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两次为国都、七次为陪都的大名府现在为何只是小县城?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七为陪都,曾经赫赫有名的大名府,为何如今沦为一个普通县城?

1993年7月,北京大名府遗址成为了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处文化遗址,坐落于邯郸市东南方80公里的大名县,整个遗址占地面积约有36平方公里。
现如今,历史上曾经赫赫有名的大名府已经沦为了一座县城,这里曾经是“和朔四镇”之一,从春秋时期至唐宋年间,大名府曾经七为陪都,更是黄河以北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繁荣昌盛达千百年之久。
到底是何原因,让这座曾经的北方重镇,古城陪都沦落为了一个县城呢?
大名府
北宋年间的大名府,作为汴梁的陪都,走过了它最辉煌的70年岁月。大明府之所以能够成为陪都,有其重要的历史原因。
首先就是大名府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名府坐落在黄河北岸,这就让统治者可以南控中原,北望幽燕,东掌齐鲁。再加上都城内又有河水穿流而过,这就为古城提供了便利的水利通道;
河水灌溉土壤,推动了这里的农业发展。整个大名府周围全是地市险要的沙丘、古道,成为了天然的兵家必争之地。以上这些因素,也是历代统治者要在这里修建陪都的重要原因。
大名府连环画
其次,政权的建立,文化的融合,经济的发展,让大明府逐步走向繁荣。早在十六国时期,随着陪都位置的确立,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政治文化中心。到了隋朝,由于大运河的开通,直接让大名府成为了南北交通中最重要的一个枢纽,因为它就坐落在大运河永济渠的枢纽中心上。这种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让它一跃成为了北方重镇之一。
唐朝时期,随着藩镇割据的形成,大名府更是成为了藩镇割据的分支中心所在,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成为了一个单独的、不依附于朝廷的都城。优越的交通位置,分裂割据时代所形成的军事、经济优势,再加上数百年的陪都文化,都让大名府曾经繁荣不已。
大名府
可是这些都只是过往,大明府作为中原地区曾经的军事重镇一度繁荣兴起,然而到了元明清之际,当它的这些优势不在,就注定了大名府的衰落。它由盛转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第一点:自打元朝时期起,整个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逐渐南移。翻阅历史文献可知,自从元朝开始,大名府的经济已经日趋衰弱,甚至开始退出了全国发达城市的行列。之所以会这样,是由于当地的农业经济饱受多年战争的摧残,导致整座城市的经济元气大伤,恢复起来更加困难。
大名府
第二点:宋朝以后,大名府交通枢纽的位置不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与永济渠自宋以后常年淤积不通有关,这就导致南方货物必须换一条通道到达北方,这样一来,大名府失去了它原有的交通优势,北方重镇的地位一退再退。
第三点:随着水灾泛滥,又有新的城市取代大名府的原有地位。宋代以后,大名府连绵不断的水灾导致人们庄稼尽失、被迫迁徙,同时东部又有新的都市逐渐兴起,取代了大名府的码头和工商业,长此以往,大名府的衰败则成了必然。一座逐渐被历史所抛弃的城市,沦落为县城也就不足为怪了。

大名府也被称为北京大名府,大名府的具体位置就在河北省大名县的东南部。事实上,今天的大名县并非是北京大名府,而是明朝大名府。

实际上,北京大名府是在宋仁宗时期的陪都,当时也被称为“北京”,之所以要建立大名府,其实是为了守住宋朝的北大门。话说当时北宋正处在鼎盛时期,然而在北方却有一个叫做契丹的国家强势崛起,而且契丹是一个侵略野心非常大的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宋仁宗决定采取大臣们的意见,在黄河的北面建立一个军事重镇,也就是北京大名府。只要守住大名府,就可以阻止契丹南下。事实上,后来的结果也证明这一做法是正确的,契丹听说北宋建立大名府之后,也就放弃了南侵的野心。

实际上,在《水浒传》中也出现过北京大名府。当时,北京大名府是一个国家大都市,其总人口达到了惊人的百万余人,在当时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不过,后来由于黄河改道,北京大名府也不幸被埋葬在了黄沙之下,这座历史名城也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明朝时期,大名府又建立起来,不过已经不是原来北京大名府的位置了。大名府之所以会逐渐衰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是因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已经发生了转移。明清时期,政治中心不断北移,而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大名府处在不南不北的尴尬位置,衰落也就成为了必然。
其二是因为运河改道。从元朝时期开始,朝廷就开始对大运河进行改造,整个运河东移,不再经过大名府,所以经济逐渐衰落。
其三是因为大名府经常洪水泛滥。大名府地处漳、卫二河之间,经常发生洪水泛滥,仅仅在明清时期就发生了多达六十次水灾。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大名府才会变成一个小县城。

