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弱势群体的资料如故事、人物、热点、焦点和描写评论的文章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那些人属于弱势群体,为什么说他们是弱势群体?

老弱病残是真正的弱势群体,有的老人病人出门走上一会儿就气喘唏嘘的,走上一百米相当于年轻人走五里地那么累,他们的走是锻炼是延续生命,年轻人的走是挣钱是娱乐。
农民工,把分得的土地租出去了,一倾地六千元一年,还拿着国家给的直补费,到城里建筑工地打工,中青年身体壮壮的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累,部分活也是机械化半机械化,小工150元一天,大工320元一天,你说最苦最穷吗,他们也不属于弱势,有的农民包工头一年(6个月工期)挣一台好车,一年(6个月工期)一个楼,城里的上班族要半辈子才能挣个楼。相比之下哪个是弱势不难看出。况且工地活(农民工)里边不都是农民,也有工人,待业青年,学生,复原军人,

我们老百姓就是社会弱势群体,什么都是听天由命。

资料:在城市边缘 三无失地农民沦为新弱势群体
●“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三无’使他们沦为了新的弱势群体。”

●农民失地引发社会矛盾排在困扰中国六大问题首位.。2004年130多起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有87起是因农民失地引发的冲突。●土地被征后,利用土地进行开发的房地产商和经济开发区的企业主,获得的效益高出征地成本几十倍,甚而百倍。农民希望能分享这些增值收益。
“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三无’使他们沦为了新的弱势群体。”

市人大代表、原西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有超说这话时双眉紧锁。

为了保障被征土地农民的长远生计,王有超从去年夏天开始,就着手对四川省南部县、重庆市的北碚、合川、江津、九龙坡区等地的失地农民进行了调查。

在今年刚刚闭幕的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王有超提交了一份“关于制定《重庆市征地补偿和农民安置实施条例》的议案” 。议案中提出建立和完善土地征用中的配套政策和制度,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变股民,对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等建议。这个议案得到了参会代表的极积支持。

“城里人”老黄的新烦恼

黄守华是重庆市沙坪坝区新立村人。58岁的他为一个家属小区看门,每月400元钱。

这些天,老黄心头有些烦闷,与他一起看门的另一位老伙伴被辞退了。“他们家的田土都被占用了,过得很清苦,都是快60岁的人,还能在哪里找个工作。”同为失地农民,老黄的担心或许更多是一种“同病相怜”。

1997年,老黄家的土地被征用。“当时大家都不愿意,但还是被强行占了。”老黄一家也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但这并没有让他感到舒心,反而滋生了一肚子怨气:“16岁以上的每个人得到17000余元补偿费,16岁以下的一分钱没有。”

失去土地后,一下子清闲起来老黄很不习惯,在接下来2的年里,他就在街上和邻居间四处闲走,靠补偿费度日。眼看补偿费要见底了,老黄托关系在一个家属区谋得看门的事干。

老黄的400元成了家里唯一的收入,这也使得他老俩口每月生活得很有计划。“我们好久都没买衣服了,现在都是找亲戚拼些旧的来穿。”说话间,老黄拉了拉略显短小的衣袖,想掩住里面那件裂了线的毛衣袖口。

尽管没了日出而作的辛劳,但他还是想回到那种纯粹的农民生活状态:家里养有鸡、鸭、鹅、猪,还有鱼塘,就卖蔬菜每月也可收入700多元。不仅能吃饱,还可以吃好,每年都有几千元的存款。“现在我们村的很多人都比以前差了,没地就没吃的,靠打些‘野工’根本就过不了日子。”帮人家看门和捡旧衣服穿,是老黄以前怎么也没想到的。现在他最担心的是生病,“没有多余的钱来医”。

其实,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老黄只是我市部分失地农民的一个缩影,他们让出了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土地,成就了城市的繁华,自己却在城市边缘生活。

2004年12月13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05年中国社会蓝皮书》预测,农民失地引发社会矛盾在困扰中国六大问题首位。2004年130多起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有87起是因农民失地引发的冲突。调查表明,农民维权重心已从税费负担转到土地纠纷引发农民失地又失业的问题上。

失地农民生活“开倒车”

据了解,重庆市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市、县约有5%左右的农民失去土地进入城镇,少数区、市、县城镇化速度较快,如北碚区原北温泉镇有2万多农民,现在只剩下5千多人。

市人大代表王有超对记者说,我国的城市化是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农民集体土地产权不明晰的背景下发生的,各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造成农民土地的大量被征用,其代价是部分农民生活水平在下降。

