布泊接近,多少年来一直被称为“死亡之路”。历史上曾有...
  • 关于罗布泊地形自然形成的原因
    答:自一九七二年后罗布泊最后一滴水干掉,自然气候急剧恶化,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有身份不明者到罗布泊,被风暴卷走;有的被风沙掩埋;有的在饥渴中死去;还有的被龙卷风带来铺天盖地的黄金蚁吃掉。今天的罗布泊,她的地理地貌气候特征与昔日恬静的景色截然相反。
  • 关于罗布泊的记载有哪些?
    答:1876年,他曾考察罗布泊,发现其位于塔里木河口的喀拉和顺境内,比中国地图上的位置更南,纬度相差约1度。他见到的是一片芦苇丛生的淡水湖,吸引了众多鸟类,而北罗布泊(即中国地理文献所记载的罗布泊)已干涸,变为盐滩。普尔热瓦尔斯基的观点引起国际地学界争论,德国的李希霍芬持不同意见,认为普尔热瓦...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有关资料
    答:罗布泊,一个曾被赞誉为“仙湖”的地方,其消逝的故事充满了历史的印记和生态的警示。塔里木河,源自新疆的“田地”之意,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其源头的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和田河在肖夹克附近汇聚,最终注入台特马湖。然而,由于中下游的蒸发和灌溉,以及人为干预,如1952年筑坝与孔雀河分离,塔里木...
  • 谁知道关于罗布泊的资料?
    答:1. 罗布泊,曾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历史上,它曾接纳从塔里木盆地流来的众河之水,如塔里木河、孔雀河和车尔臣河等。今日的罗布泊湖底已干涸,残留的湖水也很浅,沼泽连片,人若误陷其中,不能自拔。沿岸裸露的湖底,布满盐层,有的地方坚硬的盐峭耸立,如石林一般。
  • 罗布泊是怎么回事?
    答:1.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768米,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其位置和形态随着入湖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曾引起科学家关于其是否为游移湖的争论。2. 由于河流改道和入湖水量减少,罗布泊的湖面逐渐缩小,沿岸形成了广阔的盐滩和荒漠。多年来,尽管人们多次尝试考察罗布泊,...
  • 罗布泊相关研究
    答:他们的研究表明,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湖水不会倒流,湖底沉积物稀少,干涸后的盐壳稳固,短期内湖底地形变化不大。通过沉积物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实了罗布泊长期是盆地的汇水中心,这反驳了游移说。尽管历史上有许多探险家对罗布泊的探索留下了丰富的文献,但受时代局限和偏见的影响,部分结论...
  • 有关罗布泊的资料!详细一点!
    答: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它位于新疆塔克拉玛于沙漠的东部,西起塔里木河下游,东至河西走廊,南邻阿尔金山,北到库鲁克山。罗布泊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不仅没有人烟,就连生物也难以生存。罗布泊也是个神奇的湖泊,我国古代史书上记载着,它曾是一个神话般的文明古国楼兰的所在地,国外也有种种关于楼兰王国奇妙的传说。
  • 罗布泊是怎么变干的?
    答:敦煌、哈密、鄯善、吐鲁番、库尔勒、若羌、且末、和田、阿克塞、肃北、瓜州、尉犁、民丰、于田、墨玉、玉门、铁门关等都处于罗布泊周边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布已干涸的罗布泊“大耳朵”卫星照片以来,“大耳朵”被认为是罗布泊东湖的干涸湖盆。在已经结束的“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科学考察中,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