曾经的大名府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鼎鼎大名的都城之一。它坐落在河北省大名县附近,自古就是河朔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在14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大名府作为一座熠熠生辉的千年古城,曾两次为国都,七次为陪都,享有北方重镇“畿辅八府”之首的殊荣,一直是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所在地。

(大名府)

但如今的大名府,却只是一个小县城。那么,堂堂的大名府为什么没落成这个样子呢?

大名府在春秋时期隶属卫国,是齐桓公所筑的五城之一,成为五鹿城。

春秋末年,魏武侯在此设置陪都,将它划为公子元的食邑,因此叫做元城,这也是大名府作为陪都的开始。

西汉时期,刘邦在此设魏郡。由于王莽及其姑母王政君家族就诞生于此,因此,这里也叫做“贵乡”。

隋朝大业年间,魏州成为了武阳郡,辖10多个县。隋炀帝开凿了从洛阳到涿郡的永济渠,大名府也因此得以繁荣。隋炀帝还曾乘船到此巡游,并赐这条运河为“御河”。

到了唐朝年间,大名府迎来了它的黄金发展期。在初唐时期,大名府成为河北道的治所。一代名臣狄仁杰曾在此抗击契丹南侵,为武周王朝北境平安,写下辉煌的篇章。在经过了唐朝中期的快速发展后,大名府已经一跃成为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取代了诸如邯郸等城市的地位。晚唐时期,大名府大规模扩建,分为大城和小城。整座城池的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这种规模在古代历史上,是少见的。

(狄仁杰剧照)

宋代时期,大名府渐至鼎盛。宋仁宗为阻止契丹南下入侵中原,在“庆历二年,建大名府为北京,宫城里一百九十八步,即真宗驻跸行宫,城南三门,东一门”。正是由于仁宗再次修建了陪都,契丹人才取消了南侵的念头。

这时的大名府,被称作北京大名府,成为了宋朝的第四个京城。其繁华程度达到了鼎盛。“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就是对它的写照。

之所以大名府在历史上赫赫有名,有两个原因。

一是得益于它便利的交通条件。陆路上,大名府处于冀、鲁、豫三地交界之处,是有名的交通枢纽。水路上,除了漳河、黄河两条水道外,流经此处的大运河,也为大名府提供了繁荣的条件。

二是大名府为战略军事要地,是中原地区的军事重镇,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扼守南北通道咽喉,在地理上很容易成为政权中心。明代兵备副使侯一元说:“夫大名者,古之魏地,以其襟带两河介于山东西之间故,常为天下枢。”

(宋仁宗剧照)

那么,大名府从辉煌繁荣的陪都,成为现在的一个小县城,又是什么原因呢?

一、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至元朝以后,中国的政治中心大幅北移,来到了河北北部地区。随之而来的国家防御,也向北推进,大名府不再具备昔日“北门锁钥”的作用,其战略地位大大降低,重要性也日趋下降。

相反,国家的经济中心向着南方转移。整个北方在历经战乱后,经济萧条没落,农业饱受摧残,大名府也就在整个经济残破的大环境中,无法彻底恢复过来。

明清之时,大名府失去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有力支撑,经济上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土壤和条件,军事上不再是不可替代。这样的大名府,怎能不衰落呢?

二、运河的改道也是大名府衰落的原因之一。

忽必烈一统中原后,就开始对大运河进行改造。整个运河向东转移,不再经过大名,而经济州过临清。虽然大名府还是可以通过其他河流和运河相通,但已不复往昔喧嚣繁华的漕运码头情景。其“车水马龙喧夜市,流光溢彩飘歌声”的时代,已一去不回了。



因为从元朝以后,中国的政治以及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大名府开始失去它的政治和经济支撑能力,开始迅速的衰败。而且大名府经常被水患困扰,水患对大名府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

因为当时在国家灭亡的时候遭受了非常大的灾难,导致人口一项发展不起来,所以到现在只能沦为小县城一样的存在

我觉得这里面可能有一些历史遗留的原因,毕竟也是曾经发生过战争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也不算很优越,所以就发展不好。