而真正促使王有超完成“关于制定《重庆市征地补偿和农民安置实施条例》的议案”来自三户失地农民的穷困。“听说他们的情况后我都不敢相信。”

去年,王有超在北碚缙云村调查时,听到了不少村民对生活“开倒车”的抱怨。后来他得知,以前这里的农民以竹为生,用竹子编制各种生活用具贩卖到市场,以此维持生活所需。在缙云山被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竹子被禁伐,村民的这项传统副业就此终结。部分耕地也被归入保护区,不再耕种。

“整个村的很多人家生活水平都在下降。”王有超说。“当时就有人提到一个叫吴长发的三口之家,一天只吃一顿饭。”

王有超来到这户人家,80多岁的户主吴长发和70多岁的老婆很瘦削,屋里家徒四壁。他们一个40多岁的儿子至今都没娶上媳妇。看见这一切,王有超心头涌起一阵酸楚,把身上所带的钱都掏给了他们。“失地后,这家人几乎没有任何收入。对他们来说,离开土地,就是没了饭碗。”

回到家后,王有超仍难以抑制心头的牵挂,几次和西南农业大学的几位教授到吴长发家送钱送物。“还有两家人,都和吴长发差不多,他们应该得到的是一种体制的关怀。也正是目睹了他们的处境,我才决心把议案做好提交。”

他向记者介绍,从1990年到2002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4736万亩,而且被占用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和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地区,一般人均耕地在0.8亩以下,每占一亩耕地就造成约1.4人失去土地,全国共有6630多万农业人口失去了土地。而此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有关课题显示,对一家中央媒体观众来电长达半年的记录中,6万次(条)信息中,涉及土地纠纷的问题占首位。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主城区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为每人2.1万元。按目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计算,仅能维持3年多。从2000年开始,统一征地时不再留部份土地给农民。在人员安置上,对农村劳动力主要实行自谋职业或退养安置,补偿费直接支付给个人。

由于失地农民文化素质低,又缺专业技术,加上失地农民变成城镇居民后,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如低保、医保、子女上学、交通事故造成伤亡的赔偿等多方面并未与城市居民一视同仁,这就意味着,失地后的农民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

还有部分失地农民认为被征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土地被征后,利用土地进行开发的房地产商和经济开发区的企业主,获得的效益高出征地成本几十倍,有的甚至超过百倍。农民希望能多分享这些增值收益。还有个别地方有挪用、克扣、未及时发放征补偿费,激化了农民情绪。对这些已暴露出的问题,王有超明确地写进了提案。

“提案的最终目的是解决这些问题,而问题的核心还是在谋求和制定失地农民的‘生计可持续’上。”王有超说,“这是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必须要寻求一个政策目标。”