  • 曾经两次为国都、七次为陪都的大名府现在为何只是小县城?
    答:曾经的大名府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鼎鼎大名的都城之一。它坐落在河北省大名县附近,自古就是河朔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在14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大名府作为一座熠熠生辉的千年古城,曾两次为国都,七次为陪都,享有北方重镇“畿辅八府”之首...
  • 《水浒传》中大名府是哪里 ,曾七次作为陪都,是什么让它沦为了大...
    答:大名府历史悠久,曾七次作为陪都,十分繁华。可昔日赫赫有名的大名府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变成如今的大名县的?政治上,大名府作为三省交界,四方辐射之地,发展自然是离不开中央的扶持和政策的侧重。然而在元朝建立后,首都远移大都,大名府受首都政治中心的辐射大大减弱,拱卫京师的功能丧失,之前的政策待...
  • 大名府七次作为陪都,如今为什么沦为了一个普通县城?
    答:北宋年间的大名府,作为汴梁的陪都,走过了它最辉煌的70年岁月。大明府之所以能够成为陪都,有其重要的历史原因。首先就是大名府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名府坐落在黄河北岸,这就让统治者可以南控中原,北望幽燕,东掌齐鲁。再加上都城内又有河水穿流而过,这就为古城提供了便利的水利通道;河水灌溉土壤,推...
  • 大名府在历史上非常出名,为何如今只是一个小县城?
    答:大名府也被称为北京大名府,大名府的具体位置就在河北省大名县的东南部。事实上,今天的大名县并非是北京大名府,而是明朝大名府。实际上,北京大名府是在宋仁宗时期的陪都,当时也被称为“北京”,之所以要建立大名府,其实是为了守住宋朝的北大门。话说当时北宋正处在鼎盛时期,然而在北方却有一个叫做...
  • 从首都沦落到县城,昔日大名鼎鼎的大名府命运为何会今非昔比?
    答:都与大名府有关,大名府在隋唐时期迅速发展崛起,成为黄河以北广阔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五千多年文明史长河中,两次成都城,七次作为陪都。那么如此有名的大名府为何如今没落?为何如今沦为小县城?故事就又得从北宋灭亡说起,大名灭亡后,大名称为金国国土,因为处于腹地,失去了重要的战略军事防御能力,...
  • 大名府是北宋的哪里 北宋时期大名府是现在什么地方 宋朝时大名府是什么...
    答: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三国魏阳平郡;北周魏州;唐为天雄军治,唐德宗建中3年改称大名府。大名府的历史价值:大名府是北宋的天下四京之一,是东京开封的陪都,曾经是历史上著名的大都市。在历时一千多年里,曾两次为国都,七次为陪都,做过郡、道、州、藩镇、陪都、国都、府等...
  • 历史上的大名府为什么那么出名?为何如今却沦为一个县城?
    答:果然,仁宗将此地设为陪都北京以后,辽国看到了宋国孤注一掷的决心,便当即因胆怯而打消了入侵中原的念头。所以当时的丞相吕夷简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不亚于真宗时期背水一战的寇准。也因如此,大名府在宋朝从此被人们称为北京大名府,和当时的东京开封、南京应天一样繁华。然而到了明朝以后,黄河泥沙淤积...
  • 历史上的大名府为什么那么出名?为何如今却沦为一个县城?
    答:首先,历史上的大名府,叫做北京大明府,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那时的大名府是非常有分量的,那时的大名府,在历史上,曾经两次被定为首都,多次被定为重要发展城市,集市上车水马龙,各种商人遍布大街小巷,人们生活富足,看过清明上河图的朋友,应该很多吧?我觉得那时的大明府,应该和清明上河图...
  • 大名府的所获荣誉
    答:大名府因河而兴,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县,隋唐时期崛起,成为黄河以北广阔地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五千多年文明史进程中,两次为都,七为陪都,成就“北方重镇”“畿辅八府”之首殊荣。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84处,其中国保单位4处。传统手工技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戏剧、民间音乐、...
  • 曾让世人无不赞扬的北京大名府,如今现状怎样?
    答:据我所知,曾让世人无不赞扬的北京大名府,如今沦为一个十八线小县城。下面具体分析:应该说,大名府在春秋时代已经存在,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发展,逐渐发展成重镇,但达到顶峰的是北宋时代。北宋时期的都城是东京开封,将河南(洛阳)设置为西京,将应天府设置为南京,然后将大名府设置为...