故事1
李某某,男,68岁,一名脑卒中病史10年患者。
刚刚见到他时,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肌张力亢进、言语不利、面无表情、封闭自己,家属很无奈的和我说他的病况。通过了解,我为他制定了康复计划,同时也指导家属协助完成。就这样,我的社区康复工作开始了。
每周他到社区康复站,我为他做中医推拿、针灸、肢体功能被动训练、言语训练等,并让家属也学习回家指导完成。最初,我们之间仅仅局限于康复训练,他语言不利,性格又内向,由于疾病的折磨情绪不稳,易激动,对待训练态度消极,经常与我对着干,是一个难缠的病人。
他不愿训练,我也不勉强他,在他独坐的时候试着与他说话,慢慢的过了一个月,我们之间不再局限于康复的话题,有时他会与我谈论家庭,经历,对生活的看法,每次我都静静的倾听。他的话愈来愈多,不良情绪有了宣泄的渠道,心态平稳了很多,这时我开始在谈话中加入积极地因素,并帮他分析问题,渐渐的赢得了他的好感和信任,他对康复训练有了新认识,也开始积极参与。 通过一年多的康复治疗,不但他的病情有很大的改变,他的性格也开朗了……。
这件事让我体会到,社区康复,不仅是康复残疾的躯体,更是康复受伤的心灵。给病人以安慰,帮助他们坚强,这就是社区康复工作的主旨。
故事2
小杨,女,26岁,是一名脑瘫病人,她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她特别喜欢到康复站来,因为在这里她很开心,在这里她不会受到别人的歧视,每次来她总是和我说在家训练的情况还主动的给大家做示范,在痛苦过程中她坚强的走过来了……
故事3
小程,男,15岁,在校学生,脑瘫病人,每次放假就主动要求来训练学习……
故事4
王班长、卢队长:大家都是这样叫他们,他们是脑卒中患者,由于他们恢复较好,每次到康复站他们都主动的帮助和指导大家训练,他们和我一样每次都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在为大家付出,他们就像我的朋友一样帮助我,通过快2年的康复,他们看到自己的病情变化,都露出了阳光般的笑容。
社区的工作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许多许多,社区的老人们觉得身体哪儿不舒服了,或想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是急着上大医院,而是先找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家庭医生进行咨询或就诊。82岁的王奶奶就是这样,她感觉身体不舒服,就打我们社区医生的电话,我们就马上赶到。因为对社区医生的信任,他们欢迎医生上门服务。也让她们真正享受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卫生服务。
当然也有居民不是很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现在不少居民都认为社区医生只是负责看病和治疗的,实际上社区医生不仅仅负责医疗,还包括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慢性病指导等等。特别是残疾人康复,有社区医生随时在身边,他们会更加有信心。
作为跨世纪的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做文明的先锋,让我们每个人都奉献一份爱心,把温暖送进每一个残疾人心中,同残疾人共享一片蔚蓝的天空!“社区康复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能得到残疾人和广大社区居民的肯定与赞扬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我们相信有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社区康复医疗这些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公益事业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亲爱的朋友们,你我的爱心像蜡烛,只要燃起来,就会温暖人心,照亮别人的生活。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这是我的誓言。伸出我们的友谊之手,让我们向残疾人奉献一份无私的爱,把温暖送进每个残疾人心中,让他们感受到这春天般的温暖!

故事1
李某某,男,68岁,一名脑卒中病史10年患者。
刚刚见到他时,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肌张力亢进、言语不利、面无表情、封闭自己,家属很无奈的和我说他的病况。通过了解,我为他制定了康复计划,同时也指导家属协助完成。就这样,我的社区康复工作开始了。
每周他到社区康复站,我为他做中医推拿、针灸、肢体功能被动训练、言语训练等,并让家属也学习回家指导完成。最初,我们之间仅仅局限于康复训练,他语言不利,性格又内向,由于疾病的折磨情绪不稳,易激动,对待训练态度消极,经常与我对着干,是一个难缠的病人。
他不愿训练,我也不勉强他,在他独坐的时候试着与他说话,慢慢的过了一个月,我们之间不再局限于康复的话题,有时他会与我谈论家庭,经历,对生活的看法,每次我都静静的倾听。他的话愈来愈多,不良情绪有了宣泄的渠道,心态平稳了很多,这时我开始在谈话中加入积极地因素,并帮他分析问题,渐渐的赢得了他的好感和信任,他对康复训练有了新认识,也开始积极参与。 通过一年多的康复治疗,不但他的病情有很大的改变,他的性格也开朗了……。
这件事让我体会到,社区康复,不仅是康复残疾的躯体,更是康复受伤的心灵。给病人以安慰,帮助他们坚强,这就是社区康复工作的主旨。
故事2
小杨,女,26岁,是一名脑瘫病人,她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她特别喜欢到康复站来,因为在这里她很开心,在这里她不会受到别人的歧视,每次来她总是和我说在家训练的情况还主动的给大家做示范,在痛苦过程中她坚强的走过来了……
故事3
小程,男,15岁,在校学生,脑瘫病人,每次放假就主动要求来训练学习……
故事4
王班长、卢队长:大家都是这样叫他们,他们是脑卒中患者,由于他们恢复较好,每次到康复站他们都主动的帮助和指导大家训练,他们和我一样每次都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在为大家付出,他们就像我的朋友一样帮助我,通过快2年的康复,他们看到自己的病情变化,都露出了阳光般的笑容。
社区的工作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许多许多,社区的老人们觉得身体哪儿不舒服了,或想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是急着上大医院,而是先找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家庭医生进行咨询或就诊。82岁的王奶奶就是这样,她感觉身体不舒服,就打我们社区医生的电话,我们就马上赶到。因为对社区医生的信任,他们欢迎医生上门服务。也让她们真正享受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卫生服务。
当然也有居民不是很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现在不少居民都认为社区医生只是负责看病和治疗的,实际上社区医生不仅仅负责医疗,还包括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慢性病指导等等。特别是残疾人康复,有社区医生随时在身边,他们会更加有信心。
作为跨世纪的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做文明的先锋,让我们每个人都奉献一份爱心,把温暖送进每一个残疾人心中,同残疾人共享一片蔚蓝的天空!“社区康复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能得到残疾人和广大社区居民的肯定与赞扬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我们相信有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社区康复医疗这些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公益事业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亲爱的朋友们,你我的爱心像蜡烛,只要燃起来,就会温暖人心,照亮别人的生活。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这是我的誓言。伸出我们的友谊之手,让我们向残疾人奉献一份无私的爱,把温暖送进每个残疾人心中,让他们感受到这春天般的温暖!

  • 关于弱势群体的资料如故事、人物、热点、焦点和描写评论的文章
    答:资料:在城市边缘 三无失地农民沦为新弱势群体 ●“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三无’使他们沦为了新的弱势群体。”●农民失地引发社会矛盾排在困扰中国六大问题首位.。2004年130多起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有87起是因农民失地引发的冲突。●土地被征后,利用土地进行开发的房地产...
  • 扶助弱势群体的典型人物和事迹
    答:黄福荣 绰号“阿福”的香港义工黄福荣,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时,虽身患顽疾,仍走到灾区最前线协助灾民;在青海大地震中,他亦在倒塌的孤儿院奋不顾身救人,可憾一腔无私的热血,最终埋在一堆无情的瓦砾中。内地网民对其舍己为人的精神十分敬佩,纷纷在网上留言哀悼,“阿福,你是真正的烈士,一路好...
  • 关于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小故事(2~3个) 例如志愿者、感动人物)
    答: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兄弟姐妹,他是唯一一个与中学教育。儿童设置了两个主要的野心:教老师的家庭带来荣誉和服务群众,关心弱势群体,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支持。深深打动了爱心人士的热心公益事业,为贫困家庭,身体残疾的学生面临失学的困难和担心。除了参与有组织的社会福利事业,倡导详尽的雄...
  • 关于残疾人名人的故事200字的,要上课!!!
    答: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张海迪已于今年与其他全国政协委员共同提出一个议案,建议将“全国助残日”更名为“全国残疾人自强日”。她说:“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人们的关爱和帮助;但是残疾人也应当在社会中发挥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奉献,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帮助。'自强日'这个提法能够激励残疾朋友自立自强,...
  • 关于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小故事(2~3个) 例如志愿者、感动人物)
    答:次贵明,栾城县窦妪镇第一中学教导处副主任,中共党员。他出身于贫困家庭,兄弟姊妹多,只有他一人受过中等教育。从小立下两大志向:从教为师,光耀家庭,服务人民;关爱弱势群体,尽自己所能给他们以物质资助。深为热心于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所感动,为家庭贫困、身体残疾学生面临失学困境而揪心。除了参加...
  • 残疾之间的人物的故事300字
    答:一 身残志坚的人物故事大概200字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有哪些?分享一些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中国励志人物里,华罗庚,张海迪,桑兰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而在外国名人故事里,贝多芬,霍金,凯勒的励志故事也让我们80后一代懂得,什么叫坚强,一起来看看这些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身残志坚的...
  • 关于 关爱弱势群体的作文 800字 急 谢谢
    答:我们社会保险系统的服务对象是离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 怎样理解构建 和谐社会与善等弱势群体的关系, 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关注和善待弱势群体, 是社保系统 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应首先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一、善待弱势群体是保持党群关系和谐带动社会和谐的关键措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
  • 关于关爱弱势群体的名人名言
    答:1、只谈扶贫济困,不谈怎么给弱势群体说话的权利、争取权利的权利、监督强者的权利、与强者享受同等机会的权利……就向往一只空杯子里倒水。而社会公正是这个杯子的底。 —— 柴静《看见》2、继续用爱心、责任和行动,与百姓同甘,听人民疾苦,传百姓呼声,助无力者前行。用新闻的影响力和人道力量,凝集...
  • 救助弱势群体的社会组织有哪些?今晚急用,谢谢。
    答:中华慈善总会 中国民间慈善组织:顺其自然 香港:母亲的抉择 国际:关心中国慈善协会 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 联合国青年技术培训及妇女儿童保护组织 中国儿童慈善组织 大型国际慈善组织:1.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 是独立的非政府的人道...
  • 感动中国人物资料
    答:评委感言:就是这样一个所谓弱势群体的代表,冒着生命危险搭救一个素昧平生的人,我们应该对他、对他们,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颁奖辞】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涛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他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